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弱的心灵如何得以坚强

 

2006年暑期我随义缘助学服务中心社会实践团赴甘肃省天水市进行了为期7天的社会实践,亲眼目睹了那里的山水风貌和发展现状,亲身体会了那里的风土人情,也亲身体会了那里农民的艰辛生活。感触颇深,感慨良多,可惜文笔拙劣,难以真切描述当地的困苦和人民的感受,只以此隔靴搔痒之词来慰藉我难受的心情,也希望那里的那些天真可爱的孩子能够尽快实现自己的梦想。

一,           艰苦的地域

西去的火车飞速驰骋了十多个小时后终于到达了甘肃省天水市,刚下火车感觉到的是与天津完全不同的气息。放眼望去,四周环山,整个城市几乎充满了古朴,耳边也少了多许喧嚣。

做了短暂休整的我们,随即被一辆小客车载向了第一个目的地——远门乡中学。由于是初来,所以格外注意窗外的风景,车子刚启动,车里车外已经是尘土飞扬,令人难以睁开眼睛。缓缓的上了全是土质的盘山公路——好多当地人也没有机会走过的路,连绵起伏的山地越来越壮阔。仿佛走了很久车子才停了下来,一路总觉得口渴。的确,使这里太缺水了。水是影响这里人们生活的最大因素,也是缺水导致了这里艰苦的一切。

这里几乎不但没有水洗脸、刷牙,连吃的水也是极度紧张。干燥的黄土是这里的象征,黄色的土房、黄色的院墙、黄色的土地、黄色的脸庞,黄土支撑了这里千年的文明,仍然没有变化,这里的人民依旧贫穷而纯朴。干燥的黄土仍然在加剧着这里的艰苦,阻挡着这里的现代化步伐。

二,   艰辛的农民

国以民为生,民乃国之根本。在泱泱中华,农民更是祖国和民族繁荣富强发展的生力军。农民伴随着人类文明从刀耕火种中走出来,走过了数千树万年,但时间和历史并没有改变相当一部分农民的生活。他们仍然要在艰辛困苦中繁衍,他们仍然要用双手改变命运、维持生计,甚至用生命换取后代的幸福。

甘肃省清水县远门乡和王河乡的农民,至今还有相当部分在疾苦中挣扎,虽然外部世界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使他们永恒的规律;头朝黄土背朝天是他们永恒的身姿。为了生产一点粮食,他们用汗水将这里的黄土地浇湿了一遍又一遍。三四间土屋,几亩贫地,几头牲口,就可以交代他们的一辈子。儿女成长成人,立家生子,就是他们最大的成功。为了这一成功,他们不惜磨硬自己的双手,不惜压弯自己的脊背。好多家庭,辛辛苦苦一年下来,总收入还不足2000元。对于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加之自然灾害和疾病的侵扰,他们的生活之艰辛可想而知。没有了过去苛赋重税的压力,可是农民仍然难以在生活面前抬起头来,他们不自主的接受着国家的政策,感受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他们讲过上幸福生活的愿望一代代的向后传,到底什么时候能达到目的他们不知道。暮老之年,就像蜡烛燃完自己的一生,他们也还完了一笔人生之债。艰苦地域里,艰辛的农民仰天长啸,拿什么拯救他们的命运?

三,  艰难的教育

     中国之发展,归根结底是发展教育。孩子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希望,他们肩负着祖国和人民的重托,再穷也不能穷教育,苦孩子。然而甘肃省清水县远门乡和王河乡基础教育的艰难,实在让人难以接受。除了入学率还说得过去外,其它的几乎与旧社会没什么区别。整整一个远门乡后沟村,就一个面积不足100平方米的校舍,教室是年久失修的危房。而王河乡樊家村却连校舍也没有,就在村委会办公室里将就,黑暗潮湿,没有桌椅,没有黑板。大部分的学校,只有两三名教师,甚至只有一个。一副古老的教具,就是一个学校的所有设施。学校的教师也都是当地的农民,知识少、时间少、精力少,只有几十年的工作经验,他们每个月也只有150元的生活补贴。我在想,如果这一批为了生活为了农村教育而勉强支持农村基础教育的教师退伍了,而中国农村基础教育仍没有多大改观的话那些满怀渴望的孩子怎么办?如今的他们为了获得一点点知识,在忙完了家务活的时间夹缝里,走数十里路去上学。如此艰难的农村教育如何培养祖国的教育者和接班人,实在让人心忧.。艰辛的农民何时才有过上享福生活的机会呀?

国家现在虽然农村义务教育实行了“两免一补”政策,但仍然不能再很短时间内解决中国西部农村教育艰难的问题。因为这些之能降低他们提前辍学的机率,但很难改变家庭、社会对他们的影响,不能改变他们的知识来源,也不能扩展他们的眼光。

我不敢诳言中国还有很多教育如此艰难的乡镇、农村,但我敢肯定中国教育要真正走上为中国去面培养人才的道路仍然困难重重。

四,坚强的孩子,脆弱的心灵

艰苦的环境,艰辛的农民,艰难的教育,这一切都直接伤害了那里那些可怜的孩子们。生活在新时代的他们甚至比他们的父辈更辛苦。

现在回想甘肃之行,印象最深的还是那一双双充满渴望的孩子的眼睛,那透露着坚强锋芒的双眸,在和我们交谈时总是红的。他们每一个人的眼睛都独具特色,从他们的眼睛里能读出他们的家庭背景,他们的理想,甚至他们的内心世界。陈秀丽、陈瑞芳、陈艳红、樊元勋······一个个充满朝气的名字时时勾起我对甘肃之行的回忆。

在那样艰苦的环境里,在那样落后的地域里,他们时时刻刻都有辍学的危险。但他们深深地明白,一旦辍学他们的一生就毁了,他们远大的理想将成泡影。他们将重新走父辈们走过的路,那是很可怕的。因此,他们顶住了所有的困难——家境的、父母的辛苦、家务的繁重、学习的重压、旁人冷漠的眼光。默默的努力着,忍受着汗水的煎熬,吞咽着痛苦的泪水。对于生活,他们没有丝毫的反抗心理,他们把眼前的困难当作命运的安排,他们只想用自己的努力来感动上苍。

我们常说在孩子的身上最容易看到善良和纯真的一面。的确是这样,这次甘肃之行,让我在那些纯真的中学生身上感触了许多动人的回忆和思索。曾经年少的自己,和他们同样具有困难的家境,也同样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命运。因此,历经波折而坚持求学现在却以大学生的身份去走访那些与自己走着相似人生道路的中学生,岂能不让人感慨良多!然而我并不是很明白,为什么在这个贫困的地区竟有如此之多的孩子能在正阳艰苦的条件下持之以恒的努力学习,并坚持自己走出大山、改变命运的理想不变。我还是不明白农村孩子的条件为什么这么多年来还没有多大改变。我还是不明白他们还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赶上发达地区的孩子,他们还需要做些什么。我只知道他们是坚强的,他们有必胜的信念。

山区的孩子是坚强的,然而藏在坚强背后的却是同龄其他人没有的一颗脆弱的心。困难吓不倒他们,风雨挡不了他们,贫穷也不是他们的最怕,他们有的是强烈的自尊心和感恩心。在老师、同学、家长面前几乎没哭过的他们,见到我们却是泪流满面,因为我们带去了他们最需要的东西——精神支撑。他们视我们为目标,他们把我们当成亲兄姐,愿给我们说出他们几乎从来没有说出过的心里话。其实,这些孩子在感动的时候是最脆弱的。他们不容任何人伤害他们的自尊,别人感动了他们,他们就以眼泪和努力来报答。

中国的教育因中国的国情而发育不良。西部的农民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他们不惜外出打工,受苦受累,毕其一生,将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人。成就一个大学生,就会毁了一个家庭。所有西部农民都在用自己廉价的劳动力和朴实善良的性格,不遗余力地为位大城市和发达地区培养人才。而他们得到的多数是反哺的空白,只能加重他们生活的负担。因此才会出现贵州“状元村”盛名下贫困的悲哀,我不知道这样的悲哀伤害了多少农民,也不知道这样的悲哀将延续多久。只希望我走访过的和有着相似命运的贫困孩子们能够健康地成长,尽快实现自己的目标。也希望国家和全社会能够更全面的关心和照顾这些孩子。

 

                 原文写于2006年夏天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