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双碳大气环境信息化应用进展与展望

摘要

【目的】 二氧化碳与大气污染物化石燃料排放同源,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进程中应协同治理,改善双碳大气环境。大气环境信息化应用主要基于大气化学传输数值模式展开,而双碳大气环境信息化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近年来,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在双碳大气环境上的应用愈加广泛,蕴育科研范式从数值模式向与人工智能、大数据深度融合变革,因而亟需梳理当前进展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与路径。【方法】 通过调研领域工作,勾勒基于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双碳大气环境信息化应用的研究路径和发展方向。【结果】 双碳大气环境信息化应用应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科技创新实现对大气化学传输模式的融合替代,形成应用体系,实现更高精度、更快速度的数字化治理。【局限】 本文提出的概念与设计,有待于未来的实施与验证。【结论】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带来双碳大气环境科研范式变革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挑战。协同推进算法突破与信息化系统研制,有助于实现这一科研范式变革。

关键词: 双碳大气环境; 大气化学传输模式;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 人工智能与数值模式融合; 科研范式转变

引言

我国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1],这一双碳目标的实现需要大幅减少化石燃料燃烧导致的碳排放。产生化石燃料碳排放的人类活动一般也形成不同比例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由于污染物与碳排放的同源性,双碳进程中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污染物如气溶胶、臭氧等将相应地协同变化,形成这一历史进程的双碳大气环境。我国大气环境治理实践表明,通过监测大气环境变化,对人类活动进行科学管理,可助力实现空气质量改善与美丽中国目标[2]。类似的,碳环境变化监测有助于开展面向双碳目标的碳管理,而双碳大气环境变化监测有助于实现对碳排放与污染物排放的协同治理。由此,我国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减污降碳协同的工作任务,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也于2019年提出通过大气浓度观测验证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的排放核算结果。可见,双碳大气环境已经成为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实现的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需要掌握空气质量与温室气体的变化规律,研究相伴随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需要通过双碳大气环境变化监测,实现双碳大气环境的科学精准治理。

双碳大气环境的科学精准治理本质上要求对双碳大气环境变化规律的掌握与模拟,这意味着需要具备对排放规律较为全面的刻画、对排放-浓度因果关系的准确溯源、对双碳大气环境变化的准确预报以及对污染物与碳排放基于科学计算的优化调控。在大气环境领域,这可藉由大气化学传输模式完成。该模式通过刻画大气物理化学规律的反应-扩散偏微分方程的数值求解,集成污染物排放、理化机制、气象条件等信息,预报未来大气环境变化。大气化学传输模式既能融合排放、气象、浓度等治理相关信息,又能提供预报溯源服务,故而成为大气环境信息化与数字化治理的核心。大气化学传输模式的研发,多从二十世纪末开始,逐渐形成大气环境分析、预报、治理的技术体系。这些模式多基于高性能计算环境,业务化运行于我国省市生态环境相关部门,构成我国大气环境治理数字化操作系统的CPU,形成大气环境领域基于数值模式的传统科研范式。

大气环境基于数值模型的研究范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大气化学传输模式的不确定性较大,输入模式的清单排放、气象条件等数据本身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以及大气化学传输的理化机制(如新粒子生成、二次气溶胶化学机制等)复杂甚至未知。其次,模式计算量巨大,相关应用如集合预报、污染物来源解析、模式数据同化融合等,更需十倍乃至百倍以上的模式计算量,制约了模式计算作用于实际。再次,大气化学传输为多尺度现象与机制,传统模式多基于给定时空分辨率(如小时-公里级)计算,无法从第一性原理角度表示多尺度大气复杂系统。针对双碳大气环境的模式研究,尤为困难。首先是时间尺度的延长,双碳进程是十年、百年尺度过程,而大气环境治理相关模式计算多为日、周、季节尺度。其次是双碳进程还涉及生态系统的模拟,考虑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研究人与自然相互影响的系统。最后,双碳治理的指标是碳通量与碳排放,而非大气浓度,这对碳通量与碳排放的建模与估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年来,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为双碳大气环境研究带来机遇。人工智能在地球与环境领域已形成大量应用,突出表现在数据驱动的物理机制学习可突破多尺度表征、复杂物理刻画等难题。同时,人工智能的深度神经网络结构计算效率和传统偏微分方程数值求解相比大为提升,这为集合预报、过程分析与优化控制等需要大规模数值模式测算的应用带来新的解决方案。结合大数据技术,可以为污染物与碳排放建立突破传统时空尺度的模型,大幅提高排放的刻画能力与调控时空分辨率。双碳大气环境领域的研究,有从基于数值模式的传统科研范式向与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深度融合新科研范式转变的趋势。然而,当前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在双碳大气环境领域的应用还较为离散,同时与信息化的结合也不紧密,因此亟需梳理当前进展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探索领域科研范式变革路径。

1 双碳大气环境信息化应用进展

2021年,两位气候学家——真锅淑郎(Syukuro Manabe)和克劳斯哈塞尔曼(Klaus Hasselmann),因其在地球气候物理建模、可变性量化以及全球变暖可靠预测方面工作而获20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在复杂系统规律发现和模式发展的贡献方面的奠基性工作[3-4]

  • 16
    点赞
  • 9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罗思付之技术屋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