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湖对环境温度的调节问题

人工湖对环境温度的调节问题

蔡虹、赖志强、郭丽娜

摘要:水的比热容大,能吸收更多热量,因此人工湖可以降低环境温度。另外,人工湖周边的绿地除了可以覆盖荒芜地面与水泥地面,从而增加该地面的比热容,还能进行光和作用,吸收温室气体CO2,加上水能释放氧气,使得环境温度增加减缓,达到减缓温室效应的良好作用。

问题一是对不同面积和深度的人工湖,建立数学模型,分析导热规律(分为清澈的湖水和有混浊度的湖水)及湖水温度随着深度的递减的变化规律。温度是重要的水质参数。水温的变化会影响水环境中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目前,湖模型的能量平衡方程大多采用以温度为预报变量的一维涡漩扩散方程:

但此方程只处理只处理液态水的情形,故我们在处理问题一时,用焓代替温度作为预报变量。使用湖—气水热传输模型,但在此模型中,含有涡动热传导系数K(z),而对浅湖K(z) = 0。故为优化此模型,使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际相接近,我们把湖-气水热传输模型中的K(z)涡动热传导系数舍去不考虑。

,并且结合傅立叶定律 dΦ=-λdA(dt/dz),得出湖水的导热规律以及温度随着深度的递减的变化规律。

问题二中我们只考虑湖面吸收的热量,即深度z=0时的情况。湖面吸收的热量等于表面水体吸收的太阳热加上大气辐射热减去水面由于辐射、蒸发和传导引起的热损失。太阳对湖面的辐射一部分被表层的水吸收,也有一部分由于湖水的光学现象反射出去。计算湖面吸收热量时应将反射出去的那一部分热量减掉。要考虑湖面温度对环境温度的影响,需求出湖面吸收的热量,用 表示: 再根据所查阅资料,计算出每一个参数的值。 从而可得出,湖面吸收的热量与湖的面积及空气温度的关系。这样就可判断人工湖对环境温室效应的影响。               

 

 

 

 

关键词:人工湖  导热系数  湖热量平衡方程

 

一、问题重述

由于水的比热容大,能吸收更多热量,因此人工湖可以降低环境温度。另外,人工湖周边的绿地除了可以覆盖荒芜地面与水泥地面,从而增加该地面的比热容,还能进行光和作用,吸收温室气体CO2,加上水能释放氧气,使得环境温度增加减缓,达到减缓温室效应的良好作用。

人工湖面吸收太阳能后获得热量,再通过水面蒸发、水面有效辐射和水面与大气的对流热交换等失去热量。热量的输送和交换,可以用湖热量平衡方程来表达和计算。由于湖热量平衡的某些要素(如湖蒸发率)不易精确测定,因而通常用水温来表达湖中的热动态。太阳辐射主要是增高湖水表层的温度,而下层湖水的温度变化主要是湖水对流和紊动混合造成的。

湖水因温度不同也可造成密度差异,在水层不稳定状态下产生对流循环,在对流循环达到的深度以上,水温趋于一致。风的扰动可使人工湖在任何季节产生同温现象;对于深水湖来说,风的扰动只能涉及湖水上层,因而在垂向上会产生上层与下层不同的温度分布。上、下水层之间温度变化急剧的中间层称为温跃层。湖水温度具有一定的年变化和日变化,这种变化在湖水表层最为明显,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减弱。

湖水的辐射特性决定湖水温度,影响湖水物理化学性质的分布,而湖水中各种生物的繁殖、生长和发展也都与湖水辐射特性有关。射在湖面的太阳光部分进入水体,部分被反射。进入水体内的太阳光部分被吸收,部分散射,即使在浅水湖中也只有很少一部分透过水层被湖底吸收。射入湖水中的太阳光极大部分为水的最上层所吸收,只有130%达到1米深处的水层,透入5米深处的只有05%,而进入10米深处的不足1%。湖水吸收太阳光和使太阳光散射的能力与水中的各种悬浮质的数量和颗粒大小有关,悬浮质越多、颗粒越大,对光的吸收和散射能力越强,同时散射到水面的分量也越小。光线透入水中的深度,随湖水的混浊度增加而减少(参见湖水光学现象),例如:在浑浊不清的湖水中光线只能深入数米。

请根据以上资料,完成以下问题:

1. 根据适当的假设,对不同面积和深度的人工湖,建立数学模型,分析导热规律(分为清澈的湖水和有混浊度的湖水)及湖水温度随着深度的递减的变化规律(湖水的导热系数自行查阅)。

2. 解释并计算对于不同面积和深度的人工湖,其湖面温度对环境温度的温室效应产生的影响。

二、模型假设

1、湖通常指浅湖(水深在10 m左右)和深湖(水深远大于10 m)一种水体,在此题中我们假设其为浅水湖。

2、在湖的不同深度湖的横截面积都为同一数。

3、由于我们处于南方地区,湖一般不结冰,仅在偶尔发生霜冻,故我们假设在湖中无结冰现象。即只考虑湖中只有水的情况。

4、太阳辐射占进入湖面总的太阳辐射的百分比为β与湖的深度z呈指数递减。

5、在考虑太阳发射出的太阳辐射能时,不考虑地球表面外围的大气层及其它因素的干扰。

6、在应用能量平衡方程计算进入湖面的热能量时,不考虑降水带来的热能。

7、在分析讨论各种变量之间的关系时,不考虑大灾难对其造成的影响,如暴风雨、干旱等。

三、符号说明和约定

Q:导热量

:导热系数

A:湖面积

T:湖温度

h:水体的单位体积焓

T:时间

Z:距离湖面的深度(取湖面中心点为坐标原点,深度方向为坐标的正方向)

Tf融点温度(273. 15K

Pi:水的密度(

Cl:水的比热(4.2×103Jkg-1K-1)

ρ:水的密度(1 000 kgm-3)

Conv:对流混合项

:进入湖面的热通量

:湖表面的反照率(对液态表面

:湖对太阳短波辐射的消光系数(在液态水中

Sn(Z):距湖表面为Z的总的太阳辐射通量

β:太阳辐射占进入湖面总的太阳辐射的百分比

fi :为单位体积水中冰的质量百分比

λn:湖对太阳短波辐射的消光系数(在此模型中我们把它当作湖水的浊度系数)

四、问题的分析

对于问题一中,我们要分析湖水的导热规律及湖水温度随着深度的递减的变化规律。则在我们利用傅立叶定律建立热量Q与温度T的导热规律时,首要任务是确定随着湖水深度的改变,湖水各层浊度不同的条件下,其导热系数 的函数关系式。在求取 的过程,我们参见参考文献[1]中的方法。在确定热量Q 的表达式后,我们再结合,以焓为预报变量的能量平衡方程求取湖水的导热规律及湖水温度随着深度的递减的变化规律。在此我们使用湖—气水热传输模型(参见参考文献[2]),但在此模型中,K(z)为涡动热传导系数(Wm-1-1) ,而对浅湖K(z) = 0。故为优化此模型,使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际相接近,我们把湖—气水热传输模型中的K(z)涡动热传导系数舍去不考虑。并且因为此问只要分析湖水温度随着深度的递减的变化规律,而与湖的面积无关。故我们在处理热量Q时,把它转化为热通量 来进行分析。此时模型则更为简单,并且便于分析。

对于问题二,由于水域与陆地温度的差异主要决定于以下三个因素:一是水面反射率比一般陆面小,接受太阳辐射比陆面多,会使水上温度比陆上高,即从这个因素来说,会使水域具有增湿效应;二是水体的热容量比陆地土壤大,在增热期间,可有较多的热量储存于水体内,缓和水面和水上空气的增温,即具有减温效应。在降温期间,则有较多的热量从水体放出,缓和水面上和水上空气的降温,即具有增温效应,;三是水域上水分供应不受限制,平均风速较大,水面蒸发和蒸发耗热一般要比陆面大,有降低水上温度的作用。因此,研究不同面积和深度的人工湖对环境温度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不同面积与深度的湖,面积、深度、热量这之间必然存在一种关系。本文的目的在于考虑各种因素对湖泊水温的影响。对于这一问题我们应建立适当的模型来找出这其中的联系,以更好地指导人工湖的修建和扩大。

五、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5.1问题一的解答

我们使用湖—气水热传输模型来研究湖的水热传输过程,该模型使用温度作为预报变量。其次,相邻两层的温度若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则采取强制对流混合机制.

5.1.1傅立叶定律:

1.相关说明:傅立叶定律是传热学中的一个基本定律。可以用来计算热量的传导量。相关的公式如下:

dQ=λdA(dT/dz)                                          1

其中Q为导热量,单位为Wλ为导热系数;A为传热面积,单位为m2T为温度,单位为Kx为在导热面上的坐标,单位为mdt/dx是物体沿x方向的温度变化率。

2.λ的求解:液体微观结构的特点是近程有序,分子的主要运动形式是热振动。根据这一特点,可用谐振子模型描述液体,也就是将液体分子的热振动看作分子在其平衡位的微小振动。由液体的热传导机理可知,分子通过碰换能量,实现热量传递。从微观上考虑,当液体中某一区域温度升高时,谐振子的振幅增大,分子间通过依次碰撞使热量由高温向低温区域传递。由此可知,分子间的距离越小,热量传递愈快,导热系数愈大;另一方面,谐振子的振动频率愈高,热量传递愈快,导热系数愈大。对于给定的液体,谐振子的振动频率一定,导热系数主要取决于分子的距离。分子间距离愈小,液体密度愈大,密度愈大,导热系数愈大,即液体导热系数 为密度 的函数:λf( )。从理论上确定这一函数关系是十分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必须借助于数学方法近似处理。应用函数展开定理,可将λf( )展开为 的级数,取线性项得:

                                                   (2)

式中A,B为常数。由液体的导热机理可知,当 0时,λ 0,A等于0.这样式(2)可化为

                                                (3)

根据参考文献[3]作者导出的液体密度公式

                                          (4)

将(4)代入(3)可得

                                       (5)

式中T为温度(K), 为常数。

所以,液体导热系数随温度变化的定量关系式即为:

                                   (6)

通过我们查阅数据资料,我们知道水的导热系数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如下表(5.1):

温度

导热系数

w.m-1.k-1

K

实验

计算

250.15

0.522

0.522

260.15

0.539

0.54

270.15

0.555

0.557

280.15

0.574

0.574

290.15

0.592

0.591

300.15

0.609

0.607

310.15

0.623

0.621

320.15

0.637

0.635

330.15

0.648

  • 0
    点赞
  • 5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2
    评论
评论 2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