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年后将是世界末日?科幻电影中的“天地大冲撞”即将变成现实?“杞人忧天”不再被认为是笑谈。一颗以埃及神话中古老的邪恶和毁灭之魔“阿波菲斯”命名的390米宽的小行星将于2036年再次光临地球,和地球相撞的概率高达1/37。 假如小行星真的会撞上地球,人类是否能够出色地导演一场“人定胜天”的大片呢?
小行星再次擦肩而过 地球是否真的危机四伏
在整个地球的历史长河中,小行星与地球“擦肩而过”甚至撞击地球的事不乏其例,难道我们生活的地球真的是危机四伏吗?《环球》杂志驻巴黎记者卢苏燕以《小行星撞地球?》为题,回答了这个问题,现转发如下:
驶入地球“近郊”
2002年l月7日,除了几个知情的天文学家外,恐怕再没有人会觉得这天与往常有什么不同了。然而正是这天,一枚直径300米的小行星以11万公里/小时的速度与地球“擦肩而过”,确切的时间是北京时间15点37分。小行星在地球门前掠过并非第一次,然而这次却令科学家们至今心有余悸,道理非常简单,尽管这枚小行星很久以来一直朝着地球的方向飞速运行,但直到2001年12月26日,即直到小行星驶向地球近地点前的12天,它才被美国国家威夷天文台的一台小型天文望远镜所发现。
这枚小行星的编号是2001YB5。当美国的天文望远镜捕捉到它时,它正朝着地球的方向迅速逼近,当时看上去,它的大小也就与从地球上观测月球表面一块直径一米大的岩石相似。刚发现它时,美国天文学家曾异常紧张,因为一枚直径300米、可能是以坚硬的岩石组成的小行星一旦以11万公里/小时的速度撞上地球,其能量至少可以将方圆150公里内的所有建筑和自然物夷为平地,甚至对方圆800公里以外的地区也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直到科学家们以最快的速度计算出小行星的运行轨道后,他们才松了一口气:这枚小行星不会撞上地球,在驶至离地球83万公里时,它将转向逆地球方向而去。事实验证,小行星的运行轨迹与科学家的计算毫无二致。83万公里,从常理上看是个不近的距离,但从天文学上看,在太阳系里,它已经驶进地球的“近郊”。换句话说,以它的运行速度,小行星从其轨道近地点到地球的距离仅有不足8个小时的路程!如果这枚小行星真的驶向地球,那么人类只能坐以待毙,因为以现在的科学手段,科学家虽然能很快计算出它的运行轨道并预见到它所威胁的具体地区,但却没有能力在12天的时间里采取任何有效的预防措施。
危机四伏?
事实上,在整个地球的历史长河中,小行星与地球“擦肩而过”甚至撞击地球的事不乏其例,最令人心悸的就是6500多万年前一颗直径约10公里的小行星以9万公里/小时的速度与地球相撞,撞击点在今天墨西哥的尤卡坦州。撞击引起了小行星大爆炸,爆炸产生的尘埃充斥了整个地球大气层,阻挡了阳光,致使气温骤降,植物枯萎。有科学家认为,正是这次小行星与地球相撞,导致当时主宰地球的恐龙及其他许多大型动物完全灭绝。
难道我们生活的地球真的是危机四伏吗?其实不然,为使研究人员、新闻媒体和广大公众能够准确掌握某星体对地球的实际威胁程度,避免让公众产生不必要的恐慌,1999年,国际天文联合会在意大利都灵制定并通过了小行星对地球威胁的险级标准,并将此标准命名为小行星险级都灵标准。小行星险级都灵标准共分11级,即从0级到10级险级程度逐级增加。都灵0级表示小行星不会撞击地球或表示小行星在接近地球时已经瓦解成绝对不会对地球造成任何威胁的碎片;都灵1级表示小行星的动态值得观察,升至7级则表示小行星对地球可能会造成一定威胁;而都灵8-10级则表示小行星肯定会对某地、某地区甚至整个地球造成灾难性的危害。根据国际天文联合会的报告,截止目前,天文学家还没有观测到超过都灵1级的小行星,也没有发现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会对地球造成重大威胁的天体。至于刚刚光临过地球“近郊”的2001YB5,它下次再接近地球的时间是2052年,但与地球的距离将是2700万公里,即便在更远的未来,它撞上地球的可能也是微乎其微。
庸人无须自扰
从科学上分析,只有直径超过1公里的小行星才能对地球带来灾难性的毁灭。天文学家估计,对地球有潜在威胁的这类小行星大约超过1000个,但现在已知的只有300多。目前,美国正全力支持对1公里以上小行星进行观测,预计到2008年以前,所有直径在1公里以上、对地球存在潜在威胁的小行星都将归档登记并被追踪轨迹。
针对小行星对地球的威胁,科学界已经有了许多设想,如向对地球具有威胁的小行星发射核弹,将小行星击碎。关于这种方法,有专家评论说,这种方法不难达到,但并不理想,因为每个小行星的物质构成不一,科学界尚无法知道核弹的力量是否足以使小行星粉碎成不会对地球造成任何威胁的直径不足10米的碎块,如果小行星不能被击成足够小的碎块,被击碎的直径为数百米的大型天体可能会变成众多直径为数十米的行星碎块,沿着原来的轨道像行星雨一样降到地球上,这样虽然减少了局部的撞击,但却会使撞击面增多。于是便有专家提出了改变小行星轨道的方法,让它偏离可能与地球相撞的轨道,如在小行星表面放置离子发动机,或借助太阳风,或向小行星周围发射核弹等等。但无论是发射核弹击碎小行星,还是使用各种方法让它改变运行轨道,前提条件都是要提早发现,发现得越早,成功的可能越大。
目前,除美国外,英法等国也都启动了小行星国家观测计划,并为这一计划配备了先进的天文设备。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只要全世界对小行星研究给予足够的重视,人类就不会遭到和恐龙一样的灭顶之灾。而作为普通大众的我们,整天担心小行星撞地球,完全是杞人忧天,庸人自扰。
阿波菲斯最危险小天体2036年恐与地球相撞
据英国《每日快报》8日报道,科学家相信,一颗名叫“阿波菲斯”的390米宽小行星将可能在2036年和地球相撞,释放出比广岛原子弹爆炸高10万倍的能量,数千平方公里的地区将受直接影响,而释放到大气中的灰尘可能将影响整个地球的生态。科学家上周在英国伦敦召开专家会议,共商在未来的31年时间里“拯救地球”的有效方法。
命名埃及神话中的恶魔
在埃及神话中,“阿波菲斯”是古老的邪恶和毁灭之魔,它的目的是让整个世界陷入永久的黑暗。最近,天文学家将一颗正从外太空直奔地球而来的小行星也命名为“阿波菲斯”,正是因为这颗小行星将对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灾难性威胁。这颗小行星以前的名字叫做“2004MN4”,它于去年6月被科学家发现,直径约有390米宽。
上个礼拜,科学家在英国伦敦举行了“近地天体”专家会议,共商“末日救地球”之法。英国开放大学陨星专家莫尼卡·格拉迪说:“近地小行星和地球相撞只是时间问题,而不是会不会的问题。许多更小的太空物体都在冲入地球大气层时融化了,所以没能和地球发生碰撞。然而,直径超过1公里的小行星将每隔数十万年和地球相撞一次,直径大于6公里的小行星将每隔数亿年和地球相撞一次,这样的撞击将会引发灭绝性灾难。这次我们面对的就是一个迟到的大家伙。”
威胁危险等级史上最高
NASA科学家进行轨道验算后发现,“阿波菲斯”2029年将和地球擦肩而过,但却将在2036年重新光临地球,并可能冲破大气层和地球相撞!
据悉,“阿波菲斯”目前已经名列“托里诺等级”第4级,10级意味着必然的全球毁灭性碰撞。“阿波菲斯”的危险等级在有史以来发现的小行星中是最高的,它和地球在2036年的相撞概率高达37分之一!
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天文学家艾伦·菲茨西蒙斯说:“当它在2029年4月13日经过地球附近时,地球引力将改变它的轨道……它会在2036年再次光临地球,并和我们相撞。”
对策核弹炸毁并不明智
如何改变撞地小行星的轨道,目前科学家已经提出了许多理论性的方法。欧洲宇航局“先进观念小组”设计出了用一排人造卫星或 火箭推动小行星偏离撞地轨道的方法。科学家最感兴趣、也最容易的方法,就是派遣一艘太空船和小行星猛烈碰撞,从而改变它的方向。欧洲宇航局计划在下个10年发起“堂吉诃德”计划,派两艘太空船前往一颗测试小行星。其中一艘太空船名叫“西达尔戈”,它将和这颗小行星高速相撞,而另外一艘名叫“桑科”的太空船则将在附近测量小行星的轨道改变情况。
在好莱坞电影《世界末日》中,演员布鲁斯·威利斯曾带人到太空中用核弹去炸小行星,但在真实的科学世界中,核爆炸是最难得到天文学家支持的“下策”。菲茨西蒙斯说:“如果小行星快靠近地球时爆炸,那么地球就不是被小行星击中,而是被好几块大碎片击中了,受害地区将变得更多。”
据悉,明年春天,科学家将拥有一次良好的观测机会,可以更精确地测定“阿波菲斯”的轨道。如果到时仍然无法排除“阿波菲斯”撞地的可能,下一次观测机会将要等到2013年。
事实上,要到2029年,科学家才能完全确定“阿波菲斯”是否会撞地球。一名专家称:“如果我们等到2029年才行动,那么2036年的撞地灾难将很难避免。”
科学家公布五大拦截方案 小行星迟早撞地球
中新网9月18日电前不久,由美国有线新闻网转发的有关编号为“2003QQ47”的小行星,“有可能于2014年撞击地球”的消息。尽管后来彻底排除了这种可能性,据《青年时讯》报道,天文科学家称,小行星撞地球终究是会发生的,根据历史经验和科学预测,这个问题只是时间早晚而已。
中国的天文学家告诉时讯记者,现有的近地小行星大约有1400多颗,对地球有威胁的将近600多颗,木星的引力是近地小行星产生的主要原因。
国家天文台李竞研究员对时讯记者说:“假如撞击地球的小行星的直径超过一公里,那么这个灾难就是全球性的,没有任何地方可以避免遇难,但是较小的不会有如此大的影响,它只会对撞击的本地造成灾难性的影响。”
假如小行星真的要撞向地球,人类是否能够出色地导演一场“人定胜天”的大片?
方案一:用核弹炸毁小行星
据我国国家天文台的李竞研究员介绍,科学界目前“拦截”小行星的设想方案大体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将其炸毁,破坏掉;另一种则是改变它的运行轨道。
对于第一种解决办法,有的科学家提出了一个大胆设想:利用核导弹攻击向地球袭来的物体———就如同好莱坞影星布鲁斯·威利斯在《哈米吉多顿》电影中采用的方法一样,如发射一个火箭、一个导弹,把它炸掉。
“炸毁”的办法在理论上讲是可以的,但是,李竞研究员介绍说,在炸毁之前首先要对将要撞向地球的小天体的本源进行研究,看它的组成元素是铁质的还是硅质的,如果是硅质的,因为它质地比较松散,就可以利用导弹或者其他的核装置进行攻击将其炸毁,但是如果是铁质的,是一个坚硬的“铁疙瘩”,就要采取改变轨道的办法。
弱点与质疑:“炸毁”这种方法存在明显的缺点,因为,核爆炸的后果难以预料。李竞研究员说,“弄不好,炸掉的碎片会向地球散落,人们将对它们失去控制,使人类更深受其害。”
在使用核武器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因为地球上所有积累起来的核武器只够用来炸毁一个直径9公里的小行星,而且还得准确地击中小行星的中心才行。
中科院北京天文台研究员朱进也认为,由于人类还没有掌握向外空直接发射武器的能力,这种方法不一定有效。当小行星很遥远时,人们无法观测到它的物质属性;而对于一些松散结构的星体,爆炸所起到的作用很有限。
方案二:用机械力改变轨道
更多的科学家在考虑改变小行星运行轨迹的方法。李竞研究员介绍说,第一种改变小行星轨道的方法,就是发射人造天体,将其发射到太空后,把它调整到和小天体(或称小行星)平行,并使两者的相对速度为零,即人造小天体的运行速度等于小行星的运行速度,然后用机械推它一下,它就会改变轨道。
弱点与质疑:李竞研究员认为,这是比较稳妥的办法,但是要经过不断的、充分的试验,不能有任何误差存在,难度比较大。如果第一次没有推成功,还要发射飞行器对它进行跟踪,再在合适的时候推它,改变它的轨道。
方案三:改变颜色以改变轨道
第二种改变轨道的方法是改变小行星的表面颜色。李竞研究员说,如果原来小行星是灰的,可以将它变成纯黑,物体的颜色可决定吸收热量的多少。“这样可以改变它的反照率,颜色改变后它的吸热情况就会有所改变,黑色可以降低反照率提高吸热率,从而提高整个行星自身的温度,对它的运行轨道产生影响;也可以把它变成白的,使它变冷,效果是一样的。
弱点与质疑:改变小行星颜色可以改变它的轨道。但前提是,需要大把时间积累推力,而且还需要深入研究并随时监控对小行星轨道的实际影响,否则,抵御小行星撞击的方法也可能导致它更直接地撞向地球。
另外,因为对地球能够产生威胁的行星的直径都在一公里以上,整个工程也将是极其浩大的,而以笔者愚钝眼光看,人类显然没有时间从小行星身上提炼到足够改变小行星彩色的涂料,那么多的油漆涂料,怎样运到小行星上,要派多少人去完成这么伟大的刷漆任务?据报道,美国航天飞机每公斤有效载荷入轨费约1万美元。直径为一公里的小行星大约需要油漆523吨。就算不计买油漆的费用,要把这些油漆运上太空所需的运费大约将近52.4亿美元。
方案四:用爆炸法改变轨道
用爆炸的方法也可以实现小行星轨道的改变。对于组成元素是铁质的、结构结实的行星,李竞研究员认为,可以利用导弹或是核装置对其进行攻击,理想的状态是将它炸成一分为二的两部分,这样质量就发生了变化,“不再是原来的质量了,轨道也就跟着变了”。
弱点与质疑:目前这些理论上的探讨,都是在理想状态下才能进行的,实际中不能有一点点的误差存在,难度之高可以想象。
方案五:给小行星安“太阳帆”
这种方案要在小行星体表面上安装一台大型火箭发动机,或者一个“太阳帆”,把行星从地球的轨道上推开。发动机将被一个常规火箭发送到小行星上;然后,发动机自己固定在小行星上,开动发动机,把小行星推离它原来的运行轨道,从而使它错过与地球相撞的机会。
另外一个选择就是把一个“太阳帆”附着在小行星上,而不是发动机。利用常规火箭把这个帆发送到小行星上,并把它植根于小行星体的表面。这个帆一旦附着在小行星表面上,它就能够吸收由太阳放射出的光子,从而像风吹动一条船上的帆一样,把小行星推离原来的轨道。
微型卫星还可以用来登陆向地球冲来的近地球物体,查看近地球物体上面的物质、形状、大小及合成物。研究人员称,这些信息对于把任何冲向地球来的近地球物体推离轨道是至关重要的。
弱点与质疑:总体上这些技术在理论上虽然都是成立的,但是此种技术的实际可行性仍需进一步的实验研究。
所有的方案都只是设想
李竞研究员认为,以人类现有的技术和手段,阻止小行星撞击地球的预警期需要50年。在这个足够长的时间里,人们要进行不断的研究实验使技术逐步完善成熟。“从理论上讲,人类已有防止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手段,但是,还没有做过这方面的试验。虽然说美国、俄罗斯掌握了这方面的技术,这些技术也是可行的,但是毕竟还没有试验,没有真正实施过。说说很容易,实际应用没准儿会出现问题,所以还是需要一段时间,让技术逐渐成熟。”
科学家们认为,小行星的飞行速度可能会超过目前人类现有的飞行器速度。当它不是迎面撞来而是同向靠近时,人类发射的飞行器短期内是追不上它的。所以,人类只能早早地发现它们,并将飞行器发射到外空“等候”,然后再想办法将它推偏轨道。这一“战场”离地球越远,人类就越安全。所以监测是第一位的,预警时间越长也就越有利。
关于我国的监测小行星工作,李竞研究员告诉时讯记者,我国在河北兴隆县的天文监测点一度在全球很有影响力,但近几年各国普遍加强了这方面的研究,我们已经显得落后了。
小行星2036年撞击地球 四大措施应对
小行星“阿波菲斯”撞击地球模拟图
威胁程度不同的小行星 时报图形刘楠制
21世纪最初的年头里,在经历了腥风血雨的战争、惨无人道的恐怖袭击、印度洋大海啸、卡特里娜大飓风以及上个月的巴基斯坦大地震之后,地球还会经受什么样的劫难呢?
美国宇航局(NASA)称,下一个威胁地球的就是小行星“阿波菲斯”(Apophis)。科学家称,根据计算“阿波菲斯”的运行轨道时发现,它将在2029年与地球擦身而过,2036年撞击地球,造成比2004年12月印度洋地震海啸更可怕的破坏。为了保护我们生存的地球,NASA近日启动“太空防卫项目”第一步,决定安放跟踪仪监视小行星“阿波菲斯”的确切轨道。这被世人称为“地球保卫战”的开始。
危机
阿波菲斯致命的敌人
“阿波菲斯”是天文学家已知的近800颗具有潜在威胁的小行星之一,更是少数几颗天文学家们希望可以进一步详细研究的天体之一。
“阿波菲斯”小行星是一颗绕太阳运行的近地小行星,其形状不规则,直径仅320米左右,质量约4200万吨。是在2004年6月被发现的,此后失去踪迹,直到6个月后又再次被发现。2004年圣诞前夜,科学家们在NASA的“近地天体计划”办公室中计算出,“阿波菲斯”将在2029年4月13日与地球擦身而过。科学家们通过对“阿波菲斯”小行星进行不间断地观测,并估算的数据显示,至2029年“阿波菲斯”小行星与地球的之间的距离为18640英里,这个距离比多数的通信卫星与地球的间距还要近几千英里。
当“阿波菲斯”接近地球时,其运行速度为每秒5.9公里。如果击中地球,将产生相当于11万颗广岛原子弹爆炸所产生的能量,等同于整个纽约市及其周围区域的地方都会瞬时毁灭;如果它撞击在海洋中,那么将引起毁灭性的 海啸,比2004年印度洋大海啸更猛烈。因此,天文学家如此描述“阿波菲斯”:一个致命的敌人。
2029与地球擦身而过
2029年4月13日,黑色星期五,数以百万的人们会来到户外,抬头仰望,惊异于自己的好运。小行星“阿波菲斯”将与地球擦身而过,一个光点划过夜空,比许多人造卫星更快,比大部分恒星更明亮。
2029年4月13日,小行星“阿波菲斯”将会在30000公里的高空飞掠过地球。相比之下,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高度为36000公里。在距离最近时,这颗小行星将会明亮得像一颗3等恒星。即使在城市的灯光中,在非洲、欧洲和亚洲肉眼可见。有记载以来,还没有人曾经见过太空中如此明亮的小行星。
科学家们预测到,2029年,当阿波菲斯在地球附近呼啸而过时,地球的引力会将这个天体扭成一种复杂的转动摇摆的状态,引力所产生的扭矩还可能将“阿波菲斯”撕裂。
这样的事件从未被见证过,科学家们将获得有史以来最好的一次机会,来观察地球的引力如何影响一颗小行星的运动状态。而这种研究,对于科学家们应对那些与地球有相撞危险的其他天体来说极具参考价值,因为小天体与地球接近时,都将发生类似的状态变化。
2036撞向地球
当小行星“阿波菲斯”于2029年在距地球表面3万多公里的高空掠过地球后,其自身状态和运行轨道将因地球引力而发生变化。这一变化足以导致它在7年后,也就是2036年“击中”地球。所产生的力足以使美国德州消失,或使两个欧洲国家消失。在如此毁灭性的撞击中,地球上的生物难以逃过此劫。一位俄罗斯科学家预言,2036年某天,一颗小行星将撞击地球,其爆炸产生的能量相当于11万颗在广岛爆炸的原子弹,地球上的生物将受到毁灭性打击。
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的小行星和彗星安全问题研讨会上,俄罗斯天文学家肖尔制作了一个模型,假设“阿波菲斯”击中太平洋,将会掀起200米高的巨浪,它的冲击波掀起的灰尘,将笼罩地球上1/4的地区,这一地区里的动植物和人类将因为严寒和食物链被破坏而死去……
措施
NASA将发射“引力拖车”避免天地大冲撞
为避免小行星“阿波菲斯”可能在2036年与地球相撞,美国宇航局决定为其装上一个无线电跟踪仪,以跟踪监视它的确切轨道。世界各国的科学家紧密合作,用各种办法来保卫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1.安放跟踪器
据NASA报道,2013年是观察“阿波菲斯”空间运行轨迹的最佳时机。届时,如果观察结果证实了这块太空巨石撞击地球的可能性,搭载着无线电跟踪器的太空船将在10年内启程飞往“约会”地点。倘若跟踪仪显示小行星确实将与地球相撞,美国宇航局将设法使其偏离原来的轨道以避开地球。
2.“引力拖车”
美国宇航局准备在“阿波菲斯”2029年飞临地球时,用“引力拖车”将其引开。在2029年小行星经过地球附近时,只需发射一枚约1吨重的“引力拖车”飞船,就可以明显改变这颗小行星的运行轨道。为做到万无一失,科学家还需要进一步考核。第一步,在地面进行观测,计算“拖”开小行星的可行性;第二步,研究人员应该演习考证“引力拖车”成功几率;第三步,以前已有飞船靠近小行星进行空间勘测,收集的数据对“引力拖车”很有帮助。“引力拖车”是一种创新思维。之前防撞击是利用爆炸的反冲力改变小行星的运行轨道,而“引力拖车”不再需要爆炸,而且没有核污染。
3.发射太空飞行器
人类已经想出了不少避免小行星与地球碰撞的方法。
美宇航局宇航员卢杰和斯坦利·洛沃已拟定一个方案:发射一艘太空飞行器,利用其对“阿波菲斯”小行星产生的引力,让它不会撞上地球。
有科学家提出,可以让太空飞行器以与小行星相同的速度和方向与它“并肩而行”,当两者达到相对静止的时候,用机械臂去“推一下”,改变其运行轨道。还有人提议在小行星上安置“巨型 火箭驱动器”,改变其轨道;或者在太空中放置一个巨大的聚光镜,反射太阳光将小行星汽化。
4.建太空保护网
一个直径1公里左右或者更大的近地小行星一旦撞击地球,足以造成人类历史上空前的劫难,这一事实一直激励人们为地球制作一个保护网,并让人们思考:如何才能使这些可能引起灾难的小行星转移方向。
“太空护卫项目”则是由一群相互之间有联系的组织、机构共同担当,其中一些组织接受了NASA的资金支持,承诺满足美国国会的要求,即在2008年以前测定90%直径1公里以上的近地小行星。2003年,NASA又提出一个项目,建议在2028年以前投入25亿至45亿美元的资金,测定90%直径在140米以上的近地小行星。
新闻资料
解读小行星
小行星是一些围绕太阳运转但因为太小而称不上行星的天体。小行星可大至如直径约1000公里的小行星,小至与鹅卵石一般。有16颗小行星的直径超过240公里。它们位于地球轨道以内到土星的轨道以外的空间中。而大多数小行星集中在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带里。有些小行星的轨道与地球轨道相交,有些小行星还曾与地球相撞。
由于小行星是早期太阳系的物质,科学家们对它们的成分非常感兴趣。宇宙探测器经过小行星带时发现,小行星带其实非常空旷,小行星与小行星之间分隔得非常遥远。如果将所有的小行星加在一起组成一个单独的天体,它的直径还不到1500公里———比月球的半径还小。
小行星的命名权属于发现者。早期喜欢用女神的名字,后来改用人名、地名、花名乃至机构名的首字母缩写词来命名。
美紧急研究小行星防御计划
据美国媒体9日报道,从6月份开始,美国政府将召集来自全球高级别的科学家们赴美,参加今年夏天在美国举行的一个紧急“反恐”会议,以讨论如何才能使美国或其他国家的城市从“毁灭性的灾难”中逃离出来。不过,这次科学家们讨论的“反恐”却不是全球的恐怖主义,而是来自地球外的小行星撞击!
特殊实验室招募一流专家
尽管全球的目光都集中在反恐怖战上,但理论上的小行星撞地球威胁却无时无刻不紧紧攫住科学家们的心魂。去年12月,英国皇家天文学会邀请专家们召开了一个国际性的反小行星撞地球威胁会议。今年1月,全世界的天文学家们联合署名,请求澳大利亚政府出钱资助科学家们一个特殊的小行星探测望远镜。2月,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宣布,将在华盛顿成立一个特殊研究实验室,以专门研究如何利用科学方法解除近地彗星或小行星的撞地球威胁,该实验室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设备和最优秀的天文学家,今年9月投入工作和运行。
小行星多次“亲近”地球
哈佛大学、哈佛-斯密森天体物理学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布里恩·玛斯顿在接受采访时说:“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我们的地球至少已经遇到了两次致命的小行星接近。带有危险性的小行星飞到眼皮底下时,我们才发觉。”
据他称,今年第一次引起公众恐慌的小行星是在3月12日那天被发现的,该小行星被命名为2002EM7,它从太阳所在的方向朝地球直飞而来——太阳所在的方向一直被科学家们认为是天文学上的死角或盲点,因为很多地外不明物体常会被太阳耀眼的光芒所遮盖。
科学家们根本没观察到这颗具有潜在威胁的小行星正像核弹一样地射向地球,直到4天以后,它飞到距地球460000公里范围以内,并擦肩而过时,科学家们才大惊察觉,并虚惊了一场。460000公里,对天文学家们来说,是一个过于接近以致于危险重重的距离,因为月亮距地球的距离也不过是385000公里。一旦小行星的距离再近一点,近到地球庞大的引力足以使它偏离自己的轨道,那时的它对地球来说,将是一颗致命的灾星。
美国航空局的专家唐纳德·耶蒙斯8日说:“大小跟2002EM7差不多的不明物体,平均每两个星期就要像2002EM7一样飞近地球一次,只不过我们根本没有发觉它们而已。”
另一次“危险的亲近”发生在今年1月,一颗直径达300多米的小行星飞到了距地球600000公里的范围内,科学家们以前对它一直茫然无知,只在几个星期前才忽然监测到这个表面像岩石一样高低不平的太空物体。“600000公里,对我们人类来说也许太遥远了。但对于太空来说,它小得可怜。打个比方,如果小行星是一颗射向球门的足球,那这个距离就意味着它已经射到地球的球门柱上了。”
2071年∶千分之一可能撞击
耶蒙斯道,今年4月底,一颗1950年发现的名为1950DA的小行星再次成为科学家们重点关注的对象。科学家们预测,根据它现在的运行轨道,该小行星将在878年后,即2880年3月16日与地球相撞。尽管科学家们声称相撞几率约为三百分之一,但对科学家和逻辑学者来说,这已经是一个触目惊心的数字了。
对地球来说,到现在为科学家们所熟知的最迫在眉睫的危险,来自一颗代号为2000SG344的小行星。科学家们测算出,该小行星将在2071年与地球发生碰撞,可能性为千分之一。耶蒙斯称,该小行星是有史以来第一颗“与地球碰撞危险度”超过0的小行星。科学家们将小行星与地球碰撞的危险度从0到10分为11级,而0是最高的等级。一旦与地球相撞,那么它的撞击能量将大于100颗广岛原子弹,其爆炸力超过世界上最强大的核武器。耶蒙斯说,将在今夏召开的国际反小行星撞地球会议,很大程度上就是针对这颗迫在眉睫的2000SG344的。
预防方法五花八门
耶蒙斯教授称,今夏在美国召开的小行星撞地球威胁会议的主题之一,就是商讨如何才能防止小行星可能对地球造成的灾难。他认为,一旦发现小行星有撞击地球的可能,人类必须要有足够的时间来防备,而防备时间一般需要几十年。像美国大片《天地大冲撞》那样当小行星快接近地球时才采取措施,是根本来不及的。
耶蒙斯教授认为小行星的飞行速度肯定会超过目前人类最快的飞行器速度,像《天地大冲撞》中派人类发射的飞行器追上它并安放炸药,也是不可能的。因此人类只能指望早早地发现它们,并将飞行器发射到外太空“等候”拦截,然后再想法将它推离轨道。这一“宇宙战场”离地球越是遥远,人类就越是安全。
耶蒙斯称,为了解决人类可能的灭顶之灾,全球的科学家们想出的方法可谓五花八门。用装载核弹的飞行器在外太空拦截小行星,用核导弹将它炸碎并推偏轨道,这只是方法的一种,而且不一定奏效。因为对于一些密度很小的星体,爆炸所起的作用有限。
还有一种意见认为,通过改变小行星的颜色也许能导致它的轨道偏移,从而拯救人类免于像恐龙一样灭绝的命运。这一建议是由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小行星研究室科学家乔·斯匹特尔提出来的。用油漆或粉刷的方法改变小行星的颜色,这个点子来自一个普通的常识,物体的颜色可决定吸收热量的多少。科学家们发现,一颗深色的小行星吸收太阳能,并以热量的形式再将它辐射回宇宙空间。辐射热量可对直径在1公里或以下的小行星产生微量的推力,在长期作用下,这一推力就足以改变小行星的轨道。这一神奇的推力被称为“雅科夫斯基效应”。
科学家提议为地球安装“气囊”以防小行星撞击
美国俄克拉荷马州大学的数学家赫尔曼-布查德教授称,为地球安装一个“宇宙气囊”可以保护地球不受小行星或慧星的撞击,因为它可以改变这些小星体的飞行轨道,使它们偏离地球。
布查德认为人类可以使用航天飞机利用化学反应为“气囊”充气,而这一“气囊”完全可以对直径在10公里以内的星体起到有效的防范作用。
还有一些科学家建议使用核弹炸掉飞向地球的小行星以保护我们的家园,但同时担心爆炸后的行星碎片仍有可能飞向地球对人类造成伤害。
“堂吉诃德”计划启动:防止地球遭外星撞击
保护地球防止受到近地小行星的撞击,是现代天文学最重要的任务之一。为此,欧洲航天局将开始他们的“堂吉诃德”计划。这个计划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摧毁对地球有威胁的近地小行星,研究它们在遭受打击之下的情况;另一个是深入研究近地小行星的结构,以便进一步研究如何预防、特别是如何通过改变小行星的轨道或摧毁它们来避免近地小行星与地球相撞。
欧洲航天局科学家用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笔下著名人物堂吉诃德命名的新计划,是借用这位中世纪骑士的事迹,显示预防小行星这个工作的重要意义和重大困难。为此,欧洲航天局将发射两个分别命名为“桑丘”和“希达果”(同一部小说中的人物,桑丘是堂吉诃德的仆人)的宇宙飞行器,飞向一颗直径大约为550米的近地小行星。宇宙飞行器“桑丘”号将比“希达果”早几个月到达目的地,它围绕该行星飞行,并向目标发射多个探测器,组成地质勘测网络,来探测该小行星的地质情况。这些探测对于加强人类对小行星的了解很重要,参与计划的比萨大学专家安德列·米拉尼说,“对小行星内部构造的调查至关重要。”
“希达果”到达后则以每秒钟10公里的速度,撞击该小行星,而此时“桑丘”会在安全距离外观测整个撞击过程,并在撞击后再用2到3个月时间逐渐接近小行星的残余部分,详细记录崩溃成岩块的偏离、旋转和碎裂情况。参与这个计划的瑞士伯尔尼大学研究成员维利·本兹说,“这个行动将提供在打击之下近地小行星的反应情况和其状态。”科学家认为,这样的直径为500米的小行星如果与地球相碰撞,就能在很大范围内造成相当严重的危害。
本来,美国航天局也有一个相似的研究项目:2005年7月4日,美国的“深度撞击”计划中的宇宙飞行器,将冲击名为“坦普1”的彗星。但是,瑞士科学家本兹指出,“深度撞击”号母船只从“坦普1”彗星旁飞过,而“桑丘”号要围着小行星飞行,并在撞击小行星前就对该行星研究了3到4个月,在撞击后还要研究2到3个月,总研究和观察时间长达6到7个月,这对深入了解近地小行星很有好处。盖明 温玉顺
新闻链接
堂吉诃德是西班牙小说家塞万提斯小说《堂吉诃德》中的主人公,主要描写一个穷乡绅读骑士传奇入了迷,改名堂吉诃德,找了个农民桑丘·潘沙做侍从,出门游侠,妄想创建骑士的丰功伟绩,一路上闹了不少的笑话,吃了不少苦头,最后回家死去。
美国研制出可推移近地小行星的等离子发动机
据新华社讯 由美籍华裔宇航员张福林等专家研制出的等离子体发动机将于不久后在国际空间站上接受测试。如测试成功,专家将准备把这种发动机安装到未来用于推移近地小行星的火箭上。未来如果某颗近地小行星有可能与地球“过于亲密”的话,携有等离子体发动机的火箭就将飞向这颗小行星,改变小行星的运行轨道。
专家称给小行星刷油漆也许可以避免其撞地球
小行星专家们说,也许在未来某一天,这个世界的命运将掌握在一群油漆工手里。从理论上说,改变小行星的颜色将导致它的飞行轨道的偏移。这一办法可能把地球从几颗小行星的轨迹中排除————尤其是NASA上周(4月5日)预言将在880年后撞向地球的那颗小行星1950DA——从而拯救人类免于像恐龙一样灭绝的命运。
油漆或粉刷小行星,改变它的颜色,比好莱坞在银幕上尝试的招数(派钻井工上小行星 打洞再丢一颗核弹进去,或在小行星即将进入大气层前发射核弹拦截)要容易安全得多。
这个涂色的聪明点子来自一个普通的常识、物体的颜色可决定吸收热量的多少。一颗深色的小行星吸收太阳能,再以热量的形式将它辐射回宇宙空间,同时,在背对太阳的一面,滚烫的岩石冷却下来。
科学家们发现,辐射热量可对直径在1公里或以下的小行星产生微量推力,在长期累积作用下,这一推力将改变小行星轨道。这一神奇的推力被称为“雅科夫斯基效应”。卫星设计者们在试图弄明白为什么他们的卫星不肯乖乖呆在指定轨道上时,发现了这个秘密。
美国亚历桑那大学卫星和行星实验室的行星科学家Joe Spitale说:“如果我们启动雅科夫斯基效应,它将改变小行星飞行方向。”Spitale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上,提出了这个极富创意的“反小行星”救世概念。
行星科学家一致同意这一方法的可行性,但前提是需要大把时间累积推力,而且还需要深入研究并随时监控雅科夫斯基效应对小行星轨道的实际影响,否则抵御小行星撞击的方法也可能导致它更直接地撞向地球。
在同一期《科学》杂志上,另外一组科学家甚至起草了《反对对小行星1950DA启动雅科夫斯基效应》提议草案。这些科学家认为,这颗直径约1公里的小行星在2880年3月撞击地球的可能性并不很大。
全球核武器只够炸一个直径9公里的小行星?
近期,美国航空航天局的科学家们在计算一颗50年前发现的小行星的轨道时,大吃一惊,因为根据计算,这颗直径约1公里的小行星可能于2880年3月16日与地球相撞。尽管科学家们说,真正相撞的概率小于1/300,但怎样避免小行星与地球相撞,还是引起许多科学家的关注。
地球经不起碰撞
科学家们认为,与直径大于1公里的小行星碰撞将导致全球性灾难。在小行星撞击地球表面时,一切位于落点周围半径200公里至2000公里范围内的东西都将毁灭。火灾将笼罩更广大的地区,数量巨大的灰烬和尘土将被抛入大气层中,天地一片昏暗,太阳光将不能到达地球表面,地球温度急剧下降,大部分喜爱温暖的植物和动物将会灭绝,植物的光合作用也将停止。几年后,当尘埃最终落定,阳光重新照耀大地时,由于冲击导致大气层中二氧化碳大量增加而产生温室效应。地面温度升高,结果引起两极冰川的融化,随后造成大部分陆地上洪水泛滥。除了大气层性质的变化外,由于直径1公里的小行星坠落,地球的磁场将遭到破坏,地质构造发生改变,火山的活动性增加。许多科学家相信,6500万年前一颗小行星撞击地球,是导致恐龙灭绝的原因。
如果小行星坠落到海洋,一场巨大的海啸发生,滔天巨浪冲上陆地,地球上海岸边的所有生物几乎马上就会死亡。进入大气层中的水分将完全改变大气层的循环。大气层的破坏将比陨石坠落到陆地上更为可怕。
直径10公里以上的小行星的坠落将足以冲破地壳,引起全球各大洲分布图的重组。地球就像一个液体的球,上面覆盖着薄薄的一层只有20公里厚的硬壳。对这样的球,任何一下猛烈的打击都会导致它的碎屑四散飞溅到宇宙中。
即使是直径只有100米的小行星,无论它坠落到哪个城市,都会使整个城市从地球上消失。而直径小于100米的小行星是最难发现的。对于人类来说,主要的危险正是来自它们。
全球合作对付小行星
为了对付可能撞向地球的小行星,科学家们提出了一些方案,其中最有名的是俄罗斯科学家提出的“堡垒”方案。它是拉沃奇金科学生产联合公司和圣彼得堡国际小行星危险问题研究所的专家们共同制定的。这个方案的主要内容如下:为了发现危险的目标,必须组织统一的全球宇宙空间监控系统以及一系列区域性中心,以便尽早发现危险的小行星。在发现了危险的小行星以后,地球上的所有观测站都开始工作起来,信息将在专门设立的地球防卫中心进行加工处理,科学家们将在这里计算出坠落地点和预计可能造成的破坏程度,并提出建议。然后,宇航器起飞,去侦察和确定危险目标的轨迹数据、体积、形状及其它特点。最后,带有核弹的拦截器起飞,它将摧毁这个小行星或者改变其轨迹。
不过,在使用核武器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因为地球上所有积累起来的核武器只够用来炸毁一个直径9公里的小行星,而且得准确地击中中心才行。此外,在宇宙中进行核爆炸的后果也难以预料。因此,人们也在考虑其它对付小行星的方案,例如使用激光或铅锭等。
外星人操纵行星撞地球
据俄罗斯《真理报》报道,12月18日和19日,印度尼西亚两个相邻的小镇和雅加达地区分别出现了流星坠入地球现象。当地的居民被天空中刺眼的光芒和巨大的爆炸声吓坏,一些居民甚至直接目击了流星坠入地球时的场景。同时,印尼空军部队也在雷达监视系统上发现,当日,一个不明飞行物体以极高的速度冲破大气层,坠入地球,在撞击地球前爆炸。当地天文学家也证实,目击者看到的确实是陨星,而不是一架坠毁的飞机。而在这些突如其来的现象发生后,当地警方并未在附近地区发现任何星体撞击地球后留下的痕迹。
陨星坠落过于频繁
在这两起神秘的现象发生后,科学家们发现,尽管每年的12月份是流星雨现象相对频繁的一个时期,但是在今年的12月份,这种现象实在是过于频繁了。根据来自世界各地的报道,在2004年,几乎每周都有陨星坠落地球。除了印尼之外,在澳大利亚也曾有陨星坠入地球,并在地球上空爆炸的现象;在德国数个小镇的上空,曾出现过奇异的光芒和轰鸣的巨响。
陨星坠往人类居住区
一些科学家还称,按照以往的规律,陨星是不会坠入有人居住的地方的,它们经常坠入海中、湖中、空旷地带,甚至南极。但是,目前的现象表明,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陨星在人类居住地区的上空爆炸。
外星人采用的某种手段?
根据这些已经被证实的特异现象,一周前,在西班牙特尼里费地区召开的关于行星安全保护的国际座谈会上,一些科学家认为:也许在宇宙某个黑暗的角落中,有一些外星人故意采用某种手段,使得漂浮在宇宙中的流浪行星改变行程,坠入地球。而这种做法的目的就是使得地球遭到破坏。
来自俄罗斯地球物理机构的瓦勒里·卢达克夫说:“陨星会给地球和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而如果在宇宙中真的有某种生命蓄意制造这种灾难,人类将束手无策,这是不容忽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