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情感】形而上学·摘录

《形而上学》摘录(Α)(1)

   求知是人类的本性人们总是爱好感觉,而在诸感觉中,尤重视觉。除记忆以外,又具备听觉的那些动物,就可以加以教诲。有些动物从感觉产生记忆,有些则不产生记忆。除了人类,动物凭现象与记忆而生活着,很少相关联着经验;但人类还凭技术与理智而生活。人类由经验产生知识与技术。在业务上,似乎经验并不低于技术,甚至于有经验的人较之有理论而无经验的人更为成功。与经验相比较,技术才是真知识;技术家能教人,只凭经验的人则不能。智慧就是有关某些原理与原因的知识。



《形而上学》摘录(Α)(2)

   谁能懂得众人所难知的事物,我们称他有智慧。智慧较少的人应该听从哲人,而哲人不应听从他人。博学的特征必须属于具备最高级普遍知识的人。最精确的学术是那些特重基本原理的学术;而所包涵原理愈少的学术又比那些包涵更多辅加原理的学术为更精确。研究原因的学术较之不问原因的学术更为有益。知识与理解的追索,在最可知事物中,所可获得的也必最多;原理与原因是最可知的;明白了原理与原因,其它一切由此可得明白。凡能得知每一事物所必至的终极者,这些学术必然优于那些次级学术。这类学术不是一门制造学术。人们探索哲理只是为想脱出愚蠢,他们为求知而从事学术,并无任何实用的目的。可是,在某一含义上,修习这一门学术的结果恰与我们探索的初意相反。人能明事物之故,而后不为事物所惑。(以上是学术的性质以及研究所需达到的标准。)



《形而上学》摘录(Α)(3,4,5,6,7)

我们应须求取原因的知识,因为我们只能在认明一事物的基本原因后才能说知道了这事物。初始人们将谓万物的唯一原因就只是物质,但学术进步,大家开拓了新境界,物质演变的原因只能求之于另一事物-动力。所有前哲都不能另出新因,而论述的内容含混不清。因此提出的四因为确当而且无可复加了。



《形而上学》摘录(Β

凡愿解惑的人宜先好好地怀疑;由怀疑而发为思考,这引向问题的解答。

有十四个问题需要解答:

(一)原因的探索属于一门抑或数门学术

(二)这样一门学术只要研究本体的第一原理抑或也该研究人们所凭依为论理基础的其它原理(例如可否同时承认而又否定同一事物以及其它类此诸通则)

   (三)如果这门学术专研本体,是否所有本体可由一门学术来总括或需数门共商;若为数门,则各门是否相关极密,而其中是否有的就该称为智慧,其它的则给予别的名称

(四)这也是必须讨论的一题--是否只有可感觉本体才算实际存在,或另有其它与之一同存在而其它这些〈非感觉本体〉只有一类,抑有数类,如相信通式与数学对象的人所揣想者,在可感觉事物与这些本体之间还有本体,对于上述这问题,又必须详察

(五)是否我们的研究限于本体,或亦旁及本体的主要属性。还有"相同"与"有别","相似"与"不相似""对反",以及"先于"〈先天〉与"后于"〈后天〉和其它--辩证家们以通俗前提作辩论开始时,常试为查考的这些名词--这将是谁的业务对于这些悉予详察?又,我们必须讨论这些名词的主要属性,不仅要问它们各是些什么,更须查询每一事物是否必有一个"对成"。

(六)事物的原理与要素就是科属抑为其部分,即事物所由组成而亦可析出的各个部分;若为科属,则是否应为每一个别事物所归隶的最高科属,例如"动物"或

"人",亦即以离品种愈远而统属愈广之级类为原理。

(七)我们更必须研究而且讨论在物质之外,是否别有"由己"因果,而且这类因果是否只有一种,或可有多种;又在综合实体以外是否另有事物(我所谓综合实体就指物质连同其物质为之表明的事物),或是在某些情况中,综合实体以外可以另有事物,而在另一些情况中就没有,而这些情况又究属如何。

(八)我们请问原理在定义上和在底层上其为数或为类是否有定限

(九)可灭坏事物与不灭坏事物之原理是否相同;这些原理是两不灭坏,或是可灭坏事物的原理也是可灭坏的。

   (十)最难决最迷惑的问题:"元一"与"实是"是否并无分别,正如毕达哥拉斯学派及柏拉图所主张,确为现存事物的本体;抑或这些并非事物之本体,而恩培多克勒所说的"友",又或另一些人说的"火",又一些人说的"水"与"气"才是事物的底层?

(十一)我们请问第一原理是普遍性的,抑有类于个别事物

(十二)它们是"潜能"抑为"实现",还有它们的所谓潜能与实现是对动变来说的呢,抑另有含义;这些问题也将显示许多迷惑

   (十三)"数"与"线"与"点"与"面"是否具有本体的含义?若为本体,它们又是否结合于可感觉事物之中,抑与之分离?关于上述各端不仅难得真实的结论,即欲将所有疑难一一明白列敍也不很容易

   (十四)我们最后可以提出这一问题,在可感觉事物与间体之间,何以我们必得觅取另一级事物,即我们所谓通式。



《形而上学》摘录(Ε

假如自然所成各物以外别无本体,则自然科学〈物学〉将是第一学术;然而,世间若有一个不动变本体,则这一门必然优先,而成为第一哲学,既然这里所研究的是最基本的事物,正在这意义上,这门学术就应是普遍性的。而研究实是之所以为实是--包括其怎是以及作为实是而具有的诸性质者,便将属之于这一门学术。

如谓一切思想必为实用、制造与理论三者之一,则物学应是一门理论学术,但它所理论的事物,都是那些容受动变的事物,其本体已被界说为不能脱离物质而独立。物学是一门理论学术。数学也是理论的;但其研究对象是否不动变而可脱离物质,此刻让不清楚;可是有些数学定理是先假定了数理对象为不动变而可离物质,然后建立起来的。但世间倘有一些永恒,不动变而可脱离物质的事物,关于这一类事物的知识显然应属于一门理论学术--可是这并不属之物学,也不属于数学,而应属之一门先于两者的学术。这门第一学术则研究既是独立又不动变的事物。这一门学术所探求的原因,于我们看来就很象是神(引致天体运动的事物)的作用。

   在实是的这许多命意中我们先须说明,关于偶然属性不能作成科学研究。诡辩派的论题老是纠缠于事物之属性;然而,我们还得尽可能的追踪偶然属性之本质与其来由;也许因此可得明白何以不能成立有关属性的学术。在现存事物中,有些保持着常态而且是出于必然(不是强迫意义的必需;我们肯定某一事物,只是因为它不能成为其它事物),有些则并非必然,也非经常,却也随时可得而见其出现,这就是偶然属性的原理与原因。因为凡是"偶然"属性所由存在或产生的事物,其原因也是偶然的。所有事物并不都是必然与经常的存在或发生,世间大部分的事物只是大多数如此而已,所以,偶然必定是存在的。

凡主题与其云谓相合的为之组合而予以肯定,苟两者相离则不为之组合而予以否定者,这些就是真实;至于虚假判断便与此相反(这里引到另一问题,我们如何于事物发生离合之想;所谓合,我的意思不是串联而是成为合一的整体);这里真与假不在事物,这不象那善之为真与恶之为假,存在于事物本身--而只存在于思想之中;至于单纯的诸怎是,则其为真为假("是"与"非是")便不在思想之中。



《形而上学》摘录(Ζ

在"是"的诸义中,"什么"明显地应为"是"的基本命意,"什么"指示着事物之本体。本体自必先于时间,本体亦先于定义。于认识而论,我们对每一事物之充分认识必自本体始。"本体"一词,如不增加其命意,至少可应用于四项主要对象;"怎是"与"普遍"与"科属"三者固常被认为每一事物的本体,加之第四项"底层"。这里我所说"底层"〈主题〉,是这样的事物,其它一切事物皆为之云谓,而它自己则不为其它事物的云谓。

   本体主要地是具有独立性与个别性。所谓本体,与其认之为物质,毋宁是通式与通式和物质的组合。,"怎是"象"某物是什么?"一样,其初级原义总得隶属于本体,其次级命意则属于其它范畴,如一个质或一个量。定义与怎是均在基本上以单纯涵义隶属于本体。可是这样说,每字之定义并不必然就相同于其任何公式;这只能相同于某一特殊公式;假如这是某一成为"元一"的事物,就只有那作为元一的主要公式才能满足那成为元一的定义之必要条件。在所称为"是"的事物,其本义是指"这个",其别义则指量,又指质。对于某些事物或是没有怎是与定义;若是有的,这些就得出于以前所举的怎是之别义。于是,清楚地,只有本体可作定义。假如其它范畴也可界说,这就必须包含有一个决定性词。定义是怎是的公式,而怎是之属于本体,或是惟一的或是主要地与基本地和单纯地属之于本体。

   在属性复词上,事物与其怎是一般认为是相异的,然而,属性复词的怎是,也许并不必相同于单词的怎是。外项与中项的成为相同并不是这样的。也许,再个属性外项应可成为相同,可是事实上情况并不是这样。每一事物的本身与其怎是并非偶然相同而是实际合一的。假如对于各个怎是另给与名称,两离的谬误也可显见。不仅一事物与其怎是应合一,它们的公式也相同。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