下面再举例:孰肯以物为事?
如果说让你做一件事情啊,你想要达到这个目的啊,去追求一种外物,以得到外物为目的做事,也不是那么容易达到的。
举例:”宋人资章甫而适诸越,越人断发文身,无所用之。“
宋国的人呢,把他们宋国人人都喜欢的这种章甫,就是帽子,拿到越国去做生意,去给与越国的人。但是越国的习俗是什么呢?断发纹纹身,从来就不戴帽子,把头发整断,在身上画点纹身,帽子对于他来说无所可用。
这也是通过这篇文章的总结啊,人所追求的很多的东西啊,都对于他现实的生活呀,是没有任何用处的。这里原书说的就是这个,以物为事,以天下为事,都是追求没有用的。
你追求这种没有用处的东西,为何要去追求呢?何不逍遥的生活,逍遥自在呢?
通过多重的举例,包括智慧的表达,多重的举例来表达,就告诉我们,你追求这种东西有实际的可用之处吗?跟上一篇的最后,也是反问。上一篇最后,许由拒绝尧帝就说你给予我的这种帝王之位,我无所用。
整篇《逍遥游》啊就是讲,许多的有外在追求的很多人,你上到帝王,下到平民,你好的追求,其实对于你个人是无用的。为什么你要去追求,而不选择逍遥呢?于外在的磅礴万物一起,同生存,共生长呢?
我们看这一段最后,“尧治天下之民,平海内之政,往见四子藐姑射之山,汾水之阳,窅然丧其天下焉。”
这是对于外面的世界,我们的尧帝所做的功业,功绩已经很大了吧?到姑舍之山,汾水之阳,见了四个人,可能是四个人吧,可能这个文案传抄啊,有误但是呢具不影响他全篇的意思。尧帝呢,在外已经很得民心,很行仁政了,到了姑舍之山呢,见到了几个山中生活的老人以后,自己就窅然了。
这个窅然特别有意思,这个窅然呢,它是形容啊,目光很深邃,肯定是尧到了姑舍之山之后,听到了有道之士的教导以后啊,虽然他做了那么多,已经很优秀了,但是他目光却变得更加的深邃起来了。肯定是心中有很大的感受和感触。
所表现出来的外在感情就是怅然,并且他还有什么样的心思呢?丧其天下,目光深邃,想把整个天下托付给其他的人。尧帝好好几次禅让,这也是我们都知道的。窅然丧其天下,形容尧啊,也想追求一种更大的逍遥啊。庄子通过这样的说,他无任何去赞赏尧舜之意,只是说拿尧来举例,因为历朝历代都是拿尧舜来做标榜,庄子呢就是通过这样的实例举出来,尧也有他想追求的逍遥,与磅礴的万事万物一起,并且自己还能像一个将领一样,并且知道这所有的东西如何的去应用,这才是《逍遥游》的本质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