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T上料防错系统(Error Proof System)
一.需求因素
外部因素:
- RoHs等强制性法规要求制造商自我申报是否符法律要求并在需要时提供可追溯性查询,从而突出了可追溯性的必要性,如果发生了任何产品质量事故,可追溯性可以缩小产品召回的范围,从而有助于减少召回产品导致的损失及为查找事故产生的原因,改善产品质量提供足够信息保障。提供可追溯性可以满足客户、市场以及法律规定的要求,而大大提升了制造商的竞争力。
- 元件的细小化会导致上料对料成本的增加及上料错误的可能成倍增加;
消费者对电子产品个性化需求的加剧,导致电子元器件的模块化、细小化速度加快,部分企业通过增加人工工时的办法来实现批量生产,器件的细小化发展会导致发生质量事故的风险越来越高,而这些事故的相当部分会在交付客户后才能发现,导致企业的形象和成本上的严重损失以及客户流失的可能。
内部因素:
- 业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行业竞争的加剧近使SMT企业不断提高效率来降低成本,随着外包业务的增加,品牌拥有者更加注意保护自已的品牌形象,电子制造服务(EMS)提供商需要通过提供可追溯性信息来应对这一挑战,以挽留现有客户并获取新的制造订单。
- 提高SMT企业的制造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
产品质量追溯能力日渐被客户重视,其能力直接反应出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质量保证能力 ,EPS为质量追溯提供了一套全面的解决方案,客户只需反馈产品的PID,即可追溯到产品上任意部件的厂商、周期、LOT NO 等关联信息;
二.解决方案
EPS是专门为以上这些问题设计的系统。系统利用条码技术,集成条码采集终端、条码打印机等硬件设备,开发出比较成熟的系统。
(1)首先需要对物料进行统一编码,并遵循一定的编码规则,并粘贴于料盘上,对硬件进行条码标示,包括线别编码,设备编码,站台编码,Feeder编码。并将条码粘贴在设备相应的位置。
(2)EPS需要导入料站表资料,一般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工单的配料BOM〔包括物料代码、Symbol编号〕,另一部分是工艺人员准备的工艺BOM资料,该工艺BOM资料不包含具体的物料信息,只给出了每个Symbol对应的某SMT设备的站位、Feeder规格信息。工艺BOM资料就每个机种来说基本是固定的,变动的只是工单配料BOM资料,而工单配料BOM资料往往是在ERP系统产生和调整的,出错的可能性极小。
(3)物料核对 :
切换生产机种时,由PC将料站表信息导入到到手持终端;
物料更换时,也需要采用手持终端进行核对;
工作换班时,需要进行物料核对。
如果数据错误,系统提示并报警。
(4)核对方法:
(5)系统其它功能:
操作日志功能:员工利用条码扫描终端进行机种切换、物料更换的每项操作都记录,无论操作正确或者错误。
报表功能:提供机种信息更换报表,机种切换报表,物料更换报表,代用料使用报表
(6)SMT对料时需要注意以下4个方面:
A.BOM资料信息本身必须正确无误;
B.SMT工程部门的BOM资料维护正确,也正确的生成PROGRAM信息数据库,匹对无误;
C.物料与料卷盘标识一致,IQC必须确保标签粘贴无误;
D上料人员把料卷盘放在了错误的地方,此时应该建立上料员与对料员分离制度,相互监督,相互查错;确保完万无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