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Markdown语法编辑器编辑完成.
1.背景:
在很久的一篇博文中,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 https://blog.csdn.net/inter_peng/article/details/78303205?spm=1011.2415.3001.5331
<一份心肌梗塞患者支架术后的出院诊断证明书>.这个是当时我舅舅到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做血管支架手术后,出院的证明,里面记录了患者的情况,以及出院后的注意事项.
那是2017年.时隔8年后,今年2025年,我爸爸也因为心脏的问题,来到了阜外心血管病医院.2023年11月份的时候,他已经在家乡省会太原的心血管病医院住过一段时间的院.当时是因为偶发的心脏疼痛,在家人们的劝说下,爸爸才放下手头的工作,在太原住院一周多,在做了比较详细的检查后,特别是血管造影的介入手术后,诊断其中有一条血管狭窄率70%,还有两三条血管,不同程度的狭窄,约20%~30%。而血管支架植入的手术指征,是血管狭窄率超过70%。
因此,当时医院在征询家人意见,以及结合病人实际情况后,未选择植入支架,采取了保守治疗。出院时,住院医生给爸爸开了几种不同的药,也是冠心病患者最常服用的药,有软化血管的,也有稳定斑块的药。医院当然也希望患者能够戒烟戒酒,多运动等。这样,至少血管的狭窄率,可以维持在当前的状态,不至于更加狭窄。
然而爸爸由于工作的关系,自己也未深刻意识到抽烟的危害,出院后还是一直抽烟;出院后,服了一段时间药后,也慢慢地停药了。今年3月中旬,爸爸晚上在家里炒菜的时候,端起炒锅时,心脏就突然疼了好几秒。比之前每天偶尔疼一两下,这个算是比较严重了。因此,妈妈和姐姐给我打电话说,爸爸的病严重了,这次希望能够来北京,诊断一下,希望能够彻底地治好困扰了挺久的病。
2.挂号:
这次爸爸来北京看病,当然首选国内心血管领域排名第一的阜外心血管医院。而且之前舅舅在阜外看过病后,恢复得也很好。因此家人们都比较信赖阜外医院。
接到电话那天,我便开始在网上搜索如何挂阜外的号。一看才知道, 阜外医院是可以挂7天以内的号. 我根据爸爸的患者类型, 准备预约7日内的门诊号. 但是一眼扫过去, 除了几个专家的特需门诊还有一些余号外, 其余的门诊号都已经被预约完, 有的还可以进行候补. 类似于过年回家买火车票, 如果第一次抢不到票, 也可以进行候补. 这取决于前面是否有人退号.
之所以现在还会有特需的号, 是因为虽然都是门诊, 但是特需号和一般的号的区别是: 特需号, 一切的费用都需要自费, 不管是挂号, 还是后续的所有的治疗费用, 都只能自费, 无法走医保. 因此, 对于一般家庭来说, 还是希望能够享受医保报销的话, 就没办法挂特需号了.
我当天找了一个候补的号先挂着. 结果第二天收到医院小程序的通知, 说候补失败. 那就只能第二天的下午15:00, 抢新放的号了. 最终, 我终于抢到了一个3月31日星期一的号. 抢好号后, 电话通知父母, 接下来就是赶紧买火车票, 订宾馆.
3月30日, 安排好家里的事情后, 我便赶紧去火车站接爸妈, 然后安顿好他们在宾馆. 由于我住的地方离医院也有一个多小时的车程, 为了方便第二天的就诊, 于是就选择了离医院几百米远的宾馆.
第二天早上送娃去学校后, 我便又去了医院, 和爸爸妈妈会合. 早上9点左右, 二楼门诊大厅, 已经是人山人海, 等待就诊的病人真的是太多了. 根据就诊条上显示的等待侯诊的诊室, 我们便开始了等待. 爸爸的号在第14号, 还算比较靠前的位置. 在大概等了半个多小时后, 便轮到了我们进去.
进入后, 我们先向医生介绍了大概的病情, 从什么时候发病, 之前做过哪些治疗等等. 医生便问我们, 是否有之前在外院做过的冠脉造影的光盘. 这时才想起来当时出院时没有问医院要过爸爸造影的光盘. 但恰好当时我和妈妈在咨询医生时, 医生打开造影录像给我们看的时候, 我用手机拍摄了一段视频. 于是, 我便把拍摄的视频拿给医生看, 但毕竟不是原始的影像, 所以医生看起来也比较费劲.
接着医生便询问爸爸的一些症状, 比如每天疼痛的情况等等. 由于爸爸普通话说的不太好, 因此他答复医生时, 医生有点听不太明白, 于是我便充当医生和爸爸之间的翻译.
医生主要询问的, 还是每次疼痛的状态, 比如是否会持续几分钟. 爸爸说, 每次都是疼那么一两下子, 最多的时候四五下, 时间基本就在1~3秒内, 从来没有出现过持续几分钟的情况.
医生就说, 这个不太符合常见的冠心病的特征, 但是也不太好下结论. 医生说给我们两个选择:
1> 在门诊预约一个检查, 做一个运动时心肌缺血的检查. 这个检查, 主要就是看看患者在运动时, 心脏的供血情况. 医生根据这个供血的详细参数, 来评估心脏血管的一个狭窄程度;
2> 直接办理一个住院. 住院以后再进行更详细的检查, 甚至是再做一个DSA(血管造影). 因为血管造影, 才是确诊冠心病的金标准, 从而决定是否要搭支架.
我们想, 爸爸好不容易来北京一次. 住院呢, 医生说, 我们医院从来没有来了以后, 马上就要入院的, 一般都得等两周左右. 我们就说门诊开个检查吧.
爸爸在旁边说, 这个检查在太原的医院也做过类似的检查, 但是我们也没有拿当时的那个检查结果, 医生也判断不了, 只能重新做. 但阜外的这个检查, 也不是当天就能排上的, 也是要预约, 具体哪天做不知道.
于是拿着医生开的检查单, 去自助缴费机那里缴费. 但是爸爸的医保卡, 由于当时登记时, 身份证号和登记的年龄不符, 自助机上无法通过检验. 只能去人工窗口, 人工窗口一问, 这个检查要2500多元, 而且由于爸爸的医保类型比较特殊, 只能报住院, 报不了门诊.
一听到要2500元做一个检查, 而且还是自费. 我们便打起了退堂鼓. 于是和窗口人员做我们先商量一下. 拿着未缴费的检查单, 出来和爸爸妈妈一起商量. 爸爸一听, 心生退意. 我不在北京治了, 还是回咱们太原治吧. 后来, 我又打电话和姐姐说了爸爸的想法, 姐姐说, 还是在北京治吧. 毕竟2023年底在太原的医院也治疗过了, 那边大概的治疗过程也清楚. 现在再回去一次, 基本和上次也没啥区别. 既然这次来了北京, 而且是全国最好的心血管病医院, 那就在北京看吧.
经过商量, 我们决定了在北京住院治疗. 于是我又拿着刚才医生开的未缴费的检查单, 到门诊找到了刚才给爸爸看病的医生说, 我爸爸他的医保, 报不了门诊, 只能报住院, 所以我们想办理住院. 医生从HIS中, 调出刚才爸爸的诊断意见, 略微做了修改, 就新开了一个住院申请单. 待住院申请单打出来后, 医生手机拍摄了一下住院单, 发到了住院部那里, 留了我的手机号码, 便说, 你们回家等电话吧. 一般得等2周左右的时间.
这下基本这个事也告一段落了, 接下来就是等待医院的通知, 办理住院手续了.
从医院出来后, 和爸爸妈妈在医院附件的一家饭店吃了午饭, 回宾馆收拾好物品, 接着退了房, 便打车去了丰台火车站. 我打车把爸妈送到火车站, 我自己坐地铁回到了家中, 准备下午接孩子放学.
3. 小结:
亲身经历了带着父母一起在北京的医院看病, 有一些体会, 这里略做总结.
1> 挂号很难, 但还是能挂上的.
都说北京的三甲医院很难挂号, 有一些人甚至会花很多钱接住黄牛挂号, 要花很多钱. 以我这次的挂号经验, 只要情况不是万分紧急, 门诊的号是能挂上的. 医院的APP上, 会告诉你每天下午15:00, 放出7天的号. 只要上好闹钟, 网速和手机没啥问题, 在放出号的那一刻点击, 虽然系统可能会卡一会, 就和12306刚出来那会, 系统会一直卡在处理中的状态. 但是一般过1~2分钟, 还是会跳出付款的界面. 在10分钟内缴了挂号费后, 卡就抢上了.
我挂号那两天, 连着两天都挂号. 两天都挂到了, 挂了一个3月31日周一, 和4月1日周二的号. 最后根据权衡, 又把周二的号给退了.
如果真的没抢到门诊的普通号(50, 60, 80, 100)的号, 又想马上看病的, 还可以挂特需门诊. 但是一定注意, 特需门诊, 是全自费的, 无法享受医保的报销.
为什么特需是全自费, 因为毕竟随时都可以挂到号, 享受到专家们的问诊, 相当于是一个vip的通道. 就跟买火车票, 如果没有买到一等座二等座, 又必须马上回家, 那只能购买商务座了.
2> 到北京看病, 尽量把之前地方看病的结果带全, 特别是造影等影像资料, 以及一些关键的检查结果等.
因为北京的三甲医院医生都特别忙, 因此和医生沟通最高效的方法, 一定是给他们看一些能反映患者当前身体状态的数据. 因为患者自身的描述, 通常都是比较模糊的, 医生无法根据患者模糊的表述来诊断病情, 他们更相信他们能够看到的影像, 数据等.
因此, 与其和医生在那里描述半天病情, 不如直接上数据.
爸爸出来还抱怨说, 北京的医生怎么这么不好说话, 我描述半天她也还是问我要数据. 我说, 医生没办法根据描述看病, 人家一定要拿到那个检查结果, 指标, 才知道应该如何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