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应用场景选择
-
数字电路优先铺铜
- 全数字电路建议大面积铺铜以降低地线阻抗,减少尖峰脉冲干扰;
- 模拟电路需谨慎铺铜,避免地线环路引发电磁耦合干扰(高频电路除外)。
-
特殊场景处理
- 天线区域避免铺铜,防止信号衰减和干扰
- 高压电路需考虑爬电间距,避免因铺铜导致安全隐患
二、铺铜形状选择
类型 | 优点 | 缺点 | 适用场景 |
---|---|---|---|
实体铺铜 | 载流能力强,屏蔽效果好 | 散热不均易导致翘曲/起泡 | 电源层、大电流路径 |
网格铺铜 | 散热均匀,EMC性能优 | 生产工艺要求高(网格>8mil) | 高频电路、需散热区域 |
建议:波峰焊工艺优先选网格铺铜,实体铺铜需开应力释放槽
三、关键设计细节
-
碎铜与孤岛处理
- 删除长宽比>3:1的细碎铜皮(天线效应源头)
- 大面积孤岛需添加过孔接地,小面积直接删除
-
元器件铺铜规范
- 焊盘采用十字连接(避免全包裹影响散热和返修)
- 发热元件周围预留散热通道
-
层间规划策略
- 内层优先采用负片铺铜,提升加工良率
- 表层铺铜需避开密集走线区域,防止过度分割
四、特殊设计要求
-
高速PCB设计
- 差分信号相邻层需对称铺铜
- 控制层间耦合(建议层间距>3倍信号线宽)
- 铜厚选择:高速信号层建议1oz,电源层2oz
-
电源完整性
- 电源平面分割采用20mil以上隔离带
- 关键电源网络铺铜需设置3W间距规则
五、覆铜、导线、过孔的间距设置
- 先打开一个PCB文件,在PCB工程界面:设计-规则-electrical-clearance-选中右键-新规则-左键点中新规则
右边出现设置框-在上面的“where the first object matches”框下面的高级旁边,点“询问构建器”
- 左边的“条件类型/操作员”点中出现的下拉框选择“object kind is”,在右边的“条件值”选择“poly”然后确定
- 设置框右边出现“Ispolygon”,将其改为“Inpolygon”,即第二个字母s改为n
- 这时就可以更改最底下的“约束”里面“最小间隔”的值!
注意:种方法改的最小间距只是覆铜与导线或过孔的间距,如果直接改默认Clearance会连引脚和导线的间距也改掉,导致部分和引脚靠的近的导线报错。
六、可制造性检查
- 使用DFM工具验证铜箔均匀性(建议铜面积差异<15%)
- 板边预留3mm以上无铜区防止V-CUT露铜
- 铜厚公差控制:内层±10%,外层±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