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中的创意哲学

 

饭饭的blog: http://www.flyinfo.net

 

前言:创造力无所不能,无论问题渺小或是艰巨,都能借助创意解决。
         最近看的一本书《世界广告巨擘》,这也是我接触到的第一本关于广告的书。理论的东西就不多说了,里面提到的部分案例确实很精彩,当你看到这么一个神奇的创意时,心里不由得为之喝彩。其实,以一个局外人(非广告人)的角度看,广告里面透露出来的思想不仅仅是作用于营销和品牌塑造,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也可以使很多问题得到“奇解”。

1.  找到自己的“蓝海”—定位理论

         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七喜三种饮料,你能找出区别么?DEC,IBM都曾经历过的扩展危机,它们又是如何找到自己的“核”,进而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并一路领先?这个道理可以这么说,如果你的定位不明确,很多个对手同时竞争同一个细分市场,面对同一类目标人群,那么他们的广告代理通过调研分析创造出的广告也就是大同小异,对于受众来说没有任何的区别。消费者仍然按照自己的习惯选择商品,广告没能改变什么。

         当然,定位过程中一定意味着舍弃,放弃宽而浅的市场,牢牢抓住深且窄的市场,从而利于不败之地。比如IBM在扩张危机之时,放弃了曾经涉足过的很多领域,包括卖给联想的PC业务,最后专注于做IT服务咨询,反而辉煌重现。

2.  逆向思维,出其不意

         关于“怀孕的男人”。由于未找到这幅广告图片,只能有文字描述来满足一下好奇心。

         广告的画面是一个英俊的男人,挺着大肚子,他“怀孕”了。旁边有一行字,上面写着:“假如怀孕的是你,你是否会更加小心一点”。

         关于人口膨胀和计划生育,不仅是中国,世界上很多个国家都有往这方面努力(当然现在有些人口负增长的国家鼓励生育除外)。在我们眼中,经常看到的超生现象就是,一个母亲身边围绕着好几个子女,母亲和孩子都形容枯槁,神情疲惫。人们在可怜母亲和孩子的同时,往往还会对这个母亲(或者未出现的父亲)抱有责怪之意。如果是男人们看到这幅海报了呢,他们会想到什么,感叹一下,然后走开。似乎与他们无关。

         而英国健康教育委员会的海报,却以男士为主角,呼吁男士重视生育的责任。画面中没有任何关于社会责任的说教,也没有对某些人的严苛指责,只是用了一个不合常理的男人“怀孕”的画面和一句话,就内容表达出来。这种“无中生有”的逆向思维,打破常理,一下子就将人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也许英国的绅士们看到这种幽默会笑笑,笑过之后更多的是深刻的记忆和震撼。

3.  我相信品牌

         如果我们提到网上购物就想到淘宝,想到搜索就直接输入g.cn (google),那这就是品牌。对于个人来讲,小到找工作,大到政治竞选,都需要塑造自己的品牌形象。塑造手段可能大相迳庭,但是目的都是一致的:人们在想到某种特质的时候,第一个关联到的人就是你。那么你就是这种特质的代言人。

         关于打响个人的品牌,先看一则有趣的故事:

         1988年,时装设计师Pauline Trigere受到约翰飞捷的封杀,求助于广告大师路易斯。路易斯以广告的形态,写了一封公开信给“亲爱的约翰”,让每个在流行时装界都能看到这封与传统“给约翰的信”相反的信(“给约翰的信”原来描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位美国大兵收到女友的来信,信中告诉她的兵哥哥,她已经另有新欢,要和他说拜拜)。广告原文如下:

亲爱的约翰:

         经过这么多年,还有这么多的美好收藏,我们之间就这么完了吗?你既不打电话也不写信给我,但我仍然爱你。

Pauline Trigere

         广告以一封有渊源“情书”的形式表现,即使没有听过这个故事的人看到也会觉得震撼。“女性想要在男性主导的社会里取得别人的认可,往往还得发挥女性的招数,就算女强人也必须如此。”路易斯把“笑里藏刀”的艺术充分的发挥在了这封“柔情蜜意”的情书里。对于这个广告文案,业界的分析是:第一句话,暗示两者过去合作的成功;第二句反问现实的冷酷,第三句痛斥对方的残忍,第四句标榜自己不屈的形象。可以说,短短几句话就将想要表达的意思全部表达出来,那么轻巧自然。

         广告打出的结果就是,Pauline Trigere重出江湖,并向世界证明,她依然是时装界的女英雄,以前的顾客迅速回到她身边。

4.  经典

         广告界一直存在两种派别:学院派和实践派。从另一个角度,也可以划分为是科学派和艺术派,无论哪种立场,都诞生出许多优秀的广告。经典广告往往融合了严谨的市场调研,精准的大众(用户)心理把握,出奇不意的创意设计,独特的表现形势,从而影响目标群体,深入人心。下面来看看“甲壳虫”的故事。

         60 年代的美国汽车市场是大型车的天下,大众的甲克虫刚进入美国时根本就没有市场,伯恩巴克再次拯救了大众的甲克虫,提出“ThinkSmall” 的主张,运用广告的力量,改变了美国人的观念,使美国人认识到小型车的优点。从此,大众的小型汽车的销量稳居全美之首,直到日本汽车进入美国市场。这套60 年代的广告创意风格,90 年代仍然得到延续!这正验证了一句话:好东西是不会过时的。

         当时美国家庭正赶上婴儿潮,孩子日益增多,竞争对手争相制造大型汽车以满足家庭需要。而甲壳虫体型小,外形简单甚至难看(车鼻子粗短而且往上翻,这似乎不符合大众对汽车的看法)。甲壳虫当时的面临的困难不仅是大型豪华车的风靡,还有政治上的因素,大众汽车是在德国一家由纳粹建立的工厂制造的。甲壳虫汽车被称为“小希特勒”。种种困境下看看伯恩巴克是怎么解决的。

         下面这三个广告就是甲壳虫和伯恩巴克一起永载广告史册的经典:《Think Small》、《柠檬》、《送葬车队》。
想想小的好处

想想小的好处:给公众传递的是廉价小汽车在省油,停车费,保险金方面的种种好处。这里伯恩巴克突显的是逆向思维,大型汽车的优势也就是它的弱势。

柠檬:我们剔除了柠檬,你们得到了李子
柠檬:这是辆未赶上装船货运的“甲壳虫”,因为它没有通过大众严格的检查。用实际的数据,突出甲壳虫性能的合格(3389个工作人员,189处检查点,每50辆就有一辆通不过)。我们剔除了柠檬(不合格的车),而你们得到了李子(十全十美的车)
送葬车队
送葬车队:主角在遗嘱中,这样分配遗产,突出一种理念“省一分钱等于挣一分钱”。

找到一篇图文并茂的链接,看以看到完整的案例描述:

http://blog.163.com/liyuanhong246@126/blog/static/13485837420109191444233/

         

           从上个世纪中期开始,广告从USP理论(以短期直接销售为目的),到品牌形象,再到战略层面的公共关系,在实践中一步步拓展自己的疆土及影响力,并发展成一套体系。可以说广告不仅服务于商业,更是服务于社会。广告中折射的思想,加上广告的影响力,足以影响整个社会。

         几十年来,广告人以自己天生敏锐的嗅觉,独特的视角,感悟着时代的精神,并将它们以大众容易接受的形式表现出来,淋漓尽致。这是一种智慧,理性诉诸感性表达 的完美结合。

 

原文: http://www.flyinfo.net/2010/11/%e5%b9%bf%e5%91%8a%e4%b8%ad%e7%9a%84%e5%88%9b%e6%84%8f%e5%93%b2%e5%ad%a6/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