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操作系统笔记——第一章: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引论

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引论

1.操作系统的目标和作用

目标

  • 方便性
  • 有效性
  • 可扩充性
  • 开放性

其中,方便性有效性是设计OS时最重要的两个目标

作用

  1. OS作为用户与计算机硬件系统之间的接口
    OS作为接口的示意图
  2. OS作为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者
管理资源 作用
处理机管理 分配和处理控制机
存储器管理 内存的分配与回收
I/O设备管理 设备的分配(回收)与操纵
文件管理 实现对文件的存取、共享和保护
  1. OS实现了对计算机资源的抽象
    抽象模型
    注:随着抽象层次的提高,抽象接口所提供的功能就越强,用户使用起来也越方便。

推动操作系统发展的主要动力

  1. 不断提高计算机资源利用率
  2. 方便用户
  3. 器件的不断更新换代(微机芯片和外部设备)
  4. 计算机体系结构的不断发展
  5. 不断提出新的应用需求

2.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

1. 未配置操作系统的计算机系统

1)人工操作方式(缺点:用户独占全机;CPU等待人工操作。导致:人机矛盾)
2)脱机输入、输出(Off-Line I/O)方式(优点:减少了CPU空闲时间;提高了I/O速度)
脱机I/O示意图

2. 单批道处理系统(自动性、顺序性、单道性)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单批道处理系统的优缺点:
 1)优点:作业转换时间大大减小,系统运行效果提高。
 2)缺点:存在I/O慢造成的CPU空闲等待时间(单道);用户无法同计算机交互;一个操作系统被设计成只能在一种机器上运行。

3. 多批道处理系统(多道程序交替地运行,保持CPU处于忙碌状态)

 1)与单批道处理系统运行状态比较
比较
 2)多批道处理系统的优缺点:
 优点:资源利用率高;系统吞吐量大。
 缺点:平均周转时间长(作业排队依次进行处理);无交互能力。

 3)多批道系统需要解决的问题:处理机争用问题;内存分配和保护问题;I/O设备分配问题;文件的组织和管理问题;作业管理问题;用户与系统的接口问题。

4.分时系统(Time Sharing System)

1)用户需求:人机交互共享主机

2)实现中的关键问题:
 (1)及时接收:在系统中配置一个多路卡(实现分时多路复用,即主机以很快的速度周期性地扫描各个终端);为了使终端上输入地数据被依次逐条地进行处理,需为每个终端配置一个缓冲区(暂存用户键入的命令或数据)

  • 1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