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理解 Spring 家族的技术体系


Spring 框架自 2003 年由 Rod Johnson 设计并实现以来,经历了多个重大版本的发展和演进,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家族式技术生态圈。目前,Spring 已经是 Java EE 领域最流行的开发框架,在全球各大企业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梳理整个 Spring 家族中的技术体系,以及各种功能齐全的开发框架。

1)Spring 家族技术生态全景图

访问 Spring 的官方网站来对这个框架做宏观的了解。在 Spring 的主页中,展示了下面这张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从图中可以看到,这里罗列了 Spring 框架的七大核心技术体系,分别是微服务架构、响应式编程、云原生、Web 应用、Serverless 架构、事件驱动以及批处理

这些技术体系各自独立但也有一定交集,例如微服务架构往往会与基于 Spring Cloud 的云原生技术结合在一起使用,而微服务架构的构建过程也需要依赖于能够提供 RESTful 风格的 Web 应用程序等。

另一方面,在具备特定的技术特点之外,这些技术体系也各有其应用场景。例如,如果我们想要实现日常报表等轻量级的批处理任务,而又不想引入 Hadoop 这套庞大的离线处理平台时,使用基于 Spring Batch 的批处理框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再比方说,如果想要实现与 Kafka、RabbitMQ 等各种主流消息中间件之间的集成,但又希望开发人员不需要了解这些中间件在使用上的差别,那么使用基于 Spring Cloud Stream 的事件驱动架构是你的首选,因为这个框架对外提供了统一的 API,从而屏蔽了内部各个中间件在实现上的差异性。

我们无意对 Spring 中的所有七大技术体系做全面的展开。在日常开发过程中,如果构建单块 Web 服务,可以采用 Spring Boot。如果想要开发微服务架构,那么就需要使用基于 Spring Boot 的 Spring Cloud,而 Spring Cloud 同样内置了基于 Spring Cloud Stream 的事件驱动架构。同时,在这里我想特别强调的是响应式编程技术。响应式编程是 Spring 5 引入的最大创新,代表了一种系统架构设计和实现的技术方向。因此,今天我们也将从 Spring Boot、Spring Cloud 以及 Spring 响应式编程这三个技术体系进行切入,看看 Spring 具体能够为我们解决开发过程中的哪些问题。

当然,所有我们现在能看到的 Spring 家族技术体系都是在 Spring Framework 基础上逐步演进而来的。在介绍上述技术体系之前,我们先简单对其进行回顾。Spring Framework 的整体架构如下图所示:

  • 2
    点赞
  • 4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