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 第一章

文章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包括Internet的组成、网络边缘的端系统与通信服务模式、网络核心的分组交换原理、TCP与UDP的服务特性,以及Internet的层次结构和服务模型。此外,还涉及接入网络、物理媒体类型和协议层次的理解。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计算机网络 第一章

课程链接
教材:《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第7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课件:https://pan.baidu.com/s/1EElOrkkY4WQqgeKHuGm-bg 密码:1958。


1.1什么是Internet:

网络结构:

  • 网络边缘
  • 主机、应用程序
  • 网络核心(数据交换)
  • 路由器、网络中的网络
  • 接入网、物理媒介
  • 有线或无线通信链路

基础设施(应用层以下)为分布式应用提供通信服务方式


1.2网络边缘

1.2.1网络结构

  • 端系统(主机)
  • 客户/服务器模式(C/S)
  • 服务器先开启,客户端后启动;
  • 服务器被动,客户端主动;
  • 对等(peer-peer)模式(P2P)
  • 既是客户端,又是服务器,如迅雷;

1.2.2基础设施为网络应用使用所提供的通信服务方式

(1) 面向连接的服务(TCP)

  • 通信前握手(底层协议栈、下面的TCP)

  • 特点

    • 可靠的、有序的
    • 流量控制
    • 拥塞控制

(2) 无连接的服务(UDP)

  • 特点
    • 无连接
    • 不可靠
    • 无流量控制
    • 无拥塞控制

1.3网络核心

路由器的网络状态

1.3.1电路交换

独享资源:不共享
如果呼叫无数据传输,会资源浪费
传统电路使用

带宽分成片:频分 、时分、波分

不适合计算机之间通信:
连接建立时间长
计算机类的通信具有图发性
可靠性不高

1.3.2分组交换

以分组为单位存储转发(分组每次移动一跳)

  • 转发之前,节点必须收到整个分组
  • 延迟比线路交换大
  • 排队时间

网络核心的关键功能: 转发和路由

分组交换属于:统计多路复用

允许更多用户使用网络

数据报和虚电路
(1)数据报

  • 通信前无需建立链接,有数据就传输
  • 每一个分组都独立于路由
  • 路由器根据分组的目标地址进行路由
    (2)虚电路
  • 靠信令建立链接

1.4 接入网络和物理媒体

接入网络

Q: 怎样将端系统和边缘路由器连接?

  • 住宅接入网络
  • 单位接入网络(学校、公司)
  • 无线接入网络

物理媒体

连接每个发送-接收对之间的物理媒体
导引型媒体:同轴电缆、光纤、双绞线

非导引型媒体:地面微波、LAN、wide-area、卫星


1.5 Internet结构和ISP

  • 端系统通过接入ISPs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s)连接到互联网
  • 接入ISPs相应的必须是互联的

网络的网络

Internet结构是松散的层次模型

  • 中心:第一层ISP(如UUNet, BBN/Genuity, Sprint,AT&T)国家/国际覆盖,速率极高
  • 第二层ISP: 更小些的(通常是区域性的) ISP
  • 第三层ISP与其他本地ISP

1.6 分组延时、丢失和吞吐量

分组到达链路的速率超过了链路输出的能力
分组等待排到队头、被传输

四种分组延时

  1. 节点处理延时(检查bit级差错)
  2. 排队延时(输出链路上等待传输的时间)
    • 流量强度= La/R
    • R=链路带宽(bps) L=分组长度(bits) a=分组到达队列的平均
    • La/R ~ 0: 平均排队延时很小;La/R -> 1: 延时变得很大
      速率;
  3. 传输延时(将分组发送到链路上的时间= L/R;存储转发延时)
  4. 传播延时(物理链路长度有关)

分组丢失

  • 链路的队列缓冲区容量有限
  • 当分组到达一个满的队列时,该分组将会丢失
  • 丢失的分组可能会被前一个节点或源端系统重传,或根本不重传

吞吐量
吞吐量: 在源端和目标端之间传输的速率(数据量/单位时间)

  • 端到端平均吞吐=min{R1,R2,…,Rn}

1.7 协议层次及服务模型

1.7.1 协议层次

层次化方式实现复杂网络功能

  • 将网络复杂的功能分层功能明确的层次,每一层实现了其中一个或一组功能,功能中有其上层可以使用的功能:服务
  • 本层协议实体相互交互执行本层的协议动作,目的是实现本层功能,通过接口为上层提供更好的服务
  • 在实现本层协议的时候,直接利用了下层所提供的服务
  • 本层的服务:借助下层服务实现的本层协议实体之间交互带来的新功能(上层可以利用的)+更下层所提供的服务

1.7.2 服务模型

  • 服务( Service):低层实体向上层实体提供它们之间的通信的能力
  • 原语(primitive):上层使用下层服务的形式
  • 服务访问点SAP (Services Access Point) :上层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通过层间的接口—地点

服务的类型:面向连接的服务(TCP)和无连接的服务(UDP)-方式

1.7.3 服务与协议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

  • 服务(Service):低层实体向上层实体提供它们之间的通信的能力,是通过原语(primitive)来操作的,垂直
  • 协议(protocol) :对等层实体(peer entity)之间在相互通信的过程中,需要遵循的规则的集合,水平

联系:

  • 本层协议的实现要靠下层提供的服务来实现
  • 本层实体通过协议为上层提供更高级的服务

1.7.4 数据单元(DU)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7.5 Internet 协议栈

名称解释数据单元
应用层传输层基础上,应用报文之间的交互(FTP, SMTP, HTTP,DNS)报文(message)
传输层在网络层提供的端到端通信基础上,细分为进程到进程;将不可靠的通信变成可靠地通信报文段(segment):TCP段,UDP数据报
网络层提供以分组(转发-路由)为单位端到端的数据传输,不可靠分组(packet)、如果无连接方式:数据报datagram)
链路层提供帧为单位相邻网络节点间的数据传输,可靠或不可靠帧(frame)
物理层在线路上传送bit位(bit)

1.7.6 ISO/OSI参考模型

名称解释
应用层传输层基础上,应用报文之间的交互(FTP, SMTP, HTTP,DNS)
表示层允许应用解释传输的数据,
会话层数据交换的同步,检查点,恢复
传输层在网络层提供的端到端通信基础上,细分为进程到进程;将不可靠的通信变成可靠地通信
网络层提供以分组(转发-路由)为单位端到端的数据传输,不可靠
链路层提供帧为单位相邻网络节点间的数据传输,可靠或不可靠
物理层在线路上传送bit

两个应用进程交换报文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源端和目的五层封装解封装: 应用进程将报文用下层所提供的服务传递给传输层;传输层加上自己的控制信息,形成本层数据单元-报文段,传递给网络层;网络层加上自己的头部信息-数据报,传输给链路层;链路层分组取出,加上链路层头部和尾部-帧,传输给物理层;物理层把每一个bit传输出去。
交换机两层封装解封装: 收到电磁波信号,还原出bit信息,获得帧头帧(目标MAC地址)尾信息,查询交换表决定从哪个端口出去,封装成这个链路的帧交给物理层,
路由器三层封装解封装: 帧的数据部分给网络层,分析分组的头部(含有目标IP地址),通过分组,决定从哪个网卡传输,网卡加上帧头帧封装成这个链路的帧交给物理层,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