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卢鸫翔(ludx@csdn.net)
本文为《程序员》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更多精彩文章请订阅2017年《程序员》
“虽然没人确切知道恐龙是怎么灭绝的,与之相关的理论却很多——关于大脑则完全相反。”
作为工程师,Jeff Hawkins创立了两家便携式计算机公司,Palm和Handspring,开发了风靡一时的PalmPilot和Treo智能电话。然而作为科学家,理解大脑运作方式、原理,并按同样原理制造智能机器才是他一生的追求。日前,Jeff Hawkins接受了《程序员》采访。
蜿蜒求索
1979年,从康奈尔大学工程学院毕业的Jeff Hawkins选择在Intel开启他的计算机行业生涯,然而三个月后,他就发现自己入错了行——那年9月出版的《科学美国人》是大脑研究专刊,专题最后一篇文章中,Francis Crick(DNA结构发现人之一)写道,“尽管人们积累了大量有关大脑研究的详尽数据,但其工作原理仍是难解之谜。神经科学只是一堆没有任何理论的数据,最明显的是缺乏概念框架”。Crick甚至没用“理论”这个词,他说,我们根本不知道怎么去想,因为连基本框架都没有——Crick的话像号角,唤醒了Hawkins长久以来研究大脑,制造智能机器的梦想。
Hawkins那些认为“大脑无法理解自身”的说法除了似有禅意,实则毫无用处,“人们常怀有根深蒂固但错误的假设,正是这种偏见阻止我们探寻答案。翻开科学史,你就会发现,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说,达尔文的进化论和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都跟大脑理论有诸多相似,都曾有许多无法解析的数据,而一旦拥有理论框架,一切就都变得有意义了。”
然而将这一计划付诸实施尚需时日。在Intel展开研究自然是最便捷的渠道,Hawkins致信当时的公司主席Gordon Moore,建议成立研究小组,专攻大脑工作原理:“该工作可从一个人,即本人开始,随后进一步拓展。本人有信心承担该工作。相信有一天它会给我们带来无限商机。”不过随后的讨论中,公司并未支持他的想法,因为没人相信在可预见的未来能研究出大脑的工作原理。
此路不通,只得另辟蹊径。他首先向当时的人工智能研究“航母”MIT人工智能研究院发出申请:
“我想设计和制作智能机器,但我的想法是先研究大脑怎么运作。”
“你不需要这样做,我们只需要为计算机编程。”
“不,应该先研究大脑。 ”
“你错了。”
“不,你们错了。”
他们直截了当地告诉Hawkins,要认识智力和建造机器,没必要研究真正的大脑,“他们认为研究大脑会限制思维,对大脑如何工作毫无兴趣。采取‘只求结果,不问手段’的方式开展研究,甚至有人还为自己跳开了生物学这一阶段而沾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