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S
NFS的特点
- NFS(Network File System)即网络文件系统,是FreeBSD支持的文件系统中的一种,它允许网络中的计算机之间通过TCP/IP网络共享资源
- 在NFS的应用中,本地NFS的客户端应用可以透明地读写位于远端NFS服务器上的文件,就像访问本地文件一样
nfs适用于Linux与Unix之间实现文件共享,不能实现Linux与Windows间的文件共享功能 - nfs是运行在应用层的协议,其监听于2049/tcp和2049/udp套接字上,nfs服务只能基于IP进行认证
NFS的运用场景
- 多个机器共享一台CDROM或者其他设备。这对于在多台机器中安装软件来说更加便宜跟方便。
- 在大型网络中,配置一台中心 NFS 服务器用来放置所有用户的home目录可能会带来便利。这些目录能被输出到网络以便用户不管在哪台工作站上登录,总能得到相同的home目录。
- 不同客户端可在NFS上观看影视文件,节省本地空间。
- 在客户端完成的工作数据,可以备份保存到NFS服务器上用户自己的路径下。
NFS是运行在应用层的协议。随着NFS多年的发展和改进,NFS既可以用于局域网也可以用于广域网,且与操作系统和硬件无关,可以在不同的计算机或系统上运行。 - NFS作为所有前端web服务的共享存储,存储的内容一般包括网站用户上传的图片、附件、头像等,注意,网站的程序代码就不要放在NFS共享里了,因为网站程序是开发运维人员统一发布,不存在发布延迟问题,直接批量发布到web节点提供访问比共享到NFS里访问效率会更高些。
- 多个机器共享一台CDROM或其他设备。这对于在多台机器中安装软件来说更加便宜与方便。
- 在大型网络中,配置一台中心NFS服务器用来放置所有用户的home目录可能会带来便利。这些目录能被输出到网络以便用户不管在哪台工作站上登录,总能得到相同的home目录。
- 不同客户端可在NFS上观看影视文件,节省本地空间。
- 在客户端完成的工作数据,可以备份保存到NFS服务器上用户自己的路径下。
NFS的工作原理
NFS是通过RPC协议来实现网络文件系统共享的
RPC
- RPC(Remote Procedure Call Protocol),远程过程调用协议,它是一种通过网络从远程计算机程序上请求服务,而不需要了解底层网络技术的协议
- RPC协议假定某些传输协议的存在,如TCP或UDP,为通信程序之间携带信息数据。在OSI网络通信模型中,RPC跨越了传输层和应用层。
- RPC采用客户机/服务器模式。请求程序就是一个客户机,而服务提供程序就是一个服务器
rpc工作机制如上图所示
客户端程序发起一个RPC系统调用基于TCP协议发送给另一台主机(服务端)
服务端监听在某个套接字上,当收到客户端的系统调用请求以后,将收到的请求和其所传递的参数通过本地的系统调用执行一遍,并将结果返回给本地的服务进程
服务端的服务进程收到返回的执行结果后将其封装成响应报文,再通过rpc协议返回给客户端
客户端调用进程接收答复信息,获得进程结果,然后调用执行继续进行
NFS工作机制
NFS服务器运行四个进程
-
nfsd
nfs的守护进程,监听在2049/tcp和2049/udp端口上
不负责文件存储(由NFS服务器本地内核负责调度存储),用于理解客户端发起的rpc请求,并将其转交给本地内核,而后存储在指定的文件系统上 -
mountd
用于验证客户端是否在允许访问此NFS文件系统的客户端列表中,在则允许访问(发放一个令牌,持令牌去找nfsd),否则拒绝访问
mountd的服务端口是随机的,由rpc服务(portmapper)提供随机端口号 -
idmapd
实现用户帐号的集中映射,把所有的帐号都映射为NFSNOBODY,但是在访问时却能以本地用户的身份去访问 -
portmapper
NFS服务器的rpc服务,其监听于111/TCP和111/UDP套接字上,用于管理远程过程调用(RPC)
NFS的工作流程
- 客户端发起查看file信息的指令(ls file)给内核,内核通过NFS模块得知此文件并不是本地文件系统中的文件,而是在远程NFS主机上的一个文件
- 客户端主机的内核通过RPC协议把查看file信息的指令(系统调用)封装成rpc请求通过TCP的111端口发送给NFS服务端主机的portmapper
- NFS服务端主机的portmapper(RPC服务进程) NFS服务端的mountd服务在NFS提供的端口上,让mountd去找NFS所提供的的端口验证
- mountd收到验证请求后验证发起请求的客户端是否在允许访问此NFS文件系统的客户端列表中,在则允许访问(发放一个令牌,持令牌去找nfsd),否则拒绝访问
- 验证通过后客户端持mountd发放的令牌去找服务端的nfsd进程,请求查看某文件
- 服务端的nfsd进程发起本地系统调用,向内核请求查看客户端要查看的文件的信息
- 服务端的内核执行nfsd请求的系统调用,并将结果返回给nfsd服务
- nfsd进程收到内核返回的结果后将其封装成rpc请求报文并通过tcp/ip协议返回给客户端
exports文件的格式
nfs的主配置文件是/etc/exports,在此文件中,可以定义NFS系统的输出目录(即共享目录)、访问权限和允许访问的主机等参数。该文件默认为空,没有配置输出任何共享目录,这是基于安全性的考虑,如此即使系统启动了NFS服务也不会输出任何共享资源。
exports文件中每一行提供了一个共享目录的设置,其命令格式为:
1 | <输出目录> [客户端1(选项1,选项2,...)] [客户端2(选项1,选项2,...)]
其中,除输出目录是必选参数外,其他参数均是可选项。另外,格式中的输出目录和客户端之间、客户端与客户端之间都使用空格分隔,但客户端与选项之间不能有空格。
客户端是指网络中可以访问这个NFS共享目录的计算机。客户端的指定非常灵活,可为单个主机的IP或域名,亦可为某个子网或域中的主机等。
客户端 | 说明 |
---|---|
192.168.100.123 | 指定ip的主机 |
192.168.100.*或192.168.100.0/24 | 指定子网中的所有ip |
* | 所有主机 |
选项用来设置共享目录的访问权限、用户映射等。exports文件中的选项比较多,一般可分为三类:
-
访问权限选项(用于控制共享目录的访问权限)
-
用户映射选项
默认情况下,当客户端访问NFS服务器时,若远程访问的用户是root用户,则NFS服务器会将其映射成一个本地的匿名用户(该用户为nfsnobody),并将其所属的用户组也映射成匿名用户组(该用户组也为nfsnobody),如此有助于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
其他选项
访权限选项 | 说明 |
---|---|
ro | 设置输出目录只读 |
rw | 设置输出目录可读写 |
nfs管理
nfs安装
yum -y install nfs-utils //安装
systemctl start rpcbind nfs-server //启动
使用shoumount命令测试NFS服务器的输出目录状态:
//语法:showmount [选项] [NFS服务器名称或地址]
//常用的选项有:
-a //显示指定NFS服务器的所有客户端主机及其所连接的目录
-d //显示指定的NFS服务器中已被客户端连接的所有输出目录
-e //显示指定的NFS服务器上所有输出的共享目录
在客户端挂载NFS文件系统
mount -t nfs SERVER:/path/to/sharedfs /path/to/mount_point
在客户端设置开机自动挂载nfs:编辑/etc/fstab文件,添加如下格式的内容
SERVER:/PATH/TO/EXPORTED_FS /mnt_point nfs defaults,_netdev 0 0
案例
要求:
手动搭建一个nfs服务器
开放/nfs/shared目录,供所有用户查阅资料
开放/nfs/upload目录为192.168.98.0/24网段的数据上传目录,并将所有用户及所属的用户组都映射为nfs-upload,其UID与GID均为300
配置服务端
[root@localhost ~]# systemctl start nfs-server
[root@localhost ~]# ss -antl
[root@localhost ~]# ss -antl
State Recv-Q Send-Q Local Address:Port Peer Address:Port Process
LISTEN 0 128 0.0.0.0:22 0.0.0.0:*
LISTEN 0 64 0.0.0.0:34199 0.0.0.0:*
LISTEN 0 128 0.0.0.0:41437 0.0.0.0:*
LISTEN 0 64 0.0.0.0:2049 0.0.0.0:*
LISTEN 0 128 0.0.0.0:111 0.0.0.0:*
LISTEN 0 128 0.0.0.0:20048 0.0.0.0:*
LISTEN 0 128 [::]:38005 [::]:*
LISTEN 0 128 [::]:22 [::]:*
LISTEN 0 64 [::]:2049 [::]:*
LISTEN 0 128 [::]:111 [::]:*
LISTEN 0 128 [::]:20048 [::]:*
LISTEN 0 64 [::]:43665 [::]:*
[root@localhost ~]# systemctl stop firewalld
[root@localhost ~]# setenforce 0
编辑/etc/exports文件
在文件中输入下列内容
/nsf/shared *(ro)
/nfs/upload 192.168.147.*(rw,anonuid=300,anongid=300)
创建映射用户和共享目录并设置权限
[root@localhost ~]# groupadd -r -g 300 nfs-upload
[root@localhost ~]# useradd -r -u 300 -g 300 nfs-upload
[root@localhost ~]# id nfs-upload
uid=300(nfs-upload) gid=300(nfs-upload) 组=300(nfs-upload)
[root@localhost upload]# mkdir /nfs
[root@localhost upload]# cd /nfs
[root@localhost nfs]# mkdir upload
[root@localhost nfs]# mkdir shared
[root@localhost ~]# setfacl -m u:nfs-upload:rwx /nfs/upload/
[root@localhost ~]# setfacl -m g:nfs-upload:rwx /nfs/upload/
重启NFS服务加载配置文件
[root@localhost ~]# systemctl restart nfs-server
[root@localhost ~]# exportfs -r
挂载
[root@localhost ~]# vim /etc/fstab
192.168.147.55:/nfs /media nfs defaults,_netdev 0 0
测试nfs
[root@localhost shared]# ll
总用量 4
-rw-r--r--. 1 root root 0 6月 5 22:16 yy
-rw-r--r--. 1 root root 2 6月 5 22:16 hh
[root@localhost shared]# rm -f yy
rm: 无法删除'hah': 只读文件系统
[root@localhost shared]# touch kk
touch: 无法创建 '2': 只读文件系统
[root@localhost shared]# cat hh
1
[root@localhost shared]# cd ../upload/
[root@localhost upload]# ll
总用量 4
-rw-r--r--. 1 300 300 0 6月 5 21:46 wawa
-rw-r--r--. 1 root root 3 6月 5 22:20 lll
[root@localhost upload]# touch lala
[root@localhost upload]# ll
总用量 4
-rw-r--r--. 1 300 300 0 6月 5 21:46 wawa
-rw-r--r--. 1 300 300 0 6月 5 22:25 lala
-rw-r--r--. 1 root root 3 6月 5 22:20 lll
[root@localhost upload]# rm -f lll
[root@localhost upload]# ll
总用量 0
-rw-r--r--. 1 300 300 0 6月 5 21:46 wawa
-rw-r--r--. 1 300 300 0 6月 5 22:25 la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