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片(Tapeout)是芯片设计中最激动人心的节点之一,意味着设计团队终于能把GDSII文件交给晶圆厂生产了。不过,在晶圆厂开工前,还有一道关键步骤:准备掩模版(Maskset)。这玩意儿成本高、技术复杂,直接关系到项目的预算和风险。今天我们就来掰扯一下几种主流掩模方案的区别,帮你避开一些“天坑”。
“tapeout”一词是在70年代创造的。历史上,工程师使用磁带来存储所有ASIC设计文件。因此,将磁带运到foundry厂的事件被称为“tapeout”。
1. MPW(多项目晶圆):小团队的“拼车”方案
MPW的全称是Multi-Project Wafer,你可以理解为“拼车流片”。晶圆厂把不同客户的相同工艺多个设计“塞”到同一片晶圆上,大家分摊掩模成本。比如你设计了一个传感器芯片,隔壁团队做了个AI加速器,大家共用同一套掩模,各拿几十颗样品回来测试。
适用场景:
- 预算有限的小公司、初创团队或高校实验室。
- 功能验证阶段,不确定设计是否靠谱,先做几颗样品试试水。
- 产量需求低(比如几百颗),不需要大规模量产。
优缺点:
- 优点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