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质量浅谈 |
转载自共创软件联盟 |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全球性贸易竞争日益加剧,用户对质量提出了越来越严格的要求。如果企业想在竞争中生存,更不用说获利了,那么除了接受质量观念外就别无选择。软件行业作为一个知识和智力密集型的产业,相对传统产业而言具有某些独特性,比如软件产品的无形性、软件开发的高科技含量等,处处体现出“人脑”工程的特点,给质量工作的开展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为此,本文试图从软件质量的内涵、软件质量保证、软件工程标准及应用、软件质量不断改进、开放源码思想对软件质量工作的深远影响等几方面对软件质量工作进行初步讨论,为读者进一步深入理解软件质量工作提供帮助。 一、软件质量的内涵 软件质量是一个软件企业成功的必要条件,其重要性无论怎样强调都不过分。对于稍具软件工程基础知识的人士而言,“软件危机”这一概念并不陌生,其典型表现是软件交付延期、费用超支、质量无法保证,著名案例是IBM/360机操作系统的开发失败,在花费了上千人年的开发成本以及不断修正后,该操作系统终因错误过多、性能不稳定而被放弃。这种现象在20世纪60年代引起了业内人士高度重视,导致软件工程研究的诞生,成为软件质量工作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那么,究竟什么是软件质量呢?事实上,软件质量与传统意义上的质量概念并无本质差别,只是针对软件的某些特性进行了调整。从最狭义上讲,质量可被定义为“无缺陷”。但是,绝大多数以顾客为中心的企业对质量的定义远不止这些,他们是根据顾客满意来定义质量的。例如,以高质量闻名于世的摩托罗拉公司对缺陷的定义是:“如果顾客不喜欢,那该产品就是有缺陷。”同样,美国质量管理协会把质量定义为与一种产品或服务满足顾客需要的能力有关的各种特色和特征的总和。这些以顾客为中心的定义说明质量以顾客的需要为开始,以顾客满意为结束。 软件质量天生符合上述含义,最初的定制式软件系统首先要求必须满足用户的需求。为满足软件的各项精确定义的功能、性能需求,符合文档化的开发标准,需要相应地给出或设计一些质量特性及其组合,作为在软件开发与维护中的主要考虑因素。如果这些质量特性及其组合都能在产品中得到满足,则这个软件产品质量就是高的。软件质量反映了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1、软件需求是度量软件质量的基础。 值得指出的是,风靡于20世纪80年代的全面质量管理思想正以新的形式应用于创造顾客满意的领域内,当今全面质量行动的基本宗旨已变成使顾客完全满意,尽管许多企业已不再使用“全面质量管理”的说法,但是对绝大多数成功的企业来说,顾客驱动型质量已成为企业经营理念,要求企业从战略高度来看待质量问题,可从如下9个方面来理解: 1、质量要从顾客的角度来看——质量始于顾客的需要,终于顾客的理解。 |
软件质量浅谈
最新推荐文章于 2022-06-18 16:45:55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