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ekband 设计模式 第一周笔记 暗影行者

Geekband STL与泛型编程

第一讲开始

设计模式主要是一种松耦合设计思想

每一种设计模式,其实是针对某个重复出现的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
在编程过程中,向下是底层思维,向上是抽象思维

在编程过程中,向下是底层思维,向上是抽象思维
1.底层思维:

语言构造、编译转换、内存模型、运行时机制

2.抽象思维

面向对象、组件封装、设计模式、架构模式

对于问题,人们常用两种解决方法:
1.分解

将问题分解成一个一个的步骤
建立一个类A类B
如果类C需要使用类A的信息,就包含类A类B作为成员
如果类C需要打印类A的信息,就在类C中撰写打印类A类B的函数

2.抽象

由于不能掌握全部的复杂对象,选择忽视它的非本质细节,而去处理泛化和理想化的模型
类C并不知道需要为哪个类服务,需要它选择为类A类B的基类服务
类A类B各自实现功能,可以通过虚函数去调用
如果类C需要打印类A,就通过虚函数,动态调用类A的打印函数;
如果类C需要打印类A,就通过虚函数,动态调用类B的打印函数;

软件设计的目标是:复用

第二讲开始

在代码不出现变化的时候,设计模式的优势看不出来,而一旦出现变化,好的设计模式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

面向对象的最大优势是:抵御变化

重新认识面向对象:

1、宏观角度。隔离变化

2、微观角度(具体实现角度)。各个部分各司其职,完成各自的功能。

3、对象是什么?

从语言实现角度,对象就是代码和数据的集合

从规格层面,对象是一系列可被使用的公共接口

从概念角度,对象是拥有责任的抽象

面向对象设计模型的8大原则

1.依赖倒置原则(DIP)

高层模块(稳定)不应该依赖于低层模块(变化),二者都依赖于抽象(稳定)
抽象(稳定)不应该依赖于实现细节(变化),实现细节应该依赖于抽象(稳定)
稳定不能依赖变化

2.开放封闭原则(OCP)

对扩展开放,对更改封闭
类模块应该是可扩展的,但不可修改
(对于“变化”,用“增加”去应对)

3.单一职责原则(SRP)

一个类应该仅有一个引起它变化的原因
(变化的方向隐含类的责任)

4.Liskov替换原则(LSP)

子类必须能够替换它们的基类(反映的是is-A的关系)

5.接口隔离原则(ISP)

不应该强迫客户程序依赖它们不用的方法
接口要小而完备

6.优先使用对象组合,而不是类继承

类继承通常是“白箱复用”,对象组合通常为“黑箱复用”
继承在某种程度上破坏了封装性,子类父类的耦合度高
而对象组合只要求对象有良好定义的接口

7.封装变化点

使用封装来创建对象之间的分界层,让设计者可以只对一侧进行修改,而不影响另外一侧

8.针对接口编程,而不是针对实现编程

不将变量类型声明为某个特定的具体类,而是声明为某个接口
客户程序无需知道对象的具体类型,只需要知道接口
(老师提到,产业强盛的标志是“接口标准化”)

纸上学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设计模式,还需要多体会。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