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C开发中编程模型——重点事件驱动和表驱动

事件驱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事件驱动架构(Event-Driven Architecture)是一种用于设计应用的软件架构和模型,程序的执行流由外部事件来决定,它的特点是包含一个事件循环,当外部事件发生时使用回调机制来触发相应的处理。主要包括 4 个基本组件:

  • 事件队列(event queue):接收事件的入口,存储待处理事件
  • 分发器(event mediator):将不同的事件分发到不同的业务逻辑单元
  • 事件通道(event channel):分发器与处理器之间的联系渠道
  • 事件处理器(event processor):实现业务逻辑,处理完成后会发出事件,触发下一步操作
  • 为什么采用事件驱动模型?
    事件驱动模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观察者,或者发布-订阅模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理解它的几个关键点:

    • 首先是一种对象间的一对多的关系;最简单的如交通信号灯,信号灯是目标(一方),行人注视着信号灯(多方);
    • 当目标发送改变(发布),观察者(订阅者)就可以接收到改变;
    • 观察者如何处理(如行人如何走,是快走/慢走/不走,目标不会管的),目标无需干涉;所以就松散耦合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许多现代应用设计都是由事件驱动的,事件驱动应用可以用任何一种编程语言来创建,因为事件驱动本身是一种编程方法,而不是一种编程语言。

    • 松耦合——服务不需要(也不应该)知道或依赖于其他服务。在使用事件时,服务独立运行,不了解其他服务,包括其实现细节和传输协议。事件模型下的服务可以独立地、更容易地更新、测试和部署。

    • 易扩展——通过高度独立和解耦的事件处理器自然地实现了可扩展性。每个事件处理器都可以单独扩展,从而实现细粒度的可扩展性。

    • 恢复支持——带有队列的事件驱动架构可以通过“重播”过去的事件来恢复丢失的工作。当用户需要恢复时,这对于防止数据丢失非常有用。

    事件驱动架构可以最大程度减少耦合度,因此是现代化分布式应用架构的理想之选。

  • 深入理解事件驱动

    1. 异步处理和主动轮训,要理解事件驱动和程序,就需要与非事件驱动的程序进行比较。实际上,现代的程序大多是事件驱动的,比如多线程的程序,肯定是事件驱动的。早期则存在许多非事件驱动的程序,这样的程序,在需要等待某个条件触发时,会不断地检查这个条件,直到条件满足,这是很浪费cpu时间的。而事件驱动的程序,则有机会释放cpu从而进入睡眠态(注意是有机会,当然程序也可自行决定不释放cpu),当事件触发时被操作系统唤醒,这样就能更加有效地使用cpu。
    2. IO模型,事件驱动框架一般是采用Reactor模式或者Proactor模式的IO模型。
      Reactor模式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就是调用函数来完成数据拷贝,这部分是应用程序自己完成的,内核只负责通知监控的事件到来了,所以本质上Reactor模式属于非阻塞同步IO。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Proactor模式,借助于系统本身的异步IO特性,由操作系统进行数据拷贝,在完成之后来通知应用程序来取就可以,效率更高一些,但是底层需要借助于内核的异步IO机制来实现,可能借助于DMA和Zero-Copy技术来实现,理论上性能更高。
      当前Windows系统通过IOCP实现了真正的异步I/O,而在Linux 系统的异步I/O还不完善,比如Linux中的boost.asio模块就是异步IO的支持,但是目前Linux系统还是以基于Reactor模式的非阻塞同步IO为主。
    3. 事件队列,事件驱动的程序必定会直接或者间接拥有一个事件队列,用于存储未能及时处理的事件,这个事件队列,可以采用消息队列。
    4. 事件串联,事件驱动的程序的行为,完全受外部输入的事件控制,所以事件驱动框架中,存在大量处理程序逻辑,可以通过事件把各个处理流程关联起来。
    5. 顺序性和原子化,事件驱动的程序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处理队列中的事件,而这个顺序则是由事件的触发顺序决定的,这一特性往往被用于保证某些过程的顺序性和原子化。
  • 事件驱动的缺点

    • 事件驱动架构,就是通过引入中间层 来实现事件发布-订阅机制进行组件解耦,看似能带来不少诱人的优点,也必然会增加系统的复杂度,间接增加开发难度和维护难度。
    • 事件驱动架构改变了编程思维,将完整的功能过程,拆解为了不同的异步事件处理,也丧失了连贯的流程处理能力。如果事件数量众多,就容易在“事件丛林”中迷了路,比如中断风暴,惊群效应等。
  • 常用的事件驱动框架

    • select
    • poll
    • epoll
    • libev
    • 中断系统

消息驱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消息驱动和事件驱动很类似,都是先有一个事件,然后产生一个相应的消息,再把消息放入消息队列,由需要的项目获取。他们只是一些细微区别,一般都采用相同框架,细微的区别:

  • 消息驱动:生产者A发送一个消息到消息队列,消费者B收到该消息。生产者A很明确这个消息是发给消费者B的。通常是P2P模式。
  • 事件驱动:生产者A发出一个事件,消费者B或者消费者C收到这个事件,或者没人收到这个事件,生产者A只会产生一个事件,不关心谁会处理这个事件 ,通常是发布-订阅模型。

现代软件系统是跨多个端点运行并通过大型网络连接的分布式系统。例如,考虑一位航空公司客户通过 Web 浏览器购买机票。该订单可能会通过API,然后通过一系列返回结果的过程。这些来回通信的一个术语是消息传递。在消息驱动架构中,这些 API 调用看起来非常像一个函数调用:API 知道它在调用什么,期待某个结果并等待该结果。

消息驱动的优点

  • 开发难度低:消息驱动类似经典的编程模型,调用一个函数,等待一个结果,对结果做一些事情,编程简单快速,开发难度低。
  • 方便调试维护:因为编程逻辑清晰简单,流程清晰,调试起来更加直接方便,后期维护也容易。
/** Structure used for queue entries that can be either simple messages, conditional or timed. */
typedef struct AppMessage
{
    struct AppMessage *next;     /**< point to next msg in message list */
    uint32 due;                  /**< Millisecond time to deliver this message */
    union
    {
        Task task;               /**< Receiving task (if unicast) - typedef void (*Handler)(Task t, MessageId id, Message m); */
        Task *tlist;             /**< Ptr to receiving task list (if multicast) */
    } t;
    void *message;               /**< Pointer to the message payload */
    const void *condition_addr;  /**< Pointer to condition value */
    uint16 id;                   /**< Message ID */
    CONDITION_WIDTH c_width;     /**< Width of condition value(16bit or 32bit or unuse) */
    unsigned int multicast:1;    /**< If multicast, task is a null-terminated list */
} AppMessage;

/**
 * Send a message after a time delay
 * @param task Pointer to task(s) to deliver the message to
 * @param multicast Whether 'task' is a pointer to a list or not
 * @param id ID of the message
 * @param message The message contents
 * @param delay Number of milliseconds to wait before delivering the message
 * @param c Optional pointer to a condition which must be zero for the
 * message to be delivered.
 * @param c_width Whether to test the condition as a 16 or 32-bit variable
 * or @c CONDITION_WIDTH_UNUSED if @c c is NULL.
 */
void message_send_later(Task *task, bool multicast, uint16 id, void *message, uint32 delay, const void * c, CONDITION_WIDTH c_width)
{
    uint32 timenow = get_milli_time();
    a = pnew(AppMessage);
    
    ......
    
    a->due = delay + timenow;
    
    ......
    
    if(insert(a))
    {
        event_trigger();
    }
    
    ......
    
}

/**
 * Call from the scheduler with a message posted to this scheduler queue to
 * cause a message to be delivered from the message queue. This function
 * posts a new scheduler message if there is more work to be done (messages in the queue).
 * ppriv Unused context
 */
void api_sched_msg_handler(void **ppriv)
{
    AppMessage **p = &vm_message_queue;

    /* Find the first message which isn't blocked on a condition */
    while((a = *p) != 0)
    {
        const void * c = a->condition_addr;
        if(c==0 || get_message_condition_value(c, a->c_width) == 0)
        {
            break;/* No condition or it's satisfied */
        }
        p = &a->next;
    }

    if(a)
    {
        /* Found a message */
        uint32 now  = get_milli_time();
        int32 delta = VM_DIFF(a->due, now);
        
        ......
        
        if(delta == 0) 
        {
            ......

            /* Unlink the message from the queue */
            *p = a->next;
            /* Deliver the message to the handler(s) */
            if (!a->multicast)
            {
                if(a->t.task && a->t.task->handler)
                {
                    VALIDATE_FN_PTR(a->t.task->handler);
                    a->t.task->handler(a->t.task, a->id, a->message);
                }
            }
            
            ......
            
            pfree(a);
            event_trigger();
        }
    }
}

常用的消息驱动框架

  • API网关
  • gRPC
  • 微服务架构

事件驱动vs消息驱动

消息驱动的方法与事件驱动的方法一样有很多优点和缺点,但每种方法都有自己最适合的情况。

  • 消息感觉很像经典的编程模型:调用一个函数,等待一个结果,对结果做一些事情。除了为大多数程序员所熟悉之外,这种结构还可以使调试更加直接。另一个优点是消息“阻塞”,这意味着呼叫和响应的各个单元坐下来等待轮到接收者进行处理。

  • 事件驱动系统使单个事件易于隔离测试。然而,这种与整个应用系统的分离也抑制了这些单元报告错误、重试调用程序甚至只是向用户确认进程已完成的能力。换句话说:当事件驱动系统中发生错误时,很难追踪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可观察性工具正在应对调试复杂事件链的挑战。但是,添加到业务交易交叉点的每个工具都会为负责管理这些工作流的程序员带来另一层复杂性。

  • 如果通信通常以一对一的方式进行,并且优先接收定期状态更新或确认,那么您将倾向于使用基于消息的方法。但是,如果系统之间的交互特别复杂,并且确认和状态更新导致的延迟使得等待它们变得不切实际,那么事件驱动的设计可能更合适。但是请记住,大多数大型组织最终会采用混合策略,一些面向客户/API 调用使用消息驱动,而企业本身使用事件驱动。因此,尽可能多地熟悉两者并没有什么坏处。

数据驱动

数据驱动核心出发点是相对于程序逻辑,人类更擅长于处理数据。数据比程序逻辑更容易驾驭,所以我们应该尽可能的将设计的复杂度从程序代码转移至数据。

例子:
假设有一个程序,需要处理其他程序发送的消息,消息类型是字符串,每个消息都需要一个函数进行处理。第一印象,我们可能会这样处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上面的消息类型取自sip协议(不完全相同,sip协议借鉴了http协议),消息类型可能还会增加。看着常常的流程可能有点累,检测一下中间某个消息有没有处理也比较费劲,而且,每增加一个消息,就要增加一个流程分支。

按照数据驱动编程的思路,可能会这样设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下面这种思路的优势:

  1. 可读性更强,消息处理流程一目了然。
  2. 更容易修改,要增加新的消息,只要修改数据即可,不需要修改流程。
  3. 重用,第一种方案的很多的else if其实只是消息类型和处理函数不同,但是逻辑是一样的。下面的这种方案就是将这种相同的逻辑提取出来,而把容易发生变化的部分提到外面。

很多设计思路背后的原理其实都是相通的,隐含在数据驱动编程背后的实现思想包括:

  1. 控制复杂度。通过把程序逻辑的复杂度转移到人类更容易处理的数据中来,从而达到控制复杂度的目标。
  2. 隔离变化。像上面的例子,每个消息处理的逻辑是不变的,但是消息可能是变化的,那就把容易变化的消息和不容易变化的逻辑分离。
  3. 机制和策略的分离。和第二点很像,本书中很多地方提到了机制和策略。上例中,我的理解,机制就是消息的处理逻辑,策略就是不同的消息处理。

数据驱动编程可以用来做什么

1. 表驱动法(Table-Driven)

消除重复代码,考虑一个消息(事件)驱动的系统,系统的某一模块需要和其他的几个模块进行通信。它收到消息后,需要根据消息的发送方,消息的类型,自身的状态,进行不同的处理。比较常见的一个做法是用三个级联的switch分支实现通过硬编码来实现:

switch(sendMode)
{
case:
}
switch(msgEvent)
{
case:
}
switch(myStatus)
{
case:
}

这种方法的缺点:

  • 可读性不高:找一个消息的处理部分代码需要跳转多层代码。
  • 过多的switch分支,这其实也是一种重复代码。他们都有共同的特性,还 可以再进一步进行提炼。
  • 可扩展性差:如果为程序增加一种新的模块的状态,这可能要改变所有的 消息处理的函数,非常的不方便,而且过程容易出错。
  • 程序缺少核心主干:缺少一个能够提纲挈领的主干,程序的主干被淹没在 大量的代码逻辑之中。
用表驱动法来实现

根据定义的三个枚举:模块类型,消息类型,自身模块状态,定义一个函数跳转表:

typedef struct  __EVENT_DRIVE
{
  MODE_TYPE mod;//消息的发送模块
  EVENT_TYPE event;//消息类型
  STATUS_TYPE status;//自身状态
  EVENT_FUN eventfun;//此状态下的处理函数指针
}EVENT_DRIVE;
 
EVENT_DRIVE eventdriver[] = //这就是一张表的定义,不一定是数据库中的表。也可以使自己定义的一个结构体数组。
{
  {MODE_A, EVENT_a, STATUS_1, fun1}
  {MODE_A, EVENT_a, STATUS_2, fun2}
  {MODE_A, EVENT_a, STATUS_3, fun3}
  {MODE_A, EVENT_b, STATUS_1, fun4}
  {MODE_A, EVENT_b, STATUS_2, fun5}
 
  {MODE_B, EVENT_a, STATUS_1, fun6}
  {MODE_B, EVENT_a, STATUS_2, fun7}
  {MODE_B, EVENT_a, STATUS_3, fun8}
  {MODE_B, EVENT_b, STATUS_1, fun9}
  {MODE_B, EVENT_b, STATUS_2, fun10}
};
 
int driversize = sizeof(eventdriver) / sizeof(EVENT_DRIVE)//驱动表的大小
 
EVENT_FUN GetFunFromDriver(MODE_TYPE mod, EVENT_TYPE event, STATUS_TYPE status)//驱动表查找函数
{
    int i = 0;
    for (i = 0; i < driversize; i ++)
    {
        if ((eventdriver[i].mod == mod) && (eventdriver[i].event == event) &&
            (eventdriver[i].status == status))
        {
            return eventdriver[i].eventfun;
        }
    }
    return NULL;
}

月天校验:对给定年份和月份的天数进行校验(需区分平年和闰年)

#define MONTH_OF_YEAR 12    /* 一年中的月份数 */

/* 闰年:能被4整除且不能被100整除,或能被400整除 */
#define IS_LEAP_YEAR(year) ((((year) % 4 == 0) && ((year) % 100 != 0)) || ((year) % 400 == 0))

/* 平年中的各月天数,下标对应月份 */
INT8U aDayOfCommonMonth[MONTH_OF_YEAR] = {31, 28, 31, 30, 31, 30, 31, 31, 30, 31, 30, 31};

INT8U ucMaxDay = 0;
if((OnuTime.Month == 2) && (IS_LEAP_YEAR(OnuTime.Year)))
    ucMaxDay = aDayOfCommonMonth[1] + 1;
else
    ucMaxDay = aDayOfCommonMonth[OnuTime.Month-1];

if((OnuTime.Day < 1) || (OnuTime.Day > ucMaxDay)
{
    CtcOamLog(FUNCTION_Pon,"Month %d doesn't have this Day: %d(1~%d)!!!\n",
              OnuTime.Month, OnuTime.Day, ucMaxDay);
    retcode = S_ERROR;
}

名称构造:根据WAN接口承载的业务类型(Bitmap)构造业务类型名称字符串。

/* 获取var变量第bit位,编号从右至左 */
#define  GET_BIT(var, bit)   (((var) >> (bit)) & 0x1)
const CHAR* paSvrNames[] = {"_INTERNET", "_TR069", "_VOIP", "_OTHER"};
const INT8U ucSvrNameNum = sizeof(paSvrNames) / sizeof(paSvrNames[0]);

VOID SetServerType(CHAR *pszSvrType, INT16U wSvrType)
{
    INT8U ucIdx = 0;
    for(; ucIdx < ucSvrNameNum; ucIdx++)
    {
        if(1 == GET_BIT(wSvrType, ucIdx))
            strcat(pszSvrType, paSvrNames[ucIdx]);
    }
}

版本控制:控制OLT与ONU之间的版本协商。ONU本地设置三比特控制字,其中bit2(MSB)~bit0(LSB)分别对应0x21、0x30和0xAA版本号

pstSendTlv->ucLength = 0x1f;
if (gOamCtrlCode == 0)
{
    vosMemCpy(pstSendTlv->aucVersionList, ctc_oui, 3);
    pstSendTlv->aucVersionList[3] = 0x30;
    vosMemCpy(&(pstSendTlv->aucVersionList[4]), ctc_oui, 3);
    pstSendTlv->aucVersionList[7] = 0x21;
    vosMemCpy(&(pstSendTlv->aucVersionList[8]), ctc_oui, 3);
    pstSendTlv->aucVersionList[11] = 0x20;
    vosMemCpy(&(pstSendTlv->aucVersionList[12]), ctc_oui, 3);
    pstSendTlv->aucVersionList[15] = 0x13;
    vosMemCpy(&(pstSendTlv->aucVersionList[16]), ctc_oui, 3);
    pstSendTlv->aucVersionList[19] = 0x01;
    vosMemCpy(&(pstSendTlv->aucVersionList[20]), ctc_oui, 3);
    pstSendTlv->aucVersionList[23] = 0xaa;
}
else if (gOamCtrlCode == 1)
{
    vosMemCpy(pstSendTlv->aucVersionList, ctc_oui, 3);
    pstSendTlv->aucVersionList[3] = 0x30;
    vosMemCpy(&(pstSendTlv->aucVersionList[4]), ctc_oui, 3);
    pstSendTlv->aucVersionList[7] = 0x21;
    vosMemCpy(&(pstSendTlv->aucVersionList[8]), ctc_oui, 3);
    pstSendTlv->aucVersionList[11] = 0x20;
    vosMemCpy(&(pstSendTlv->aucVersionList[12]), ctc_oui, 3);
    pstSendTlv->aucVersionList[15] = 0x13;
    vosMemCpy(&(pstSendTlv->aucVersionList[16]), ctc_oui, 3);
    pstSendTlv->aucVersionList[19] = 0x01;
}
//此处省略gOamCtrlCode == 2~6的处理代码
else if (gOamCtrlCode == 7)
{
    vosMemCpy(&(pstSendTlv->aucVersionList), ctc_oui, 3);
    pstSendTlv->aucVersionList[3] = 0x20;
    vosMemCpy(&(pstSendTlv->aucVersionList[4]), ctc_oui, 3);
    pstSendTlv->aucVersionList[7] = 0x13;
    vosMemCpy(&(pstSendTlv->aucVersionList[8]), ctc_oui, 3);
    pstSendTlv->aucVersionList[11] = 0x01;
}

消息处理:终端输入不同的打印命令,调用相应的打印函数,以控制不同级别的打印

typedef struct{
    OAM_LOG_OFF = (INT8U)0,
    OAM_LOG_ON  = (INT8U)1
}E_OAM_LOG_MODE;
typedef FUNC_STATUS (*OamLogHandler)(VOID);
typedef struct{
    CHAR           *pszLogCls;    /* 打印级别 */
    E_OAM_LOG_MODE eLogMode;      /* 打印模式 */
    OamLogHandler  fnLogHandler;  /* 打印函数 */
}T_OAM_LOG_MAP;

T_OAM_LOG_MAP gOamLogMap[] = {
    {"all",         OAM_LOG_OFF,       noanylog},
    {"oam",         OAM_LOG_OFF,       nologOam},
    //... ...
    {"version",     OAM_LOG_OFF,       nologVersion},
    
    {"all",         OAM_LOG_ON,        logall},
    {"oam",         OAM_LOG_ON,        logOam},
    //... ...
    {"version",     OAM_LOG_ON,        logVersion}
};
INT32U gOamLogMapNum = sizeof(gOamLogMap) / sizeof(T_OAM_LOG_MAP);

VOID logExec(CHAR *pszName, INT8U ucSwitch)
{
    INT8U ucIdx = 0;
    for(; ucIdx < gOamLogMapNum; ucIdx++)
    {
        if((ucSwitch == gOamLogMap[ucIdx].eLogMode) &&
           (!strcasecmp(pszName, gOamLogMap[ucIdx].pszLogCls));
        {
            gOamLogMap[ucIdx].fnLogHandler();
            return;
        }
    }
    if(ucIdx == gOamLogMapNum)
    {
        printf("Unknown LogClass(%s) or LogMode(%d)!\n", pszName, ucSwitch);
        return;
    }
}

这种方法的好处:

  • 提高了程序的可读性。一个消息如何处理,只要看一下驱动表就知道,非常明显。
  • 减少了重复代码。这种方法的代码量肯定比第一种少。为什么?因为它把一些重复的东西:switch分支处理进行了抽象,把其中公共的东西——根据三个元素查找处理方法抽象成了一个函数GetFunFromDriver外加一个驱动表。
  • 可扩展性。注意这个函数指针,他的定义其实就是一种契约,类似于java中的接口,c++中的纯虚函数,只有满足这个条件(入参,返回值),才可以作为一个事件的处理函数。这个有一点插件结构的味道,你可以对这些插件进行方便替换,新增,删除,从而改变程序的行为。而这种改变,对事件处理函数的查找又是隔离的(也可以叫做隔离了变化)。
  • 程序有一个明显的清晰主干。
  • 降低了复杂度。通过把程序逻辑的复杂度转移到人类更容易处理的数据中来,从而达到控制复杂度的目标。
Unix设计原则中的“分离原则”和“表示原则”

在《Unix编程艺术》和《代码大全2》中均认为人类阅读复杂数据结构远比复杂的控制流程容易,即相对于程序逻辑,人类更擅长于处理数据。

  • 分离原则:策略同机制分离,接口同引擎分离
    机制即提供的功能;策略即如何使用功能。
    策略的变化要远远快于机制的变化。将两者分离,可以使机制相对保持稳定,而同时支持策略的变化。
    代码大全中提到“隔离变化”的概念,以及设计模式中提到的将易变化的部分和不易变化的部分分离也是这个思路。

  • 表示原则:把知识叠入数据以求逻辑质朴而健壮
    即使最简单的程序逻辑让人类来验证也很困难,但就算是很复杂的数据,对人类来说,还是相对容易推导和建模的。数据比编程逻辑更容易驾驭。在复杂数据和复杂代码中选择,宁可选择前者。更进一步,在设计中,应该主动将代码的复杂度转移到数据中去。
    在“消息处理”示例中,每个消息处理的逻辑不变,但消息可能是变化的。将容易变化的消息和不容易变化的查找逻辑分离,即“隔离变化”。此外,该例也体现消息内部的处理逻辑(机制)和不同的消息处理(策略)分离。

数据驱动编程可以应用于:

  1. 函数级设计,如本文示例。
  2. 程序级设计,如用表驱动法实现状态机。
  3. 系统级设计,如DSL。
  • Booch的《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一书中,提到所有的程序设计语言大概有3个源流:结构化编程;面向对象编程;数据驱动编程。我认为数据驱动编程的本质是“参数化抽象”的思想,不同于OO的“规范化抽象”的思想。
  • 数据驱动编程在网络游戏开发过程中很常用,但是少有人专门提到这个词。数据驱动编程有很多名字:元编程,解释器/虚拟机,LOP/微语言/DSL等。包括声明式编程、标记语言、甚至所见即所得的拖放控件,都算是数据驱动编程的一种吧。
    数据驱动编程可以帮助处理复杂性,和结构化编程、OO 均可相容。(正交的角度)
  • 将变和不变的部分分离,策略和机制分离,由此联想到的还有:(数据和代码的分离,微语言和解释器的分离,被生成代码和代码生成器的分离);更近一步:(微内核插件式体系结构)
  • 元编程应该说是更加泛化的数据驱动编程,元编程不是新加入一个间接层,而是退居一步,使得当前的层变成一个间接层。元编程分为静态元编程(编译时)和动态元编程(运行时),静态元编程本质上是一种 代码生成技术或者编译器技术;动态元编程一般通过解释器(或虚拟机)加以实现。
  • 数据驱动编程当然也不应该说是“反抽象的”,但的确与“OO抽象”的思维方式是迥然不同,泾渭分明的,如TAOUP一书中所述:“在Unix的模块化传统和围绕OO语言发展起来的使用模式之间,存在着紧张的对立关系”应该说数据驱动编程的思路与结构化编程和OO是正交的,更类似一种“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做法

2. 基于数据模型编程

  • 基于Yang模型编程(DSL),YANG是一种语言,是用来建立数据模型的语言,可以通过定义业务数据模型,自动生成对应数据处理逻辑(比如参数校验,范围,存储方式,权限控制等),典型的数据驱动编程;
  • Linux内核DTS设备树模型,删除大量hardcode,精简内核驱动代码。
  • 基于xml,protobuf数据模型编程,界面显示,web配置逻辑,RPC微服务等;

数据驱动思考

  • 它不是一个全新的编程模型:它只是一种设计思路,而且历史悠久,在unix/linux社区应用很多;
  • 它不同于面向对象设计中的数据:“数据驱动编程中,数据不但表示了某个对象的状态,实际上还定义了程序的流程;OO看重的是封装,而数据驱动编程看重的是编写尽可能少的代码。”
  • 数据压倒一切。如果选择了正确的数据结构并把一切组织的井井有条,正确的算法就不言自明。编程的核心是数据结构,而不是算法。——Rob Pike
  • 程序员束手无策,只有跳脱代码,直起腰,仔细思考数据才是最好的行动。表达式编程的精髓。——Fred Brooks
  • 数据比程序逻辑更易驾驭。尽可能把设计的复杂度从代码转移至数据是个好实践。——《unix编程艺术》作者。

总结

  • 设计模式(古典)主要针对OOP领域编程设计方法的抽象。这里的编程模型,主要是针对业务编程框架的抽象。

  • 消息驱动和事件驱动,本身有很多相似地方,消息驱动主要代表是经典跨进程通信架构,让消息处理和函数调用一样,逻辑依然可以保持清晰简单。而事件驱动采取异步处理方式,最大化解耦,让程序耦合更低,框架更易扩展,两种编程模型都有各自优缺点,只有根据具体的场景找到一种合适使用方法。

  • 数据驱动是一种新的编程思考,坚持"data as program"准则,把处理逻辑数据化,这样可以通过不同数据配置来实现不同的逻辑,让核心代码更精炼简单,框架更易扩展。

本文大部分摘录 嵌入式中重要的编程模型,少量自己修改整合而来!

  • 8
    点赞
  • 47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嵌入式系统开发基础——基于ARM微处理器和Linux操作系统[滕英岩][习题解答] 目录第1章 嵌入式系统基础知识 1.1 嵌入式系统的特点及分类 1.1.1 嵌入式系统的特点 1.1.2 嵌入式系统的分类 1.2 嵌入式系统的软硬件结构 1.3 嵌入式微处理器ARM 1.3.1 ARM简述 1.3.2 ARM编程模型 1.3.3 ARM指令集 1.3.4 C语言和汇编语言的混合编程 1.4 嵌入式操作系统 1.5 基于ARM和Linux的嵌入式开发平台 习题 第2章 嵌入式交叉编译环境 2.1 嵌入式交叉编译环境简介 2.2 NFS服务 2.3 Samba服务 2.4 Windows和LJnux混合开发模式 2.4.1 VMware虚拟机设置共享 2.4.2 SSH客户端软件 2.4.3 Windows下的文本编辑工具 2.5 GCC编译器 2.5.1 GCC的编译过程 2.5.2 GCC的其他选项 2.6 GDB调试器 2.6.1 GDB基本使用方法 2.6.2 GDB基本命令 2.6.3 GDB典型实例 2.7 Make工具的使用 2.7.1 Makefile基础知识 2.7.2 Makefile应用 2.7.3 使用autotools自动生成Makefile文件 2.8 嵌入式交叉编译环境的搭建 2.8.1 嵌入式交叉编译环境的安装与配置 2.8.2 minicom和Windows XP超级终端的配置 习题 第3章 嵌入式开发环境的搭建 3.1 嵌入式开发环境概述 3.2 Flash程序烧写 3.3 BootLoader程序 3.3.1 BootLoader程序原理 3.3.2 几种流行的Linux BootLoader 3.3.3 S3C2410平台上的VIVI分析 3.4 内核的裁减和编译 3.4.1 内核的裁减 3.4.2 内核的编译 3.4.3 内核的烧写 3.5 根文件系统的构建 3.5.1 根文件系统 3.5.2 BusyBox工具介绍 3.5.3 根文件系统的构建过程 3.6 驱动程序原理与开发 3.6.1 驱动程序基本原理 3.6.2 Linux下字符型设备驱动管理 3.6.3 Linux下字符型设备驱动程序实例分析 习题 第4章 MiniGUI应用程序设计 4.1 嵌入式GUI概述 4.2 常用嵌入式GUI介绍 4.3 MiniGUI概述 4.4 MiniGUI的编译和安装 4.5 MiniGUI程序框架 4.6 MiniGUI编程基础 4.6.1 MiniGUI窗口 4.6.2 MiniGUI消息及消息队列 4.6.3 MiniGUI对话框 4.6.4 MiniGUI菜单 4.6.5 MiniGUI基本控件 4.7 MiniGUI综合实例 习题 第5章 嵌入式数据库 5.1 嵌入式数据库的特点 5.2 嵌入式数据库的应用 5.3 SQLite数据库 5.3.1 SQLite3的安装 5.3.2 SQLite3的命令 5.3.3 SQLite3的数据类型 5.3.4 SQLite3的API函数 5.3.5 SQLite3在MiniGUI的应用 习题 第6章 Qt图形界面应用程序开发 6.1 Qt简介 6.1.1 Qt的历史 6.1.2 Qt主要的类 6.1.3 信号和槽 6.1.4 Qt的帮助文档 6.1.5 Qt4的特点和优势 6.1.6 Qt4的安装与配置 6.1.7 Qt4程序结构及实例 6.2 Qt4 Designer的应用 6.2.1 Qt Designer的应用 6.2.2 Qt的控件及对话框类 6.2.3 Qt应用程序实例——计算器 6.3 Qt4与数据库 6.3.1 Qt4与数据库的连接 6.3.2 执行SQL命令 6.3.3 SQL模型 6.3.4 Linux下文输入 6.3.5 Qt4与SQLite3的应用程序实例 6.4 Qt/Embedded 6.4.1 Qt/Embedded的图形引擎实现 6.4.2 Qt/Embedded的事件驱动 6.4.3 Qt/Embedded的移植 6.4.4 VMware增加虚拟的硬盘 6.4.5 Qt/Embedded的安装 习题 参考文献
目录 第1章 Linux快速入门 1 1.1 嵌入式Linux基础 1 1.1.1 Linux发展概述 1 1.1.2 Linux作为嵌入式操作系统的优势 2 1.1.3 Linux发行版本 3 1.1.4 如何学习Linux 4 1.2 Linux安装 5 1.2.1 基础概念 5 1.2.2 硬件需求 7 1.2.3 安装准备 7 1.2.4 安装过程 8 1.3 Linux文件及文件系统 11 1.3.1 文件类型及文件属性 11 1.3.2 文件系统类型介绍 13 1.3.3 Linux目录结构 14 1.4 实验内容——安装Linux操作系统 17 本章小结 17 思考与练习 18 第2章 Linux基础命令 19 2.1 Linux常用操作命令 19 2.1.1 用户系统相关命令 20 2.1.2 文件目录相关命令 27 2.1.3 压缩打包相关命令 38 2.1.4 比较合并文件相关命令 40 2.1.5 网络相关命令 45 2.2 Linux启动过程详解 50 2.2.1 概述 51 2.2.2 内核引导阶段 51 2.2.3 init阶段 52 2.3 Linux系统服务 54 2.3.1 独立运行的服务 55 2.3.2 xinetd设定的服务 56 2.3.3 设定服务命令常用方法 56 2.4 实验内容 57 2.4.1 在Linux下解压常见软件 57 2.4.2 定制Linux系统服务 58 本章小结 60 思考与练习 60 第3章 Linux下的C编程基础 61 3.1 Linux下C语言编程概述 61 3.1.1 C语言简单回顾 61 3.1.2 Linux下C语言编程环境概述 62 3.2 进入Vi 63 3.2.1 Vi的模式 63 3.2.2 Vi的基本流程 63 3.2.3 Vi的各模式功能键 65 3.3 初探Emacs 66 3.3.1 Emacs的基本操作 67 3.3.2 Emacs的编译概述 70 3.4 Gcc编译器 71 3.4.1 Gcc编译流程解析 71 3.4.2 Gcc编译选项分析 74 3.5 Gdb调试器 77 3.5.1 Gdb使用流程 78 3.5.2 Gdb基本命令 81 3.6 Make工程管理器 86 3.6.1 Makefile基本结构 86 3.6.2 Makefile变量 87 3.6.3 Makefile规则 90 3.6.4 Make管理器的使用 91 3.7 使用autotools 92 3.7.1 autotools使用流程 92 3.7.2 使用autotools所生成的Makefile 96 3.8 实验内容 98 3.8.1 Vi使用练习 98 3.8.2 用Gdb调试有问题的程序 99 3.8.3 编写包含多文件的Makefile 101 3.8.4 使用autotools生成包含多文件的Makefile 103 本章小结 105 思考与练习 105 第4章 嵌入式系统基础 106 4.1 嵌入式系统概述 106 4.1.1 嵌入式系统简介 106 4.1.2 嵌入式系统发展历史 107 4.1.3 嵌入式系统的特点 108 4.1.4 嵌入式系统的体系结构 108 4.1.5 几种主流嵌入式操作系统分析 109 4.2 ARM处理器硬件开发平台 111 4.2.1 ARM处理器简介 111 4.2.2 ARM体系结构简介 113 4.2.3 ARM9体系结构 113 4.2.4 S3C2410处理器详解 116 4.3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 121 4.3.1 嵌入式系统开发概述 121 4.3.2 嵌入式软件开发概述 122 4.4 实验内容——使用JTAG烧写NAND Flash 128 本章小结 131 思考与练习 132 第5章 嵌入式Linux开发环境的搭建 133 5.1 嵌入式开发环境的搭建 133 5.1.1 嵌入式交叉编译环境的搭建 133 5.1.2 超级终端和Minicom配置及使用 135 5.1.3 下载映像到开发板 142 5.1.4 编译嵌入式Linux内核 145 5.1.5 Linux内核目录结构 149 5.1.6 制作文件系统 149 5.2 U-Boot移植 153 5.2.1 Bootloader介绍 153 5.2.2 U-Boot概述 155 5.2.3 U-Boot源码导读 156 5.2.4 U-Boot移植主要步骤 163 5.2.5 U-Boot常见命令 164 5.3 实验内容——移植Linux内核 164 本章小结 165 思考与练习 165 第6章 文件I/O编程 166 6.1 Linux系统调用及用户编程接口(API) 166 6.1.1 系统调用 166 6.1.2 用户编程接口(API) 167 6.1.3 系统命令 167 6.2 Linux文件及文件描述符概述 168 6.3 不带缓存的文件I/O操作 168 6.3.1 open和close 168 6.3.2 read、write和lseek 170 6.3.3 fcntl 173 6.3.4 select 178 6.4 嵌入式Linux串口应用开发 183 6.4.1 串口概述 183 6.4.2 串口设置详解 184 6.4.3 串口使用详解 191 6.5 标准I/O开发 194 6.5.1 打开和关闭文件 194 6.5.2 文件读写 197 6.5.3 输入输出 198 6.6 实验内容 201 6.6.1 文件读写及上锁 201 6.6.2 多路复用式串口读写 204 本章小结 207 思考与练习 207 第7章 进程控制开发 208 7.1 Linux下进程概述 208 7.1.1 进程相关基本概念 208 7.1.2 Linux下的进程结构 210 7.1.3 Linux下进程的模式和类型 210 7.1.4 Linux下的进程管理 211 7.2 Linux进程控制编程 212 7.3 Linux守护进程 224 7.3.1 守护进程概述 224 7.3.2 编写守护进程 224 7.3.3 守护进程的出错处理 229 7.4 实验内容 232 7.4.1 编写多进程程序 232 7.4.2 编写守护进程 235 本章小结 238 思考与练习 239 第8章 进程间通信 240 8.1 Linux下进程间通信概述 240 8.2 管道通信 241 8.2.1 管道概述 241 8.2.2 管道创建与关闭 242 8.2.3 管道读写 244 8.2.4 标准流管道 246 8.2.5 FIFO 249 8.3 信号通信 253 8.3.1 信号概述 253 8.3.2 信号发送与捕捉 255 8.3.3 信号的处理 258 8.4 共享内存 264 8.4.1 共享内存概述 264 8.4.2 共享内存实现 265 8.5 消息队列 267 8.5.1 消息队列概述 267 8.5.2 消息队列实现 268 8.6 实验内容 272 8.6.1 管道通信实验 272 8.6.2 共享内存实验 275 本章小结 277 思考与练习 278 第9章 多线程编程 279 9.1 Linux下线程概述 279 9.1.1 线程概述 279 9.1.2 线程分类 280 9.1.3 Linux线程技术的发展 280 9.2 Linux线程实现 281 9.2.1 线程基本操作 281 9.2.2 线程访问控制 288 9.3 实验内容——“生产者消费者”实验 298 本章小结 302 思考与练习 303 第10章 嵌入式Linux网络编程 304 10.1 TCP/IP协议概述 304 10.1.1 OSI参考模型及TCP/IP参考模型 304 10.1.2 TCP/IP协议族 305 10.1.3 TCP和UDP 306 10.2 网络基础编程 308 10.2.1 socket概述 308 10.2.2 地址及顺序处理 309 10.2.3 socket基础编程 314 10.3 网络高级编程 322 10.4 ping源码分析 326 10.4.1 ping简介 326 10.4.2 ping源码分析 327 10.5 实验内容——NTP协议实现 345 本章小结 352 思考与练习 352 第11章 嵌入式Linux设备驱动开发 353 11.1 设备驱动概述 353 11.1.1 设备驱动简介及驱动模块 353 11.1.2 设备文件分类 354 11.1.3 设备号 355 11.1.4 驱动层次结构 355 11.1.5 设备驱动程序与外界的接口 355 11.1.6 设备驱动程序的特点 356 11.2 字符设备驱动编写 356 11.3 LCD驱动编写实例 363 11.3.1 LCD工作原理 363 11.3.2 LCD驱动实例 365 11.4 块设备驱动编写 374 11.4.1 块设备驱动程序描述符 374 11.4.2 块设备驱动编写流程 375 11.5 编程 381 11.6 键盘驱动实现 382 11.6.1 键盘工作原理 382 11.6.2 键盘驱动综述 383 11.6.3 键盘驱动流程 384 11.7 实验内容——skull驱动 394 本章小结 398 思考与练习 399 第12章 Qt图形编程 400 12.1 嵌入式GUI简介 400 12.1.1 Qt/Embedded 401 12.1.2 MiniGUI 401 12.1.3 Microwindows、Tiny X等 402 12.2 Qt/Embedded开发入门 402 12.2.1 Qt/Embedded介绍 402 12.2.2 Qt/Embedded信号和插槽机制 405 12.2.3 搭建Qt/Embedded开发环境 409 12.2.4 Qt/Embedded窗口部件 410 12.2.5 Qt/Embedded图形界面编程 414 12.2.6 Qt/Embedded对话框设计 416 12.3 实验内容——使用Qt编写“Hello,World”程序 420 本章小结 428
目录 第1章 嵌入式系统基础知识 .1 1.1 嵌入式系统概述 1 1.1.1 嵌入式系统的发展史 2 1.1.2 嵌入式系统的定义与特点 3 1.1.3 嵌入式系统的特点 4 1.2 嵌入式系统的组成 5 1.2.1 嵌入式系统的硬件架构 6 1.2.2 嵌入式操作系统 9 1.2.3 嵌入式应用软件 11 1.3 arm处理器平台介绍 12 1.3.1 arm处理器简介 12 1.3.2 arm处理器系列 13 1.3.3 arm体系结构简介 17 1.3.4 s3c2410处理器简介 18 1.4 嵌入式系统硬件平台选型 22 1.4.1 硬件平台的选择 22 1.4.2 arm处理器选型 23 1.5 嵌入式系统开发概述 25 1.5.1 嵌入式系统开发流程 25 1.5.2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 26 .本章小结 31 动手练练 31 第2章 嵌入式linux c语言开发工具 32 2.1 嵌入式linux下c语言概述 32 2.1.1 c语言简史 33 2.1.2 c语言特点 33 2.1.3 嵌入式linux c语言编程环境 34 2.2 嵌入式linux编辑器vi的使用 35 2.2.1 vi的基本模式 35 2.2.2 vi的基本操作 36 2.2.3 vi的使用实例分析 40 2.3 嵌入式linux编译器gcc的使用 41 2.3.1 gcc概述 41 2.3.2 gcc编译流程分析 42 2.3.3 gcc警告提示 45 2.3.4 gcc使用库函数 47 2.3.5 gcc代码优化 49 2.4 嵌入式linux调试器gdb的使用 49 2.4.1 gdb使用实例 50 2.4.2 设置/删除断点 53 2.4.3 数据相关命令 54 2.4.4 调试运行环境相关命令 55 2.4.5 堆栈相关命令 55 2.5 make工程管理器 55 2.5.1 makefile基本结构 56 2.5.2 makefile变量 58 2.5.3 makefile规则 61 2.5.4 make使用 62 2.6 emacs综合编辑器 63 2.6.1 emacs的启动与退出 63 2.6.2 emacs的基本编辑 64 2.6.3 emacs的c模式 66 2.6.4 emacs的shell模式 69 本章小结 70 动手练练 70 第3章 构建嵌入式linux系统 71 3.1 嵌入式系统开发环境的构建 71 3.1.1 嵌入式交叉编译环境搭建 71 3.1.2 minicom和超级终端配置及使用 76 3.1.3 宿主机服务配置 83 3.2 bootloader 87 3.2.1 bootloader的概念 88 3.2.2 bootloader启动流程分析 89 3.2.3 u-boot概述 89 3.2.4 u-boot源码导读 90 3.3 编译嵌入式linux内核 91 3.4 linux内核目录结构 95 3.5 制作文件系统 95 本章小结 97 动手练练 97 第4章 嵌入式linux c语言基础——数据、达式 98 4.1 嵌入式linux c语言概述 98 4.2 基本数据类型 100 4.2.1 整型家族 100 4.2.2 实型家族 102 4.2.3 字符型家族 103 4.2.4 枚举家族 104 4.2.5 指针家族 105 4.3 变量与常量 107 4.3.1 变量的定义 107 4.3.2 typedef 113 4.3.3 常量定义 114 4.3.4 arm-linux基本数据类型综合应用实例 115 4.4 运算符与达式 118 4.4.1 算术运算符和表达式 119 4.4.2 赋值运算符和表达式 121 4.4.3 逗号运算符和表达式 123 4.4.4 位运算符和表达式 124 4.4.5 关系运算符和表达式 126 4.4.6 逻辑运算符和表达式 127 4.4.7 sizeof操作符 129 4.4.8 条件(?)运算符 130 4.4.9 运算符优先级总结 131 4.4.10 arm-linux运算符 综合实例 133 本章小结 137 动手练练 137 第5章 嵌入式linux c语言基础——控制语句及函数 138 5.1 嵌入式linux c语言程序结构概述 138 5.1.1 嵌入式linux c语言3种程序结构 138 5.1.2 嵌入式linux c语言基本语句 139 5.2 选择语句 142 5.2.1 if语句 142 5.2.2 switch语句 145 5.2.3 arm-linux选择语句应用实例 147 5.3 循环语句 148 5.3.1 while和do-while语句 148 5.3.2 for循环语句 149 5.3.3 break和continue语句 151 5.3.4 arm-linux循环语句应用实例 152 5.4 goto语句 154 5.4.1 goto语句语法 154 5.4.2 arm-linuxgoto语句应用实例 154 5.5 函数的定义与声明 155 5.5.1 c语言函数概述 155 5.5.2 函数定义 157 5.5.3 函数声明 157 5.5.4 arm-linux函数定义与声明实例 158 5.6 函数的参数、值和基本调用 160 5.6.1 函数的参数 160 5.6.2 函数的值 161 5.6.3 函数的基本调用 161 5.7 函数的嵌套、递归调用 162 5.7.1 函数的嵌套调用 162 5.7.2 函数的递归调用 162 5.7.3 arm-linux函数调用应用实例 165 本章小结 167 动手练练 ..167 第6章 嵌入式linux c语言基础——数组、指针与结构 168 6.1 数组 169 6.1.1 一维数组 169 6.1.2 字符串 172 6.1.3 二维数组 174 6.2 指针 175 6.2.1 指针的概念 175 6.2.2 指针变量的操作 177 6.2.3 指针和数组 184 6.2.4 指针高级议题 191 6.3 结构体与联合 196 6.3.1 结构体 196 6.3.2 联合 200 6.3.3 arm-linux指针、结构体使用实例 201 本章小结 203 动手练练 203 第7章 嵌入式linux c语言基础——高级议题 204 7.1 预处理 204 7.1.1 预处理的概念 204 7.1.2 预定义 205 7.1.3 文件包含 211 7.1.4 条件编译 212 7.2 c语言的内存分配 214 7.2.1 c语言程序所占内存分类 214 7.2.2 堆和栈的区别 215 7.3 嵌入式linux可移植性考虑 216 7.3.1 字长和数据类型 216 7.3.2 数据对齐 218 7.3.3 字节顺序 218 7.4 c和汇编的接口 219 7.4.1 内嵌汇编的语法 219 7.4.2 编译器优化介绍 221 7.4.3 c语言关键字volatile 222 7.4.4 memory描述符 222 7.4.5 gcc对内嵌汇编语言的处理方式 223 本章小结 224 动手练练 224 第8章 嵌入式linux c语言基础——arm linux内核常见数据结构 225 8.1 链 226 8.1.1 链概述 226 8.1.2 单向链 226 8.1.3 双向链 233 8.1.4 循环链 234 8.1.5 arm linux使用实例 235 8.2 树、二叉树、平衡树 237 8.2.1 树 237 8.2.2 二叉树 238 8.2.3 平衡树 245 8.2.4 arm linux红黑树使用实例 247 8.3 哈希 249 8.3.1 哈希的概念及作用 249 8.3.2 哈希的构造方法 250 8.3.3 哈希的处理冲突方法 252 8.3.4 arm linux哈希使用实例 253 本章小结 255 动手练练 255 第9章 文件i/o相关实例 256 9.1 linux系统调用及用户编程接口(api) 257 9.1.1 系统调用 257 9.1.2 用户编程接口(api) 257 9.1.3 系统命令 258 9.2 arm linux文件i/o系统概述 258 9.2.1 虚拟文件系统(vfs) 258 9.2.2 通用文件模型 259 9.2.3 arm linux的设备文件 264 9.3 文件i/o操作 265 9.3.1 不带缓存的文件i/o操作 265 9.3.2 标准i/o开发 276 9.4 嵌入式linux串口应用开发 279 9.4.1 串口概述 279 9.4.2 串口设置详解 280 9.4.3 串口使用详解 284 本章小结 287 动手练练 287 第10章 arm linux进程线程开发实例 288 10.1 arm linux进程线程管理 289 10.1.1 进程描述符及任务结构 289 10.1.2 进程的调度 291 10.1.3 linux的线程 293 10.1.4 linux进程间通信 293 10.2 arm linux进程控制相关api 294 10.3 arm linux进程间通信api 301 10.3.1 管道通信 301 10.3.2 信号通信 303 10.3.3 共享内存 308 10.3.4 消息队列 309 10.4 arm linux线程相关api 312 10.5 linux守护进程 317 10.5.1 守护进程概述 317 10.5.2 编写规则 318 10.5.3 守护进程实例 319 本章小结 321 动手练练 321 第11章 arm linux网络开发实例 322 11.1 tcp/ip协议简介 322 11.1.1 tcp/ip的分层模型 322 11.1.2 tcp/ip分层模型特点 324 11.1.3 tcp/ip核心协议 325 11.2 网络基础编程 328 11.2.1 socket概述 328 11.2.2 地址及顺序处理 328 11.2.3 socket基础编程 333 11.3 web服务器 339 11.3.1 web服务器功能 339 11.3.2 web服务器协议 341 11.3.3 web服务器协议 342 11.3.4 运行web服务器 347 11.4 traceroute程序实例 347 11.4.1 traceroute原理简介 347 11.4.2 traceroute实例与分析 348 11.4.3 traceroute实例运行结果 354 本章小结 354 动手练练 354 第12章 嵌入式linux设备驱动开发 355 12.1 设备驱动概述 355 12.1.1 设备驱动简介 355 12.1.2 设备驱动程序的特点 356 12.2 模块编程 357 12.2.1 模块编程简介 357 12.2.2 模块相关命令 357 12.2.3 模块编程流程 358 12.3 字符设备驱动编写 360 12.4 块设备驱动编写 369 12.4.1 块设备驱动程序描述符 369 12.4.2 块设备驱动编写流程 369 12.5 简单的skull驱动实例 375 12.5.1 驱动简介 375 12.5.2 驱动编写流程 376 12.5.3 结果分析 379 12.6 lcd驱动编写实例 379 12.6.1 lcd工作原理 379 12.6.2 lcd驱动实例 382 本章小结 389 动手练练 389 第13章 视频监控系统  390 13.1 视频监控系统概述 390 13.1.1 系统组成 390 13.1.2 音视频服务器 391 13.1.3 音视频客户端 392 13.1.4 通信传输控制协议 393 13.2 基本数据结构 395 13.3 功能实现 398 13.3.1 传输控制 398 13.3.2 用户检验 401 13.3.3 控制命令处理 403 13.3.4 云台转动控制 404 13.3.5 线程相关 407 本章小结 408 动手练练 ...408
《测试驱动嵌入式C语言开发》是一本探讨嵌入式C语言开发测试驱动开发(TDD)方法的书籍。TDD是一种先写测试用例,再编写代码实现这些测试用例的开发方式,其主要目的是保证代码的质量和可维护性。 这本书主要通过实例演示如何实现嵌入式C语言项目的测试驱动开发过程。它介绍了如何使用Unity测试框架和CMock模拟框架来进行单元测试,使得嵌入式软件开发过程的测试更加简单且高效。书还详细讨论了如何使用不同的测试策略和设计模式来提高代码的可测性和可维护性。 此外,书还介绍了如何使用版本控制系统和持续集成工具来增强测试驱动嵌入式C语言开发过程。通过使用这些工具,开发人员可以更好地管理代码库的版本,并及时发现和修复潜在的问题。 《测试驱动嵌入式C语言开发》适合具有一定嵌入式开发基础的读者,特别是那些希望学习如何应用测试驱动开发方法来提高嵌入式软件质量的开发人员。这本书内容丰富,实例详细,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测试驱动开发方法在嵌入式C语言开发的应用。 总之,这本书通过具体实例和详细讲解,向读者展示了如何使用测试驱动开发方法进行嵌入式C语言开发,并提高软件质量和可维护性。阅读本书可以使开发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测试驱动开发的技巧和方法,从而在嵌入式开发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