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锂离子电池
1、工作原理
电池有四大主材: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正极材料和负极材料又统称为电极材料。充放电的过程就是在两个电极上发生相应的氧化还原化学反应,溶液中是离子运动,而在导线和电极上,是电子移动。离子得到电子还原为原子,原子失去电子氧化为离子。
电极材料的选择和质量直接决定锂离子电池的性能与价格。廉价、高性能的正、负极材料的研究一直是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的重点。负极材料一般选用碳材料,目前的发展比较成熟,石墨烯是负极材料研究的方向之一。正极材料的开发已经成为制约锂离子电池性能进一步提高、价格进一步降低的重要因素。在目前的商业化生产的锂离子电池中,正极材料的成本大约占整个电池成本的 40%左右,正极材料价格的降低直接决定着锂离子电池价格的降低。所以正极材料研发的趋势,对于充电技术的发展,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
2、正极材料与锂电池种类
电池种类一般依据正极材料划分,而正极材料一般都是锂的氧化物,目前新能源汽车中用得比较多的有三元锂、锰酸锂、磷酸铁锂、钛酸锂等。
(1)三元锂
三元锂电池是指正极材料使用镍钴锰酸锂三元正极材料的锂电池,前身是钴酸锂电池,它融合了钴酸锂和锰酸锂的优点,典型的三元18650型单体电池,其中18是直径,65是长度,0是圆形。
(2)锰酸锂
锰酸锂电池的由于不需要使用金属钴,所以成本要低廉很多。锰酸锂电池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有利于生产大中型号电芯,因此对于电动车用电池组而言,可以使用更少的电池单元,对电源管理方面的要求也不像钴酸锂电池那样复杂。锰酸锂电池的低温性能较好,更适用于寒冷地区使用。但是高温稳定性不够出色,容易鼓胀,此外理论容量不高,电极材料在电解质中会缓慢溶解,即与电解质的相容性不太好,容易衰减。所以如果采用锰酸锂电池,电池实际配置容量往往远大于理论需要容量。在工业化成熟度、成本、一致性上,锰酸锂远优于磷酸铁锂。
(3)磷酸铁锂
磷酸铁锂电池是目前市场上动力电池的首选,也是近年来研究的热门锂电池正极材料之一,磷酸铁锂具有高稳定性、更安全、更环保并且价格低廉。其高温状态下的稳定性更出色,遇到意外情况时发生火灾等的概率也更小。磷酸铁锂的主要缺点是理论容量不高,室温电导率低。
(4)钛酸锂
钛酸锂实际上是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但是它可以与锰酸锂、三元材料或磷酸铁锂等正极材料组成锂离子二次电池,所以会误以为钛酸锂是正极材料。与碳负极材料相比,钛酸锂具有较高的锂离子扩散系数,可高倍率充放电。在大大缩短充电时间的同时,对循环寿命的影响较小,热稳定性也较强。但是钛酸锂电池的能量密度较低,成本高昂。
3、负极材料
负极材料作为锂电池四大组成材料之一,在提高电池的容量以及循环性能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处于锂电池产业中游的核心环节。负极材料分类众多,其中石墨类碳材料一直处于负极材料的主流地位。
4、电池隔膜
电池隔膜尽管并不参与电池中的电化学反应,却也是决定锂电池性能的关键要素。电池的容量、循环性能和充放电电流密度等关键性能都与隔膜有着直接的关系。其主要功能一是隔离,二是热阻断。除此以外,锂电池隔膜还要有强度高、防火、化学稳定性好、生物相容性好、无毒等特点。
隔离是指隔膜在电解液环境中,隔离正、负极,以防止短路,但同时还要允许锂离子的传导。隔膜的半透层可以阻止体积比较大的分子通过而只允许小体积的带电离子通过,这样可以提高正负电极附近的浓度差,有利于离子的扩散,从而提高电池的存储效率。
热阻断是指在过热情况下阻断离子通道,具有热关闭性能的隔膜上世纪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