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sybox根文件系统构建

目录

BusyBox 简介

编译 BusyBox 构建根文件系统

1、修改 Makefile,添加编译器

2、busybox 中文字符支持

3、配置 busybox

 4、编译 busybox

5.根文件系统添加 lib 库

1、向 rootfs 的“/lib”目录添加库文件

2、向 rootfs 的“usr/lib”目录添加库文件 

 3.创建其他文件夹

根文件系统初步测试 

完善根文件系统

1.创建/etc/init.d/rcS 文件

2.创建/etc/fstab 文件

3.创建/etc/inittab 文件

开机自启动

外网连接测试 


 

BusyBox 简介

根文件系统里面就是一堆的可执行文件和其他文件组成的?难道我们得一
个一个的从网上去下载这些文件?显然这是不现实的!那么有没有人或者组织专门干这个事呢?
他们负责“收集”这些文件,然后将其打包,像我们这样的开发者可以直接拿来用。答案是有
的,它就叫做 BusyBox !其名字分为“ Busy ”和“ Box ”,也就是忙碌的盒子。盒子是用来放东
西的,忙碌的是因为它要提供根文件系统所需的文件,所以忙碌。 BusyBox 是一个集成了大量
Linux 命令和工具的软件,像 ls mv ifconfig 等命令 BusyBox 都会提供。 BusyBox 就是一
个大的工具箱,这个工具箱里面集成了 Linux 的许多工具和命令。一般下载 BusyBox 的源码,
然后配置 BusyBox ,选择自己想要的功能,最后编译即可。
BusyBox 可以在其官网下载到,官网地址为: https://busybox.net/ ,官网比较简陋,
在官网左侧的“ Get BusyBox ”栏有一行“ Download Source ”,点击“ Download Source ”即
可打开 BusyBox 的下载页,

编译 BusyBox 构建根文件系统

1、修改 Makefile,添加编译器

Uboot Linux 移植一样,打开 busybox 的顶层 Makefile 添加 ARCH 和 CROSS_COMPILE
的值 ,如下所示:
164 CROSS_COMPILE ?= /usr/local/arm/gcc-linaro-4.9.4-2017.01-
x86_64_arm-linux-gnueabihf/bin/arm-linux-gnueabihf-
......
190 ARCH ?= arm

2busybox 中文字符支持

所以我们需要修改 busybox 源码,取消 busybox 对中文显示的限制,打开文件 busybox-
1.29.0/libbb/,找到函数 printable_string ,修改内容如下:
12 const char* FAST_FUNC printable_string(uni_stat_t *stats, const char
*str)
13 {
14 char *dst;
15 const char *s;
16
17 s = str;
18 while (1) {
...... 
30 if (c < ' ')
31 break;
32 /* 注释掉下面这个两行代码 */
33 /* if (c >= 0x7f)
34 break; */
35 s++;
36 }
37
38 #if ENABLE_UNICODE_SUPPORT
39 dst = unicode_conv_to_printable(stats, str);
40 #else
41 {
42 char *d = dst = xstrdup(str);
43 while (1) {
44 unsigned char c = *d;
45 if (c == '\0')
46 break;
47 /* 修改下面代码 */
48 /* if (c < ' ' || c >= 0x7f) */
49 if( c < ' ')
50 *d = '?';
51 d++;
52 }
......
59 #endif
60 return auto_string(dst);
61 }

接着打开文件 busybox-1.29.0/libbb/unicode.c,修改如下内容:

1003 static char* FAST_FUNC unicode_conv_to_printable2(uni_stat_t 
*stats, const char *src, unsigned width, int flags)
1004 {
1005 char *dst;
1006 unsigned dst_len;
1007 unsigned uni_count;
1008 unsigned uni_width;
1009
1010 if (unicode_status != UNICODE_ON) {
1011 char *d;
1012 if (flags & UNI_FLAG_PAD) {
1013 d = dst = xmalloc(width + 1);
......
1022 /* 修改下面一行代码 */
1023 /* *d++ = (c >= ' ' && c < 0x7f) ? c : '?'; */
1024 *d++ = (c >= ' ') ? c : '?';
1025 src++;
1026 }
1027 *d = '\0';
1028 } else {
1029 d = dst = xstrndup(src, width);
1030 while (*d) {
1031 unsigned char c = *d;
1032 /* 修改下面一行代码 */
1033 /* if (c < ' ' || c >= 0x7f) */
1034 if(c < ' ')
1035 *d = '?';
1036 d++;
1037 }
1038 }
......
1044 return dst;
1045 }
......
1047
1048 return dst;
1049 }
最后还需要配置 busybox 来使能 unicode 码。

3、配置 busybox

有以下几种
配置选项:
①、 defconfig ,缺省配置,也就是默认配置选项。
②、 allyesconfig ,全选配置,也就是选中 busybox 的所有功能。
③、 allnoconfig ,最小配置。
我们一般使用默认配置即可,因此使用如下命令先使用默认配置来配置一下 busybox
make defconfig
busybox 也支持图形化配置,通过图形化配置我们可以进一步选择自己想要的功能,输入
如下命令打开图形化配置界面:
make menuconfig

选项“ Build static binary (no shared libs) ”用来决定是静态编译 busybox 还是动态编译,静
态编译的话就不需要库文件,但是编译出来的库会很大。动态编译的话要求根文件系统中有库
文件,但是编译出来的 busybox 会小很多。这里我们不能采用静态编译!因为采用静态编译的
DNS 会出问题!无法进行域名解析。
不选择“Build static binary (no shared libs)

 

 

 4、编译 busybox

make
make install CONFIG_PREFIX=/home/zuozhongkai/linux/nfs/rootfs
编译完成以后会在 busybox 的所有工具和文件就会被安装到 rootfs 目录中, rootfs 目录内容
如图 38.2.2.9 所示:
rootfs 目录下有 bin sbin usr 这三个目录,以及 linuxrc 这个文件。前面说过 Linux 内核 init 进程最后会查找用户空间的 init 程序,找到以后就会运行这个用 户空间的 init 程序,从而切换到用户态。如果 bootargs 设置 init=/linuxrc ,那么 linuxrc 就是可以 作为用户空间的 init 程序,所以用户态空间的 init 程序是 busybox 来生成的。

busybox 的工作就完成了,但是此时的根文件系统还不能使用,还需要一些其他的文件,我
们继续来完善 rootfs

5.根文件系统添加 lib

1、向 rootfs 的“/lib”目录添加库文件

Linux 中的应用程序一般都是需要动态库的,当然你也可以编译成静态的,但是静态的可
执行文件会很大。如果编译为动态的话就需要动态库,所以我们需要向根文件系统中添加动态
库。在 rootfs 中创建一个名为“ lib ”的文件夹,命令如下:
mkdir lib
lib 文件夹创建好了,库文件从哪里来呢? lib 库文件从交叉编译器中获取 ,前面我们搭建
交叉编译环境的时候将交叉编译器存放到了“ /usr/local/arm/ ”目录中。交叉编译器里面有很多
的库文件,这些库文件具体是做什么的我们作为初学者肯定不知道,既然我不知道那就简单粗
暴的把所有的库文件都放到我们的根文件系统中。
进入如下路径对应的目录:
/usr/local/arm/gcc-linaro-4.9.4-2017.01-x86_64_arm-linux-gnueabihf/arm-linux
gnueabihf/libc/lib
将此目录下所有的 *so* .a 文件都拷贝到 rootfs/lib 目录中
cp *so* *.a /home/zuozhongkai/linux/nfs/rootfs/lib/ -d

 后面的“-d”表示拷贝符号链接,这里有个比较特殊的库文件:ld-linux-armhf.so.3,此库文件也是个符号链接,相当于 Windows 下的快捷方式。会链接到库 ld-2.19-2014.08-1-git.so 上,输 入命令“ls ld-linux-armhf.so.3 -l”查看此文件详细信息,如图 38.2.3.1 所示:

可以看出, ld-linux-armhf.so.3 后面有个“ -> ”,表示其是个软连接文件,链接
到文件 ld-2.19-2014.08-1-git.so ,因为其是一个“快捷方式”,因此大小只有 24B 。但是, ld-linux-
armhf.so.3 不能作为符号链接,否则的话在根文件系统中执行程序无法执行!所以我们需要 ld-
linux-armhf.so.3 完成逆袭, 由“快捷方式”变为“本尊”,方法很简单,那就是重新复制 ld-linux-
armhf.so.3,只是不复制软链接即可 ,先将 rootfs/lib 中的 ld-linux-armhf.so.3 文件删除掉,命令
如下:
rm ld-linux-armhf.so.3
然后重新进入到 /usr/local/arm/gcc-linaro-4.9.4-2017.01-x86_64_arm-linux-gnueabihf/arm-
linux-gnueabihf/libc/lib 目录中,重新拷贝 ld-linux-armhf.so.3 ,命令如下:
cp ld-linux-armhf.so.3 /home/zuozhongkai/linux/nfs/rootfs/lib/

 继续进入如下目录中:

/usr/local/arm/gcc-linaro-4.9.4-2017.01-x86_64_arm-linux-gnueabihf/arm-linux-gnueabihf/lib

此目录下也有很多的的*so*.a 库文件,我们将其也拷贝到 rootfs/lib 目录中,命令如下:

cp *so* *.a /home/zuozhongkai/linux/nfs/rootfs/lib/ -d  

rootfs/lib 目录的库文件就这些了,完成以后的 rootfs/lib 目录如图 所示: 

2、向 rootfs 的“usr/lib”目录添加库文件 

rootfs usr 目录下创建一个名为 lib 的目录,将如下目录中的库文件拷贝到 rootfs/usr/lib
目录下:
/usr/local/arm/gcc-linaro-4.9.4-2017.01-x86_64_arm-linux-gnueabihf/arm-linux-gnueabihf/libc/usr/lib

将此目录下的 so .a 库文件都拷贝到 rootfs/usr/lib 目录中,命令如下:

cp *so* *.a /home/zuozhongkai/linux/nfs/rootfs/usr/lib/ -d  

完成以后的 rootfs/usr/lib 目录如图  所示: 

至此,根文件系统的库文件就全部添加好了,可以使用“ du ”命令来查看一下 rootfs/lib
rootfs/usr/lib 这两个目录的大小,命令如下:
cd rootfs
// 进入根文件系统目录
du ./lib ./usr/lib/ -sh
// 查看 lib usr/lib 这两个目录的大小

 

可以看出 lib usr/lib 这两个文件的大小分别为 57MB 67MB ,加起来就是 57+67=124MB
非常大!所以正点原子的 256MB 512MB NAND 核心版就不是给初学者准备的,而是给大
批量采购的企业准备的,还是那句话, 初学者选择 EMMC 版本的。

 3.创建其他文件夹

在根文件系统中创建其他文件夹,如 dev proc mnt sys tmp root 等,创建完成以后
如图 所示:

根文件系统初步测试 

测试方法就是使用 NFS 挂载,uboot 里面的 bootargs 环境变量会设置“root”的值,所以我们将 root 的值改为 NFS 挂载即可。在 Linux 内核源码里面有相应的文档讲解如何设置,文档为 Documentation/filesystems/nfs/ nfsroot.txt,格式如下:
root=/dev/nfs nfsroot=[<server-ip>:]<root-dir>[,<nfs-options>] ip=<client-ip>:<server-ip>:<gw-ip>:<netmask>:<hostname>:<device>:<autoconf>:<dns0-ip>:<dns1-ip>
<server-ip> :服务器 IP 地址,也就是存放根文件系统主机的 IP 地址,那就是 Ubuntu IP
地址,比如我的 Ubuntu 主机 IP 地址为 192.168.1.250
<root-dir> 根文件系统的存放路径,比如我的就是 /home/zuozhongkai/linux/nfs/rootfs
<nfs-options> NFS 的其他可选选项,一般不设置。
<client-ip> 客户端 IP 地址,也就是我们开发板的 IP 地址, Linux 内核启动以后就会使用
IP 地址来配置开发板。此地址一定要和 Ubuntu 主机在同一个网段内,并且没有被其他的设
备使用,在 Ubuntu 中使用 ping 命令 ping 一下就知道要设置的 IP 地址有没有被使用,如果不能
ping 通就说明没有被使用,那么就可以设置为开发板的 IP 地址,比如我就可以设置为
192.168.1.251
<server-ip> 服务器 IP 地址,前面已经说了。
<gw-ip> 网关地址,我的就是 192.168.1.1
<netmask> :子网掩码,我的就是 255.255.255.0
<hostname> :客户机的名字,一般不设置,此值可以空着。
<device> 设备名,也就是网卡名,一般是 eth0 eth1…. ,正点原子的 I.MX6U-ALPHA
发板的 ENET2 eth0 ENET1 eth1 。如果你的电脑只有一个网卡,那么基本只能是 eth0
这里我们使用 ENET2 ,所以网卡名就是 eth0
<autoconf> 自动配置,一般不使用,所以设置为 off
<dns0-ip> DNS0 服务器 IP 地址,不使用。
<dns1-ip> DNS1 服务器 IP 地址,不使用。
根据上面的格式 bootargs 环境变量的 root 值如下:
root=/dev/nfs nfsroot=192.168.1.250:/home/zuozhongkai/linux/nfs/rootfs ,proto=tcp rw
ip=192.168.1.251:192.168.1.250:192.168.1.1:255.255.255.0::eth0:off
proto=tcp ”表示使用 TCP 协议,“ rw ”表示 nfs 挂载的根文件系统为可读可写。启动开发
板,进入 uboot 命令行模式,然后重新设置 bootargs 环境变量,命令如下:
setenv bootargs 'console=ttymxc0,115200 root=/dev/nfs nfsroot=192.168.1.250:
/home/zuozhongkai/linux/nfs/rootfs,proto=tcp rw ip=192.168.1.251:192.168.1.250:192.168.1.1:
255.255.255.0::eth0:off' // 设置 bootargs
saveenv //保存环境变量

设置好以后使用“boot”命令启动 Linux 内核,

可以看出 ls 命令工作正常!那么是不是说明我们的 rootfs 就制作成功了呢?大家注意,在
进入根文件系统的时候会有下面这一行错误提示:
can't run '/etc/init.d/rcS':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提示很简单,说是无法运行“ /etc/init.d/rcS”这个文件,因为这个文件不存在。

完善根文件系统

1.创建/etc/init.d/rcS 文件

rcS 是个 shell 脚本, Linux 内核启动以后需要启动一些服务,而 rcS 就是规定启动哪些文件
的脚本文件。在 rootfs 中创建 /etc/init.d/rcS 文件,然后在 rcS 中输入如下所示内容:
 # ! /bin/sh
 PATH = /sbin:/bin : /usr/sbin : /usr/bin:$PATH
 LD_LIBRARY_PATH = $LD_LIBRARY_PATH : /lib:/usr/lib
export PATH LD_LIBRARY_PATH
mount - a
mkdir / dev / pts
mount - t devpts devpts / dev / pts
  echo / sbin / mdev > / proc / sys / kernel / hotplug
  mdev - s
1 行,表示这是一个 shell 脚本。
3 行, PATH 环境变量保存着可执行文件可能存在的目录,这样我们在执行一些命令或
者可执行文件的时候就不会提示找不到文件这样的错误。
4 行, LD_LIBRARY_PATH 环境变量保存着库文件所在的目录。
5 行,使用 export 来导出上面这些环境变量,相当于声明一些“全局变量”。
7 行,使用 mount 命令来挂载所有的文件系统,这些文件系统由文件 /etc/fstab 来指定,
所以我们一会还要创建 /etc/fstab 文件。
8 9 行,创建目录 /dev/pts ,然后将 devpts 挂载到 /dev/pts 目录中。
11 12 行,使用 mdev 来管理热插拔设备,通过这两行, Linux 内核就可以在 /dev 目录
下自动创建设备节点。关于 mdev 的详细内容可以参考 busybox 中的 docs/mdev.txt 文档。
示例代码 38.4.1.1 中的 rcS 文件内容是最精简的,大家如果去看 Ubuntu 或者其他大型 Linux
操作系统中的 rcS 文件,就会发现其非常复杂。因为我们是初次学习,所以不用搞这么复杂的,
而且这么复杂的 rcS 文件也是借助其他工具创建的,比如 buildroot 等。
创建好文件 /etc/init.d/rcS 以后一定要给其可执行权限!
使用如下命令给予 /ec/init.d/rcS 可执行权限:
chmod 777 rcS

 设置好以后就重新启动 Linux 内核,

提示找不到 /etc/fstab 文件,还有一些其他的错误,我们先把 /etc/fstab
这个错误解决了。说不定把这个问题解决以后其他的错误也就解决了。前面我们说了“ mount -
a ”挂载所有根文件系统的时候需要读取 /etc/fstab ,因为 /etc fstab 里面定义了该挂载哪些文件,
好了,接下来就是创建 /etc/fstab 文件。

2.创建/etc/fstab 文件

rootfs 中创建 /etc/fstab 文件, fstab Linux 开机以后自动配置哪些需要自动挂载的分区,
格式如下:
<file system> <mount point> <type> <options> <dump> <pass>
<file system> :要挂载的特殊的设备,也可以是块设备,比如 /dev/sda 等等。
<mount point> :挂载点。
<type> :文件系统类型,比如 ext2 ext3 proc romfs tmpfs 等等。
<options> :挂载选项,在 Ubuntu 中输入“ man mount ”命令可以查看具体的选项。一般使
defaults ,也就是默认选项, defaults 包含了 rw suid dev exec auto nouser async
<dump> :为 1 的话表示允许备份,为 0 不备份,一般不备份,因此设置为 0
<pass> :磁盘检查设置,为 0 表示不检查。根目录‘ / ’设置为 1 ,其他的都不能设置为 1
其他的分区从 2 开始。一般不在 fstab 中挂载根目录,因此这里一般设置为 0
按照上述格式,在 fstab 文件中输入如下内容:
  # < file system > < mount point > < type > < options > < dump > < pass >
  proc / proc proc defaults 0 0
  tmpfs / tmp tmpfs defaults 0 0
sysfs / sys sysfs defaults 0 0

 fstab 文件创建完成以后重新启动 Linux,可以看出,启动成功,而且没有任何错误提示。但是我们要还需要创建一个 文件/etc/inittab.

3.创建/etc/inittab 文件

inittab 的详细内容可以参考 busybox 下的文件 examples/inittab init 程序会读取 /etc/inittab
这个文件, inittab 由若干条指令组成。每条指令的结构都是一样的,由以“ : ”分隔的 4 个段组
成,格式如下:
<id>:<runlevels>:<action>:<process>
<id> :每个指令的标识符,不能重复。但是对于 busybox init 来说, <id> 有着特殊意义。
对于 busybox 而言 <id> 用来指定启动进程的控制 tty ,一般我们将串口或者 LCD 屏幕设置为控
tty
<runlevels> busybox 来说此项完全没用,所以空着。
<action> :动作,用于指定 <process> 可能用到的动作。 busybox 支持的动作如表 38.4.3.1
示:
<process> 具体的动作,比如程序、脚本或命令等。
参考 busybox examples/inittab 文件,我们也创建一个 /etc/inittab ,在里面输入如下内容:
#etc / inittab
:: sysinit : /etc/init . d / rcS
console :: askfirst :- /bin/sh
:: restart : /sbin/init
:: ctrlaltdel : /sbin/reboot
:: shutdown : /bin/umount - a - r
:: shutdown : /sbin/swapoff - a
2 行,系统启动以后运行 /etc/init.d/rcS 这个脚本文件。
3 行,将 console 作为控制台终端,也就是 ttymxc0
4 行,重启的话运行 /sbin/init
5 行,按下 ctrl+alt+del 组合键的话就运行 /sbin/reboot ,看来 ctrl+alt+del 组合键用于重
启系统。
6 行,关机的时候执行 /bin/umount ,也就是卸载各个文件系统。
7 行,关机的时候执行 /sbin/swapoff ,也就是关闭交换分区。
/etc/inittab 文件创建好以后就可以重启开发板即可,至此!根文件系统要创建的文件就已经
全部完成了。

开机自启动

进入根文件系统的时候
会运行 /etc/init.d/rcS 这个 shell 脚本,因此我们可以在这个脚本里面添加自启动相关内容。添加
完成以后的 /etc/init.d/rcS 文件内容如下
# 开机自启动
  cd / drivers
  ./ hello &
  cd /

外网连接测试 

可以看出,测试失败,提示 www.baidu.com 是个“ bad address ”,也就是地址不对,显然我
们的地址是正确的。之所以出现这个错误提示是因为 www.baidu.com 的地址解析失败了,并没
有解析出其对应的 IP 地址。我们需要配置域名解析服务器的 IP 地址,一般域名解析地址可以
设置为所处网络的网关地址,比如 192.168.1.1 。也可以设置为 114.114.114.114 ,这个是运营商
的域名解析服务器地址。
rootfs 中新建文件 /etc/resolv.conf ,然后在里面输入如下内容:
nameserver 114.114.114.114
nameserver 192.168.1.1
设置很简单, nameserver 表示这是个域名服务器,设置了两个域名服务器地址:
114.114.114.114 192.168.1.1 ,大家也可以改为其他的域名服务器试试。如果使用“ udhcpc ”命
令自动获取 IP 地址,“ udhcpc ”命令会修改 nameserver 的值,一般是将其设置为对应的网关地
址。修改好以后保存退出,重启开发板!重启以后重新 ping 一下百度官网,
至此!我们的根文件系统就彻底的 制作完成,这个根文件系统最好打包保存一下.

  • 22
    点赞
  • 2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hqb_newfarmer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