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模型新方向]: score-based generative models

47 篇文章 25 订阅
39 篇文章 2 订阅

0.前言

最近(2021.6)发现了生成模型的一种新的trending范式: score-based generative model, 用一句话来介绍这种结构,就是:

通过在噪声扰动后的大规模数据集(noise-perturbed data distributions)上学习一种score functions (gradients of log 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s)(得分函数, 一种对梯度的对数似然估计),用朗之万进行采样得到符合训练集的样本. 这种新的生成模型,叫做score-based generative models (or diffusion probabilistic models)

这种score-based generative model有如下的优点:

  • ① 可以得到GAN级别的采样效果,而无需对抗学习(adversarial training)
  • ② 灵活的模型结构
  • 精确的对数似然估计计算(exact log-likelihood computation)
  • 唯一可识别表征学习(uniquely identifiable representation learning)
  • ⑤ 流程可逆,我理解是不需要像StyleGAN的模型训练一个feature网络,可能也不需要像FLOW那么大的计算量

本篇博客的目的,是为了介绍score-based generative model提出的动机,基本概念以及潜在的应用,本文主要翻译自此领域先驱Song Yang博士(斯坦福大学博士)的博客[1]

下图来自Twitter用户Simone的分享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 介绍

目前,生成模型(generative models)可以根据其表示概率分布的方式主要分为2个大类别:

  • likelihood-based models: 通过近似极大似然估计(via (approximate) maximum likelihood)来直接学习分布的PDF(概率密度(D for density)函数)或者PMF(概率质量(M for mass)函数). 典型的基于likelihood的方法有: autoregressive模型[2], normalizing flow models(如NICE, FLOW等)[3], EBM(基于能量的方法)[4]以及VAE[5].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implicit generative models: GAN中的方法,这种方法的概率分布是通过生成模型的采样过程隐式进行的。GAN中的新样本是通过对随机的高斯向量喂入GAN的生成模型得到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两大类生成模型,都有一些问题: likelihood-based models需要确保易处理的规则化常数(这个后面会提到)以便方便的计算likelihood,而这通常意味着网络结构有较大限制,即无法像NAS那样任意组织和设计网络结构。或者必须依赖于替代的objectives来在训练过程中,近似最大似然(approximate maximum likelihood training). implicit generative models的最大问题是需要对抗训练,而这种训练的方法通常会很不稳定[6]

本篇博客介绍的就是宋博士提出的score-based generative model, 用这种新的生成模型来解决/规避刚才提到的这些问题。score-based generative model的核心idea是:

对log PDF的梯度进行建模得到一个名为(Stein) score function[7]的量.

这种score-based generative models不需要处理类似likelihood-based models的规则化常数。而且,score-based generative models在噪声干扰的数据下训练的效果非常好。这类方法可以恢复被噪声干扰的图片本身,并且有着良好的sample quality(采样质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像生成[8, 9]音频合成(WaveGrad, DiffWave)形状生成[10]音乐生成都有着良好表现,甚至音频合成领域的效果优于GAN!

当噪声扰动的过程是由 随机可微分方程(stochastic differential equation (SDE)) 给出时, score-based generative models和FLOW这种模型在数学上联系起来了,因此可以进行精确的似然估计计算以及表征学习。

此外,对score的建模以及估计促使其逆向问题得到解决(inverse problem,我想这也是FLOW,NICE等流式模型擅长的地方),这些逆向问题包括:

  • image inpainting[8,9]
  • image colorization[9]
  • 医疗图像重建以及压缩感知等.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 The score function, score-based models, and score matching

假定我们有一个数据集 x 1 , x 2 , . . . , x N {x_1, x_2, ... , x_N} x1,x2,...,xN, 其中的每个 x i , i ∈ 1 , . . . , N x_i, i \in {1, ..., N} xi,i1,...,N都是从一个潜在的数据分布 p θ ( x ) p_{\theta}(x) pθ(x)中独立取得的(i.i.d). 生成模型的目的是能够完美的建模这个数据分布 p θ ( x ) p_{\theta}(x) pθ(x),以便任意的采样生成符合这个分布的新数据

为了构造这个生成模型,我们首先需要找到一种可以表示这种概率分布的方式。一种方式就如上面提到的,是likelihood-based models, 即直接对PDF, PMF进行建模。

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 (p.d.f.) or probability mass function (p.m.f.)

我们设定, f θ ( x ) ∈ R f_{\theta}(\bf{x}) \in \mathbb{R} fθ(x)R是一个以 θ \theta θ为参数的函数。那么,**(p.d.f.)**就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定义: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里, Z θ > 0 Z_{\theta} > 0 Zθ>0是一个依赖于 θ \theta θ的normalizing constant(规则化常数),其目的是让 ∫ p θ ( x ) d x = 1 \int p_{\theta}(x)dx = 1 pθ(x)dx=1. 函数 f θ ( x ) f_{\theta}(\bf{x}) fθ(x)是一个unnormalized 概率模型,或者叫做EBM能量模型.

我们可以训练 p θ ( x ) p_{\theta}(x) pθ(x)来最大化数据的对数似然[11].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然而,上面的这个公式要求 p θ ( x ) p_{\theta}(x) pθ(x)是一个规则化的PDF,而这对于计算 p θ ( x ) p_{\theta}(x) pθ(x)提出了挑战:

我们必须计算归一化常数 Z θ Z_{\theta} Zθ,对于任何一般情况下的 f θ ( x ) f_{\theta}(\bf{x}) fθ(x),这是一个典型的难以处理的量

所以,为了使得maximum likelihood training的训练变得可行,likelihood-based models通过如下2种方式,而这2种方式,尤其是FLOW-based模型,会使得计算量极具增加:

  • 限制模型结构(causal convolutions in autoregressive models, invertible networks in normalizing flow models)来使得 Z θ = 1 Z_{\theta}=1 Zθ=1

  • 近似规则化常数(variational inference in VAEs, or MCMC sampling used in contrastive divergence)

而score-based模型则是通过构造一个score function而非density function来避开处理这个规则化常数的问题。对一个分布 P ( x ) P(x) P(x), 其score function定义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使用这种score function的模型我们就统称为score-based model, 用 s θ ( x ) s_{\theta}(\bf{x}) sθ(x)来表示,这种模型的目标是在无需考虑规则化常数项的情况下,使得 s θ ( x ) ≈ ∇ x l o g p ( x ) s_{\theta}(\bf{x}) \approx \nabla_{x} log p(x) sθ(x)xlogp(x)。以 p θ ( x ) = e − f θ ( x ) Z θ p_{\theta}(x)=\frac{e^{-f_{\theta}(\bf{x})}}{Z_{\theta}} pθ(x)=Zθefθ(x)为例进行展开,得到如下结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可以看出, s θ ( x ) s_{\theta}(\bf{x}) sθ(x)和normalizing constant Z θ Z_{\theta} Zθ相互独立。这个性质可以保证我们可以扩展生成模型的类别,并无需像之前的likelihood类方法那样,通过设计复杂的结构来使得 Z θ Z_{\theta} Zθ易于处理(tractable).

conv_ops

Parameterizing 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s(pdfs). No matter how you change the model family and parameters, it has to be normalized (area under the curve (AUC) must integrate to one).

1

Parameterizing score functions. No need to worry about normalization.

同likelihood类方法类似,我们可以通过最小化the Fisher divergence between the model and the data distributions来训练得到一个score-based models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直觉上来说,Fisher divergence (Fisher散度)是计算ground-truth数据和score-based模型的 l 2 l_2 l2距离的平方。但是由于不知道数据得分 ∇ x l o g p ( x ) \nabla_{x} log p(x) xlogp(x), 我们没法直接优化Fisher divergence. 幸运的是,现存了一系列称之为score matching的方法[12,13,14],这种方式可以在不知道ground-truth data score的情况下,minimize Fisher divergence.

score matching的objectives(目标)可以在给定数据上通过SGD(随机梯度下降)的方式估计得到。类比于 log-likelihood objective 在训练likelihood-based models的情况。

Score matching objectives can directly be estimated on a dataset and optimized with stochastic gradient descent, analogous to the log-likelihood objective for training likelihood-based models (with known normalizing constants

我们可以训练一个score-based模型来优化score-matching objective, 而不需要对抗学习!

此外,使用score matching objective给了我们在模型结构设计的灵活性。Fisher Divergence不需要 s θ ( x ) s_{\theta}(\bf{x}) sθ(x)是任意的规则化分布的实际得分函数(actual score function). 即: 无需像之前的方法那样,对 s θ ( x ) s_{\theta}(\bf{x}) sθ(x)有一个较强的假设! 在使用中,score-based model的唯一要求是
score-based model should be a vector-valued function with the same input and output dimensionality, which is easy to satisfy in practice.

本节内容,我们可以通过建模score function来模拟/代表一种分布,这种模型的构建是通过使用score matching技术来得到的。

3. Langevin dynamics (郎之万动力学)

一旦我们训练得到一个 s θ ( x ) ≈ ∇ x l o g p ( x ) s_{\theta}(\bf{x}) \approx \nabla_{x} log p(x) sθ(x)xlogp(x),我们可以使用 Langevin dynamics[15,16]的方法来迭代式的进行数据采样。

Langevin dynamics仅通过使用score function ∇ x l o g p ( x ) \nabla_{x} log p(x) xlogp(x)来对真实数据分布 P ( x ) P(x) P(x)进行MCMC(MCMC, 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Markov Chain Monte Carlo)方法,是用于从复杂分布中获取随机样本的统计学算法)的采样。具体来说,它先从任意的先验的分布中 x 0 ∼ π ( x ) \bf{x}_{0} \sim \bf{\pi(x)} x0π(x), 初始化构造一个chain,然后按着下面公式所述的那样进行迭代: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里, z i ∼ N ( 0 , I ) \bf{z}_{i} \sim N(0, I) ziN(0,I), 当 ϵ \epsilon ϵ趋近于0且 K \bf{K} K趋近于无穷的时候,在常规条件下, x K \bf{x}_{K} xK近似于实际数据分布 P ( x ) P(x) P(x)的数据,两者的误差在 ϵ \epsilon ϵ足够小且 K \bf{K} K足够大的时候,可以忽略不计。这就说明,可以通过Langevin dynamics来采样得到我们希望得到的和原始数据分布一模一样的分布!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oWZtpic9-1624072358558)(http://yang-song.github.io/assets/img/score/langevin.gif)]

4. 最基础的score-based模型以及其问题

截至目前,我们讨论了如何用score matching来优化训练一个score-based模型,并使用Langevin dynamics的方法去做数据采样。然而,这种最朴素的方式在实践中通常不太work,本节的内容主要聚焦在这些问题(secret pitfalls)上面。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目前的版本,由于在score matching中的一些问题,导致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失败情况,而这些问题,前人的文章并没有仔细的探究。

一个核心的挑战(key challenge)是估计出来的score function在低维空间非常不准确。我们之前提到,score-based模型是通过最小化F真实数据和模型输出的Fisher divergence进行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但是,由于true data score function and score-based model 的 l 2 l_2 l2 误差由数据分布 P ( x ) P(x) P(x)决定,而真实数据分布在低维空间被极大的扭曲和扰动,因此无法代表真实的数据分布了。这种情况导致了低于平均水平(subpar)的结果,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当使用 Langevin dynamics进行数据采样时,我们的初始样本极易出现在low density区域而非高维空间。因此,基于一个不准确的score-based模型进行采样,会让Langevin dynamics的采样过程derail(出轨),无法生成高质量的,能够代表真实数据分布的数据!

5. multiple noise perturbation后的score-based模型

如第4部分所说,我们如何绕过在低维空间/低密度区域中,score估计的准确性问题呢? 我们的思路是对数据点进行扰动,并让我们的模型在这种noisy data上面进行训练。

当噪声的幅度足够大时,它可以填充低数据密度区域,以提高估计分数的准确性。具体的,下图就是我们使用额外的高斯噪声对混合高斯模型进行扰动的结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但是这引发了另一个问题:我们该怎样选择适合的噪声幅度来进行扰动呢?更大的噪声可以明显的覆盖更多的低密度区域,提升score estimation结果。但是它会极大的损害数据本身,并使其偏离原始的数据分布。

而微小的噪声扰动则无法cover我们所希望覆盖的低密度区域(low density regions),即使其对原始数据的分布没有做出很大的改变。

为了达到最佳的效果,宋博士提出了同时使用多尺度的噪声干扰[8, 9]。假设我们总是用均值为零(mean zero)的各向同性高斯噪声(isotropic Gaussian noise)来干扰数据, 假设有 L L L个扰动信号,标准差从小到大排列: σ 1 < σ 2 < . . . < σ L \sigma_1 < \sigma_2 < ... < \sigma_L σ1<σ2<...<σL, 首先,用每个扰动信号去扰动数据 P ( x ) P(x) P(x):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注意,我们可以通过对 x ∼ P ( x ) x \sim P(x) xP(x)采样,并计算 x + σ i z \bf{x} + \sigma_i \bf{z} x+σiz来得到被第i个噪声扰动后的数据,其中 z ∼ N ( 0 , I ) \bf{z} \sim N(0, I) zN(0,I)

第二步,我们通过训练Noise Conditional Score-Based Model s θ ( x , i ) s_{\theta}(\bf{x, i}) sθ(x,i),对每个被噪声扰动的分布的score function进行估计: ∇ x l o g p σ i ( x ) \nabla_{\bf{x}} log p_{\sigma_i}(\bf{x}) xlogpσi(x),以使得: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那么接下来就很符合直觉了,训练的目标 s θ ( x , i ) s_{\theta}(\bf{x, i}) sθ(x,i)是不同噪声尺度 L L L的加权结果。具体的,我们使用如下的目标函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里唯一需要注意的是权重 λ ( i ) \lambda(i) λ(i)的取值, 在宋博士的论文中,让 λ ( i ) = σ i 2 \lambda(i)=\sigma_i^{2} λ(i)=σi2. 这个目标函数可以使用score matching技术进行优化,就跟优化最朴素的score based model s θ ( x ) s_{\theta}(\bf{x}) sθ(x)一样。

在得到noise-conditional 的score-based模型 s θ ( x , i ) s_{\theta}(\bf{x, i}) sθ(x,i)后,我们就可以使用Langevin Dynamics来进行采样了. i = L , L − 1 , . . . , 1 i=L, L-1, ..., 1 i=L,L1,...,1. 这种方法称之为退火Langevin Dynamics算法(Annealed Langevin Dynamics, 在[8]的算法1中定义), 之所以称之为退火,可以理解为噪声的幅度是逐渐缩小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下面是一些用于训练一个score-based生成模型with multiple noise scale的实用的建议:

  • 噪声的等级由低到高最好要有成百上千个级别.
  • U-Net结构来设计模型.
  • 在测试阶段,使用EMA.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Annealed Langevin dynamics for the Noise Conditional Score Network (NCSN) model (from ref.
[17]) trained on CelebA . We can start from complete noise, modify images according to the scores, and generate nice samples. The method achieved state-of-the-art Inception score on CIFAR-10 at its time.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使用上面的说明,我们可以生成和GAN类似的高质量的图像样本,如下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6. Score-based generative modeling with stochastic differential equations (SDEs)

根据前面的讨论,我们知道在score-based生成模型训练中,加入多层次、尺度的噪声是成功的关键因素。现在,当我们想把噪声的数量扩展到infinity(无限)的时候,我们可以基于score-based生成模型构造迄今为止最强大的框架。这不仅可以生成更高质量的样本,而且可以用精确地log-likelihood来优化模型,并加快采样速度,使得学习的特征具有更好的,更加独立的表征,并且可以用于编辑(inverse problem solving).

宋博士提供了Google Colab的版本来完成一个step-by-step的MNIST模型的训练。同样的,对更复杂的任务有更复杂的模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6.1 使用SDE(随机微分方程)来扰动数据

当噪声的规模和尺度趋近于无穷时,我们本质上是在用逐渐增加的噪声来干扰数据。在这种情况下,噪声干扰过程是一个随时间连续的随机过程(continuous-time stochastic process)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GIF图具体看[1], 这里可以看到,随着随机过程的加深,原图的信息被大量的隐藏起来。

那么,怎么能够用更加精确地方式来表示这种随机过程呢?随机的随机过程(以扩散过程为例)是SDEs(随机微分方程)的解。一般地,SDE具有如下的形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f ( x , t ) : R d → R d \mathbf{f}(\mathbf{x}, t) : \mathbb{R}^d \rightarrow \mathbb{R}^d f(x,t):RdRd代表的是飘移系数(drift coefficient), g ( t ) ∈ R g(t) \in \mathbb{R} g(t)R表示的是扩散系数, w \mathbf{w} w则表示为标准的布朗运动, d w \mathrm{d}\mathbf{w} dw可以视为无穷小的白噪声(infinitesimal white noise)。这个随机微分方程的解是一组连续的随机变量 { x ( t ) } t ∈ [ 0 , T ] \{\mathbf{x}(t)\}_{t \in [0, T]} {x(t)}t[0,T],这些随机变量描述在t时刻的轨迹。

p t ( x ) p_t(\mathbf{x}) pt(x)来表示 x ( t ) \mathbf{x}(t) x(t)的边缘概率密度函数。这里的 t ∈ [ 0 , T ] t \in [0, T] t[0,T]可以类比为不同尺度下的噪声 i = 1 , 2 , . . . , L i = 1, 2, ..., L i=1,2,...,L p t ( x ) p_t(\mathbf{x}) pt(x)可以类比为 p σ i ( x ) p_{\sigma_i}(\mathbf{x}) pσi(x)。这里, p 0 ( x ) = p ( x ) p_0(\mathbf{x}) = p(\mathbf{x}) p0(x)=p(x)代表了本来的数据分布(没有噪声干扰的情况)。

在用随机过程的方法对 p ( x ) p(\mathbf{x}) p(x)干扰了足够长的时间 T T T后, p T ( x ) p_T(\mathbf{x}) pT(x)已经变成了一个简单的随机噪声分布,我们将其表示为一个prior distribution(先验分布), 相似地,这可以类比为有限扰动尺度下的 p σ L ( x ) p_{\sigma_L}(\mathbf{x}) pσL(x)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我们知道,对数据进行扰动的方式非常多,选择SDEs的方式进行扰动也没啥特别的。如下式这种SDE,是使用均值为0,方差指数增长的高斯噪声对数据进行干扰,这同之前的 N ( 0 , σ 1 2 I ) , N ( 0 , σ 2 2 I ) , . . . , N ( 0 , σ L 2 I ) N(0, \sigma_1^2I), N(0, \sigma_2^2I), ..., N(0, \sigma_L^2I) N(0,σ12I),N(0,σ22I),...,N(0,σL2I)类似。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因此,SDE的过程应该被视为模型的超参数,如 { σ 1 , σ 2 , . . . , σ L } \{\sigma_1, \sigma_2, ... , \sigma_L\} {σ1,σ2,...,σL}。对图像生成任务,我们提供了3种比较适合这个领域的SDE。

6.2 Reverse SDE用于生成样本

之前我们提到的annealed Langevin dynamics(退火郎之万动力学算法), 其方式是按顺序从每个噪声干扰的分布中,使用Langevin dynamics的方式进行采样。对于我们的这种SDE的方式(无穷噪声),也可以使用类似的方式来进行。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需要注意的是,SDE是可逆的,有其对应的Inverse SDE, 有着明确的close-form solution: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里, d t \mathrm{d}t dt表示负的无穷小时间步,由于SDE需要被逆向求解(从时间 t = T t=T t=T到时间 t = 0 t=0 t=0), 那么我们需要对 ∇ x l o g p t ( x ) \nabla_{\mathbf{x}}log p_t(\mathbf{x}) xlogpt(x)进行估计,而这与 p t ( x ) p_t(\mathbf{x}) pt(x)的score function是一样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6.3 Estimating the reverse SDE with score-based models and score matching

如6.2所述,我们需要估计 ∇ x l o g p t ( x ) \nabla_{\mathbf{x}}log p_t(\mathbf{x}) xlogpt(x)来逆向求解,得到被噪声干扰前的图像、语音等信息。那么,为了估计 ∇ x l o g p t ( x ) \nabla_{\mathbf{x}}log p_t(\mathbf{x}) xlogpt(x),我们提出一种 Time-Dependent Score-Based Model s θ ( x , t ) \mathbf{s}_{\theta}(\mathbf{x}, t) sθ(x,t), 从而使得 s θ ( x , t ) ≈ ∇ x l o g p t ( x ) \mathbf{s}_{\theta}(\mathbf{x}, t) \approx \nabla_{\mathbf{x}}log p_t(\mathbf{x}) sθ(x,t)xlogpt(x)。同样,这可以和noise-conditional score-based model s θ ( x , i ) \mathbf{s}_{\theta}(\mathbf{x}, i) sθ(x,i)进行类比。

我们对于 s θ ( x , t ) \mathbf{s}_{\theta}(\mathbf{x}, t) sθ(x,t)的训练目标很直接,就是一个连续的Fisher散度的Mixture: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里 u ( 0 , T ) u(0, T) u(0,T)表示在 [ 0 , T ] [0, T] [0,T]的均匀分布, λ > 0 : R → R \lambda > 0: \mathbb{R} \rightarrow \mathbb{R} λ>0:RR表示为不同时间下的噪声权重,是正的。

我们用如下的方程(当 λ ( t ) = g 2 ( t ) \lambda(t) = g^2(t) λ(t)=g2(t))来表示 λ ( t ) \lambda(t) λ(t):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里,Fisher散度和KL散度产生了一些奇妙的联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里, p t \mathtt{p}_t pt q t \mathtt{q}_t qt分别代表 x t \mathbf{x}_{t} xt的分布( x ( 0 ) ∼ p 0 \mathbf{x}(0) \sim \mathtt{p}_0 x(0)p0 x ( 0 ) ∼ q 0 \mathbf{x}(0) \sim \mathtt{q}_0 x(0)q0)。

由于KL散度和Fisher散度的特殊联系以及KL散度和最大似然估计的等价性,
我们将 λ ( t ) = g 2 ( t ) \lambda(t) = g^2(t) λ(t)=g2(t)称为似然权重函数likelihood weighting function

同之前讲的那样, 我们的目标函数: 混合Fisher散度(mixture of Fisher divergence)能够通过score matching方法进行高效的优化,如denoising score matching[17]以及sliced score matching[14]

当我们的score-based模型训练完毕后,我们可以将其插入reverse SDE过程中,用于数据的采样过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6.4 How to solve the reverse SDE

通过数值SDE求解器,我们可以估计reverse SDE,我们可以模拟reverse随机过程来用于生成样本。最简单的数值SDE求解器也许是Euler-Maruyama方法。当将其应用到我们的SDE中,Euler-Maruyama方法使用有限的时间步和小的高斯噪声去离散SDE。具体来讲,就是其选择了small, negative的时间步,进行初始化,然后按照下列方式进行迭代优化直到 t ≈ 0 t \approx 0 t0: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里 z t ∼ N ( 0 , I ) \mathbf{z}_t \sim N(0, I) ztN(0,I), Euler-Maruyama 方法和Langevin dynamics方法的性质很相似: “They both update x \mathbf{x} x by following score functions perturbed with Gaussian noise”.

除了Euler-Maruyama方法外,还有一些可以直接用于求解SDE逆过程的方法: Milstein 方法[18]以及stochastic Runge-Kutta 方法[19], 在宋博士最新的ICLR2021的论文中,提出了一种新的reverse diffusion solver来近似Euler-Maruyama方法,这种方法更适合解决reverse-time的SDE。

对我们的reverse SDE,有2类特殊的性质可以使得我们进行更为灵活的采样:

- ①

基于上面的2个性质,我们可以使用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方法去fine-tune通过数值SDE solver得到的轨迹(trajectories)。宋博士提出了Predictor-Corrector samplers.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实际对照MNIST代码,我发现采样过程如下所示 \sigma^{2t}实际上就是 g ( t ) 2 g(t)^2 g(t)2, 以500次迭代为例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将其和公式一一对应起来,得到扰动前的结果。

num_steps =  500#@param {'type':'integer'}
def Euler_Maruyama_sampler(score_model, 
                           marginal_prob_std,
                           diffusion_coeff, 
                           batch_size=64, 
                           num_steps=num_steps, 
                           device='cuda', 
                           eps=1e-3):
  """Generate samples from score-based models with the Euler-Maruyama solver.

  Args:
    score_model: A PyTorch model that represents the time-dependent score-based model.
    marginal_prob_std: A function that gives the standard deviation of
      the perturbation kernel.
    diffusion_coeff: A function that gives the diffusion coefficient of the SDE.
    batch_size: The number of samplers to generate by calling this function once.
    num_steps: The number of sampling steps. 
      Equivalent to the number of discretized time steps.
    device: 'cuda' for running on GPUs, and 'cpu' for running on CPUs.
    eps: The smallest time step for numerical stability.
  
  Returns:
    Samples.    
  """
  t = torch.ones(batch_size, device=device)
  init_x = torch.randn(batch_size, 1, 28, 28, device=device) \
    * marginal_prob_std(t)[:, None, None, None]
  time_steps = torch.linspace(1., eps, num_steps, device=device)
  step_size = time_steps[0] - time_steps[1]
  x = init_x
  with torch.no_grad():
    for time_step in tqdm.notebook.tqdm(time_steps):      
      batch_time_step = torch.ones(batch_size, device=device) * time_step
      g = diffusion_coeff(batch_time_step) # g(t) 扩散系数.
      mean_x = x + (g**2)[:, None, None, None] * score_model(x, batch_time_step) * step_size
      x = mean_x + torch.sqrt(step_size) * g[:, None, None, None] * torch.randn_like(x)      
  # Do not include any noise in the last sampling step.
  return mean_x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随着Predictor-Corrector方法来优化采样过程,以及更好的score-based模型架构的提出,宋博士的算法在CIFAR10上达到了SOTA效果,并且比StyleGAN2取得的效果还要惊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参考资料

[1]: Generative Modeling by Estimating Gradients of the Data Distribution: 宋飏-20210505
[2]: The neural autoregressive distribution estimator
[3]: NICE: Non-linear independent components estimation
[4]: A Tutorial on Energy-Based Learning
[5]: Auto-encoding variational bayes
[6]: Unrolled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
[7] A kernelized Stein discrepancy for goodness-of-fit tests
[8] Generative Modeling by Estimating Gradients of the Data Distribution
[9] Improved Techniques for Training Score-Based Generative Models
[10] Learning Gradient Fields for Shape Generation
[11] 最大似然估计
[12] Estimation of non-normalized statistical models by score matching
[13] A connection between score matching and denoising autoencoders
[14] Sliced score matching: A scalable approach to density and score estimation
[15] Correlation functions and computer simulations, 1981, G. Parisi.
[16] Representations of knowledge in complex systems, 1994, U. Grenander, M.I. Miller.
[17] A connection between score matching and denoising autoencoders
[18] Milstein method
[19] Runge–Kutta method (SDE)

### 回答1: ESRGAN是增强型超分辨率生成对抗网络的缩写,它是一种深度学习模型,用于将低分辨率图像转换为高分辨率图像。它使用生成对抗网络(GAN)的方法,通过训练生成器和判别器来提高图像的质量。ESRGAN是目前最先进的超分辨率算法之一,它可以生成更加真实、细节更加丰富的高分辨率图像。 ### 回答2: ESRGAN是一种增强超分辨率生成对抗网络(Enhanced Super-Resolution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的算法,它采用了图像增强技术和深度学习的方法,可以将低分辨率(LR)的图像转化为高分辨率(HR)的图像。该算法主要的贡献在于,它可以生成更加逼真的HR图像,从而更好地应用于实际的图像处理领域。 该算法主要是由两个子模型组成的,一个是生成模型Generator),另一个是判别模型(Discriminator)。生成模型通过学习HR图像和相应的LR图像之间的关系,生成更加逼真的HR图像。而判别模型则评估生成模型生成的HR图像是否真实,从而提高生成模型的准确度。 ESRGAN算法采用特殊的损失函数,即感知损失和自适应增强损失,来优化生成模型。感知损失通过VGG网络来计算生成模型和HR图像之间的差异,以此来调整生成模型的参数。自适应增强损失则用于动态调整生成模型的输出图像的细节层次,使生成模型产生更加真实的输出图像。 ESRGAN算法在图像增强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其生成的HR图像质量要比先前的SRGAN算法有了很大的提升。因此,ESRGAN算法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前景,可以为图像处理领域提供更加高效、准确和可靠的方法。 ### 回答3: ESRGAN(Enhanced Super-Resolution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是一种利用深度学习算法进行图像超分辨率的技术。其主要思路是基于GAN模型,通过训练一个生成器去从低分辨率图像生成高分辨率图像,同时以高分辨率的真实图片为样本来训练判别器模型,使其能够区分出生成生成的图像是否为真实高清图像。 ESRGAN相对于传统的超分辨率算法,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1.超分辨率效果更好。传统的超分辨率算法往往是基于一些数学模型进行插值运算,因此往往会出现图像模糊、失真等问题。而ESRGAN能够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学习到更加准确的纹理特征,从而可以生成更为真实的高清图像。 2.可扩展性更强。ESRGAN的GAN模型可以通过增加网络深度、增加训练数据等方式对模型进行优化,从而提高图像超分辨率效果。 3.针对性更强。ESRGAN可以针对不同种类的图像进行训练,从而能够对各种类型的图像进行超分辨率处理,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4.易于应用。ESRGAN训练出的模型可以很方便地应用到实际生产环境中,对于需要进行图像超分辨率处理的应用场景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虽然ESRGAN在图像超分辨率方面具有较为突出的优势,但其也存在一些缺点和挑战。比如需要大量的高清图像数据用于训练,需要考虑到训练时间和计算资源的问题;还需要解决一些局部纹理复杂的图像超分辨率问题。总之,ESRGAN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图像超分辨率算法,将有助于推动图像处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评论 9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