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会议技术发展路线分析之AVC

一、 AVC视频算法的历史发展

视频编码的目的是在有限信息损耗的前提下,以尽量低的数据量来表征视频图像信息,并经过网络传输后解码呈现出满足质量要求的视频画面。常见的视频编码算法有H.261、H.263、H.264(H.264 HP)、H.265。

H.261标准是由国际电信联盟(ITU)于1990年发布,支持实现CIF(VCD)视频效果;H.263标准于1995年发布,支持实现4CIF(DVD)视频效果。H.264/AVC标准由国际联合视频组联合开发,2003年正式发布,能够实现720p和1080p的高清效果。H.264HP是H.264的高级版本,提升了压缩比,降低了网络传输带宽。

H.265继承了H.264/AVC编解码器并对压缩方案进行了一些改进,提升了压缩效率降低了传输带宽,支持4K超清。H.265在编码架构上与H.264基本一致,我们通常统称为AVC编码技术,也叫单层编码。

二、AVC有损架构MCU的发展

传统视频会议的核心是基于AVC算法架构的MCU,成型于上世纪90年代。MCU的主要功能是作为连接多台终端的中央处理设备,通过接受终端上传的视频码流解码、合成多画面、再编码传输给其他终端,或者传输给录播服务器录像存储。

AVC视频编码算法的发展推动了视频会议画质的不断升级,但并未改变AVC MCU技术架构。AVC MCU存在的主要短板如下:

  1. MCU对终端上传的码流二次解码编码,在MCU需要增加一倍的视频编码、界面时延,降低一次编解码图像代理的质量下降。
  2. MCU对终端上传的码流二次解码编码消耗大量计算资源,MCU一般需要内置大量的DSP芯片,MCU体现为专用硬件,成本极高;转通用服务器难以规模化承载,视频上云需求难以满足。
  3. 网络适应能力差,网络抖动或丢包引起的图像停顿或马赛克现象明显,互联网和移动网络应用受限。
  4. MCU软件业务功能与底层硬件绑定,受硬件限制无法持续升级,每隔一段时间就要重建改造。
  • 0
    点赞
  • 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晴天Jun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