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了整理自己在overleaf上的草稿,不少是以前某节课上的作业、或是帮人做题写下的答案。而且在学会用latex之前,我基本就是用纸笔写数学题。
这样能“锻炼思维”?能“应用实际”?我想我有一定的一手信息回答这个问题,本人认为,脱离了跟应试数学教育相关的体制和产业,狗屁没用。
有必要澄清一下,这里说的数学题就类似于这种:
首先,计算机可以更好的解决这样的积分问题,替代人算。
其次,如果想通过一个例子理解二重积分的概念,在授课过程中举上几个就够了,而现在高校要求学生做的,就是一遍又一遍的亲自算,无论是体现在平日考试还是升学考试。
这半年,我看到身边准备考研的同学,他们面对的考试内容,就有大量的这种手算题。我实在想不出他们考研结束之后,还会拿这些东西来做什么考试以外的东西。用我朋友总结的话来说,就是大量且重复的毫无生产性质的活动。这句话,能揭示“内卷”现象的其中一个原因。
就我个人而言,从中学开始,算距离、算积分诸如此类都是我比较擅长的事情,所以有不少的人给我发来题目截图,让我帮他们解决。最近两年,经朋友的提醒,我意识到这种活动的贫困,再加上这些东西如今跟我的个人利益关系越来越小(我不再需要跟这些相关的应试)。人们向我提问时,我只是把大致思路告诉他们,并不想在计算上投入任何精力。
如果能解决交易成本问题,也许我能以辅导老师的身份牟利。但这种自产自销、如掘墓一般的活动,是我潜意识上想敬而远之的。所以,除非是没有更好的选择,我更愿意去开始参与一些更有价值的生产性活动,正如金融上的“价值投资”。
我很遗憾,自己非常晚地意识到相关问题,非常晚地开始杜绝它们。我已经扔掉了它们的遗毒,向整个应试数学竖起最后的中指!
想走出应试数学,请关注【竖给应试数学最后的中指】系列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