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DK API 18 在线浏览地址
Object类
equals方法
equals和” == “ 方法的对比:
1.” == “:比较运算符,既可以比较基本类型(比较的是值)又可以比较引用类型(比较的是地址)。
2.equals 是Object类中的方法,只能判断引用类型。
3.equals 默认判断的是地址是否相等,子类中往往重写该方法,用于判断内容是否相等。比如:Integer,String。
hashCode方法
返回该对象的哈希码值。支持此方法是为了提高哈希码的性能。
1.提高具有哈希结构的容器的效率。
2.两个引用,如果指向的是同一对象,则哈希值肯定是一样的。
3.两个引用,如果指向的是不同对象,则哈希值是不一样的。
4.哈希值主要根据地址号来写的,不能完全将哈希值等价于地址。
5.在集合中haseCode如果需要的话,也会重写。
toString方法
返回该对象的字符串表示。默认返回:包名加类名+@+哈希值的十六进制。
1.重写toString方法,打印对象或拼接对象时,都会自动调用该对象的toString形式。
2.当直接输出一个对象时,toString方法会被默认的调用。
finalize方法
1.当对象被回收时,系统自动调用该对象的finalize方法。子类可以重写该方法,做一些释放资源的操作。
2.什么时候被回收:当某个对象没有任何引用时,则jvm就认为这个对象是一个垃圾对象,就会使用垃圾回收机制来销毁该对象,在销毁该对象前,会先调用finalize方法。
3.垃圾回收机制的调用,是由系统来决定,也可以通过System.gc() 主动触发垃圾回收机制。
断点调试 (debug)
断点调试是一步步看代码运行的过程,从而发现错误所在。在断点调试中,是运行状态,是以对象的运行类型来执行的。
1.是指在程序的某一行设置一个断点,调试时,程序运行到这一步就会停住,然后程序员可以控制一步一步往下调试,调试过程中可以看到各个变量当前的值,出错的话,调试到出错的代码行即显示错误,停下。
2.断点调试也能帮助我们查看java底层源代码的执行过程,提高程序员的java水平。
类变量
类变量也叫静态变量/静态属性,是该类的所有对象共享的变量,任何一个该类的对象去访问它时,取到的都是相同的值,同样任何一个该类的对象去修改它时,修改的也是同一个变量。
语法
访问修饰符 static 数据类型 变量名; (推荐定义法)
或:static 访问修饰符 数据类型 变量名;
类变量的访问
(依然遵守相关访问权限):类名.类变量名 (推荐使用) 或者:对象名.类变量名
类的注意事项和使用细节
1. 当我们需要让某个类的所有对象都共享一个变量时,就可以考虑使用类变量(静态变量)。
2.类变量与实例对象(普通对象)区别:类变量时该类的所有对象共享的,而示例变量时每个对象独享的。
3.加上static称为类变量或静态变量,否则称为实例变量/普通变量/非静态变量
4.实例变量不能通过 类名.类变量名 方式访问。
5.类变量是在类加载时就初始化了,也就是说,即使没有创建对象,只要类加载了,就可以使用类变量了。
6.类变量的生命周期是随着类的加载开始而开始,随着类的消亡而销毁。
类方法
类方法也叫静态方法。
类方法的表达形式
访问修饰符 数据返回类型 方法名(){ } (推荐使用)
static 访问修饰符 数据返回类型 方法名(){ }
类方法的调用
类名.类方法名 或者:对象名.类方法名
类方法的使用和注意事项
1. 类方法和普通方法都是随着类的加载而加载,将结构信息存储在方法区,类方法中无this的参数。(普通方法中隐含着this的参数)
2.类方法可以通过类名调用,也可以通过对象名调用。
3.普通方法和对象有关,需要通过对象名调用,比如 对象名.方法名(参数),不能通过类名调用。
4.类方法(静态方法)中,只能访问静态变量或静态方法。
5.普通成员方法,既可以访问普通变量(方法),也可以访问静态变量(方法)。
6.类方法中不允许使用和对象有关的关键字,比如this和super。普通方法(成员方法)可以。
main方法
main方法的形式: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1.main方法是虚拟机调用。
2.java虚拟机需要调用类的main()方法,所以该方法的访问权限必须是public。
3.java虚拟机在执行main()方法时不必创建对象,所以该方法必须是static。
4.该方法接收String类型的数组参数,该数组中保存执行java命令时传递给所运行的类的参数。
5.java执行的程序 参数1 参数2 参数3。
也就是可以在这里面输入args数组的参数。
main方法特别说明
1.在main()方法中,我们可以直接调用main方法所在类的静态方法或者静态属性。
2. 在main()方法中,不能直接访问该类中的非静态成员,必须创建该类的一个实例对象后,才能通过这个对象去访问类中的非静态成员。
代码块
代码块又称为初始化块,属于类中的成员(即是类的一部分),类似于方法,将逻辑语句封装在方法体中,通过{}包围起来。
但是代码块和方法不同,没有方法名,没有返回,没有参数,只有方法体,而且不用通过对象或者类显式调用,而是加载类时或创建对象时隐式调用。
基本语法
[修饰符]{
代码
}; // ;可以不用加。
代码块说明
1.修饰符可选,要写的话,也只能写static。
2.代码块分为两类,使用static修饰的叫静态代码块,没有static修饰的,叫普通代码块/非静态代码块。
3.逻辑语句可以为任何逻辑语句(输入、输出、方法调用、循环、判断等)
4.;可以写,也可以不用写。
5.代码块的调用优先于构造器。
代码块使用细节以及注意事项
1.static代码块是类加载时执行,只会执行一次。
2.普通代码块是在创建对象(new)时调用的,创建一次,执行一次。
3.类加载的三种情况:
(1)创建对象实例时(new)
(2)创建子类对象实例,父类对象也会被加载。
(3)使用类的静态成员时发(静态属性、静态方法)。
4.创建一个对象时,在一个类调用顺序是:
(1)静态代码块和静态属性初始化。其中静态代码块和静态属性初始化优先级相同,如果有多个,按照顺序调用。
(2)普通代码块和普通属性初始化。顺序优先级相同,如果有多个,顺序调用。
(3)构造方法(构造器)。
因为构造器的最前面隐含了super()和调用普通代码块。例如:
class A{
//这里隐藏了super()
//这里隐藏了调用普通代码块
System.out.println("Hello , world!");
}
5.创建一个子类对象时,调用顺序:
(1)父类的静态代码块和静态属性。
(2)子类的静态代码块和静态属性。
(3)父类的普通代码块和普通属性初始化。
(4)父类的构造方法。
(3)子类的普通代码块和普通属性初始化。
(4)子类的构造方法。
6.静态代码块只能直接调用静态成员(静态属性和静态方法),普通代码块可以调用任意成员。
单例设计模式
单例设计模式,就是采取一定的方法,保证在整个的软件系统中,对某个类只能存在一个对象实例,并且该类只提供一个取得其对象实例的方法。
单例模式有:饿汉式和懒汉式,两种方式。
单例模式应用实例
1.构造器私有化。
2.类的内部创建对象。
3.向外暴露一个静态的公共方法。getInstance
4.代码实现。
例如:饿汉式单例模式。
class GirlFriend{ private String name; // 为了能够在静态方法中返回gf对象,需要将其修饰为static private static GirlFriend gf = new GirlFriend("小菡"); private GirlFriend(String name){ this.name = name; } public static GirlFriend getInstance(){ return gf; } // toString 重写方法省略 } main方法中{ GirlFriend instance = GirlFriend.getInstance(); System.out.println(instance); // 这里会输出 ”小菡“ }
懒汉式单例模式:
class GirlFriend{ private String name; // 为了能够在静态方法中返回gf对象,需要将其修饰为static private static GirlFriend gf; private GirlFriend(String name){ this.name = name; } public static GirlFriend getInstance(){ if(gf == null){ gf = new GrilFriend("小菡"); } return gf; //区别是在这里,只有调用的时候才创建新对象,避免空间浪费 } // toString 重写方法省略 } main方法中{ GirlFriend instance = GirlFriend.getInstance(); System.out.println(instance); // 这里会输出 ”小菡“ }
饿汉式和懒汉式区别
1.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创建对象的时机不同:饿汉式是在类加载就创建了对象实例,而懒汉式是在使用时才创建。
2.饿汉式不存在线程安全问题,懒汉式存在线程安全问题。
3.饿汉式存在资源浪费的可能。因为如果没有使用对象实例,那么饿汉式创建的对象就浪费了,懒汉式是使用时才创建,不存在资源浪费的问题。
4.javaSE标准类中,java.lang.Runtime就是经典的单例模式。
final关键字
final可以修饰类,属性,方法,局部变量等。
final关键字使用场景
1.不希望类被继承时。
2.不希望父类的某个方法被子类覆盖/重写(override)时。
3.不希望类的某个属性的值被修改。
4.不希望某个局部变量被修改。
final使用细节
1.final修饰的属性又叫常量,一般用XX_XX_XX(大写字母加下划线)来命名。
2.final修饰符的属性在定义时,必须赋初值,并且以后不能再修改,赋值可以在:(1)定义时;(2)在构造器中;(3)在代码块中。定义。
3.如果final修饰的属性是静态的,则初始化的位置只能是(1)定义时;(2)在静态代码块。中定义。但是不能在构造器中赋值。
4.final类不能继承,但是可以实例化对象。
5.如果类不是final类,但是含有final方法,则该方法虽然不能重写,但是可以被继承。
6.一般来说,如果一个类已经是final类了,就没必要再将方法修饰成final方法。
7.final不能修饰构造方法(构造器)。
8.final和static往往搭配使用,效率更高,不会导致类加载。
9.包装类(Integer,Double,Float,Boolean等都是final),String也是final类。
抽象类
当父类的某些方法需要声明,但是又不确定如何实现时,可以将其声明为抽象方法,那么这个类就是抽象类。
抽象类介绍
1.用abstract关键字来修饰一个类时,这个类就叫抽象类。
访问修饰符 abstract 类名{}
2.用abstract关键字来修饰一个方法时,这个方法就是抽象方法。
访问修饰符 abstract 返回类型 方法名(参数列表);// 没有方法体
3.抽象类的价值更多作用是在于设计,是设计者设计好后,让子类继承并实现抽象类()。
4.抽象类,是考官比较爱问的知识点,在框架和设计模式使用较多。
抽象类细节
1.抽象类不能被实例化。
2.抽象类不一定要包含abstract方法。也就是说,抽象类可以没有abstract方法。
3.一旦类包含了abstract方法,则这个类必须声明为abstract。
4.abstract只能修饰类和方法,不能修饰属性和其他的。
5.抽象类可以有任意成员(抽象类本质还是类)。
6.抽象方法不能有方法体。
7.如果一个类继承了抽象类,则它必须实现(只要有方法体就叫实现)抽象类的所有抽象方法,除非它自己也声明为abstract类。
8.抽象方法不能使用private、final和static来修饰,因为这些关键字都是和重写相违背的。
接口
给出一些没有实现的方法,封装到一起,到某个类要使用的时候,再根据情况把这些方法写出来。
语法
interface 接口名{
属性;
方法;}
//可以为抽象方法(可以不加abstract关键字);默认实现方法;静态方法。
class 类名 implements 接口{
自己属性;
自己方法;
必须实现的接口的抽象方法;}
接口使用细节和注意事项
1.接口不能被实例化。
2.接口中所有方法是public方法。接口中抽象方法,可以不用abstract修饰。
3.一个普通类实现接口,就必须将该接口的所有方法都实现。
4.抽象类实现接口时,可以不用实现接口的方法。
5.一个类可以同时实现多个接口。
6.接口中的属性,只能是final的,并且是public static final修饰符。
7.接口中属性的访问形式:接口名.属性名。
8.接口不能继承其他的类,但是可以继承多个别的接口。
9.接口的修饰符只能是public和默认,这点和类的修饰符是一样的。
接口的多态特性
1. 接口引用可以指向实现了接口的类的对象。
2.多态数组。
3.接口存在多态传递现象。
接口和继承
1.接口和继承解决的问题不同
继承的价值在于:解决代码的复用性和可维护性。
接口的价值在于:设计好各种规范(方法),让其他类去实现这些方法。即更加的灵活。
2.接口比继承更加灵活。
3.接口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代码解耦。
内部类
一个类额内部又完整的嵌套了另一个类结构。被嵌套的类称为内部类(inner class),嵌套其他类的类称为外部类(outer class)。是类的第五大成员。类的五大成员(属性,方法,构造器,代码块,内部类)。
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直接访问私有属性,并且可以体现类与类之间的包含关系。
内部类的分类
定义在外部类的局部位置上:(1)局部内部类。(有类名)(2)匿名内部类。(没有类名)
定义在外部类的成员位置上:(3)成员内部类。(没用static修饰)(4)静态内部类。 (用static修饰)
局部内部类
定义在外部类的局部位置上。
1.可以直接访问外部类的所有成员,包括私有的。
2.不能添加访问修饰符,但是可以用final修饰。
3.作用域:仅在定义他的方法体或代码块中。
4.局部内部类可以直接访问外部内部类的成员。
5.外部类在方法中可以创建内部类对象,然后调用内部类的方法。
6.外部其他类不能访问局部内部类。
7.如果外部类和局部内部类成员重名时,遵循就近原则。如果想访问外部类的成员使用 外部类名.this.成员 访问。
匿名内部类(重要)
本质还是类,是内部类,匿名内部类没有名字。
基本语法:
new 类或接口(参数列表){
类体};
匿名内部类的使用细节
1. 匿名内部类既是一个类的定义,同时也是一个对象,因此从语法上看,它既有定义类的特征,也有创建对象的特征。
2.可以直接访问外部类的所有成员,包括私有的。
3.不能添加访问修饰符,因为他的地位就是局部变量。
4.作用域:仅在定义他的代码块或方法中。
5.外部其他类不能访问匿名内部类。
6.如果外部类和匿名内部类重名时,内部类访问的话遵循就近原则。如果像访问外部类的成员,则可以使用 外部类名.this.成员 访问。
成员内部类
成员内部类是定义在外部类的成员位置,并且没有static修饰。
说明
1.可以直接访问外部类的所有成员,包含私有的。
2.可以添加任意的访问修饰符,因为本身就是一个成员。
3.作用域:和外部类一样,为整个类体。
4.成员内部类访问外部类直接访问。(包括私有)
5.外部类访问成员内部类。创建成员内部类对象,然后使用相关方法。
6.外部其他类访问成员内部类。(1)外部类.内部类 对象名 = 内部类对象名.new 内部类名();
(2)该类直接 return new 成员内部类名;
7.如果外部类和匿名内部类重名时,内部类访问的话遵循就近原则。如果像访问外部类的成员,则可以使用 外部类名.this.成员 访问。
静态内部类
定义在外部类的成员位置,使用static修饰。
使用说明
1.可以直接访问外部类的所有成员,包含私有的。
2.可以添加任意的访问修饰符,因为本身就是一个成员。
3.作用域:为整个类体。
4.静态内部类访问外部类。直接访问所有静态成员。
5.外部类访问静态内部类。创建对象再访问。
6.外部其他类访问静态内部类。(1)外部类.静态内部类 对象名 = 外部类.静态内部类名();
7.如果外部类和匿名内部类重名时,内部类访问的话遵循就近原则。如果像访问外部类的成员,则可以使用 外部类名.成员 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