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基础必看】计算机网络概论:中科大郑烇老师笔记,快速掌握网络知识! (一)

请添加图片描述

0 引言

❤ 本文主要是记录郑烇老师课程的笔记,对于想要快速了解计算机网络全貌的同学,可以看我另一篇文章文章链接

看完一章节的课程之后,反过来看一下每一章第一节课的总结,然后记下笔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学习小结:

  • 网络交换机位于数据链路层;路由器位于网络层,使用IP协议来实现数据包的路由和转发;网络传输层使用TCP、UDP协议,TCP是面向连接的协议,UDP是一种无连接的协议,不同的应用场景需使用不同的协议类型;网络应用层,常用协议有HTTP、HTTPS、DNS、DHCP、FTP等协议。
  • 网络划分为很多层次,上一层的功能实现都是基于下一层向上层提供的服务。

1 什么是Internet?

1.1 网络、计算机网络、互联网

这三者有什么区别联系:

  • 网络:可以是电话网、蜘蛛网、社交网,可以是实体的也可以是虚拟的,范围非常广。
  • 计算机网络:联网的计算机所构成的系统。包括很多,例如,军用网,银行内部网络,互联网等待。
  • 互联网: 以tcp、ip那一簇协议为主支撑他工作的计算机网络。世界上用户最多的
  • 三者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网络最基本的特征就是有节点和边。

1.2 什么是Internet?:从服务角度看

分布式的应用进程以及为分布式应用进程提供通信服务的基础设施。

2 什么是协议?

  • 通俗的解释:协议是一种规范,例如数据传输的规范,映射到人与人交流也需要遵守最基本的语法规则,不然别人都听不懂。那么网络设备也是一样,设备中的发送与接受解析信息的程序是已经写好了的,假如每次接受到的消息格式都不同,那么就不可能用同一个解析信息的程序就能解析。所以就需要共同制定一种协议,让不同的厂商都遵守这种规范,达到互操作的目的。
  • 协议定义了在两个或多个通信实体之间交换的报文格式次序,以及在报文传输和/或接受或其他事情方面所采取的动作
  • 拓展:**报文(Message)**是在不同层次间传递的数据单元,用于在网络中传输和交换信息。报文是按照特定格式组织的数据,它包含了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需要交换的信息。不同的网络层次使用不同的术语来描述报文。

3 网络的结构(子系统)

可拆分成三个子系统

  • 网络边缘:主机(智能冰箱、手表、电脑、手机等等);应用程序(客户端和服务器)
  • 网络核心:互连着的路由器;网络的网络
  • 接入网、物理媒体:有线或者无线通信链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1 网络边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有些应用使用TCP协议较好,有些应用使用UDP协议较好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2 网络核心:分组交换、线路交换

基本问题:数据怎么样通过网络进行传输?
回答:电路交换、分组交换两种方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电路交换一般就只打电话的方式;现在网络基本上都是分组交换的方式;

1. 电路交换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电路交换的方式不适合计算机之间的通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 分组交换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存储-转发的方式,可以让空闲的链路被其他设备使用,假如不分组一直转发的话,就相当于独占了一整条线路,那和电路交换没有区别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分组交换:排队延迟和丢失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网络核心的关键功能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分组交换VS电路交换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小结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3 接入网、物理媒体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 Internet/ISP 结构

  • Internet:互联网,也就是网络的网络
  • ISP:网络供应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 性能:丢包、延时、吞吐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四种分组延迟

  1. 节点处理延时:
  • 检查bit级差错
  • 检查分组首部和决定将分组导向何处
  1. 排队延时
  • 在输出链路上等待传输的时间
  • 依赖于路由器的拥塞程度
  1. 传输延迟
  • R=链路带宽(bps)
  • L=分组长度(bits)
  • 将分组发送到链路上的时间=L/R
  • 存储转发延时
  1. 传播延时:
  • d=物理链路的长度
  • s=在媒体上的传播速度
  • 传播延时=d/s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6 协议层次、服务模型

6.1 协议层次

前言:
网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 网络功能繁杂:数字信号的物理信号承载、点到点、路由、rdt、进程区分、应用等;
  • 现实来看,网络有许多构成元素和设备:主机、路由器、各种媒体的链路、应用、协议、硬件、软件

问题:如何组织和实现这个复杂的网络功能?
答案:采用模块化的思想、采用分层设计的思想;(计算机网络采用的是分层的思想)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案例:下面以两位异地语言不通的哲学家交流作为例子,看看如何利用分层的思想解决这个问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解决方法:将其分为三个层次最底层解决异地消息发送问题、第二层解决语言翻译问题、最上层就是直接交流思想。最上层将消息传递给第二层,第二层将语言翻译成通用语言(通用语言是实现就约定好了,也就是协议),然后再传递给第三层,第三层再进行异地的信息传输。对方第三层接收到后传递给自己的上一层进行翻译,翻译后再传给自己的最顶层。

层次化方式实现复杂网络功能

  • 将网络复杂的功能分成功能明确的层次,每一层实现了其中一个活一组功能,功能中有其上层可以使用的功能,又叫服务
  • 本层协议实体相互交互执行本层的协议动作,目的是实现本层功能,通过接口为上层提供更好的服务
  • 在实现本层协议的时候,直接利用了下层所提供的服务
  • 本层的服务:借助下层服务实现的协议实体之间交互带来的新功能(上层可以利用的) + 更下层所提供的服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6.2 服务模型

基础概念

  1. 服务和服务访问点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 服务和协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网络数据发送的过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7 历史

计算机网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以下是计算机网络发展的一些重要里程碑:

  • 早期网络:20世纪40至50年代,计算机网络还处于起步阶段。在这个时期,早期计算机系统主要用于军事和科学研究领域。早期的网络采用了一些基本的通信协议,如电报电话线路。
  • 分组交换网络: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随着计算机的快速发展和需求增加,分组交换网络成为了通信的核心技术。分组交换网络将数据分割成小的数据包(分组)进行传输,相比于电路交换网络,分组交换网络更加灵活和高效。
  • ARPANET的诞生:1969年,美国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创建了ARPANET,这是一种早期的分组交换网络,旨在连接美国各大学和研究机构的计算机系统。ARPANET是互联网的前身,发展为现代互联网的基础。
  • TCP/IP协议的出现:20世纪70年代,TCP/IP协议奠定了互联网架构的基础。TCP/IP协议簇是一组协议,包括互联网协议(IP)和传输控制协议(TCP),它们定义了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方式和规则,使得不同计算机和网络能够互相通信。
  • 互联网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互联网逐渐发展为全球性的网络。在这个时期,互联网基础设施扩大,网络连接速度提高,出现了万维网(World Wide Web)等重要的互联网应用。
  • 移动互联网的兴起:21世纪初,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和智能手机的迅速发展,移动互联网成为新的关键词。移动互联网允许人们通过移动设备随时随地访问互联网,推动了移动应用、社交媒体和在线商务等领域的飞速发展。
  • 云计算和物联网:近年来,云计算和物联网的兴起进一步推动了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云计算提供了可扩展的计算和存储资源,使得数据和应用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分布式处理。物联网将传感器和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了智能化和自动化的交互和控制。

至今,计算机网络在全球范围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无处不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和社交方式。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计算机网络将继续演化和发展,为人们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可能性。

  • 10
    点赞
  • 14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6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6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