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基础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领域最伟大的发明之一,通过它各种设备得以实现互联,通过它各种服务得以实现。

一、因特网概念

1.组成

因特网从组成上来说由:端系统,通信链路和交换机组成。
  • 端系统:接入因特网并通过因特网与其他设备通信的设备被称为端系统。它是一次因特网信息交换的发起者或者接收者。
  • 通信链路:通信链路相当于道路,用于传输信息。在通信链路上传输的信息称为分组。
  • 交换机:交换机用于辅助信息交换,选择信息交换所使用的通信链路,交换机分为二层交换机即常说的交换机和三层交换机即路由器。
端系统通过ISP(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接入网络,每个是由ISP由多个交换机和多段通信链路组成的网络。ISP是分层级的,用户接入的是底层ISP,底层ISP的服务由高层ISP提供,通过分层可以降低网络管理的难度和复杂度。
端系统以及交换机都要运行一系列协议。TCP和IP是最重要的两个协议,IP协议定义了在端系统和路由器中发送和接受分组的格式;TCP协议为端系统提供可靠地数据传输。
因特网通常指的是全球性的公共互联网。

2.服务

因特网是各种网络服务的基础设施。网络应用程序通过因特网提供以及获取服务。网络应用程序运行在端系统上。端系统提供了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即API,这些API规定了运行在一个端系统上的软件请求因特网基础设施向运行在另一个端系统上的应用程序交付数据的方式。

3.网络协议

网络协议定义了在两个或多个通信实体之间交换信息的格式、次序,以及在信息发送、接受以及发生其它事件时采取的动作。网络协议使得网络中各种不同的参与者可以相互通信。

二、网络边缘

端系统位于网络边缘也称为主机,它们运行网络应用程序。网络应用程序又分为客户端和服务端,客户端是服务的获取者,服务端是服务的提供者。
端系统通过边缘路由器接入网络,接入方式主要有有线接入和无线接入。接入的物理媒介有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无线电信道等等。

三、网络核心

网络核心是指互联了因特网端系统的交换机和链路的网状的网络。

1.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

通过网络链路和交换机移动数据有两种基本方法: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在电路交换中,沿着端系统通信路径,为实现端系统之间通信而分配的资源会在通信期间被预留。这类似于专有通道。电话网络是电路交换的例子。而在分组交换中,端系统通信所需要的资源不会被预留,通信报文按需使用这些资源,因此可能会出现等待(如资源不可用时就要等待资源的当前使用者释放资源)。这类似于公共通道。现在的因特网是分组交换的典型例子。

1)电路交换

电路交换中,当两台主机要通信时,该网络在两台主机之间建立一条专用的端到端的连接。电路交换一般通过多路复用来提高链路的使用效率,多路复用技术包括时分复用(TDM),频分复用(FDM),码分多址(CDMA)。电路交换网络需要信令软件来协调端到端路径上的交换机的操作。

2)分组交换

在分组交换网络中,应用程序的数据被分割成报文进行收发。在源和目的之间,这些分组通过通信链路和分组交换机传送。多数分组交换机在输入端采用存储转发机制工作,存储转发指的是在交换机能够开始向输出链路传输该分组之前,必须接收到整个分组。因此,存储转发式分组交换机沿着该分组的路径在每条链路的输入端引入了存储转发时延。
每个分组交换机由多条链路与之相连。对于每条相连的链路,该分组交换机有一个输出缓存,它用于缓存交换机准备发往这条链路的分组。如果分组需要往某个链路发送,但该链路正在发送其它分组,该分组就要在输出缓存排队等待,因此分组交换又引入了排队时延。同时由于缓存大小是有限的,因而如果需要进行缓存一个新的分组时,缓存已满,就会导致该分组被丢失。
分组交换存在时延并且该时延是不可预测的,因而它不适用于实时服务。
由于分组交换不存在专用电路,因而它需要做额外的动作保证分组可以到达目的地。因特网的做法是:每个通过网络传输的分组在其首部包含了其目的地址。地址采用了层次结构。当分组到达网络中的一台交换机时,该交换机检查分组的目的地址的一部分,并向相邻的交换机转发该分组。每个交换机都具有一个转发表,用于将目的地址映射到输出链路。当分组到达一个交换机时,交换机检查其目的地址,并用这个目的地址搜索转发表,以找到合适的输出链路。典型的转发表就是三层交换机即路由器中的路由表。

四、分组交换网中的时延、丢包和吞吐量

1.时延概述

分组交换中存在各种时延,时延中最重要的包括:处理时延,排队时延,传输时延和传播时延。
  1. 处理时延:检查分组首部和决定该分组如何处理所需时延以及对报文进行各种检查所需的时间之和。
  2. 排队时延:分组在队列中等待传输所需的时间
  3. 传输时延:分组长度/链路速率(接口速率,比如10M以太网就是10Mbps)。对于超过10Mbps速率的信道而言,该值很小,影响也很小。
  4. 传播时延:链路长度/链路传播速度(比特在链路中的物理传输速度)。对于局域网该值往往非常小,但是对于卫星传输可能很大。
在这几种时延中,传输时延、传播时延取决于物理介质,处理时延需要做的动作基本是固定的,因而和处理器的速率和软件设计相关,而排队时延则和系统运行的整体运行相关,是最复杂的时延。

2.排队时延和丢包

让a表示分组到达的平均速率,R是传输速率,即比特从队列中推出的速率,同时假设每个分组都由L比特组成,则L*a/R称为流量强度。它在估量排队时延的影响程度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如果流量强度大于1,则比特到达的平均速率超过比特从队列中传输出去的速率,在这种情况下,队列会趋向于无限大,排队时延也会趋向于无穷大。因而设计系统时必须保证流量强度不能大于1。
如果流量强度小于等于1,则:
  • 如果分组周期性的到达,则每个分组到达时队列都是空的,因而就不会有排队时延
  • 如果分组以突发形式到达,则有可能有很大的平均排队时延。并且随着流量强度接近于1,平均排队时延迅速增加。
在实际设备中,由于设备缓存的有限性,因而如果到达的分组无法被存储就会被丢弃,丢弃的分组会随着流量强度的曾加而增加。

3.吞吐量

吞吐量是单位时间内主机收发的报文的速率。当没有干扰时,吞吐量近似于沿着源到目的的路径上的最小传输速率。

五、网络协议

网络协议通常被分为不同的层次。每个协议属于一层,每个层次负责不同的功能,并向上一层提供服务。一个协议层能够利用软件、硬件或者两者结合的方式实现。
协议分层有概念化和结构化的优点,分层提供了一种结构化的方式来讨论系统组件,模块化使得更新组件更为容易。分层的一个潜在缺点是某层可能重复其较低层次的功能。
各层所有的协议综合起来就构成了协议栈。通常的网络分为五个层次(非ISO OSI模型)。
  1. 应用层:网络应用程序及其应用层协议存在的地方。
  2. 运输层:提供了在主机之间传送应用层报文的服务。最重要的两个协议时UDP和TCP
  3. 网络层:负责将数据报从一台主机移动到另一台主机。
  4. 链路层:也称为数据链路层或者网络接口层。链路层沿着路径将数据报传送给下一个节点。链路层传输的单元称为帧。
  5. 物理层:负责将帧的每一个比特从一个节点移动到下一个节点。
由于网络中有很多不同的参与者,参与者的物理位置是不确定的,信息可能会通过存在恶意用户的网络,通信链路可能坏掉,因而无论对于哪个层次的协议来说,都涉及到如下问题:
  • 如何标识一个参与者,即如何起名字,名字的格式,每个层次都定义了自己的“地址(名字)”格式,最终这些信息都会进入报文中
  • 参与者如何获取自己的标识,即谁给起名字,可能是协议获取,可能是管理员分配,可能是软件自己选择,可能是统一的机构分配并固化到硬件
  • 如何将数据送到目的地,通常是通过下一层提供的服务
  • 如何确保数据的正确性,即收到的数据就是发出去的时候的样子,一般通过校验和来实现
  • 是否要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如果要,如何保证,通常通过各种加密协议

六、网络攻击

网络攻击是网络的最大威胁,常见的攻击手段有:
  1. 病毒入侵:通过病毒进入主机从而进行攻击
  2. 拒绝服务攻击:核心思想使得合法用户无法使用服务
  3. 嗅探攻击:获得信息的拷贝,在对信息进行分析
  4. 伪装攻击:伪装成受信任的人从而获取信息
  5. 中间人攻击:插入到两个通信实体之间的通信链路中进行攻击。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