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控制器:原理、类型与应用
1. 机器人控制器概述
机器人控制器是机器人的核心组件,它指挥末端执行器按照期望的顺序移动,并通过预定的点。同时,它还能将位置和序列数据存储在内存中,以便程序可以重复执行。
机器人控制器的复杂程度各不相同,从简单的步进开关,到气动逻辑 sequencer、二极管矩阵板、电子 sequencer、微处理器,再到小型计算机。早期机器人使用的简单数据存储设备包括电子计数器、插线板或二极管矩阵,以及电位器。其他存储设备还有磁带和磁盘、镀膜线、固态半导体,以及带有核心内存的小型计算机。
不同的存储设备对应的程序步骤也有所不同。例如,带有印刷电路的继电器型 sequencer 可提供 12 到 24 个编程步骤;针板矩阵最多可提供约 300 个步骤,但通常 50 个步骤更为常见;磁鼓存储器最多可提供 300 个步骤,平均约 200 个步骤。基于计算机的控制器的操作系统可以是硬连线的、存储在核心内存中,或者编程在只读存储器(ROM)中。
从应用角度来看,机器人控制可分为两大类:非伺服控制和伺服控制。伺服控制中,机械臂的运动由计算机持续监控,需要实时反馈和分析运动数据;非伺服控制则简单得多,不需要反馈。
1.1 不同存储设备对应的程序步骤
存储设备类型 | 程序步骤范围 |
---|---|
继电器型 sequencer | 12 - 24 个编程步骤 |
针板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