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goDB环境配置及集群一键部署

本文介绍了MongoDB在Windows环境下的配置,包括其作为跨平台数据库的整体架构、数据库存储结构以及不同类型的集群构成,如mongod、mongos、config server和arbiter server。重点讲述了主从复制和副本集模式,以及分片模式在应对大数据量和提高并发读写能力的应用。还讨论了推荐的部署方式——Replica Set+Sharding,包括动态增加ShardingServer、读写分离和故障转移机制。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1、MongoDB在Linux下的安装配置
  • 应用shutdown kill -2/-4
  • use admin; db.shutdownServer();
  • kill -9 可能会导致数据丢失、文件损坏、之后需要进行修复;
2、MongoDB体系结构解读
  • 跨平台数据库
    • Linux、Unix、Max、Windows
    • 整体架构相同
  • MongoDB Server
    • 实例、数据库及对应关系
  • 数据逻辑结构(面向用户的)
    • 文档、集合、数据库
  • 数据存储
    • 元数据、实际数据
    • 数据库数据组成:db.ns、db.0、db.1.....
    • 数据存储预分配空间(2倍增加,最小64MB、最大文件2G)
    • 命名空间(集合、索引、*.ns、*.0、*.1存储表及索引)
    • 命名空间分配大小递增
3、MongoDB生态系统
  • 集群构成
    • mongod
    • mongos
    • config server
    • arbiter server
  • 主从复制模式(Master、Slave or Slaves),支持任意节点从节点,备份;人工故障转移、故障恢复困难;oplog仅存在主节点上
  • 副本集模式(Arbiter、Primary、Secondary);自动话管理(故障转移、活跃节点选举、读扩展、智能化);
  • 分片模式(数据拆分、分散存储到多台机器上、手工分片(自动分片));意义:单机性能瓶颈,内存
  • 部署方式(Master-Slave:不推荐、实验部署;Replica Set:推荐方式、数据量不大;ReplicatSet+Sharding方式:推荐部署方式、数据量大、需要分片);
  • MongoDB集群部署实践
    • 数据量大
    • 可靠性较高;
    • 并发读写;
    • Replica Set+Sharding
    • 动态增加ShardingServer
    • 读写分离
    • 故障转移
    • 库级sharding(move primary)
    • 表级是手动sharding
    • auto-sharding(凌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创建配置文件及相关目录
环境简介:因为手头没有虚拟机,所以在windows下单机完成部署要求,并编写bat运行脚本
脚本如下: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