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CIA笔记(1)

一.计算机网路常见拓扑结构及其优缺点

1.直线型拓扑结构

由一条高速公用总线连接若干个节点所形成的网络即为总线形网络,每个节点上的网络接口板硬件均具有收、发功能,接收器负责接收总线上的串行信息并转换成并行信息送到PC工作站;发送器是将并行信息转换成串行信息后广播发送到总线上,总线上发送信息的目的地址与某节点的接口地址相符合时,该节点的接收器便接收信息。由于各个节点之间通过电缆直接连接,所以总线型拓扑结构中所需要的电缆长度是最小的,但总线只有一定的负载能力,因此总线长度又有一定限制,一条总线只能连接一定数量的节点。

优点:总线结构所需要的电缆数量少,线缆长度短,易于布线和维护。多个节点共用一条传输信道,信道利用率高。

缺点:总线形网常因一个节点出现故障(如结头接触不良等)而导致整个网络不通,因此可靠性不高。

2.环形拓扑结构

环形拓扑结构是节点形成一个闭合环。环形网中各节点通过环路接口连在一条首尾相连的闭合环形通信线路中,环上任何节点均可请求发送信息。传输媒体从一个端用户到另一个端用户,直到将所有的端用户连成环型。数据在环路中沿着一个方向在各个节点间传输,信息从一个节点传到另一个节点。

优点:信息流在网中是沿着固定方向流动的,两个节点仅有一条道路,简化了路径选择的控制;环路上各节点都是自举控制,控制软件简单。

缺点:信息源在环路中是串行地穿过各个节点,当环中节点过多时,势必影响信息传输速率,使网络的响应时间延长;环路是封闭的,不便于扩充;可靠性低,一个节点故障,将会造成全网瘫痪;维护难,对分支节点故障定位较难。

3.星形拓扑结构

星型拓扑结构是一个中心,多个分节点。多节点与中央节点通过点到点的方式连接。中央节点执行集中式控制策略,因此中央节点相当复杂,负担比其他各节点重的多。

优点:结构简单,连接方便,管理和维护都相对容易,而且扩展性强。网络延迟时间较小,传输误差低。中心无故障,一般网络没问题。

缺点:中心故障,网络就出问题,同时共享能力差,通信线路利用率不高。

4.网状拓扑结构

主要指各节点通过传输线互联连接起来,并且每一个节点至少与其他两个节点相连。网状拓扑结构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但其结构复杂,实现起来费用较高,不易管理和维护,不常用于局域网。

优点:网络可靠性高,一般通信子网任意两个节点交换机之间,存在着两条或两条以上的通信路径。可扩充性好,网络可建成各种形状,采用多种通信信道,多种传输速率。

缺点:网络结构复杂,成本高,不易维护。

5.树形拓扑结构

树形拓扑从总线拓扑演变而来,形状像一棵倒置的树,顶端是树根,树根以下带分支,每个分支还可再带子分支,树根接收各站点发送的数据,然后再广播发送到全网。我国电话网络即采用树形结构。

优点:结构比较简单,成本低。在网络中,任意两个节点之间不产生回路,每个链路都支持双向传输。网络中节点扩充方便灵活,寻找链路路经比较方便。

缺点:在这种网络系统中,除叶节点及其相连的链路外,任何一个节点或链路产生的故障都会影响整个网络。

6.混合型拓扑结构

将两种或俩种以上网络拓扑结构混合起来构成的一种网络拓扑结构称为混合型拓扑结构

.OSI/RM开放式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应用层:为应用程序或用户请求提供各种请求服务。OSI参考模型最高层,也是最靠近用户的一层,为计算机用户、各种应用程序以及网络提供接口,也为用户直接提供各种网络服务。

表示层:数据编码、格式转换、数据加密。提供各种用于应用层数据的编码和转换功能,确保一个系统的应用层发送的数据能被另一个系统的应用层识别。如果必要,该层可提供一种标准表示形式,用于将计算机内部的多种数据格式转换成通信中采用的标准表示形式。数据压缩和加密也是表示层可提供的转换功能之一。

会话层:创建、管理和维护会话。接收来自传输层的数据,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表示层实体之间的通信会话,支持它们之间的数据交换。该层的通信由不同设备中的应用程序之间的服务请求和响应组成。

传输层:数据通信。建立主机端到端的链接,为会话层和网络层提供端到端可靠的和透明的数据传输服务,确保数据能完整的传输到网络层。

网络层:IP选址及路由选择。通过路由选择算法,为报文或通信子网选择最适当的路径。控制数据链路层与传输层之间的信息转发,建立、维持和终止网络的连接。数据链路层的数据在这一层被转换为数据包,然后通过路径选择、分段组合、顺序、进/出路由等控制,将信息从一个网络设备传送到另一个网络设备。

数据链路层:提供介质访问和链路管理。接收来自物理层的位流形式的数据,封装成帧,传送到网络层;将网络层的数据帧,拆装为位流形式的数据转发到物理层;负责建立和管理节点间的链路,通过各种控制协议,将有差错的物理信道变为无差错的、能可靠传输数据帧的数据链路。

物理层:管理通信设备和网络媒体之间的互联互通。传输介质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实现比特流的透明传输。实现相邻计算机节点之间比特流的透明传送,屏蔽具体传输介质和物理设备的差异。

三.MAC地址

MAC地址:物理地址,具有唯一性和格式统一性。由48位二进制构成,以16进制表示(便于人类区分和识别),前24位代表不同的厂商, 后24位才是厂商分配的串号。

四.ARP协议

ARP协议:地址解析协议,通过一种地址获取另外一种地址的协议。

 ARP的工作原理:ARP发送广播请求包,所有广播域范围内的设备都会收到这个请求包,所有收到广播请求包的设备会先记录数据包中源IP和源MAC的对应关系到本地ARP缓存表中,记录完之后,查看请求的IP,如不是自己本地的IP则直接将数据包丢弃,如是自己本地的IP,则以单播的形式回复ARP应答。在之后数据传输中,优先查看本地的ARP缓存表,若本地没有记录,则再发送ARP请求。

五.IPV4的分类

 

A类地址范围:0-127

B类地址范围:128-191

C类地址范围:192-223

D类地址范围:224-239

E类地址范围:240-254

A,B,C----单播地址----即可成为源IP地址也可成为目标IP地址,全球单播

D----组播地址----不能作为源IP

E----保留地址----不能作为源IP

六.特殊的IPV4

主机位全0的地址—让这样的地址代表范围—网络号.

主机位全1的地址—广播地址。

255.255.255.255—受限广播地址—代表广播域类所有的主机,受到路由器的限制。

0.0.0.0—DHCP 1.我自己没有地址2.代表所有地址

127.0.0.1 -环回地址—虚拟的地址,测试地址。

169.0.0.0/16—动态获取地址时,没有获取到地址情况下,自己给自己分配的地址

七.VLSM——子网划分

 VLSM(Variable Length Subnet Mask,可变长度子网掩码)规定了如何在一个进行了子网划分的网络中的不同部分使用不同的子网掩码。VLSM其实就是相对于类的IP地址来说的。A类的第一段是网络号(前八位),B类地址的前两段是网络号(前十六位),C类的前三段是网络号(前二十四位)。而VLSM的作用就是在类的IP地址的基础上,从它们的主机号部分借出相应的位数来做网络号,也就是增加网络号的位数。

192.168.1.00000000 /24从主机位借一位可能借的为0或者1:

192.168.1.0 0000000 /25-----192.168.1.0 /25可用范围192.168.1.1~192.168.1.126(主机位全0及全1不可用,故192.168.1.0及192.168.1.127不可用)

192.168.1.1 0000000 /25-----192.168.1.128/ 25可用范围192.168.1.129~192.168.1.254

借n位主机位可以划分2^n个网段

八.CLDR

无类域间路由---汇总,取相同,去不同

192.168.1.0 0000000 /25

192.168.1.1 0000000 /25

----->192.168.1.00000000/24(192.168.1相同)----这种汇总称为超网(192属于c类ip地址,默认子网掩码24位,汇总后为22位超出范围)

172.16.0.0/24--------172.16.00000000./24

172.16.1.0/24--------172.16.00000001.0/24

172.16.2.0/24--------172.16.00000010.0/24

172.16.3.0/24--------172.16.00000011.0/24

----->172.16.3.0.0/22-----这种汇总称为子网汇总(172属于b类ip地址,默认子网掩码16位,汇总后为22位没有超出范围)

九.TCP/IP模型

思想:分层

1.更利于标准化

2.降低层次之间的关联性—某一层协议的增加或者减少,尽量不要影响 其他层次。

相同层次之间的设备协议具体相同或者相似的作用,不同层次之间具有 明显的差异,每一层都在下层的基础上提供某种增值服务。

协议数据单元—PDU L1PDU L2PDU L3PDU … L7PDU

应用层的数据—数据报文

传输层—数据段

网络层—数据包

数据链路层—数据帧

物理层—比特流

十.封装与解封装

封装

 应用层产生数据是否封装取决于应用;有端口号的协议一定是应用层协议,常见的应用层协议:

        HTTP  TCP  80---超文本传输协议,在传输层用TCP协议,使用80端口

        HTTPS = HTTP + SSL(安全传输协议)---TCP 443

        FTP  TCP  20/21---文件传输协议,传输层使用TCP协议,使用20或21号端口

        tftp  UDP  69---简单文件传输协议

        telnet  TCP  23---远程登录协议

        SSH  TCP  22---telnet + SSL

        DHCP  UDP  67/68---动态主机配置协议

        DNS  UDP/TCP  53---域名解析协议

       传输层---端口号---由TCP,UDP协议进行,只在头部进行封装

TCP:又叫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al)是一种面向连接的、端对端的、可靠的、基于IP的传输层协议。主要特点是3次握手建立连接,4次挥手断开连接。

              TCP,UDP的区别:

              1.TCP是面向连接的协议,UDP是无连接的协议

              2.TCP的传输是可靠的,UDP的传输是“尽力而为”

              3.TCP可以进行流控,UDP不行

              4.TCP可以分段,而UDP不行

              5.TCP耗费资源较大,传输速度慢,UDP耗费资源少传输速度快

TCP和UDP的应用场景:TCP适用于在对传输效率要求较低,但可靠性要求较高的场景,UDP更是用于传输效率要求较高,但对可靠性要求较低的场景(即时通讯类)

面向连接:只在设备在传输数据之前,先使用预备的协议(TCP协议)建立点到点的连接,然后再传输数据

       网络层---IP地址---IP协议

       数据链路层---MAC地址---以太网协议,头部及尾部都须进行封装

        物理层没有封装

十一.交换机和路由器

交换机

一对一的单播

工作原理:当一个数据包来到交换机之后,交换机会根据数据包中的源目MAC进行转发,转发之 前会先记录,根据源MAC地址记录自身接口和相连主机的MAC的对应关系,之后在进 行转发,转发过程会查看自身的MAC地址表,如果MAC地址表有记录,则按照MAC地 址表中的记录进行转发,如果没有记录,则洪范—除进入接口以外,向其他所有接口 复制转发—洪范范围。

路由器

1.隔离洪范范围

2.单播转发

配置命令:

<Huawei>用户视图,进入路由器配置界面的视图界面。

<Huawei>system-view ——可以进入下一个视图

[Huawei]系统视图(全局视图)

[Huawei]sysname r1——改名

[r1]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0/0/0——路由器接口配置命令

[r1-GigabitEthernet0/0/0]ip address 192.168.1.1 24——给路由器0/0/0接口配置IP地址和子网掩码

[r1-GigabitEthernet0/0/0]quit ——返回上一个视图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