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算法架构:AVC转向SVC成为主流趋势
SVC技术是国际联合视频组在2007年推出的标准视频编码技术,又称为分层编码技术,于2011年开始在视频会议领域商用。SVC提供了一种适应性更强的视频图像压缩和交换传输方式,中央处理器MCU无需对视频码流进行解码、处理和重新编码,接入终端设备根据自身的观看需求、解码能力和网络条件自适应选择适宜的视频图像码流。
SVC技术大大降低对中央处理设备MCU的计算能力要求,并显著提升了网络适应性。SVC无损架构MCU满足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对于视频会议提出的更大的并发规模、更复杂的网络应用、更灵活的终端接入、更丰富的场景应用等技术升级需求。
SVC成为主流趋势
各视频行业厂商逐步向SVC技术转型。在国外,Vidyo第一个推出采用SVC技术的视频会议系统,ZOOM在成立之初即采用SVC架构设计产品,宝利通也推出了“天宫”系列SVC视频会议平台。国内原主要视讯厂商华为、科达、中兴等在2016年后相继发布了基于SVC技术架构的MCU产品,SVC技术成为行业主流的技术趋势,部分走在前面的厂商技术方案已非常成熟并具备了大量的规模用户案例。
平台架构:专用硬件MCU转向通用云架构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正在深入推动各行业数字化转型,传统硬件正在开始转向全新的云计算架构。集约建设、统筹管理、按需使用是发展的新趋势,依托云计算技术和大数据进行顶层设计是政务数字化转型最重要的基础。
通过软件和硬件解耦,软件一次性部署,按照业务发展的情况弹性伸缩云计算主机,实现容量动态扩展;根据视频技术不断发展和应用场景不断丰富,通过软件升级就能长期保持云视频平台的先进性。
传统硬件视频系统正在被云计算架构视频系统全面取代,思科于2015年全面停产硬件MCU,宝利通2016年推出全虚拟化平台方案,华为、中兴、科达均发布了软件MCU平台,各主流厂家均推出了基于通用服务器或虚拟机部署的云视频系统。
云视频推动了视频应用从会议室场景延展到应急指挥、防控调度、个人互联、移动接入、监控融合等多场景应用。从上百点视频并发,转变为几千甚至数万的超大视频接入,覆盖基层单位,实现全省乃至全国的实时多方视频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