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Linux系统TF卡热插拔检测问题

一、背景介绍

项目上使用linux系统,运行主控是君正T41,遇到一个系统无法识别TF卡的问题,经过一番探索最终成功解决。感觉挺有意思的,记录下分析和解决的过程。

二、现象描述

插入TF卡后系统无任何反应,也没有生成 /dev/mmcblk0 这个文件,但是在uboot里可以正常识别和读取。起初怀疑是内核配置问题,将mmc相关的配置检查了一遍,并未发现什么异常。正在苦思无果时,我注意到内核启动时有打印这么两行:

三、分析过程

既然在uboot里识别和读取正常,说明至少硬件上读写是没问题的,结合内核启动时的打印信息,我推测问题应该是出在卡检测上面。TF卡是通过SDIO接口连接到主控芯片,除了基本的通信脚,还有一个CD脚用于TF卡热插拔检测。

推测应该是CD脚有差异,在板子上执行如下指令查看系统GPIO管脚定义:

mount -t debugfs debugfs /sys/kernel/debug
cat /sys/kernel/debug/gpio

得到如下结果:

终于发现端倪,可以看到系统默认的CD脚是gpio-59,也就是PB27。但我这块板子的CD脚实际连的是PB26,硬件与驱动对应不上,导致内核无法检测到TF卡。像这种基础功能,原则上按芯片厂商的参考设计来,就没任何问题了,可能是硬件团队的同事出于某种考虑,将这个CD脚调整了。

四、解决方法

问题已经明确,接下来就是考虑如何将驱动程序里的管脚定义改过来。这里涉及到几层关系,系统mmc调用SDHCI这个标准接口,SDHCI由ingenic-sdhci实现,于是决定就从这里入手。打开内核路径下的sdhci相关的源码 kernel-4.4.94/drivers/mmc/host/sdhci-ingenic.c 搜索关键字“SDHCI EXT CD”,果真还让我找到了一个函数:

这个函数的功能是设置卡检测的管脚,但是管脚的信息是通过参数传进来的,于是向上一层层追溯,最终发现这个CD脚的定义并不在这里,而是通过dts也就是设备树动态传递过来的。有了这个信息就好办了,开始挖dts的代码,路径 kernel-4.4.94/arch/mips/boot/dts/ingenic/marmot.dts 我这里使用的君正T41(mips架构),内核默认配置是marmot,如果是其他处理器会不一样,要根据实际。

找到对应的dts文件后就简单了,很容易就找到了定义CD脚的地方:

可以看到当前是PB27,改成PB26后,重新编译内核,烧录,成功检测到TF卡!

五、结束

将可移动设备连入系统时,系统的后台中会依次发生如下事件: l 内核检测到新硬件插入,然后分别通知hotplug和udev。前者用来装入相应的内核模块(如usb-storage),而后者用来在/dev中创建相应的设备节点(如/dev/sda1)。 l udev创建了相应的设备节点之后,会将这一消息通知hal的守护程序(hald)。当然udev还得保证新创建的设备节点可以被普通用户访问。 l hotplug装入了相应的内核模块之后,会把这一消息通知给hald。 l hald在受到hotplug和udev发出的消息之后,认为新硬件已经正式被系统认可了。此时它会通过一系列精心编写的规则文件(就是传说中的xxx-policy.fdi),把发现新硬件的消息通过dbus发送出去,同时还会调用update-fstab或fstab-sync来更新/etc/fstab,为相应的设备节点创建适合的挂载点。 l 卷管理器会监听dbus中发现新硬件的消息。根据所插入的硬件(区分U盘和数码相机等)不同,卷管理器会先将相应的设备节点挂载到hald创建的挂载点上,然后再打开不同的应用程序。 当然,如果是在CDROM中插入光盘,过程可能比较简单。因为CDROM本身就是一个固定的硬件,无需hotplug和udev的协助: l hald会自己监视CDROM,并且将光盘托架开合的消息通过dbus发出去。 l 卷管理器负责检查CDROM中的盘片内容,进行挂载,并调用合适的应用程序。 要注意,hald的工作是从上游得到硬件就绪的消息,然后将这个消息转发到dbus中。尽管它会调用程序来更新fstab,但实际上它自己并不执行挂载的工作。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