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值不等式及其证明

一、简介

均值不等式,又名平均值不等式、平均不等式,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公式。
公式内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其中的数全为正整数。
即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算术平均数≤平方平均数。

二、证明

1.几何平均数≤算术平均数Alt

2.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算术平均数≤平方平均数

Alt

三、总结

均值不等式可以说是最基本的不等式,很多不等式的证明都是在此基础上加以推导从而得出结论,是需要掌握扎实的基本不等式之一。

  • 7
    点赞
  • 38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K均值聚类算法是一种常用的无监督学习算法,用于将数据集划分为K个不同的簇。该算法的目标是使得每个数据点与其所属簇的中心点之间的距离最小化。以下是K均值聚类算法的步骤及其可视化过程: 1. 初始化:随机选择K个中心点作为初始的簇中心。 2. 分配数据点:将每个数据点分配给与其距离最近的簇中心。 3. 更新簇中心:计算每个簇的新中心点,即该簇中所有数据点的平均值。 4. 重复步骤2和3,直到簇中心不再发生变化或达到最大迭代次数。 可视化过程可以通过绘制数据点和簇中心的散点图来展示。每个数据点根据其所属簇的不同,使用不同的颜色进行标记。同时,可以绘制决策边界来显示簇的分布情况。 以下是K均值聚类算法及其可视化的示例代码: ```python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from sklearn.cluster import KMeans # 生成示例数据 X = np.array([[1, 2], [1, 4], [1, 0], [4, 2], [4, 4], [4, 0]]) # 创建KMeans对象并指定簇的数量为2 kmeans = KMeans(n_clusters=2) # 执行K均值聚类算法 kmeans.fit(X) # 获取簇中心和簇标签 centers = kmeans.cluster_centers_ labels = kmeans.labels_ # 绘制数据点和簇中心的散点图 plt.scatter(X[:, 0], X[:, 1], c=labels) plt.scatter(centers[:, 0], centers[:, 1], marker='x', color='red') plt.xlabel('X') plt.ylabel('Y') plt.title('K-means Clustering') plt.show() ``` 该代码将生成一个散点图,其中数据点根据其所属簇的不同使用不同的颜色进行标记,簇中心用红色的"X"标记。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