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CV实现两种图像抖动算法

前言

对于可用颜色较少的系统,可以以牺牲分辨率为代价,通过颜色值的抖动来增加可用颜色数量。通俗来说,假如一个灰色图像,有256个灰阶,灰度值范围是0-255。现在只能使用两个灰阶0(黑色)和255(白色)去显示这个灰色图像,那怎么办呢?结论就是通过图像的“抖动”来实现。灰色图像中越黑的地方,周围的像素用0密集排布,越白的地方,黑色像素点越稀疏。通过对黑色像素点的稀疏或者密集去体现不同的灰阶(核心思想)。下面就讨论两种图像抖动算法,一个是Ordered,一个是floydSteinberg。

一、源代码

1、首先定义一个type头文件,存放一些自定义的参数类型。Type.h文件代码如下:

#ifndef DITHERING_TYPE_H
#define DITHERING_TYPE_H

namespace dither
{
    //Ordered图像抖动算法Map类型。
    enum MAP_TYPE
    {
        bayer_2x2,
        bayer_4x4,
        bayer_8x8,
        clustered_3x3_1,
        clustered_3x3_2
    };
    struct GRAY_IMAGE_PARAM
   {
	int edge_number;        //边缘段数
	double dpi;				//pix/inch
	double image_height;	//图片高度(单位mm)
	double image_width;	//图片宽度(单位mm)
	double edge_distance1;  //第1段长度(单位mm)
	double edge_distance2;  //第2段长度(单位mm)
	double edge_distance3;  //第3段长度(单位mm)
	int edge_ratio1;  //第1段长度(范围0-100)
	int edge_ratio2;  //第2段长度(范围0-100)
	int edge_ratio3;  //第3段长度(范围0-100)
    };
}

#endif //DITHER_TYPE_H

2.定义图像抖动算法接口的头文件 Dithering.h。代码如下:

#ifndef DITHERING_H
#define DITHERING_H

#include "stdafx.h"
#include <vector>
#include <opencv2/opencv.hpp>
#include "Type.h"

namespace dither
{
    class Dither
    {
    public:
        Dither();
        ~Dither();

    public:
        //Ordered图像抖动算法
     
  • 1
    点赞
  • 7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玛莎拉丶帝

对您有帮助的话,请我喝杯饮料!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