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_概述

第一章 概述

1.1 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的作用

  • 21世纪重要特征是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是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时代

  • 网络成为信息社会的命脉和发展知识经济的重要基础

  • 三大网络:

    • 电信网络:提供电话,电报及传真等服务
    • 有线电视网络:向用欧胡传送各种电视节目
    • 计算机网络:使用户能在计算机之间传送数据文件
  • 发展最快的是计算机网络

  • 随着技术发展,网络技术相互融合

  • 可以“三网融合”

  • 但实现融合并不简单,因为涉及各方面的利益和行政管辖的问题,不是技术问题

  • Internet发展

    • 自20世纪90年代,飞速发展
  • 互连网与互联网

    • 互连网:局部范围互连起来的计算机网络
    • 互联网:当今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网络
  • 什么是互联网?

    • 有数量极大的各种计算机网络互联起来的网络
  • 应用

    • 玩游戏
    • 看视频
    • 搜索
    • 通信
  • 互连网两个重要特点

    • 连通性
    • 共享
  • 在生活中的地位

    • 人们已经离不开互联网
    • 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最为重要的基础设施
    • 互联网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 互联网+

    • 指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
  • 负面影响

    • 病毒
    • 窃取钱财
    • 欺诈
    • 谣言
    • 沉迷游戏
  • 所以必须加强对互联网的管理

1.2 互联网概述

1.2.1 网络的网络

  • 互联网(Internet)
    • 特指Internet,起源于美国
  • 计算机网络(简称为网络)
    • 有若干结点(node)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链路(link)
  • 互连网(internetwork 或 internet)
    • 通过路由器把网络连接在一起形成的网络,即网络的网络
  • 注意名词“结点”,不是“节点”!!!
  • 关于“云”
  • 基本概念要清楚
    • 网络吧许多计算机连接在一起
    • 互连网则吧许多网络通过路由器连接在一起
    • 而互联网则是全世界最大的计算机网络

1.2.2 互联网基础结构发展的三个阶段

  • 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从单个网络ARPANET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1969-1984或1985年)
      • 1983年,TCP/IP协议成为ARPANET上的标准协议,是的所有使用TCP/IP协议的计算机都能利用互联网相互通信
      • 人们把1983年作为因特网的诞生时间
      • 1990年,ARPANET正式宣布关闭
    • internet和Internet的区别
      • 小的的“i”是通用名字
      • 大写的“I”是特指美国的ARPANET产生的互联网
    • 第二阶段:建成了三级结构的互联网
      • 是一个三级计算机网络,分为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或企业网)
    • 第三阶段:逐渐形成了多层次的ISP结构的互联网(1993年-现在)
      • 出现了因特网服务提供商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 万维网WWW的问世
    • 20世纪90年代,由欧洲原子核研究组织CERN开发的万维网WWW推进了互联网的发展

1.2.3 互联网的标准化工作

  • 互联网协会ISOC
  • 互联网体系结构研究委员会IAB
  • 互联网研究部IRTF
  • 互联网工程部IETF
互联网协会ISOC
互联网体系结构研究委员会IAB
互联网研究部IRTF
互联网工程部IETF
  • 成为互联网的标准三个阶段
    • 互联网草案:有效期只有六个月,在这个阶段还不是RFC文档
    • 建议标准:从这个阶段开始就成为RFC文档
    • 互联网标准:达到正式标准后,每个标准就分配到一个编号STD xx,一个标准可以和多个RFC文档关联

1.3 互联网的组成

从工作方式看,分为:

  • 边缘部分
  • 核心部分

1.3.1 边缘部分

处在互联网边缘的部分就是连接在互联网上的所有的主机。这些主机又称为端系统 (end system)

“主机 A 和主机 B 进行通信”实际上是指:“运行在主机 A 上的某个程序和运行在主机 B 上的另一个程序进行通信”。即“主机 A 的某个进程和主机 B 上的另一个进程进行通信”。简称为“计算机之间通信”

端系统之间的通信方式通常可划分为两大类:

  • 客户-服务器方式(C/S 方式)

    即Client/Server方式,简称为 C/S 方式

  • 对等方式(P2P 方式)

    即 Peer-to-Peer方式 ,简称为 P2P 方式。

客户-服务器方式:

客户是服务的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的提供方

客户软件的特点:

  • 被用户调用后运行,在打算通信时主动向远地服务器发起通信(请求服务)。因此,客户程序必须知道服务器程序的地址。
  • 不需要特殊的硬件和很复杂的操作系统。

服务器软件的特点:

  • 一种专门用来提供某种服务的程序,可同时处理多个远地或本地客户的请求。
  • 系统启动后即自动调用并一直不断地运行着,被动地等待并接受来自各地的客户的通信请求。因此,服务器程序不需要知道客户程序的地址。
  • 一般需要强大的硬件和高级的操作系统支持。
  • 客户与服务器的通信关系建立后,通信可以是双向的,客户和服务器都可发送和接收数据。

对等方式:

对等连接方式从本质上看仍然是使用客户服务器方式,只是对等连接中的每一个主机既是客户又是服务器。

对等连接工作方式可支持大量对等用户(如上百万个)同时工作。

1.3.2 核心部分

  • 网络核心部分是互联网中最复杂的部分。

  • 网络中的核心部分要向网络边缘中的大量主机提供连通性,使边缘部分中的任何一个主机都能够向其他主机通信(即传送或接收各种形式的数据)。

  • 在网络核心部分起特殊作用的是路由器 (router)

  • 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 (packet switching) 的关键构件,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这是网络核心部分最重要的功能。

  • 为了理解分组交换,首先了解电路交换的基本概念。

  1. 电路交换的主要特点:
  • N 部电话机两两直接相连,需 N(N – 1)/2 对电线。这种直接连接方法所需要的电线对的数量与电话机数量的平方( N2 )成正比。
  • 当电话机的数量增多时,就要使用交换机来完成全网的交换任务。
  • 电路交换必定是面向连接的。
  • 电路交换分为三个阶段:
    • 建立连接:建立一条专用的物理通路,以保证双方通话时所需的通信资源在通信时不会被其他用户占用;
    • 通信:主叫和被叫双方就能互相通电话;
    • 释放连接:释放刚才使用的这条专用的物理通路(释放刚才占用的所有通信资源)。

电路交换缺点:

  • 计算机数据具有突发性
  • 这导致在传送计算机数据时,通信线路的利用率很低(用来传送数据的时间往往不到10%甚至1% )。
  1. 分组交换的特点:
  • 分组交换则采用存储转发技术。
  • 在发送端,先把较长的报文划分成较短的、固定长度的数据段
  • 每一个数据段前面添加上首部构成分组(packet)

分组首部的重要性:

  • 每一个分组的首部都含有地址(诸如目的地址和源地址)等控制信息。
  • 分组交换网中的结点交换机根据收到的分组首部中的地址信息,把分组转发到下一个结点交换机。
  • 每个分组在互联网中独立地选择传输路径
  • 用这样的存储转发方式,最后分组就能到达最终目的地

1.4 计算机网络在我国的发展

  • 1980年,铁道部开始进行计算机联网实验
  • 1989年11月,我国第一个公用分组交换网络CNPAC建成运行
  • 1994年4月20号,我国用64k/s专线正式连入互联网
  • 1994年5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设立了我国的第一个万维网服务器
  • 1994年9月,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正式启动

规模最大的五个全国范围的公用计算机网络:

  • 中国电信互联网CHINANET
  • 中国联通互联网UNINET
  • 中国移动互联网CMNET
  •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
  • 中国科学技术网CSTNET

1.5 计算机网络的类别

1.5.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1.5.1.1 从网络的作用范围进行分类
  • 广域网WAN:作用范围几十到几千公里
  • 局域网LAN:作用距离5~50公里
  • 城域网MAN:局限在较小的范围(如1公里左右)
  • 个人局域网PAN:范围很小,大约在10米左右
  • 若中央处理机之间的距离非常近,则一般就称之为多处理机系统,而不称它为计算机网络
1.5.1.2 从网络的使用者进行分类
  • 公用网
  • 专用网
1.5.1.3 用来把用户介入到互联网的网络
  • 接入网AN(Access Network),又称为本地接入网或居民接入网
  • 接入网本身既不属于互联网的核心部分,也不属于互联网的边缘部分
  • 接入网是从某个端系统到另一个端系统的额路径中, 由这个端系统到第一个路由器之间的一些物理链路所组成的

1.6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

1.6.1 性能指标(7个)

  • 速率:设备发射数据的速度

    • 数据量的单位:bit
    • 来源于binary digit,意思是一个二进制数字
    • 速率是计算机网络中最重要的一个性能指标,指的是数据的传送速率,也成为数据率或比特率
    • 速率的单位:bit/s,kbit/s,Mbit/s,Gbit/s,速率往往指额定速率或标称速率,非实际运行速率
  • 带宽:两种不同含义

    • 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单位是赫,或(千赫,兆赫,吉赫)
    • 计算机网络中,表示在单位时间内网络中的某信道所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单位是bit/s,即”比特每秒“
  • 吞吐量:

    • 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的数据量
    • 吞吐量更经常地用于对现实世界中的网络的一种测量,以便知道实际上到底由多少数据量能够通过网络
    • 吞吐量受网络的带宽和网络的额定速率的限制
  • 时延(delay或latency)

    • 指数据从网络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所需的时间

      • 四种时延产生的地方:

        1. 处理时延

        2. 排队时延

        3. 发送时延(传输时延)

          • 发送数据时,数据帧从结点进入到传输媒体所需要的时间

          • 公式:
            发 送 时 延 = 数 据 帧 长 度 ( b i t ) 发 送 速 率 ( b i t / s ) 发送时延=\frac{数据帧长度(bit)}{发送速率(bit/s)} =bit/sbit

          • 提高带宽是提高传播的速率,不是传输的速率

        4. 传播时延

          • 公式:
            传 播 时 延 = 信 道 长 度 ( 米 ) 信 号 在 信 道 上 的 传 播 速 率 ( 米 / 秒 ) 传播时延=\frac{信道长度(米)}{信号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米/秒)} =/
    • 总时延=四个时延相加

  • 时延带宽积

    • 又称为以比特为单位的链路长度

    • 时 延 带 宽 积 = 传 播 时 延 × 带 宽 时延带宽积=传播时延 \times 带宽 =×

    • 只有再代表链路的管道都充满比特时,链路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

  • 往返时间 RTT

    • 从发送方发送数据开始,到发送方收到来自接收方的确认,总过经历的时间
  • 利用率

    • 信道利用率

      • 指某信道有百分之几的时间是被利用的(有数据通过),完全空闲的信道的利用率是零
    • 网络利用率

      • 全网络的信道利用率的加权平均值
    • 信道利用率并非越大越好,当某个信道的利用率增大时,该信道引起的时延也就迅速增加

    • 时延和网络利用率的关系:

      • D0表示网络空闲时的时延,D表示网络当前的时延,关系为:
        D = D 0 1 − U D=\frac{D_0}{1-U} D=1UD0
        U为网络利用率,数值在0到1之间

1.6.2 非性能指标

  • 费用
  • 质量:取决于多方面
  • 标准化:越标准越好
  • 可靠性:越可靠越好
  • 可扩展性和可升级性
  • 易于管理和维护

1.7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1.7.1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形成

  • 1974,IBM,系统网络体系结构 SNA ,这个著名的网络标准就是按照分层的方法制定的
  • 由于网络体系结构的不同,不同公司的设备很难互相连通
  •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77年成立了专门机构研究该问题
  • 提出了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OSI/RM,简称OSI
  • 但是,OSI只获得了一些理论研究的成果,在市场化方面失败了,原因包括:
    • 没有商业驱动力
    • 实现过分复杂,运行效率低
    • 制定周期长,设备无法及时进入市场
    • 层次划分不太合理,有些功能在多个层次中重复出现
  • 所以,任何产业都要依赖产业,政府
  • 非国际标准TCP/IP成为了实际的标准

1.7.2 协议与划分层次

  • 网络协议的三个组成要素:
    • 语法
    • 语义
    • 同步
  • 协议的两种形式:
    • 文字描述
    • 程序代码
  • 层次的多少要适当:
    • 层次少:每一层复杂

1.7.3 具有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

  • 物理层
  • 数据链路层
  • 网络层
  • 传输层
  • 应用层

1.7.4 实体,协议,服务和服务访问点

  • 实体表示任何可以发送或接受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
  • 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
  • 在协议的控制下, 两个对等实体间的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
  • 要实现本层协议,还需要使用下层所提供的服务

协议和服务在概念上不一样

  • 协议的额实现保证了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
  • 本层的服务用户只能看见服务而无法看见下面的协议,即下面的协议对上面的服务用户是透明
  • 协议是**“水平的**”,即协议是控制对等实体之间通信的规则
  • 服务是“垂直的”, 即服务是由下层向上层通过层间接口提供的
  • 上层使用服务原语获得下层所提供的服务

服务访问点:

  • 同一系统相邻两层的实体进行交互的地方,称为服务访问点SAP

协议很复杂:

  • 协议必须把所有不利的条件事先都估计到,而不能假定一切都是正常的和非常理想的
  • 看一个计算机网络协议是否正确,不能光看在正常情况下是否正确,还必须非常仔细地检查这个协议能否应付各种异常情况

1.7.5 TCP/IP的体系结构

  • 应用层
  • 运输层
  • 网际层
  • 网络接口层

一样

  • 协议的额实现保证了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
  • 本层的服务用户只能看见服务而无法看见下面的协议,即下面的协议对上面的服务用户是透明
  • 协议是**“水平的**”,即协议是控制对等实体之间通信的规则
  • 服务是“垂直的”, 即服务是由下层向上层通过层间接口提供的
  • 上层使用服务原语获得下层所提供的服务

服务访问点:

  • 同一系统相邻两层的实体进行交互的地方,称为服务访问点SAP

协议很复杂:

  • 协议必须把所有不利的条件事先都估计到,而不能假定一切都是正常的和非常理想的
  • 看一个计算机网络协议是否正确,不能光看在正常情况下是否正确,还必须非常仔细地检查这个协议能否应付各种异常情况

1.7.5 TCP/IP的体系结构

  • 应用层
  • 运输层
  • 网际层
  • 网络接口层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一只菜鸟呀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