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叉树与堆

二叉树有哪几种存储方式?哪种适合于用数组来存储?
node
数组存储?

两种特殊二叉树
满二叉树:除了叶子节点之外,每个节点都有左右两个子节点
完全二叉树:叶子节点都在最底下两层,最后一层的叶子节点都靠左排列,并且除了最后一层,其他层的节点个数都要达到最大

节点的高度:节点到叶子节点的最长路径
节点的深度:根节点到这个节点的边的个数,从0开始
节点的层数:节点的深度加1,从1开始
树的高度:根节点的高度

树结构的存储:
1)链式存储法:节点=数据+左节点指针+右节点指针
2)数组存储法:
如果是完全二叉树:根节点存储在下标为1,那左子节点存储在下标 2 * i = 2 的位置,右子节点存储在 2 * i + 1 = 3 的位置。
如果节点 X 存储在数组中下标为 i 的位置,下标为 2 * i 的位置存储的就是左子节点,下标为 2 * i + 1 的位置存储的就是右子节点。反过来,下标为 i/2 的位置存储就是它的父节点。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只要知道根节点存储的位置(一般情况下,为了方便计算子节点,根节点会存储在下标为 1 的位置),这样就可以通过下标计算,把整棵树都串起来。

二叉树的遍历:
前序遍历
中序遍历
后序遍历

二叉查找树:
任意一个节点,其左子树中的每个节点的值,都要小于这个节点的值,而右子树节点的值都大于这个节点的值
查找:类似二分查找
插入:也是先查找,然后一般放入叶子节点
删除:没有子节点,父节点指向节点的指针置空即可;只有一个子节点,只要将父节点的指向被删除数据的指针指向子节点即可;
有两个子节点,那就用右子树的最小节点替换被删除节点;并且删除该最小节点。


带有重复值的二叉查找树
存储方案:
1)每个节点存储链表,相同值的放到一起
2)将相同的值当做比当前值大的数据来处理,放到右侧子节点中,
查找:找到与当前节点相同的值时并不停止,一直查询
删除:找到与当前节点相同的值时并不停止,继续删除

二叉查找树可能退化成链表,所以出现了:
平衡二叉树


有了散列表 为什么还需要二叉查找树?
1)散列表无序且不保存真实的范围值,查询范围值无法处理
2)散列表需要定时扩容,不稳定
3)散列表较为复杂,需要解决散列冲突、扩容等问题
4)负载因子不能过大,会浪费空间

平衡二叉树的严格定义是这样的:二叉树中任意一个节点的左右子树的高度相差不能大于 1。

但是平衡二叉树的要求有点太高了,本质上只要树的高度不必log2n大很多就可以,所以引出红黑树。

红黑树中的节点,一类被标记为黑色,一类被标记为红色。除此之外,一棵红黑树还需要满足这样几个要求:
根节点是黑色的;
每个叶子节点都是黑色的空节点(NIL),也就是说,叶子节点不存储数据;
任何相邻的节点都不能同时为红色,也就是说,红色节点是被黑色节点隔开的
每个节点,从该节点到达其可达叶子节点的所有路径,都包含相同数目的黑色节点;

根黑 叶黑空 红不连 节点到叶的黑路径跟相同

学习数据结构和算法,要学习它的由来、特性、适用的场景以及它能解决的问题。对于红黑树,也不例外。
红黑树是一种平衡二叉查找树。它是为了解决普通二叉查找树在数据更新的过程中,复杂度退化的问题而产生的。
红黑树的高度近似 log2n,所以它是近似平衡,插入、删除、查找操作的时间复杂度都是 O(logn)。
因为红黑树是一种性能非常稳定的二叉查找树,所以,在工程中,但凡是用到动态插入、删除、查找数据的场景,都可以用到它。不过,它实现起来比较复杂,如果自己写代码实现,难度会有些高,这个时候,我们其实更倾向用跳表来替代它。

编程求二叉树准确高度?
遍历所有节点获取高度?
第一种是深度优先思想的递归,分别求左右子树的高度。当前节点的高度就是左右子树中较大的那个+1;
第二种可以采用层次遍历的方式,每一层记录都记录下当前队列的长度,这个是队尾,每一层队头从0开始。然后每遍历一个元素,队头下标+1。直到队头下标等于队尾下标。这个时候表示当前层遍历完成。每一层刚开始遍历的时候,树的高度+1。最后队列为空,就能得到树的高度。

二叉查找树中查、增、删节点


递归树求解归并算法的时间复杂度
归并排序  树的结构是满二叉树,假设n个数据,高度是log2n,每一层的时间都花在归并上,归并的数量一样,所以都记为n,那整体的时间复杂度就是O(nlogn)


递归树求斐波那契数列的时间复杂度
f(n) = f(n-1) + f(n-2);
f(1)=1;
f(2)=2;

每层的节点个数,2的n次幂减一,每一层都需要相加,
假设每次减1,最长路径为n 总和 2的n次方-1;
假设每次减2,最长路径为n/2;  2的n/2次方-1;

练习 :
前中后遍历代码
非递归实现前序?
层级遍历?

利用先序与中序结果构造二叉树?
先序第一个是根节点,然后从中序定位根位置,该位置左为左子树,该位置右为右子树
递归调用;
结束条件为:先序结果为 null,一个节点直接返回root;

二叉树最大与最小深度?f(n) = max(f(n.l),f(n.r)) + 1;
路径总和等于特定值?
节点空,fasle
节点无子节点且sum==value true
否则递归 : f(n,sum) = f(n.l,sum-valeu) || f(n.r,sum-valeu)

1 2 3 4 5 一种有多少种二叉树?
形态数 * 排列数
【卡塔兰数】:https://en.wikipedia.org/wiki/Catalan_number

走楼梯问题的解决,斐波那契数求解?
递归,边界条件如下:
f(n) = f(n-1) + f(n-2);
f(1)=1;
f(2)=2;

题目:1个细胞,每1小时分裂成2个,分裂3次之后,本体会死掉。n个小时之后,有多少个细胞?
f(n) = 2*f(n-1)-f(n-4)


堆:
完全二叉树
节点大于等于子树中每个节点的值

堆的存储:采用数组,i节点,左节点为2*1,右节点为2*1+1,父节点为i/2

堆中的操作:
1插入元素,如果插入后不再满足对的要求,则进行堆化调整;
堆化:堆化非常简单,就是顺着节点所在的路径,向上或者向下,对比,然后交换。

删除栈顶元素
假设我们构造的是大顶堆,堆顶元素就是最大的元素。当我们删除堆顶元素之后,就需要把第二大的元素放到堆顶,那第二大元素肯定会出现在左右子节点中。然后我们再迭代地删除第二大节点,以此类推,直到叶子节点被删除。

基于堆实现排序
1)建堆
尽管数组中包含 n 个数据,但是我们可以假设,起初堆中只包含一个数据,就是下标为 1 的数据。然后,我们调用前面讲的插入操作,将下标从 2 到 n 的数据依次插入到堆中。这样我们就将包含 n 个数据的数组,组织成了堆。
第二种实现思路,跟第一种截然相反,也是我这里要详细讲的。第一种建堆思路的处理过程是从前往后处理数组数据,并且每个数据插入堆中时,都是从下往上堆化。而第二种实现思路,是从后往前处理数组,并且每个数据都是从上往下堆化。此时,建堆过程的时间复杂度是 O(n)。
2)排序
建堆结束之后,数组中的数据已经是按照大顶堆的特性来组织的。
数组中的第一个元素就是堆顶,也就是最大的元素。我们把它跟最后一个元素交换,那最大元素就放到了下标为 n 的位置。这个过程有点类似上面讲的“删除堆顶元素”的操作,当堆顶元素移除之后,我们把下标为 n 的元素放到堆顶,然后再通过堆化的方法,将剩下的 n−1 个元素重新构建成堆。
堆化完成之后,我们再取堆顶的元素,放到下标是 n−1的位置,一直重复这个过程,直到最后堆中只剩下标为 1 的一个元素,排序工作就完成了。


堆排序 ?? O(nlogn)
堆排序与快排的比较
1)实现逻辑更复杂,需要建堆,排序,而且都比较难搞,并且总的交换次数更高
2)堆排序的数据访问方式没有快速排序好,因为堆排序都是跳着访问,而不是像快速排序那样,局部顺序访问,所以,这样对 CPU 缓存是不友好的。


堆的应用:
优先级队列 :一般的队列先进先出,优先级队列则是优先级最高的先出列,以优先级为标准建立堆即可实现,
实例:java中的优先级队列,PriorityQueue,底层是数组,实际维护了一个堆结构,
堆本质上是完全二叉树,以大顶堆为例,同时要求某一节点的值必须大于等于子节点的值

优先级队列的使用:
场景一:假设我们有 100 个小文件,每个文件的大小是 100MB,每个文件中存储的都是有序的字符串。我们希望将这些 100 个小文件合并成一个有序的大文件。
维护一个length为100的数组,从每个文件读取一个字符串放入数组,选择最小的放入大文件中;然后数组中删除该字符串,并从该字符串所在的文件中读取下一个字符串存入数组;循环处理所有文件即可。
每次从数组中获取最小值(O(n)),会非常耗时,可以将数组维护成堆结构,那么每次存入和删除时间复杂度都是O(logn)

场景二:
有一个定时器,定时器中维护了很多定时任务,每个任务都设定了一个要触发执行的时间点。定时器每过一个很小的单位时间(比如 1 秒),就扫描一遍任务,看是否有任务到达设定的执行时间。如果到达了,就拿出来执行。
每过 1 秒就扫描一遍任务列表的做法比较低效,主要原因有两点:
第一,任务的约定执行时间离当前时间可能还有很久,这样前面很多次扫描其实都是徒劳的;
第二,每次都要扫描整个任务列表,如果任务列表很大的话,势必会比较耗时。
用优先级队列来解决。我们按照任务设定的执行时间,将这些任务存储在优先级队列中,队列首部(也就是小顶堆的堆顶)存储的是最先执行的任务。这样,定时器就不需要每隔 1 秒就扫描一遍任务列表了。它拿队首任务的执行时间点,与当前时间点相减,得到一个时间间隔 T。这个时间间隔 T 就是,从当前时间开始,需要等待多久,才会有第一个任务需要被执行。这样,定时器就可以设定在 T 秒之后,再来执行任务。从当前时间点到(T-1)秒这段时间里,定时器都不需要做任何事情。当 T 秒时间过去之后,定时器取优先级队列中队首的任务执行。执行后删除任务,然后再计算新的队首任务的执行时间点与当前时间点的差值,把这个值作为定时器执行下一个任务需要等待的时间。

定时监测很多表是否导数完成,维护一个优先对列。0点维护结构,挂掉检测到对列不存在则重新构建;

获取topN:
静态数据,如何在一个包含 n 个数据的数组中,查找前 K 大数据呢?我们可以维护一个大小为 K 的小顶堆,顺序遍历数组,从数组中取出数据与堆顶元素比较。如果比堆顶元素大,我们就把堆顶元素删除,并且将这个元素插入到堆中;如果比堆顶元素小,则不做处理,继续遍历数组。这样等数组中的数据都遍历完之后,堆中的数据就是前 K 大数据了。

针对动态数据求得TopK就是实时TopK。怎么理解呢?我举一个例子。一个数据集合中有两个操作,一个是添加数据,另一个询问当前的前K大数据。如果每次询问前K大数据,我们都基于当前的数据重新计算的话,那时间复杂度就是 O(nlogK),n 表示当前的数据的大小。实际上,我们可以一直都维护一个 K 大小的小顶堆,当有数据被添加到集合中时,我们就拿它与堆顶的元素对比。如果比堆顶元素大,我们就把堆顶元素删除,并且将这个元素插入到堆中;如果比堆顶元素小,则不做处理。

求中位数:
中位数,顾名思义,就是处在中间位置的那个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把数据从小到大排列,那第n/2+1 个数据就是中位数(注意:假设数据是从0开始编号的);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的话,那处于中间位置的数据有两个,第n/2个和第n/2+1个数据,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随意取一个作为中位数,比如取两个数中靠前的那个,就是第n/2 个数据。

对于一组静态数据,中位数是固定的,我们可以先排序,第n/2个数据就是中位数。每次询问中位数的时候,我们直接返回这个固定的值就好了。所以,尽管排序的代价比较大,但是边际成本会很小。

如果是动态数据,就很需要每次查询每次排序,那就麻烦了,可以通过维护两个堆,一个大顶堆,一个小顶堆来实现。大顶堆维护前半部分数据,有n/2或n/2+1个元素,小顶堆维护n/2个元素,且小顶堆的元素都大于等于大顶堆的元素。每次大顶堆的最大元素就是中部。

插入新的元素,如果小于大顶堆,则将大顶堆的堆顶移到小顶堆,然后新元素插入大顶堆。

如果上面求解第80%大的元素呢?
也是维护两个堆,不过堆得大小比例是80:20;

有一个包含 10 亿个搜索关键词的日志文件,如何快速获取到 Top 10 最热门的搜索关键词呢?
一般解法:
散列表存储,key:关键词 value:次数
然后求topn

10 亿的关键词还是很多的。我们假设 10 亿条搜索关键词中不重复的有 1 亿条,如果每个搜索关键词的平均长度是 50 个字节,那存储 1 亿个关键词起码需要 5GB 的内存空间,而散列表因为要避免频繁冲突,不会选择太大的装载因子,所以消耗的内存空间就更多了。而我们的机器只有 1GB 的可用内存空间,所以我们无法一次性将所有的搜索关键词加入到内存中。这个时候该怎么办呢?

分到10个文件处理?每个文件分别求top10? 10个文件的top10综合的结果。
前提是必须将相同关键词放到一个文件中,否则是没有意义的,放的方式就是对关键字hash,利用相同数据经过哈希算法得到的哈希值是一样的原理,对hash结果对10取余,分别放到0-9个文件中。


有一个访问量非常大的新闻网站,我们希望将点击量排名 Top 10 的新闻摘要,滚动显示在网站首页 banner 上,并且每隔 1 小时更新一次。如果你是负责开发这个功能的工程师,你会如何来实现呢?

理解近一小时的top10
日志存储:如果近一个小时的新闻数太多,可以分片,例如分10片,即10个文件,对新闻标题取hash,然后对10取余,将新闻存储到对应的文件中。
获取每个文件的访问次数: 散列表存储,key:新闻唯一标识 value:访问次数
每个文件获取top10:分别维护一个size为10的小顶堆
最后一分钟维护一个整体最小顶堆,遍历散列表

近3小时的top10,每小时更新
4小时数据保存 时间 id 次数,
维护散列表    id 次数,时间向后推1小时的时候加入最近一小时访问量,减去向前的第4小时访问量
维护size为10的最小顶堆,访问上面的散列表

 

public class Tree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System.out.println(stairs((4)));

        Node node4 = new Node(4, null, null);
        Node node5 = new Node(5, null, null);
        Node node6 = new Node(6, null, null);
        Node node8 = new Node(8, null, null);
        Node node7 = new Node(7, null, node8);

        Node node2 = new Node(2, node4, node5);
        Node node3 = new Node(3, node6, node7);
        Node node1 = new Node(1, node2, node3);

        ArrayList arrayList = new ArrayList();
        midTraversalNew(node1, arrayList);
        for(int i=0; i<arrayList.size(); i++ ){
            System.out.print(arrayList.get(i));
        }
//        System.out.println(getMaxDepth(node1));
//        System.out.println(hasPathSum(node1, 8));
//        System.out.println(hasPathSum(node1, 9));
//        System.out.println(hasPathSum(node1, 19));
    }



    /**
     * desc:  走楼梯问题,一共n阶楼梯,可以一次走1阶或一次走2阶,共走几次 <br>
     *分析:假设当前在第n层,那第一次可以走1阶,此时还剩n-1层;也可以走2阶,那此时还有n-2阶,所以:
     * f(n) = f(n-1) + f(n-2);本质上是斐波那契数列
     * @param n: 楼梯数
     */
    public static  int  stairs(int n){
        // 校验0的处理
        if(n <= 0){
            return 0;
        }else if(n == 1){
            return 1;
        }else if(n == 2){
            return 2;
        }else{
            return stairs(n-1) + stairs(n-2);
        }
    }

    /**
     * desc:前序遍历-递归
     */
    public static ArrayList befroeTraversal(Node node, ArrayList list){
        if(node == null){
            return list;
        }else{
            list.add(node.getValue());
            befroeTraversal(node.getLeft(),list);
            befroeTraversal(node.getRight(),list);
        }
        return list;
    }

    /**
     * desc:前序遍历-非递归
     */
    public static ArrayList befroeTraversalNew(Node node, ArrayList list){
        if(node == null){
            return list;
        }
        ArrayDeque<Node> stack=new ArrayDeque<Node>();

        while(node != null || stack.size()!=0){
            if(node != null){
                list.add(node.value);
                stack.push(node);
                node = node.left;
            }else{
                node = stack.pop();
                node = node.right;
            }
        }
        return list;
    }

    /**
     * desc:中序遍历-非递归
     */
    public static ArrayList midTraversalNew(Node node, ArrayList list){
        if(node == null){
            return list;
        }
        ArrayDeque<Node> stack=new ArrayDeque<Node>();

        while(node != null || stack.size()!=0){
            // 中序遍历
            if(node != null){
                stack.push(node);
                node = node.left;
            }else{
                node = stack.pop();
                list.add(node.value);
                node = node.right;
            }
        }
        return list;
    }



    public static ArrayList middleTraversal(Node node, ArrayList list){
        if(node == null){
            return list;
        }else{
            middleTraversal(node.getLeft(),list);
            list.add(node.getValue());
            middleTraversal(node.getRight(),list);
        }
        return list;
    }

    public static ArrayList afterTraversal(Node node, ArrayList list){
        if(node == null){
            return list;
        }else{
            afterTraversal(node.getLeft(),list);
            afterTraversal(node.getRight(),list);
            list.add(node.getValue());
        }
        return list;
    }

    /**
     * desc:获取最大深度
     */
    public static int getMaxDepth(Node node){
        if(null == node){
            return 0;
        }
        if(node.left == null && node.right==null){
            return 1;
        }
        int depthL = getMaxDepth(node.left);
        int depthR = getMaxDepth(node.right);
        return depthL > depthR ? depthL+1: depthR+1;
    }

    /**
     * desc:问题:判断是否有从根节点到叶子节点和为sum的路径
     * 思路:注意题意是找一条“从根节点到叶子结点”的路径和,所以到每一个结点判断是否值对的同时,还要判断是否没有孩子结点,如果有,还需要继续往下找。
     */
    public static boolean hasPathSum(Node node, int sum){
        if(node == null ){
            return false;
        }
        if(node.left == null && node.right == null && sum == node .value){
            return true;
        }else{
            sum = sum - node.value;
            return hasPathSum(node.left, sum) || hasPathSum(node.right, sum);
        }
    }

    static class Node implements Comparable{
        int value;
        Node left;
        Node right;
        public  Node(){

        }
        public  Node(int value, Node left, Node right){
            this.value = value;
            this.left = left;
            this.right = right;
        }

        public int getValue() {
            return value;
        }

        public void setValue(int value) {
            this.value = value;
        }

        public Node getLeft() {
            return left;
        }

        public void setLeft(Node left) {
            this.left = left;
        }

        public Node getRight() {
            return right;
        }

        public void setRight(Node right) {
            this.right = right;
        }

        @Override
        public int compareTo(Object o) {
            return 0;
        }
    }
}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