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2O到家业务”的布局起点:选对商业模式很重要

“O2O到家业务”市场的不断放大,让线上购买逐步成为了刚性需求,尤其在疫情之后,获得的关注和增长前所未有。这项可能“取代冰箱”的到家业务,被业界普遍认为未来具备巨大的商业机会。

为了求证这一未来趋势,苏宁零售技术研究院广泛调研,深度访谈了十余位国内头部“到家业务”平台的选品、供应链、物流、技术等环节负责人,分别针对商业模式、订单流量、商品供应链、门店履约、配送履约等行业核心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本文共5461字

阅读约9分钟

“O2O到家业务”的布局起点

选对商业模式很重要

王俊杰

持续10个月有余的全球疫情,几乎重构了部分零售企业的发展走向。有布局“到家业务”的电商零售企业,短时间销量均大涨3倍以上,也有传统零售门店,处境依然艰难,销售惨淡。

 

对数字化的理解、探索和长期实践,决定了疫情之后谁在弄潮,谁在裸泳。疫情加速推进了“O2O到家业务”的发展进程,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一个家庭的生活状态。

 

“冰箱空置率”是本次调研中的一个新发现。有不少调研对象告诉我们,以前去超市采买,要以一周消耗的数量为限,通常冰箱都会塞满。现在线上买菜,一小时送到家,就再也不囤货,冰箱的使用明显减少了。

 

O2O到家业务市场的不断放大,让线上购买逐步成为了刚性需求,尤其在疫情之后,获得的关注和增长前所未有。这项可能“取代冰箱”的到家业务,被业界普遍认为未来具备巨大的商业机会。

 

近期,我将从商业模式、订单流量、商品供应链、门店履约、配送履约五个方面,向大家系统分享“O2O到家业务”调研的最新发现和未来走向。

 

先从商业模式说起。

 

————————

 

我们先理清一下概念,O2O到家业务,简单说,就是消费者在线上下单消费,零售门店或前置仓进行配货,物流1小时内送货到家的服务。

 

对比其他零售业务,如今“到家业务”拓展了电商的经营范围,实现更高的配送效率,尤其在年轻消费者带动“宅经济”发展的市场背景下,这个业务得以快速扩张。

 

疫情爆发,成了“到家业务”发展的一道分水岭,凭借不一样的渠道和效率,叩开了C端消费者的大门,从联商网等媒体数据可以看出,国内头部的几家生鲜到家业务平台,在春节期间,增长均有3倍以上,行业迎来了风口。

 

 “到家业务”对传统商超意味着什么?

 

以国内最大的综合大卖场运营商(以下简称A)为例,根据相关财报和研报数据,A旗下两大连锁超市,2019年B2C到家业务覆盖了全国486家门店,平均订单量为640单/日/店,11月、12月末,达到了880、800单/日/店。

 

A运营商的到家业务入口,包含了自有平台以及多个头部生鲜电商入口,订单占比从11%到53%不等,其中自有平台占比21%。

疫情爆发,加强了以往商超用户消费习惯的培养,让B2C到家业务订单量一度达到960单/日/店,增长率达到50%。有数据显示,A旗下的上海杨浦店,2020年3月8日当天,到家业务订单量甚至高达7800单。它的IT、悬挂链系统等基础设施,已经可以支撑整个单量的运转。

 

订单量提升的同时,过去近两年,客单价也略有提升,从2019年61元,到2020年65元,疫情期间,升到100~120元。

 

虽然疫情触发了B2C到家业务的增长,但在大型商超的总体销售占比中,它还是很少的一部分。我们调研的另一家大型连锁商超,2019年日均单量389单,客单价100左右,计算下来,一年带来1400万左右GMV,仅是总销量的10%不到。这是一个普遍的比例,也说明了大型商超的“到家业务”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反观国内重构线下超市形态的新零售头部平台,疫情前“到家业务”比例就有50%,也就是贡献了一半的GMV量。而经历疫情,这个数字涨到了80%。在我们的访谈中,该平台高管告诉我们,线上的快速增长的同时,其实它的线下门店销量也没有下降严重。

 

大船掉头难,传统大型零售卖场想要全面开展O2O“到家业务”,实际难度要大很多。

 

 大型商超“到家业务”的现状如何?

 

再次以国内最大的综合大卖场运营商(以下简称A)为例,看看他们的“到家业务”开展的怎么样。

 

根据年报,该运营商A将“B2C到家业务”,定义为门店周围3-5公里的消费者,提供1-2小时配送到家的业务。品类涵盖了生鲜、食品、日用品等,大约1.8~2万个SKU。

 

截至2019年底,这个业务覆盖了全国486家门店,用户3300万+,活跃用户达到了1000万+。这里的活跃用户十分关键,涵盖了“到家业务”反复购买的用户,他们也是带动业绩增长的核心。换个角度看,“到家业务”做得好,活跃用户就多,就可以实现持续不断的增长。

 

订单量的来源,刚刚提到,包括自有平台以及几大国内头部生鲜电商入口,其中自有平台占比21%,其他渠道订单占比达到了79%。有趣的是,其他渠道虽然占比大,但用户的忠诚度比较低,没有办法培养活跃用户。但他们自己的平台,却显示复购率非常高,还有引流费用低、客单价高的优势。

 

“到家业务“做到什么程度,可能迎来拐点呢?根据A运营商年报,旗下一个连锁超市2019年毛利率在25%,整个公司B2C到家业务已经实现盈利(包含营销费用),估算贡献利润约为1000万元。

 

根据调研,我们也进行了模型测算,大型商超单店实现1000单/日/店,毛利率控制在28%,到家业务便有可能获利,当然这涉及商品供应链管理,以及配送成本等核心数据的影响。A旗下商超的配送成本约为7-7.3元/单,如果配送成本降低,履约的费用也会随之降低。

 

进一步推算,如果线上订单占比达到了50%,单量7500单/日/店,客单价65元,那么单店营业额可以做到1.7亿/年。这是线上,线下一般客单价稍高,所以营业额略高。这样单店全年营业额,估算做到5亿多。整个数值就目前市场来看,已经非常优秀了。说明了,如果线上做得好,线下也运营不错,逻辑上可以实现这个销售。

 

布局 “到家业务”的三个关键点 

 人群选择 

 掌握了合适的人群,就掌握了“到家业务”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到家业务”的人群,与一般线下人群、大卖场人群是两拨完全不一样的人,他们更多是80后、90后,甚至是00后。

 

尼尔森报告曾对这三类人群做过一些分析,认为90、00后的族群更加开放、包容和忠于自我,喜欢尝试新鲜事物。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点,是对价格不敏感,一开始就喜欢“到家业务”服务。而80后已经成家有孩子,他们需要考虑的事情更多,成熟稳重,会将更多精力放在工作上,更多的消费是为家庭。

 

“到家业务”的一个核心痛点,是运费问题,让用户愿意支付运费,要先找到这个人群。我们认为80、90、甚至00后,是愿意支付运费的,也是应该深耕的年轻化族群。

 

这里有一个履约费用和用户体验之间的矛盾较量。不收运费,履约费用高,平台亏钱。收运费,我就可能损失用户,流失到其他平台,所以,对于开展“到家业务”的平台来说,这也是必须要平衡的一点。

 

 商圈选择 

人群结构决定“到家业务”能否被有效支撑 

 

第二点,是对商圈的选择,选择商圈就是选择人群结构。目前布局中国的几个国外连锁商超,区位都非常好,很多是一二线城市的核心商圈,那里人群类型众多,机会也很多。

 

这些人在对待“到家业务”的态度上也有不同。偏年轻的能接受支付运费,对价格也不那么敏感,他们对产品的选择更看重质量,而不是一味的品类众多。比如精品、爆款、半成品类的商品,是有吸引力的。相反,年长人群习惯到线下购物,他们在乎价格、性价比,是完全不同的两类消费者。

 

所以,判断“到家业务”能否被有效支撑,要先判断商圈周围的人群结构。门店选址,要进行年龄结构、收入结构的分析。“到家业务”的商圈判断,是要选择年轻化的商圈。

 

 业务定位 

决定用户心智和品类选择 

 

如何决定用户心智?

 

形象地说,“到家业务”的定位,是“取代你的冰箱”,实现随时下单、即时送达。这同时决定了你对用户心智的定位。

 

打个比方,通常为了减少生鲜采买的时间,消费者会多买放进冰箱,储存几天的用量。当这个购物时间,压缩到半到一小时,还可以坐等上门,那么冰箱的作用就会减少。那些最好新鲜食用的产品,就会在需要的时候随时购买。

 

消费者需求和平台定位的对应,就是心智。有些平台,对用户心智的培养,是水果,有的是绿叶菜,也有的是新鲜水产。平台传达给消费者的定位,决定了他是不是选择这里消费。

 

定位至关重要,无论某个具体品类,还是品类齐全、价格便宜、配送很快、质量很高等这类属性特征,定位一定要体现核心的优势,而不是大而全的囊括所有。

 

如何决定品类选择?

 

基于调研,既然“到家业务”的用户定位在年轻消费群体,那么就建议在选品上,开始阶段主打精品和爆款商品。SKU控制在500个左右,因为超过这个数量,会形成一定的管理困难,商品出错率就会比较高,这会导致用户流失。

 

另外,刚刚说到了定位,我认为餐饮定位,仍是一个未来的机会点。年轻消费者对餐饮的即时性要求高,并且在不同的时段,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细分需求。如果可以从餐饮切入,复购率、毛利率也会相当可观。

 

以“吃”来驱动到家业务

 

日常生活中“吃”的消费发生频率很高,如果以“吃”来驱动到家业务,可能效果更好,同时可以带动其他产品的销售。以此为例,我们也做了一些深入研究。

调研访谈中,我们感受到年轻消费者用外卖APP点餐,对支付运费的抗性小一些,他们已经养成了习惯。这也证明,“吃”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从不同时期的需求看,日常工作日中,对“到家业务”的需求多是晚下班时间;周末假期,宅在家里全时段都有“到家业务”需求;法定假日举家外出,需求率会相应降低。

 

从不同时段的需求看,早餐注重快,价格便宜;午餐是方便,搭配合理、性价比高;晚餐要好吃,满足享受的需求;还可能有下午茶,就要方便,以水果甜品为主;夜宵是要提供放松的,或者容易消化的。

 

从口味的选择看,尽管市场有了主打热食、海鲜的新零售平台,品类众多,但也有消费者反映,口味相对匮乏,变化少。那么,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饮食需求,很可能就是机会点。另外,不同地方的人,口味也不相同,实际布局中需要注意。

 

年轻用户对“到家业务”服务的需求是很明确的,明码标价,价格要清清楚;有互动,提供促销和优惠;节省时间,可以预定送货时间等等,对于“到家业务”,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他们的心智基本上已经建立了。

 

 基于苏宁实践的一些建议 

 

2019年6月,苏宁收购家乐福中国80%股份,到2020年一季度时,家乐福“到家业务”销售占比就实现了快速提升,3月已经占比近10%。

 

疫情爆发后,“宅经济”再为家乐福“到家业务”按下快进键。今年2月,家乐福即时配送服务接入苏宁易购APP,推出“同城配”服务,将服务范围扩展到门店生活圈的10公里。“到家业务”订单3公里1小时达;10公里半日达。

 

随着家乐福门店的整合深化,苏宁已经构建苏宁小店、家乐福“店仓一体化”的快消品供应链履约模式,用全场景、高时效、低成本推动到家业务。

 

基于苏宁的成功经验,和行业专家的访谈调研,我们认为,传统零售商超开展“到家业务”可以尝试以自营为主、平台为辅,打造1小时3公里的生活圈。

客群方面,要开在年轻人分布的区域,因为他们更愿意在线为喜欢的商品和服务买单,支付配送费。而且,这样的“到家业务”规划要从顶层设计开始,风格、模式、商品规划、服务规划、选址等,走年轻化路线,深耕这个族群。

 

布局“到家业务”,和之前单纯做线下的思路不同。以前开大卖场,觉得3、5公里内只能开一家,多开一家就会抢生意。但如果看人群分布,布局“到家业务”的商超完全有可能在3公里内开两家。

 

模式方面,刚刚提到,以“自营+平台”模式的到家业务,打造1小时3公里生活圈。这当中,除了传统的商品销售,还可以将服务、美食等资源整合,用数据驱动业务,精准地进行产品营销,提供更多元化的产品。

 

我们的调研案例中,一个地区性中小型商超做的就很成功。他们与附近的洗衣店、洗车场合作,平时洗车30元,用他们的销售优惠券20可以,一旦有量,洗车场就愿意合作。通过买券,带动双方的流量,同时也让商超复购率得到提升。

 

在苏宁,我们有数据和多场景的优势来带动发展。比如,用数据洞察和勾画用户画像,对有母婴用品需求的用户,我们可以精准地推送相关产品信息。

 

商品服务方面,如果是用餐饮作为驱动,应该以天为单位,主打精品,做服务的需求细分。运营工作如果涉及微信群,要全员投入,有各环节的详细说明。参与的过程中,店长是运营引流的重要人物,除此以外,骑手也是核心。

 

一般我们看到的骑手,隶属公司是区域性运营的,配送人员不固定,采用派单制。但如果是自己的骑手,配送固定区域,那么他就有可能成为带动运营,为“到家业务”引流的核心抓手。

 

最后是配送环节的优化,就像餐饮的配送系统,可以精准到延误在几分钟内,超过一定时间限制,就要产生赔付,所以大家愿意为餐饮配送付费。目前,商超的“到家业务”履约环节做得还不够好,导致消费者不愿意付费,那么就要考虑如何优化这个环节,既能满足消费者需求,提升体验,还能降低履约成本。

 

————————

 

人们开始接受线上买菜、冰箱的空置率提升等现象,只是居民生活变化的一个缩影,实际背后有一套庞大的“到家业务”实施体系,它涉及了商业模式、订单流量、商品供应链、门店履约、配送履约等复杂环节,同时需要强大的IT技术团队提供持续高效的技术支持。

 

“O2O到家业务”商业模式的分享只是一个开始,有关这一议题,近期我还将对“订单流量、商品供应链、门店履约、配送履约”等问题进行研究成果的分享,请大家持续关注。

苏宁零售技术研究院研究员罗海棠、池曙强、郭永慧对本文亦有贡献。

 

发布预告:O2O到家业务——订单流量、商品供应链、门店履约、配送履约等方向的研究分享,近期还将陆续发布,敬请期待!

原创文章,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投稿请联系 SRTRI@suning.com

苏宁零售技术研究院,立足零售本质,以“重塑零售生态,共创品质生活”为理念,以“汇聚全球智慧,探索未来零售”为愿景,开展零售前沿技术与商业模式的研究。

研究院从用户视角出发,围绕智慧零售所进行的业态、服务及技术创新研究,将与智慧零售产业的创新实践相结合,促进行业转型和变革。同时,聚焦用户需求的深层次满足,全场景运营能力落地以及企业效率提升。

1、苏宁传统零售业“数字化转型”经验分享

2、创新综合零售体验店,如何跨界选品?

3、《5G零售行业应用白皮书》(附下载)

4、苏宁30年门店数字化发展心法与实践

5、房产在线交易,未来四大核心竞争力

6、线上开盘,地产开发商的新战场

7、线上卖房子,VR、直播成趋势

8、疫情重创后,互联网如何救房企?

 扫码关注公众号

阅读更多报告文章

点击在看,好报告要分享哦~

  • 0
    点赞
  • 3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