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形缓冲区的实现原理

在通信程序中,经常使用环形缓冲区作为数据结构来存放通信中发送和接收的数据。环形缓冲区是一个先进先出的循环缓冲区,可以向通信程序提供对缓冲区的互斥访问。

环形缓冲区的实现原理

环形缓冲区通常有一个读指针和一个写指针。读指针指向环形缓冲区中可读的数据,写指针指向环形缓冲区中可写的缓冲区。通过移动读指针和写指针就可以实现缓冲区的数据读取和写入。在通常情况下,环形缓冲区的读用户仅仅会影响读指针,而写用户仅仅会影响写指针。如果仅仅有一个读用户和一个写用户,那么不需要添加互斥保护机制就可以保证数据的正确性。如果有多个读写用户访问环形缓冲区,那么必须添加互斥保护机制来确保多个用户互斥访问环形缓冲区。

1、图2和图3是一个环形缓冲区的运行示意图。图1是环形缓冲区的初始状态,可以看到读指针和写指针都指向第一个缓冲区处;图2是向环形缓冲区中添加了一个数据后的情况,可以看到写指针已经移动到数据块2的位置,而读指针没有移动;图3是环形缓冲区进行了读取和添加后的状态,可以看到环形缓冲区中已经添加了两个数据,已经读取了一个数据。

相关代码:


#define MAX_CIRCULAR_BUF_LEN   50
struct circular_buf_t{
 unsigned short buf[MAX_CIRCULAR_BUF_LEN];
 int start_index;
 int end_index;
};

unsigned char InitCircularBuf(struct circular_buf_t* cir_buf)
{
 //memset(cir_buf->buf,0x00,MAX_CIRCULAR_BUF_LEN);
 cir_buf->start_index=0;
 cir_buf->end_index=0; 
 return 0;
}

unsigned char ReadFromCircularBuf(struct circular_buf_t* cir_buf,unsigned short* rev_short)
{
 if(cir_buf->start_index==cir_buf->end_index){
  //没有数据读取
  return 0;
 }else{
  *rev_short = cir_buf->buf[cir_buf->start_index];
  cir_buf->start_index++;
  if(cir_buf->start_index>=MAX_CIRCULAR_BUF_LEN){
   cir_buf->start_index=0;
  }
  return 1;
 } 
}

unsigned char WriteToCircularBuf(struct circular_buf_t* cir_buf,unsigned short snd_short)

 cir_buf->buf[cir_buf->end_index]=snd_short;
 cir_buf->end_index++;
 if(cir_buf->end_index>=MAX_CIRCULAR_BUF_LEN){
  cir_buf->end_index=0;
 }
 return 1;
}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