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注意力分配的一些模型

本文回顾了从20世纪40年代至今,关于注意力分配的模型发展历程,包括Fitts和Jones的眼动研究、Senders的信息带宽理论、Carbonell的视觉采样模型、Koch和Ullman的视觉注意模型、Itti的自底向上计算模型以及Wickens的情境意识-注意力分配模型。这些模型逐步揭示了人类如何在复杂环境中有效地分配和转移注意力。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伊利诺斯大学航空学院实验室





20世纪40年代:Fitts 和 Jones 就对军用飞机飞行员的眼动行为和仪表扫视进行了一系列研究,研究成果奠定了T型仪表布局。

20世纪60年代:Senders引入信息带宽的概念。假设从一个仪表转移注意力到另一个仪表的可能性与每个仪表上的注视点相对数量一致,基于信息带宽和信息源所要求的读数的精确性,提出注视点量化的理论模型,计算注意力需求[14]。

1968 年:Carbonell 在此基础上,基于排队论(queueing theory)提出一种飞行员视觉采样行为计算模型,经过试验验证,该模型与执行任务时的飞行员眼动行为非常吻合[15],Carbonell 模型

1985 年,Koch 和 Ullman 提出一种视觉注意模型,该模型针对给定场景,综合不同类型特征的显著图得到一个特征综合性的显著图,通过提出并采用了赢者全取算法来选
择突显性最大的区域。[16]

1998 年,Itti 等人在 Koch 和 Ullman 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一种自底向上视觉注意计算模型,该模型针对

  • 0
    点赞
  • 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