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学生实验报告

        自己(大学生)在校做的实验报告,可借鉴使用,下载资源后可自行增删内容,或按照个人喜好优化排版。内容包括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相关的实验目的、实验过程及数据记录与处理分析、实验结论等。

一、实验目的

1.学会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方法,分析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2.掌握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及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测试方法。

3.熟悉常用电子仪器及模拟电路实验设备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

1.实验电路(电阻分压式偏置共射放大电路)原理图

        它的偏置电路由分压电阻R_{b1}R_{b2}、发射极上的电阻R_e组成,其中R_e起到稳定静态工作点的作用,晶体管T是NPN型。在加入输入信号u_i后,输出端便输出一个与u_i相位相反、幅值被放大的输出信号u_o,从而放大了输入电压。

2.静态工作点(以下称之为“Q点”)的测量

        应在u_i=0的情况下进行,即将放大器输入端与地端短接,然后将万用电表调至合适的量程档位,分别测量晶体管的集电极电流I_C以及各电极对地的电位U_BU_CU_E。一般在实验中,为避免电流过高烧坏实验器材,多采用测量电压U_CU_E来算出I_C的方法。

3.Q点的调试

        即对晶体管集电极电流I_C(或U_{CE})的调整与测试。Q点影响了放大器的性能和输出波形。放大器在加入交流信号后,若Q点偏高,则易产生饱和失真(底部失真),如下图(a)所示;Q点偏低,则易产生截止失真(顶部失真),如下图(b)所示。(一般截止失真不如饱和失真明显)

        在选定Q点后还必须进行动态调试,即在放大器的输入端加入一定的输入电压u_i,检查输出电压u_o的大小和波形是否满足要求。如不满足,则应继续调节Q点的位置。

        改变电路参数U_{CC}R_CR_{B}(R_{B1}R_{B2})都会引起Q点的变化,如下图(c)所示。通常多采用调节偏置电阻R_{B2}的方法来改变Q点(减小R_{B2},则可使Q点提高)。实际上产生波形失真是因为信号幅度与Q点设置不合适,如需满足较大信号幅度的要求,Q点应尽量靠近交流负载线的中点(即U_{CE}=\frac{1}{2}U_{CC}),以使电路的动态工作范围尽可能大。

4.放大器动态指标测试(本实验只做了两项,若想了解更多可在本平台自行搜索“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

(1)电压放大倍数A_V的测量

        调整放大器到合适的Q点,加入输入电压u_i,在输出电压u_o不失真的情况下,用万用电表测出u_iu_o的有效值U_iU_o,则A_V=\frac{U_o}{U_i}

(2)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U_{op-p}的测量(最大动态范围)

        在放大器正常工作情况下,逐步增大输入信号的幅度,并同时调节R_W(改变Q点),用示波器观察u_o,当输出波形同时出现削底和缩顶现象[如下图(d)所示]时,说明静态Q点已调在交流负载线的中点。然后反复调整输入信号,使波形输出幅度最大,且无明显失真时,用万用电表测出U_o(有效值),则动态范围等于2\sqrt{2}U_o。或用示波器直接读出U_{op-p}来。

三、实验设备及器材

1、模拟电路实验箱1个        2、实验线路板1块        3、万用电表1块

4、信号发生器1台(配1条专用连接线)   5、示波器1台(配2条专用连接线)

6、线路连接线(转接线)若干条           7、2.4K电阻1个

四、实验过程及数据记录与处理分析

1.调试Q点

        给电路加上直流电源,接通直流电源前,先将R_W调至最大。接通+12V电源、调节R_W使I_C=2.0mA(即U_E=2.2V), 用直流电压表测量U_BU_EU_C用万用电表测量R_{B2}值。记入表1-1。

2.测量电压放大倍数

        在放大器输入端加入频率为1KHz的正弦信号u_i,调节信号发生器的输出旋钮使放大器输入电压U_{ip-p}\approx 100mV,同时用示波器观察放大器输出电压u_o波形,在波形不失真的条件下用万用电表测量下述三种情况下的U_{op-p}值,并用示波器观察u_ou_i的相位关系,记入表1-2。

3.观察Q点对电压放大倍数的影响

        置R_C=2.4k\OmegaR_L=\inftyU_{ip-p}同上,调节R_W,用示波器监视输出电压波形,在u_o不失真的条件下,测量数组I_CU_{op-p}值,记入表1-3。

4.观察Q点对输出波形失真的影响

        R_C=2.4k\OmegaR_L=\inftyu_i=0,调节R_W使I_C=2.0mA,测出U_{CE}值,再逐步加大输入信号,使输出电压u_o足够大但不失真。 然后保持输入信号不变,分别增大和减小R_W,使波形出现失真,画出u_o的波形,并测出失真情况下的I_CU_{CE}值,记入表1-4中。注意每次测I_CU_{CE}值时都要将信号源的输出旋钮旋至零。

 5.测量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

         R_C=2.4k\OmegaR_L=\infty,同时调节输入信号的幅度和电位器R_W,用示波器测量U_{omp-p}值,记入表1-5。用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使输出达到最大,波形不失真。

五、实验结论与发现

1.实测的静态工作点、电压放大倍数与理论值相差不大,表明实验误差较小。产生的误差可能有以下原因:晶体管参数的离散性、信号源和输入电源电压有波动、实验所用元件参数不完全标准、温度的变化、接触不良、人为操作等

2. 在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中,集电极电阻(R_C)、负载电阻(R_L)和静态工作点(Q点)对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都有重要影响。具体如下:

    (1)RC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放大器的电压增益,R_C越大,电压放大倍数越大

    (2) RL连接在集电极和电源之间,它决定了放大器的输出阻抗。如果R_L较小,那么放大器的输出电流就会增大,对于同等的集电极电流变化量,输出电压的变化量较小,电压放大倍数会降低。相反,如果R_L较大电压放大倍数提高。因此,选择合适的负载电阻对于获得所需的电压放大倍数至关重要。

    (3) Q点的设置会影响晶体管的动态范围和线性度。在线性区域内,放大倍数较大,可以实现较大幅度的信号放大。而在非线性区域内,放大倍数会减小,因为放大器无法线性放大非线性信号。

4.静态工作点变化会影响放大器波形。若Q点设置过低,可能会导致信号削顶失真(截止失真);若Q点设置过高,可能会导致信号削底失真(饱和失真)。因此,合适的静态工作点对于保证放大器正常工作和获得最佳性能是非常重要的。

5.在实验过程中,起初我们测得的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不符合预期,经老师指导后,将信号发生器的输出幅度调整为合适值,并观察和记录了示波器上的图形与数据。同时深刻认识到电路元器件及导线的接触要尽量良好,以确保电路实验接近理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