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单词呢?怎么背会那么多单词还减少时间?贫道也有办法。
100多年前世界著名心理学家,俄罗斯的乌申斯基教授根据艾宾豪斯关于长期记忆理论,提出一种最佳记忆方法:“在记忆对象快忘记前进行复习”。单词记了不重新浮现,一定会忘记。认知心理学认为,短期记忆要多次重复才会形成长期记忆。单词没忘的时候复习,就是浏览一下,花时间很短。复习时间主要花在忘掉单词重新背会(心理学叫“重记”)上了。包括第一次记(心理学叫“初记”),也是在忘掉前就看见最节省时间。
会节省多少时间?根据艾宾豪斯遗忘曲线,忘掉的越多,每个单词重记时间会大于忘掉少时每个单词重记时间。比如忘掉1个时复习不是比忘掉5个时复习少4个单位时间,而是指数级:1/5的平方的时间差别。为什么要“快”忘记才复习?因为没忘记的的时间很多,你不停复习?快忘就复习,复习一次加深一次印象,次数多了就不容易忘记。最主要的是达到一定的保持(心理学指记忆对象没忘记状态)时间,人在阅读和听到这个单词的概率就大,只要浮现概率足以应付已经达到的遗忘坚哥时间,单词就不会忘记了。
关键是怎么知道单词快忘记了?
科学试验一直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个重要手段。进行这一个试验必须做到这几点:第一,必须对什么是“快忘了”进行数量化,作为快忘了可“观测”的指标。第二,还必须在观测数据达不到指标时有调节手段。这样试验才能成功。
对于第一点,“忘掉最少”是“快忘了”可进行试验观察的指标;对于第二点,心理学关于遗忘有两个基本理论。一是记住的东西时间越长忘记越多,那么间隔时间越短忘记越少。而间隔时间是可以调整的:观测的遗忘率高过标准值,就缩短间隔时间。二是在同样间隔时间中,前次记忆印象越深忘的越少。但记忆深度又是个心理指标,连自己都不知道。“你问我爱你有多深,月亮代表我的心”。谁能知道?但是你一想就会发现,记住后“再认”(心理学术语,就是再次辨认的意思)的反应时间与记忆深度成反比关系--再认反应越快,表示记忆印象越深。那么就可以记忆程序最后增加一个“达标测试”步骤。就是记住的单词都在一个限定时间(可称为“达标时间”)再认。缩短达标时间,也能提高了记忆深度,减低遗忘率。有了这两个调整手段,做试验就很容易了。
实验大致时这样进行的:组织一批人,按一定的达标时间背单词,间隔一段时间检查他们的平均遗忘率。如果遗忘率高于“标准值”,就缩短间隔时间或达标时间。不断试验,总能找到符合标准值的那个间隔时间。找到第一个时间点。再用同样的方法向后找,于是一组点都会被找到。试验结果,如果用这种程序背单词,记住一个单词从第一次记到数次复习,总计平均不到1分钟时间。这比一般人背单词效率高几倍甚至十几倍!
但是正是发现了再认反应时间决定记忆深度,这件事就有些眉目。大家都用一个“达标时间”决定记忆深度,就起码保证了马虎人马虎不得,因为时间是不认人的。而如果复习时提供了“遗忘率”指示,记性差的人就会观察到自己的遗忘率高与标准值,于是就可以自行调节,缩短“达标时间”。当然能减少间隔时间也可以。但是程序设计冲突比较大。
还有,只有能控制两个参数,试验才能设计出人性化的产品。比如只缩短间隔时间,最后要比如3小时就是“快忘了”,多数人早上6、7点有时间背单词,你让他正上课活上班时复习?一个人习惯晚上9点背单词,你让他半夜爬起来复习?发现记忆深度与再认反应时间成反比,其实很重要。
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到今天,不要总是埋怨这些东西带来的坏处,什么孩子打电子游戏学坏了。计算机、开发软件和芯片支持声像模拟技术已经达到惊人的地步,做凶杀的电子游戏可以,做好来坞大片可以,做教育软件更是好东西。技术已经支持把原来只是在理论上的“最佳”实现为现实的最佳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