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 什么是大学

身在殿堂

我们对大学都会有一些初步的认识,然而要真正了解大学,还需要自己有更多的经历、感受和思考,这需要时间。

大学的历史和渊源

《大戴礼·保传》中写道,“古者年八岁而出就外舍,学小艺焉,履小节焉;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据此,大学应当是学大艺、履大节的地方。汉代的太学、隋朝的国子监都是中国古代意义上的大学。中国古代四书之一《大学》的开篇之语,“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则可说是从某个方面体现了中国古代大学的精神和理念。

但一般来说,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制度起源于中古时期的欧洲大陆,法国的巴黎大学、意大利的波罗那大学是最早的两所中古大学。大学自其出现始,就因为其在文化传承和社会进步上的特别作用而有别于其他机构,特别是一些经历近千年风雨仍巍然自立的大学,因为其独特的风格和对人类的贡献而闪烁光芒。

所以,大学是有精神的,唯其精神,使之能经世而独立,历久而弥新。

在近代以来的大学发展史上,我们总是可以看见一些光辉的名字,如Newman、Flexner、Von Humboldt、蔡元培、梅贻琦、Kerr等,大学功能的发展也从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到“以研究为重”,再到今日的“教研并重并须服务于社会”,而Kerr更是用Multiversity 来形容今天的大学,以表明今日大学功能之复杂、目的之多元。

大学的理念总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今日的大学虽然由昨日发展而来,但又受到所处时代的影响,所以今日大学的理念中自然有了时代赋予它的特质。一所优秀的大学不仅有优良的传统,也能折射出时代的光芒。能够立于时代前头、站在时代前列、引领时代潮流,这就是大学理念中的时代精神。

大学究竟是什么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将大学归结为“知识、开放、独立、使命”4个方面。

第一,大学是传授知识和发展知识的地方。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这也是大学之所以能够区别于中小学教育的地方。

大学传授的知识是相对高级的知识,而且,由于大学是教育中的最高层次,决定了她施行的教育不是一种简单的知识灌输,而是要启发人的心智,培养人们掌握较复杂知识、解决较复杂向题,并在今后的一生中可以自觉地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开发的能力。大学里的教师要达到这一点,自身就不光是要有传授知识的能力,还需要有在传授知识中发展知识的能力。

许多优秀的学生在大学里也不光是接受知识,他们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经常能发展知识。我们经常说的“教学相长”应该就含有师生在教与学中互相提升、发展知识的含义。所以,在19世纪末,很多学者摆脱中古大学的传统,提出大学应是“研究中心”这样的概念,恐怕部分原因是看到了大学发展知识的巨大力量。

第二,大学的开放性。如果说最初的欧洲中古大学是由于欧洲共同的文字(拉丁文)和共同的宗教(基督教)使得人们能够在一起坐而论道、相互切磋、相互交流,而天然具有开放性,那么今天大学的开放性已经超越了文字和宗教的约束,成为大学的一项传统,成为大学不可或缺的一项基本性质。大学的开放性让知识有了更新的力量,让大学不是一潭死水,而是活泼的、极具生命力的、可以绵延不息的江河。

第三,学术的独立和自由。这是大学的基本理念之一。一所大学,如果没有学术的独立和自由,就很难成为知识创新、发展和丰富的摇篮。大学应当与政府保持密切的联系,与社会保持互动的关系,但不应当逢迎,不应当媚俗,不应当随波逐流;应当遵循自己的发展规律,追求真理,做社会和时代的先锋,而不是盲从者、媚俗者,也不是单纯的所谓“服务器”。温家宝总理说:“一所好的大学,在于有自己独特的灵魂,这就是独立的思考、自由的表达。千人一面、千篇一律,不可能出世界一流大学。”

第四,大学应有崇高的使命感。大学应是社会的良心和智慧之所在;大学应当服务于人类社会的整体利益,服务于国家,服务于民族的进步、社会的进步;大学应是主流价值观传播的地方,是先进文化传承、创造和弘扬的地方,是先进生活方式的倡导者和传播者。如果一个国家的大学失去了这种崇高的使命感,失去了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这不仅是大学的悲剧,更是国家的悲剧。

用李开复的话来概括:“大学是精英会聚的地方,这里有一流的教授、学生、研究、思想,大学里生生不息的是人的智慧和创新的活动。大学是未来领袖的诞生地,它是一个思想开放的社区,兼容才能营造一个开放的环境,才能做跨国的学术交流,才能保持大学的昌盛繁荣。大学是社会发展的引擎,大学将德才兼备的人输入实践,大学可以促进人才和智力的发展,带给社会勃勃生机。大学是一个经济发展的催化剂,它和产业界的合作可以推动经济,可以做创新的温室,在这里可以诞生新的科技,改变未来社会的发展。”

大学的产出品-学生和学术

大学之所以为大,根本之处在于它的两大最直接产品-学生和学术。也就是说,大学之大在于学生之大,大学之大在于学术之大。

大学之大在于学生之大。牛津大学校长卢卡斯说:“大学应该是一个这样的场所,在这里能够培养独立思考、清晰的头脑、想象力等个人成功所必备的品质。”哈佛大学前校长陆登庭也指出:“在通向新世纪的过程中,一种最好的教育就是有利人们具有创造性,使人们变得善于思考,更有追求的理想和洞察力,成为更完善、更成功的人。”这些大师非常明确地提出了大学现代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具有成功素质的人。毋庸置疑,学校的主体就是学生,学校各项工作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一切为了学生成人、成才、成功。

大学之大在于学术之大。大学是一个学术机构,尊崇学术是它的一个风气之本。大学里面的人一定要一门心思地琢磨怎样把自己的学术做到最好,一定要一门心思地搞清楚自己的同行有什么东西值得学习。这样的竞争和超越,就是大学精神。只有大学里的人都崇尚这种精神,都追求这种学术上的卓越和更优,我们的大学才可能大师辈出。而有了一流的大师,才会有一流的学生,才会有一流的学术成果。

大学之大,在于大师之大

什么是大师?《资治通鉴》有一句话:“经师易遇,人师难遭”。大师应该是经师与人师的统一,也就是“道德文章,堪为师表”,不但有渊博的知识,有原创性、奠基性、开拓性、前沿性的学术成就,还能做到文以载道,是知识和品格完美结合的代表,是知行统一的典范。对一所大学来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大师就是这所大学的“仙”和“龙”,是学校的灵魂之所在。

一流的大学需要有一流的名师,一流的名师除了能给学校带来先进的办学理念、高层次的教学水平、学术水平和科研成果外,最重要的是,一流的名师就是一流的成功者,他们严谨的治学态度、刻苦的钻研精神、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民主求实的工作作风、不懈的创新追求,他们的风度、气质、品格等,都会给学生、老师以深刻的影响。美国有关机构曾经对90多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做过调查,他们发现这些诺贝尔奖获得者有三分之一的人的导师也是诺贝尔奖获得者。他们都认为自己除了从导师那里学到了知识和方法外,更重要的是受了导师精神、态度、品格的深刻影响。

剑桥有一句导师名言:“我的烟熏将把学生心中的火种点然。

人的头脑不是填充知识的容器,而是被用来点燃的火种。

大学之大,在于文化之大

大学不仅仅是培养学生专业素质的场所,更应是精神的乐园、文化的沃土。大学文化凝聚人类文明精粹,包含先进的教育哲学和教育理念,表现为一种立足于现实、着眼于未来的文化境界。

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如同“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大学教育中,平衡好人文社会科学教育与自然科学教育的关系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周易》有言,“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非常精辟地指出了人文与自然的关系及二者不可或缺的内在联系。

拥有合理知识结构和健全人格,二者不可或缺。

哈佛大学最著名的一句话就是:与真理为友。坚持真理,而不迷信权威。

哈佛大学把所有的学生都看成金子,要让他们都发光。哈佛前校长萨默斯曾经出任克林顿政府的财政部长,他当新校长不久就有一名新学生来找他,说我一直在跟踪你的数据,发现你的一个数据有错误。一名新生敢向校长挑战,这就是哈佛的文化:思想胜于权威。萨默斯说,如果哪一个大学能够有这种文化,它就有可能成为一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连续8年排名美国大学第一。虽然该大学仅有6000多名学生,但是小学校拥有大文化,它可以接纳有精神疾病的纳什教授数十年,没有让他离职,这就是大爱的文化-“美丽的心灵”。

文化内涵对于学校非常重要,真理高于一切。钱学森当年在美国读书时,在与老师讨论中,也曾气得老师把书摔在了地上。可第二天一大早,他的老师冯·卡门向钱学森道歉:你是对的,我是错的。

现代大学制度

大学培养杰出人才关键在于建立真正的现代大学制度。

中国现代大学的建设历史只有100多年,现有的大学虽有制度,却不是现代的。那么,什么样的大学制度才是现代的?现有大学制度和现代大学制度的差距又有多远呢?

要说清楚现代的大学制度,先要说清传统的大学制度。我国的大学传统非常短,最早的北京大学,即原先的京师大学堂,建校也不过100多年。古代的国子监、太学等并不是大学,是培训干部、培养官员的地方。所以,要找大学传统,必须把目光投向中世纪的欧洲。

在中世纪的法律下,如果要成为一个合法的组织,就必须获得教皇或者皇帝、国王的特许。在颁布特许状的过程中,中世纪大学先后获得了一些特权,主要包括大学的内部自治权、罢课权和迁徙权、颁发教学许可证、免税和免役。可以看出,这些传统便是现代大学制度的精神源头,也是日后现代大学制度建立的基础。因为很多制度后来都成为西方大学的基本形式,而这些大学传统总结起来就是独立、平等、自由。无论是财权还是人事权,无论是大学的学术价值还是人才的市场价值,都遵循这几个最基本的原则,可以说,这是大学的根。现代大学更像是一个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一个能够使用权利承担责任的法人,同时也是一个可以内部自治、自负盈亏的公司。

发展到现代,现代大学制度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大学办学体制。

一般认为,它的核心是学校自主、教授治学、校长治校、科学管理,这是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内容。

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一方面需要建立以法律为依据、以大学法人化为标志的外在制度,另一方面必须培育植根于大学本质、以学术自由精神为核心的内在制度。作为内在制度的核心,学术自由是现代大学制度得以建立的基础。一句话,中国大学成“一流”,制度比“时间”更重要,也更切合实际。道理很简单:先有现代大学制度,再有“一流大学”。

钱学森之问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临终前发出的“钱学森之问”发人深省。“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老提出的这一问题震撼了所有人,引起上至国务院总理下至普通学生的深思。

新中国成立60多年了,没有培养出一位大师。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科学家已经有8位了,但是他们与新中国的教育没有关系。例如,杨振宁和李政道是新中国成立前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时期培养的。

原复旦大学校长,后出任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的杨福家有这样一段回忆:

以前我曾认为,美国的一些大学都有几百年历史了,像哈佛已经373年,比美国历史还要长,而中国的大学才多少年,怎么和人家比?但现在我的观点有一些变。16年前我在复旦大学接待过以色列已故总理拉宾。当时,拉宾总理自豪地介绍:“以色列只有550万人口,领土的60%是沙漠,90%是干旱地,但我们是农业强国、高科技强国。”我问:“是什么因素使以色列如此强大?”他答了一句:“以色列有7所一流大学。”以色列最早的大学是1924年才建立的,不到90年就有了7所一流大学。近年来,在本土做出巨大贡献的以色列科学家更是接二连三地获得诺贝尔奖。论土地面积,北京与以色列差不多;论人口,上海为以色列的3倍;论环境,我们60年和平,他们战火不断;论历史,我们的大学诞生得比他们早,京沪两地都有百年老校,却没有一所可与他们相比!总理一再问:60年过去了,为什么我们培养不出像钱学森那样的杰出人才?对比这些,对中国教育现状怎么会没有危机感呢?

2007年5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同济大学演讲时说过,一所好的大学,不在高楼大厦,不在权威的讲坛,也不在那些张扬的东西,而在有自己独特的灵魂,这就是独立的思考、自由的表达。要通过讨论与交流,师生共进、教学相长,形成一种独具特色的学术氛围,并不断完善和发扬,影响越来越多的人。这样,真正的大学就形成了,就会有一批有智慧的杰出人才出现,整个国家就有了希望。

大学的继承与追求

说起来,我们从小学到中学一路走来,经历的还是深受中国传统教育影响的应试教育。到了大学,我们回过头来怎样看这一段教育经历,往往影响到我们大学怎样去度过。有一点是肯定的,这种应试教育模式绝不能在我们身上继续存在下去了。

中国传统教育作为古代文明的成果,它在教育制度、教育思想、教学方法上有许多仍有认识价值、能够与现代社会兼容的内容,例如,在教育的价值取向方面追求立志有恒、自强不息、克己内省、身体力行等;在教学的方法方面,倡导温故知新、举一反三、因材施教、言传身教等。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教育中的精华,我们应该批判地加以继承和弘扬。

但作为农业文明的产物,它在整体上已经过时,它以造就少数统治社会的文化精英-士大夫为目的、以知识的继承和传递为主、以既往文化和道德教化为最高价值。与之相应的是崇尚书本、崇尚先人的思维模式和以记忆、模仿为主的灌输式、填鸭式学习方法。在师生的关系上表现为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者地位。“教育”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孟子的一篇文章里,从字面理解都是自上而下的,教诲、教导甚至教训,是一种从上到下的行为,而Education 这个词来自拉丁文,它的本意是启发、引发、诱发。两相对照,概念上有很大的不同。

所有这些,与现代教育培养合格公民的基本宗旨,以及发展个性、学会学习、学会创造的价值是格格不入的。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的挑战,进一步显示了现代社会对教育的创造性、适应性的更高要求。

换句话说,在应试教育下表现优秀的学生未必能成为现代优秀人才。

今天,我们在大学,面对的是分不开的传统与现代,既有模式的对立,亦有思想的碰撞。对于文化的发展和创造,强大的传统是可贵的,给我们可以归依的立足点和出发点,而追求现代,才使我们回归到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所应具有的思维天空和生命价值。

在2011年,互联网上的两则消息,分别预测了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影响到教育领域5年后的变化。

  • 微软创建人比尔-盖茨:5年后互联网将成为最好的大学

北京时间2010年8月7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在周五于美国加州太浩湖(Lake Tahoe)举行的Techonomy技术大会上,微软创建人比尔·盖茨(Bill Gates)表示,今后5年内,互联网将成为公众获取知识的最佳“课堂”,这对于高等教育及成人教育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盖茨说:“今后5年内,我们可在互联网上找到质量最佳的授课内容,这些内容比任何单一的大学都强。”盖茨认为,无论公众接受的教育程度如何,都应对互联网的各种资源加以利用。他表示,虽然中小学生的知识主要来自于班级教学,但大学生不必拘泥于此,而应扩展各自获取知识的渠道。

盖茨称,就目前而言,高等教育的费用仍然较为昂贵,且入学门槛较高,但随着网络教育的兴起,高等教育的重要性将有所降低。就欧美国家而言,大学生需为教科书支付一笔不菲的费用,而互联网能够提供大量教材内容,因此可在较大程度上减轻大学生教材费用的负担。

  • 纸质书消失:

无独有偶。“学童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OLPC)项目创建人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Nicholas  Negroponte)在 Techonomy大会上也表示,今后5年内,纸质书籍将逐步消失。

尼葛洛庞帝表示,他所说的纸质书籍消失,并不是说纸质书完全被取代,而是指数字图书将取代纸质书当前的主导地位。他表示,OLPC电脑中已预装了大量教科书,对于使用OLPC电脑的学生人群而言,他们已无须使用纸质教科书。同时还有亚马逊Kindle数字图书馆。

《IT职业规划与职业化塑造》 - 告诉你怎样为未来积累资本 (第一章节选)

中国科学出版集团, 新世纪书局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夜流冰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