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次技术分享,我都变得有点魔怔了

本文由Markdown语法编辑器编辑完成。

书接上回:

在之前的一篇博文《也许,这是我愿意留在北京的一些愿意吧》(https://blog.csdn.net/inter_peng/article/details/111116092),我提到了,我们公司的研发部有一个传统,就是基本每个季度结束,都会聚在一起,利用一个下午两三个小时的时间,每个项目组选出几个技术同事,来分享自己和团队在这个季度中的工作。
上个2020年Q4季度,我是作为观众参加的。而刚刚过去的上周,我则是作为茶话会的一名参与者和演讲者参与的。不同的身份,也造就了我不同的体验。而我因为这次分享,都变得有点魔怔了。

分享前:

我是在周末的钉钉群中看到茶话会的相关预告的,当时我们小组的leader已经在提醒大家,如果有愿意分享的,可以积极报名。我当时内心已经在想,这次是否要轮到自己了。我们组7个人吧,需要有3个人报名,几率是将近50%。而且7个人除了leader外,其实是基本分3~4个项目的,基本上就是一个项目需要有一个人来讲解。我在的项目组有两个同事,而另一个同事本周有其他的分享。因此,自己分析了半天,我在项目的分享只能由我来了哦。

于是和同事商量后,和leader报了名。很快就收到了答复,报名成功,好好准备。因为是周三下午四点开始,而报名成功地时间是星期一上午十点。因此,真正可以拿来准备本次分享的时间,也就是两天半的时间。

倒计时2.5d

leader说下班前需要给出分享的内容初稿和ppt.
但是无奈今天线上的问题一个接一个,这也只能怪自己过去的工作没做到位,没有把很多bug在上线前及时发现。不知不觉中,一天就结束了。我既没做ppt, 也没想好到底该分享什么,怎么分享。没办法,只能晚上加班了。晚上到家哄孩子睡觉后,我才开始静下心来,仔细思考本次的分享内容,并且将想要分享的内容,不管三七二十一,写了很多文字在ppt上面。这样,总算有了一点内容了,心里就不是那么慌了。

倒计时1.5d

今天是周二,一上班我就给自己定了个目标,中午吃饭前必须做出一版像样的ppt来。这就和写代码一样,不管怎么样,都首先出一版能够基本运行起来的,然后再小步快跑,不断地迭代和优化。


在准备之前,我还特意去看了一下吴军老师的《阅读与写作50讲》中的两节课的内容:
《03. 口语表达:如何让你的话更吸引人?》
《问答:总在重要的说话场合大脑空白,怎么办?》

通过阅读这两节课的内容,我明白了在演讲中的注意事项。
比如:
1. 好的口头表达,要有对象感.
2. 讲话一定要看对象.
永远用对方懂得的事情和概念,去解释和形容新的事情。
你心里有说话的对象,就要在口头表达时调控废话的比例。
3. 口头表达,最好还要有吸引力.
怎样才能有吸引力呢?善用对比和类比。

小结:
总结一下,很多时候,表达能力比专业能力更重要,它会让人获得更多被看见的机会。
在口语表达中,要有侧重点,有对象感,想要增加讲述魅力,还要善用对比,引导听众的提问跟好奇。

所谓“能讲”的人,在背后准备时一定花了很长的时间.
任何人,多准备,多练习,口头表达的能力就可以提高。
如何充分准备,三个简单的改进步骤:

  1. 把要讲的东西写出来,讲话的时候,实在想不起来就念稿子。
  2. 事先做几次预演,让一些同事,朋友提意见,当然自己讲什么要提前背熟。
  3. 讲完之后,问一问同事和朋友的反馈。

根据以上的这些指导原则,我把自己ppt的内容修改了几遍,删除了冗余的文字描述,换成了一些简单却又包含悬念的数字,通过几个数字将自己所要讲述的内容串联在一起。同时,增加了一些图标,能够更加形象直观地展示我要讲解的内容。

经过了一个上午的准备,ppt已经完成,并且和我的小组同事进行了初步沟通,又对ppt的内容进行了略微修改。下午基本就是一边工作,一边心里面在默默练习ppt。在练习ppt的过程中,才发现准备的重要性。因为,同样的一页ppt, 甚至一个数字,如何去解说能够让对方听明白,如何能够比较顺畅地说出来而不会中途卡壳,如何由一个数字过渡到另一个数字,这都是需要提前都准备好的。指望到时候临时发挥,大概率是会讲得稀里糊涂,磕磕巴巴,观众也会听得云里雾里的。

由于整个分享有11位分享者,每个人的次序已经事先安排好,时间基本上是10分钟。因此,必须严格地控制时间。根据吴军老师的课程原则,我把那些比较难懂的,需要花费特别多时间解释的内容删除了,突出了重点内容,同时又仔细思考,如何能够用类比的方法,将我要讲的这个内容通俗化。这里用了什么类比呢?我稍后再说。

下午快下班的时候,和leader又约了时间。我和leader因为明天都要进行分享,所以我们俩个人相互以对方为观众,进行了一次预演。在预演的过程中,我们都对对方的分享提出了一些修改建议。

倒计时13h

下班回到家,脑子里还在一遍一遍地过着ppt,想着如何能够更顺畅地讲完,同时现象着在现场分享每一页ppt的场景。由于每次过的时候,脑子里都会突然冒出一些新的想法和创意,我怕第二天起来后就忘记,所以就先记在了手机的笔记本上。不知不觉中,一晚上已经写了一两千字的演讲文案。睡一会不踏实,打开手机再看看刚才写的内容还在不在。看到刚才记录下来的想法都在,才踏实地睡去。

想想真是奇怪。在没有做好准备的情况下,心里面对于分享是异常排斥的。但是在准备充分的情况下,对于分享则是异常期待的,是一种既紧张却又兴奋的感觉。

倒计时6h

上午到单位,又在为下午的演讲做最后的准备。在脑子里 又过了两三次ppt,并且将最终版的ppt发给了行政小姐姐。为了保证不耽误时间,将原来需要点击链接才能跳过去的链接,直接用一些关键的截图替代。天知道,现场会发生什么不可预知的状况。不是说,程序员最怕的就是现场演示吗?

这里插个题外话。如果说一个机器现场出状况的概率是10%, 也就是说成功地几率是0.9, 那么我如何尽可能地提高成功率呢?
答案是带两台同样的机器。那么这样现场出状况的几率就是0.1*0.1=0.01, 那么成功地几率是99%.

分享开始了

经过了紧张的等待,下午4点的分享会如期开始。主持人和CTO在做了简要的开场致辞后,分享便开始了。总共是11个主讲人,我是第3个。

当轮到我的时候,我脱下外套,走到了主持台,打开ppt。开始了我的演讲。说是演讲,其实就是按照自己事先脑袋里的文案,在一股脑儿的蹦出来。

我在讲述我的一个工作时,用到了类比的方法。
因为我负责的模块,主要是从医院获取患者影像数据,并且将这部分影像数据做一些校验和矫正工作,将符合要求的影像传送给下一个模块。

从字面上看,我的模块其实就是做了一个搬运工的工作,但是这项工作的难点在哪里呢?难点在于我需要根据不同的医院选择不同的接入方式。不同的接入方式对应着不同的处理流程。

接入方式主要分为两种:标准对接和非标准对接。标准对接是医院的CT机或PACS系统,主动将患者的影像推送到我们的系统;非标准对接,则是我们的系统主动去医院的数据库检索数据,再从指定的FTP,PACS等存储影像的系统中拉取影像。

那么这个过程的复杂性在哪里呢?

我在这里用类比的方法进行描述。我用的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相亲的例子。

标准对接的难点,我类比为:家里给你介绍对象。先给你介绍了一个对象,你和对方相处了一段时间,觉得对方不错,准备和对方正式确立关系。结果,家里说又给你介绍了一个对象,那么你现在可能心里就会嘀咕,那我要不要再和对方见个面呢?万一第二个对象是更适合我的呢。结果,过了一段时间家里又介绍了一个。这样,你每次都需要把之前见过的几个对象进行比较,然后选出一个你认为最合适的继续发展。

所以标准对接的难点在于:我是被动等待的,我其实不知道到底会有几个对象要见面。所以我可能每次都需要进行很多的重复的比对工作。

非标对接的难点,我还是类比为找对象,但是方式和之前不一样了。这次是我通过一个表,已经明确地知道了我这次要和几个对象面谈。这里比如3个吧。
按照表中的地址,我去找第一个对象的时候,结果对方压根不在,我根本就没有见到对方的面。去找第二个对象的时候,虽然见到了对方,但是对方却像《笑傲江湖》中令狐冲第一次见到任盈盈一样,对方是带着面罩的,你根本看不到对方的容貌;找第三个对象的时候,你总算是见到对方的庐山真面目了。这三种情况其实对应的现实场景就是,我明确地知道医院的服务器有这三套数据。但是我去拉取第一套数据的时候,发现对方还没有把数据传到指定位置;拉取第二套的时候,虽然已经传上去了,但是数据不全;拉取第三套的时候,数据都已经传上去了。但由于我需要综合三套数据,才能选出最优的那套。所以,我还是需要等待另外两套数据都上传完毕,才能开始进行操作。那么如何等待,如何处理后续的流程,就是这里的复杂度。

我在现场讲的时候,台下的观众其实已经哈哈大笑了。我还听到台下有一个同事说,“渣男”。讲笑话最好的,我想就是自己在台下镇定自若,而台下已经笑得前仰后合。或许我的目的已经达到了,或许大家也只是听了个乐呵。

其实,真正想要在短时间内,面对不同研发背景的同事,介绍清自己的工作是一件很难很难的事情。就像我在听后续的一些分享者在分享他们的工作时,其实也是听得一知半解。但是我想我还是要尽力去让大家能够听明白,否则就太对不起大家的时间了。

在演讲的最后,我进行了一个主题的升华,主要是关于“困在系统里”的描述。先是人物的一篇推送,《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另一篇是罗振宇老师跨年演讲,《谁能跳出数字化困境?》。在跨年演讲中,罗老师说,“有的人,就是会被困在数字化系统里,甚至会被系统替换掉;而有的人,则会因为数字化系统而变得强大。数字化系统对你来说是蜜糖还是毒药,只取决于你是对人负责,还是对事负责。”

通过罗老师的解说,我想到,我想到我们每一位研发人员,在接到现场的问题,亦或是产品经理的需求时,如果不只是看到这个问题,而是看到这个问题背后人的需求,每个人都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演讲终于结束了。当听到台下的掌声后,我也终于松了一口气。

分享后24h内

一个下午似乎过得很快,不知不觉中,11位分享者都结束了自己的演讲。台下的观众们也边吃边听,度过了一个轻松的下午。这看似短短地2个多小时,背后却蕴含着很多人的努力。既有行政小姐姐们租会议室,给大家买各种吃的喝的的辛苦,也有各位演讲者准备自己的ppt和演讲的用心,还有全体研发同事的捧场。

演讲结束后,我开始复盘本次的分享。我想到,还是有很多想讲的内容,没有讲出来,还有很多有趣的类比没有说出来。于是,在自己的脑海里,又在想如果能够重新来一次,我会怎么讲得更好,更有趣。留下了很多的遗憾,也留下了很多的期待。我觉得我突然变得魔怔了,干什么事情都在想,怎么样能够讲得更好更有趣。

正如吴军老师说的,如果你讲得很好,那么以后一定还会有演讲的机会的。后会有期!

评论 5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inter_peng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