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D 流程进化之路:从理论到实践,开启商业成功大门

2025年1月11日,广汽在其番禺总部召开了一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议——广汽集团IPD(集成产品开发流程)及数字化变革项目正式启动。
2025年1月16日 上汽集团正组建“大乘用车板块,由上汽乘用车公司、上汽国际、研发总院、零束科技和海外出行5家公司组建,并成立了“执管会”,对自主板块的重大事项进行集体决策。此次调整通过整合资源、整合业务,学习IPD,提升上汽集团在乘用车领域的竞争力和决策效率。


车企集体学习和引入IPD,IPD的前世今生大家都了解吗?现在大家学习的IPD都是哪个版本?你学对了吗?学习和了解IPD还得从IPD的起源说起,我给大家一一道来。

1986年: IPD理论摇篮”,PACE的诞生

20世纪80年代,美国制造业面临全球化竞争压力,产品开发效率成为企业生存的关键。

1986年,管理咨询公司PRTM的创始人迈克尔·麦克哥拉斯(Michael E. McGrath)所著的《PACE-Product and Cycle-Time Excellence》提出产品及周期优化法理念,为IPD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首次系统定义了产品开发的七大核心要素,包括跨职能团队、结构化流程、技术管理等。
同年,加拿大罗伯特·G. 库伯博士在其著作《新产品开发流程管理,以市场为驱动》中,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从构想到发布产品的业务 流程的应用,对很多公司产生了重大影响,宝洁、杜邦、惠普、北电等 公司都采用了他的阶段-门径系统的理念。

1992年: IPD的首秀,从理论迈入实践,成为企业变革的标杆

1992年,IBM亏损高达 49.7 亿美元陷入严重财务危机,掌管 IBM 长达 8 年的时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埃克斯被迫下台。

1993 年 4 月 1 日愚人节,郭士纳临危受命,开始了长达 9 年掌管 IBM 的生涯。 当天郭士纳召集会议,确定了三件最重要的事情,其中一条就是:市场决定 IBM 的一切行为;干净利落,没有废话。针对 IBM 技术强大但反应迟钝的顽疾,这位“扭亏为盈的魔术师”大胆采用 IPD(集成产品开发)的研发管理模式,通过流程重整和产品重整两个方面来缩短产品上市时间并提高产品利润,最终使 IBM 完成了由技术驱动向市场驱动的 商业模式转型。历时5年销售额增长了100 亿美元,达750亿美元,IBM减少了15万名职工,2000年盈利80亿美元。 IBM成功的实践是华为选择引进IPD原因之一。

1992-1997年:军工与制造业的早期探索

1992年,美国国防部与洛克希德·马丁合作开发导弹系统,采用IPD理念的并行工程,将原本5年的开发周期压缩至24个月,成本节省60%。这一案例验证了IPD在复杂系统工程中的适用性,并推动波音、诺基亚等企业跟进。

1998-2003:IPD华为化开端

1998 年初开始,华为开始自己摸索实施 IPD,组织了项目组(主 要由一批 MBA 构成),制定了一套基于 IPD 的研发体系变革方案,然后进行推广实施。但变革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基本上是一次失败的尝试。首次探索失败之后,华为下定决心拜师学艺。

1998年年初,任正非在《我们向美国人民学习什 么》一文中写道,“我们只有认真向这些大公司学习,才会使自己少走弯路,少交学费。IBM是付出数十亿美元直接代价总结出来的,他们经历的痛苦是人类的宝贵财富。”任正非下决心踏踏实实、沉下心来学习IBM,为此他提出“先买一双美国鞋,不合脚,就削足适履”,以及 “先僵化,再固化,后优化” 的指导原则。

1999年3月,华为启动IPD变革项目,这是华为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业务变革。

2000年5月17日,华为第一个试点PDT项目正式启动,经过近一年的IPD流程运作,试点项目于2001年4月28日正式向市场进行产品发布,项目偏离率不到5%,通过试点,IPD的流程和方法在华为得到验证。

2003年,华为全面推行IPD。经过五年实践,研发项目平均周期缩短了36%,产品故障率由10%下降到0.3%。1998年华为产品开发的平均周期为22个月,其中需要花7个月来排除产品质量问题。同时期优秀公司的产品开发周期为6~12个月,IBM更是以周来计算产品开发周期。

2005-2018年:华为IPD的自主创新

华为并未止步于模仿,而是结合自身业务对IPD进行本土化迭代:

2005年:IPD与市场管理(MM)融合,实现需求端到端驱动

2008年:推出“IPD小项目流程”,适配灵活开发需求

2015年:引入敏捷开发,形成“IPD+敏捷”混合模式

随着华为公司战略的调整,客户选择从传统的运营商扩展到消费者、企业和政府,业务类型也从传统的有标准的通信设备逐步扩展到IT产品、专业服务、芯片、终端产品、独立软件、跨 产品/服务的解决方案。这些业务类型的商业模式、产品形态、架构模型、投资决策模式、开发模式、运营模式等差异较大,华为在统一的IPD核心理念基础上,构建差异化的流程和管理体系,例如:IPD-Solution、IPD-S、IPD、Hi-IPD、IPMS等。

2002年至今:IPD的全球化扩散

2002年方太成为第二家全面引入IPD的中国企业,随后中兴、美的、中粮等企业跟进,覆盖电子、通信、制造等多个领域。

IPD从诞生到引入中国,这么多年的业务发展,华为自主创新的IPD种类就有这么多了,你们要学的是哪一个呢?选对了吗?

如果对我的文章感兴趣,请先关注解锁全文,我将一一与您分享华为IPD优秀实践及案例。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