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外医院看病经历】重回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的经历 - 住院-手术-出院 (二)

本文由Markdown语法编辑器编辑完成.

1. 背景:

接着上一篇文章, 2025年3月31日陪父母到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挂了门诊的号, 医生诊断后, 开了住院申请单, 留下了我的手机号码后, 爸妈当天下午便坐高铁回了家.

2025年4月11日, 我在家吃早饭时, 接到了一个手机号码来电, 是阜外医院打过来的, 通知我们可以在下周一(4月13日)早上8点办理入院手续了. 我当即和爸妈打电话, 他们说周日正好有事情要回老家, 周一早上来北京时间有点赶, 看下午能不能行.

后来问医生, 周一下午能否办理住院. 医生说, 只能上午办理住院, 因为住院前要做一系列的检查, 这些检查只能上午做, 下午很多检查(如抽血)就做不了了. 因此, 我问医生能否稍微推迟一下. 后来医生直接说, 那周三上午8:00~8:30来办理住院吧. 和医生敲定好申请住院的时间后, 我就赶紧给爸妈打电话,给他们订了周二下午的高铁票,以及周二晚上的宾馆。我便去上班了。

等到周二的下午,父母坐高铁来到北京后,我在打车软件上面,给他们打好了去酒店的车,并且相约好第二天8:00在阜外医院的门诊楼见面。这次,由于已经有了住院的申请单,因此就不必再走门诊的挂号流程,可以直接在住院部办理住院手续了。

早上和爸妈在医院门诊楼见面后,我们便在窗口前排起了长队。医院大概开了十几个窗口同时办理入院,可见医院每天的人流量有多大。根据医院提前发的通知,办理住院,如果是外省的,需要交押金6万;如果是北京医保患者,则需要交押金3万。

交完押金后,医院将医保卡留存,给了我们一张押金条,并且给了爸爸一个腕带,作为在医院住院期间的身份识别。然后去2号楼报道。

2号楼的楼门口,已经又排起了长队。每一名患者,只能有一名家属跟随进入。于是我和爸爸便进了住院部2号楼,妈妈则在医院外面的座椅上等待。

2.住院和等待手术:

进入住院部楼,按照指示,我们到达了二楼的心血管代谢病区。病房门口的护士,给爸爸换上了病号服,简单问了身高和体重,然后便让爸爸和其他准备入院的患者,一起排队进护士站采血,以及做一系列的入院检查。家属,则统一被安排在病房旁边的家属等待区。

约莫一个小时的时间,爸爸回来了,说已经做了抽血(血常规),心电图的检查。爸爸吃了医院给患者定的早餐,刚吃了5分钟,外面的护士便又点名,让叫到名的患者,去做接下来的检查。爸爸只好放下手中没吃完的早饭,继续去做检查。

约莫又过了差不多一个半小时的时间,爸爸回来了,这时基本已经快中午了。我和爸爸都吃医院的午餐。我们也给妈妈打电话说,别在外面一直等了,让妈妈也去吃饭。

因为为了早上的抽血,爸爸和妈妈其实都没有吃早饭。我早上从家6:30出发来医院,也没有吃早饭。妈妈电话问了问大概的情况,得知一切顺利后,便先回了宾馆。我则在住院楼,继续等待爸爸做后续的入院检查。

中午12点多,病房的护士说,病房已经腾下来了,这时今天的患者,才正式按照分配的床位,进入属于自己的病房。这时,护士便会严格检查每个即将要入院的患者,不允许带烟和打火机,并且把患者送入病房号,嘱咐家人,下午3点来医院签字,关于做手术的知情书等。爸爸是被确定,今天就要进行手术(DSA-冠状动脉造影术)的,也有一些病人可能会安排到明天。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我把爸爸送进病房后,便出了楼,回宾馆。妈妈在屋里吃着泡面。我跟妈妈讲了讲上午的基本情况,然后就是等着3点去医院签字。我在宾馆也吃了泡面后,稍微休息了一会,不到1点半,便接到了爸爸的电话,让我和妈妈去医院,准备签字。时间比预先通知的3点提前了一个半小时。

我和妈妈到了病房,便开始在家属区等待医生叫我们签字。

在等待的期间,来了一个年轻的住院医生,叫了四五个患者和他们的家属,在外面统一将接下来患者要进行的手术,需要签一些知情书等。年轻的医生还针对每个患者的情况,和家属说了一些注意事项。我在旁边也听了听。

有一个患者A, 我听医生说是,因为患者本身有很多基础病,还说患者的情况,术中可能会遇到肺栓塞。而肺栓塞是要命的,医生在手术过程中会特别注意,但也需要家属有准备;
有一个患者B, 他的血管情况不是很理想,比较脆弱,医生担心手术过程中会发生风险,所以医生让患者的女儿,去买一个手术的保险;
有一个患者C, 医生说他的血管狭窄率,已经超过了75%, 并且已经出现了血管狭窄引起的明显的症状,但是患者不知道为什么,不想做手术,想办理出院。医生让他的孩子,劝老人多想想。阜外医院住院非常难约,好不容易排到了,如果放弃不治疗了,以后就又得排了,而且本身已经出现了症状,如果未来血管壁上的斑块掉落,就可能引起心梗,那也是会要命的。但是这位老人也是连连摇头,说不治了,想马上出院。医生说要出院,她需要向她的上级医生报告情况才行。并且也只能第二天才能办理出院。
有一个患者D, 他既要做心脏支架手术,又要做鼻子的手术。医生和他说,如果心脏做了支架,那么一年内是不能再做其他手术的了。所以鼻子的手术,只能等一年后再做了。

就这样,我在外面听了很多,了解了每个患者,其实都是不同的情况,不能简单得一概而论。

其中有一点我感触比较深。年轻的医生说,手术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突发情况,医生都会用最合理的方法来救治病人。手术时给患者植入什么类型的支架,也是由医生来决定,而不是由患者决定。因为每个人的血管情况不同,长短,粗细等,医生会根据血管情况,选择适当的型号的支架植入。这样,患者也不需要纠结,到底是植入国产的,还是进口的支架呢。

因为我记得我舅舅2017年来阜外植入支架时,当时医生是会问患者要植国产,还是进口的支架。进口的比国产的,可能贵一两万。

又等待了好久,基本到了三点半,终于接到了医生的电话,让我们在病房外等候,他出来找我们进行手术的签字。我们和另外两名患者和家属,一起听医生给我们讲各种手术的注意事项。接下来就是签字环节。现在签字,已经不需要纸和笔了,都是用的医生的平板。我和爸爸交替着签各种各样的承诺书和知情书等。因为一般的这些签字,都是需要患者和家属,都同时签字才能生效的。签了差不多十几份文件后,医生让患者进入病房,等待接下来的手术安排,而家属就可以在家属区等待了。

当天做手术,是已经确定的了;但到底几点能做上手术,医生也无法告知。因为手术室的手术,都是一个一个排好的,只能做完一台,继续做下一台。谁也不知道前面的手术,过程是否顺利,是否会超出预期时间。就跟北京地铁或公交一样,前面的车晚点了,那后面的车,可能都会晚点。

我和妈妈在病房家属区等待了一会,感觉时间还早,就先出了病房,在住院楼外面坐了下来。住院楼的外面,基本只能有座的地方都坐满了人,应该是和我们一样,都是在等待病房里面的亲人做检查或手术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大概坐了一个半小时,眼看着快五点多了,还是没有任何消息,给病房里面的爸爸打电话,爸爸也只能在病房等待手术。爸爸说医院五点多已经给他们送了晚饭,让我和妈妈也先去吃晚饭。我和妈妈又回了宾馆,吃了两个泡面,刚刚休息了一会。接到了爸爸的电话说,医院通知要准备手术了,让家属过来。

我和妈妈又从宾馆出发,骑着共享单车到住院楼。当时我想和妈妈一起进病房,又被门口的保安拦了下来,说只能一个家属进去。我说我爸爸要做手术了,我和妈妈都想进去陪着。保安还是坚持只能一个家属陪同。还说,可以去一号楼的三层,那里是24小时开放的家属等待区,那里还有大屏幕,会展示当前医院手术室的情况。我想了想,我一个人进去也进不了病房,还不如和妈妈在外面一起等。

这时天已经渐渐暗了下来,住院楼外面的座椅上,已经没有几个人了。我和妈妈便在2号楼西门正对面的条椅上坐下来。期间遇到了两家都是山西老乡。一个是太谷的,一个是阳泉的。我们旁边坐着的是来自太谷的两个应该是患者的女儿。我们聊了起来,她们说,老人的病情有点严重,晚上睡觉会因为气短而憋醒,胳膊有时候抬不起来。在阳泉市的医院已经看过,大概率需要搭支架,但本市的医院,复杂的支架做不了,所以就准备来北京做手术。去年12月挂的门诊号,结果今年4月份才通知来住院。我说,我挂门诊,到医院通知住院就2周左右。她们还好奇地问,是挂的专家号,还是什么其他方法,这么快就排到了住院,而她们却等待了这么久。

说话间,太谷的那位应该也是患者女儿的,跟我们说在手术上的APP里面,就能够看到患者当前的手术进展。我和妈妈从手机里面看到爸爸的当前状态,还是“等待手术”;而旁边阳泉的家属,APP里面显示的已经是“正在手术”了。

于是我和妈妈就每隔5分钟,刷新一下手机屏幕,看看当前是否开始手术了。结果,每次看都是等待手术。又过了差不多一个小时,天已经完全黑了。阳泉的家属,看着APP里面,一直显示的手术进行,也差不多一个小时了。她们先去了1号楼。我和妈妈想尝试从北门看能否进去,又被保安拦了下来,让我们去1号楼3层等。还跟我们说,患者做手术,家属进去也做不了啥,要相信医生。如果遇到情况,医生会给家属打电话。如果手术过程中,医生没给打电话,那就是最好不过的了。我和妈妈于是又去了1号楼3层,在3层的最北侧,有两块大屏幕,显示着当前1号楼和2号楼,所有手术室在进行的手术名称,患者,年龄,哪个手术间。屏幕上面,不同的手术状态,用不同的背景色区分。
白色的,是等待手术;粉色的,是正在手术;绿色的,是手术结束,返回病房。
对面放着十几排座椅,都是等待着的家属。

3. 手术和陪护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我很快便在屏幕里面找到了显示爸爸手术的那张信息。屏幕里面的内容,基本每隔15秒会更新一次。这时,屏幕上面显示的状态,已经是“正在手术”中了。我和妈妈的心,顿时紧张了起来。因为现在意味着,爸爸已经躺在了手术台上,医生正在拿着一根细细的导丝,从爸爸的手臂上的桡动脉穿入,然后顺着手臂上的动脉,逐渐进入到心脏旁边的冠状动脉。由于术前医生已经给爸爸注射了造影剂,因此医生在专门的屏幕上,就能看到当前血管的狭窄情况。如果是血管比较狭窄的地方,那么屏幕上就会显示出来。因为血管狭窄的地方,血液流过去的比较少。就跟高速公路上面,从4车道变成2车道时,那车流量就会在那个地方变少。我和妈妈也时刻等待着,生怕医生给打过电话来,说遇到了什么问题,需要家属商量的。

我和妈妈这时找到了第六七排的空位坐了下来,看着屏幕上不断闪烁的文字。显示爸爸那条记录,也从第二行,慢慢地被刷新到了第十几行,后来又刷新到了第二页。这表明,当前还有一些新的患者在等待手术和刚开始手术。因为那个是根据手术开始的时间顺序展示的。最新的手术,排在最上面。

大概过了十分钟左右,我突然看到显示爸爸那行的手术信息,从粉色变成了绿色。妈妈还没注意到。我又仔细看了一下后面的手术状态,变成了手术完成。我赶紧推了推妈妈,跟妈妈说,爸爸的手术已经做完了。妈妈也有点不敢相信,手术这么快就结束了吗。我掏出手机,从APP上面,也看到了手术的状态,已经更新为了“手术完成”。我和妈妈便开始计算爸爸手术的耗时。我一下子就算出来,是26分钟,从19:45到20:11分。妈妈还有点不相信,在那里用手机上的计算机算,算半天也没算完。

这时候,妈妈已经接到了爸爸打过来的电话。爸爸在电话中说,手术很顺利,医生通过观察冠脉造影,认为目前的狭窄率是50%, 还没有达到放支架的标准(一般是冠脉狭窄率到75%,可能才达到放支架的标准)。手术过程中是局麻,爸爸也听到了旁边两个医生的对话,医生说,爸爸的冠脉造影效果很好,血管的情况很好,术中也跟爸爸说,不需要放支架,只需要回家吃药就好。

爸爸说,由于今晚做了手术,要输液,因此可以让一位家属进病房陪护。我和妈妈这时便从1号楼出来,到了2号楼的北门,仍然是被保安拦截了下来。和保安说明了情况,保安说必须是接到护士站的电话,才允许家属上去。爸爸这时候把手机给了护士,护士说允许一位家属上来后,保安便让家属上去。

我便说我去病房陪护,让妈妈晚上回宾馆休息一下, 看明天医院怎么安排.

我于是便上到了2楼的病房, 看到爸爸在病床上坐着输液, 旁边挂着一个很大的袋子, 袋子上面写着是生理盐水, 不知道里面是否还有其他的药物. 我想应该是为了让爸爸能够尽快将注射到体内的造影剂排出体外吧.

病房里面是三张床, 爸爸在中间的那张床, 两边的床位, 都是已经做过了支架手术的病友. 靠门的那位病友, 是一次性心脏里面搭了三根支架, 由于做完手术后, 胸口可能不适应, 还有疼痛感, 所以还在住院观察.

我坐到爸爸的旁边, 他给我讲述整个手术的经过, 主要是手术前等待了很久. 他做手术的那间病房, 前面是一个37岁的患者, 要做心脏起搏器的植入手术, 手术比较复杂, 所以就一直占着手术台, 于是就等待了很久才轮到爸爸做手术. 说了当导丝进入胳膊轴那里时, 感觉到里面有东西, 再然后导丝一直进到冠脉那里, 就没感觉了. 当他听到两位医生都说, 血管造影不错, 不需要搭支架时, 悬着的心也放下了. 我想爸爸应该也是很少见的, 已经来了阜外, 但是不需要做支架的病人了.

手术结束后, 医生为了防止手腕那里的切口出血, 于是拿了一个装置压住止血, 类似一个阀门的装置. 可以通过旋转上面的螺丝, 来控制按压的松紧. 爸爸输液时说, 那个螺丝拧的太紧了, 他的手都被压得麻得不行了. 我于是就过去给爸爸按摩手掌, 看能不能舒服一点. 后来差不多输液到10点多, 输完液了, 叫了护士拔了输液管. 晚上基本就没什么事情了, 和爸爸聊了一些家里的事情, 我和爸爸便挤在一张病床上, 我俩都斜着身子, 他头朝上, 我头朝下地睡过去了. 半夜的时候, 护士还进来几次, 查看了一次爸爸的情况.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 出院和结算

第二天早上五六点的时候, 护士已经进来给量血压, 抽血, 做术后的常规检查. 吃过医院的早饭,等到8点医生查房. 过了一会, 一个护士进来, 通知爸爸和靠窗户的另外一个病友, 今天可以出院了. 分别给了一张单子, 上面写着办理出院的流程.

护士说要等到11点, 负责的医生审核了病人的诊断书后, 就可以收拾行李, 到住院处进行结算了.

于是我和爸爸又开始从8点, 一直等到11点. 期间医生进来, 分别给即将出院的两位病人, 嘱咐出院的注意事项, 护士给病人带药. 一般是半个月的药. 吃完药后, 就需要自己去外面买药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当负责爸爸的医生进来通知爸爸出院时, 我顺便问了一下. 爸爸的偶发性的心脏疼痛, 如果不是由于冠脉狭窄供血不足引起的, 那可能是什么原因呢. 医生说, 那可能是神经性的疼痛, 或者痉挛之类引起的. 总之就是, 即使搭了支架, 对于爸爸现在的症状, 也是没有帮助的, 只能先出院, 按照医嘱吃药, 看看会不会有所好转. 医生也叮嘱, 出院后要戒烟戒酒, 少熬夜之类的.

在等待出院的这段时间, 病房外面又热闹了起来. 和昨天一样, 今天新办理住院的患者已经进来, 和昨天一样, 已经在开始做着各种入院前的检查了. 基本等爸爸11点一出去, 就马上会有新的病人住进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和妈妈在医院的住院结算那里汇合后, 我便排队等待结算. 等待前面的人完成结算后, 我便把押金条和两份诊断书交给负责结算的工作人员. 很快, 不到5分钟的工夫, 就办完了. 该退费的金额, 三日内会退回到当时入院时刷卡的银行卡上. 大概扫了一下发票, 从周三上午8点多办理入院, 到周四上午11点办理出院, 也就一天左右的时间, 北京的看病效率也是非常高的.

大概花了10565元, 医保报销了7687元, 个人自费2878元, 医保报销比例72.8%.

提着大包小包, 我们三人走出了阜外医院, 在回宾馆的路上, 在附近的一家羊蝎子馆吃了一顿饭, 庆祝爸爸出院, 并且也买好了当天下午15:00的火车票. 回到宾馆简单收拾, 退了房, 打车去了丰台火车站, 目送着爸爸妈妈进入候车室, 我便也坐地铁回了家, 准备下午4点半去学校接孩子放学.

简单回顾一下爸爸来北京看病的时间点:

时间点事情
2025-03-22日电话得知爸爸心脏疼痛, 准备来京看病. 我挂号, 挂号到了3月25日(周二)的候补号;
2025-03-24日候补失败, 我抢到了3月31日(周一)的门诊号;
2025-03-30日爸爸妈妈坐高铁来北京, 宾馆住宿一晚, 等待第二天门诊;
2025-03-31日1>上午医院门诊, 跟医生沟通后, 决定办理住院, 需要等待住院部通知办理住院时间; 2>爸妈乘坐当天下午的高铁, 回老家;
2025-04-11日1>早上医院通知, 下周一可办理入院, 沟通后, 推迟到(04-16)周三早上8点办理入院;
2025-04-15日爸爸妈妈乘坐高铁来北京, 宾馆住宿一晚;
2025-04-16日1>上午8点办理住院, 检查; 2>晚上7点多手术;
2025-04-17日1>上午11点办理出院; 2>坐下午14点多高铁回老家

5.总结:

从今年3月22日接到家里面的电话说爸爸要来北京看病,到4月17日在阜外医院出院返回家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我也跟随着父母体验了一下北京三甲医院从挂号到门诊,住院的全流程。

对比我2017年和舅舅在阜外医院的经历,还是有一些感触的。

这里总结一下:

5.1 阜外医院相比家乡医院效率高:

对比爸爸2013年底在太原心血管病医院住院的经历,爸爸说在太原住院时,在手术前也要做很多检查,但不是像阜外这样集中在一起做。而是今天做一个,明天做一个,而且做检查的楼,和住院部的楼还不在同一个楼。这样患者每次做检查,都需要自己从住院楼出来,再去其他楼做完检查后再回病房,等待检查结果。
而阜外的检查,在患者还没有进入病房前,基本就已经都做完了,而且要做的检查,和自己的病房都在同一层,这样大大节省了患者来回跑的时间。等患者进了病房后,基本就是在等待做手术了。

5.2 住院医保结算可以和门诊一样实时结算:

我记得当时2017年,舅舅办理出院时,当时他们也是外地医保,出院时还不能实时进行医保的结算。是在他们出院一两天后,我去了一趟医院,给舅舅办理的出院结算。

随着这几年医疗信息化的进步,特别是医保结算的改进,住院的医保结算,已经可以做到和门诊一样的实时结算了。这样便节省了患者很多的等待时间。

我在2017~2018年的时候,也正好做过门急诊的HIS系统,特别是其中的医保对接的工作,深知医保是HIS系统中非常重要的模块。因为医保垫付,是相当于医院先替患者把医保的部分垫付,然后每个月底,医院再和国家的医保办进行结算。如果某一笔费用, 医院先替患者垫付了, 但是月底医院去和医保办对账的时候, 医保办认为这笔账不合规, 那么就不会给医院付款, 那么医院就要自己承担这笔钱. 因此, 医院对于医保的每笔钱, 都审查得非常严格, 身怕哪比钱不合规, 账赖到自己头上.

5.3 住院和门急诊的检查结果, 要求的响应速度也很快

由于我在医疗AI影像企业做软件开发, 主要负责和医院的影像对接, 然后再对影像进行AI的分析.
有的医院的影像量非常大, 有时候我们的系统, 在拉取医院的数据时会比较吃力, 造成了一定的延迟. 我之前在处理这种问题时, 一般都是认为住院的患者, 他因为已经住了院了, 可能要住好几天, 而门诊就是上午比如开了检查, 可能等一会就要看到检查的结果.

所以我认为, 住院患者对于检查的结果的急迫性, 是低于门诊, 而优先级最高的, 当然是急诊患者.

但是, 当这次和爸爸一起在阜外体验了一次门诊和住院后, 我才感受到, 住院患者, 对于检查结果的急迫性同样很高. 因为很可能就是上午做完检查, 下午就要做手术了. 那检查的结果, 会直接影响到病人手术的安排时间.

所以, 未来再遇到类似的问题时, 就要想办法从根本上, 优化系统的性能, 而不是简单地把一些病人的处理优先级调低, 来处理了.

5.4 异地医保的计算比例和本地医保的相差无几:

外省的来北京看病, 一般医保的报销比例, 和在本省看病的医保报销比例, 会低一些.
但是单从爸爸这次来北京看病计算, 和他2023年在太原看病时, 报销的比例相差并不大.
我根据两次的发票, 计算了一下在太原和在北京看病的医保比例:

看病地点总花费医保支付报销比例
太原(2023年)10727805875.1%
北京(2025年)10565768772.8%

具体花费:
太原 10727元 (2023年11月29日~2023年12月7日, 共9天):

花费项目金额
材料费671.45元
床位费364.00元
监护费144.00元
西药费709.23元
检验病理费1991.00元
一般诊疗费161.00元
检查费3232.00元
治疗费3455.08元

北京 10565元 (2025年4月16日~2025年4月17日, 共1天):

花费项目金额
床位费50.00元
诊查费100.00元
检查费1596.86元
治疗费3376.50元
护理费50.00元
卫生材料费1190.28元
化验费3650.00元
西药费509.08元
其他住院收入费43.00元
花费项目金额(太原)金额(北京)
住院时间20231129 ~ 20131207(9天)20250416~20250417(1天)
床位费364.0050.00
材料费671.451190.28
监护费144.00-
诊查费-100.00
西药费709.23509.08
检验病理费1991.00-
化验费-3650.00
一般诊疗费161.00-
检查费3232.001596.86
治疗费3455.083376.50
其他住院收入费-43.0
护理费-50.00
总计1072710565

5.5 术中选择支架的变化

我记得2017年来陪舅舅看病, 当时要做支架植入手术前, 医院会问患者, 要选择进口, 还是国产的支架, 两者价格还是相差挺多的. 一般进口的, 代表质量更高, 当然价格也更高.

而2025年, 医生在手术前, 则直接和患者家属说的是, 患者不需要选择用进口还是国产的支架, 医生在手术中, 会根据病人的实际病情,选择恰当的支架. 因为每个病人针对支架的需求, 如粗细, 长短等可能都是不同的, 一味地选择进口的, 不一定能满足病人的实际需求. 国产的可能型号更多, 有更多的选择.

爸爸在手术前, 也跟我们说, 他如果搭支架想用国产的, 他觉得国产的东西, 质量很好. 这和8年前, 大家对于进口产品的崇拜, 已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也可以看出, 中国这些年来在制造业方面取得的进步, 还是有目共睹的!

希望生活在中国的人民, 都能享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

这也是我读研究生, 从本科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跨专业考研到生物医学工程, 研究生毕业后的两份工作, 都是跟医疗软件相关的原因. 上大学没能实现做医生的愿望, 那就做好的软件, 服务医生也行!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inter_peng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