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通信”与“无线电通信”的本质,载波、信号、协议形态 (***)

“无线电通信”

对计算机通信的形象化理解:“听得见”与“看得见”

“听得见”:异步通信,类比于莫斯电报码。

“看得见”:非异步通信,使用多通道示波器、逻辑分析仪,通过波形,于是,“看得见”。

将抽象的计算机通信,采用“听得见”与“看得见”的这种思维方法,有助于加深理解计算机通信在宇宙存在中的自然属性的理解。

细微波形抖动造成的通信故障问题,速度慢的示波器或逻辑分析仪,未必能够察觉(显示)出来。

理论上,任何一种计算机通信方法,都可以采用普通 IO口,通过模拟任意一种通信协议的时序图,来实现采用该协议进行计算机通信。

采用“纯硬件思维”方式,来思考计算机通信

抛弃软件思维,采用纯硬件思维来思考:采用专门的硬件脉冲发生器,产生出一组符合通信协议的脉冲组,就可以控制符合相应通信协议的外设。

将接收到的符合某种通信协议的脉冲组,采用硬件译码电路的方式,同样也是可以获得所接收到的通信数据脉冲信息的。
只不过这样的纯硬件电路的译码器,相比于采用 MCU及软件的方法来接收通信数据和译码的这种方式来说,可能要复杂得多。

在 MCU还没有诞生的那个年代,人们就是采用纯硬件电路来实现通信的。

甚至直接采用“人类本能的感知能力”进行译码。比如:莫斯电报码通信。

利与弊

利:

在有些行业,常常采用 IO口来模拟 IIC通信,将系统的一些信息保存到 EEPROM中。

这种做法:可以采用更加低廉的 MCU,硬件布线时可以随意调整 EEPROM与 MCU的引脚连接。

弊:

但是,采用 IO口来模拟计算机通信协议的做法,在有些场景里,却并不实用。

比如:读写 FLASH的操作,会大大拖累 MCU的速度,或者说需要采用很高工作频率的 MCU。

在 TFT LCD显示的场合,需要显示很大分辨率的话,那么,MCU很难再有资源去运行其他的任务了。
速度越慢的 MCU,屏闪可能越严重;速度快的 MCU,价格也越贵;还不如外挂一个专门的 LCD驱动芯片,来得更有价值?将 LCD驱动内置到 MCU内部之后,就成为了 MCU的外设。

  

通过“看得见”来理解通信的时序图,有助于解决在计算机通信过程中,所遇到的硬件、或软件问题。

参考:为什么用我的代码在你的板子上无法正确读写EEPROM?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j24y127KX/?spm_id_from=autoNext

有用 =/= 适用,这要看具体的语言场景

有用:使用 IO口来模拟通信的时序,这对理解计算机通信的原理,非常有用。

适用:在许多的与时间有关的应用中, 采用 IO口来模拟通信的时序,来进行计算机通信,根本就不适用。比如:采用 MCU IO口模拟驱动大屏,结果打出一拳需要几分钟才能完成整个过程的显示,这样的显示速度,可以用来看电影吗?

计算机通信协议的“时序图”,采用示波器来看,就是单路、或多路的时序脉冲“波形”。

IO口只要模拟出某种通信协议的时序脉冲,就可以采用这种协议进行通信。

不仅通过 IO口可以模拟出符合某种通信协议的时序脉冲;其实,也可以对某些已有的外设进行改造,使其可以产生出符合某种通信协议的时序脉冲。它们的区别在于:运行的速度,以及需要高 CPU参与的力度。

   

“变形金刚”型的外设:STM32 FMC

FMC: Flexible menory controller 灵活的存储控制器:驱动 Nor、Nand flash,DRAM、SDRAM
模拟出 8080时序,去控制 LCD显示。

FMC 的原始设计,并不是为了驱动 LCD显示的,而是为了驱动存储器。

假如我们将 FMC视为是一种“变形金刚”型的外设,那么,通过这种配置的设置,可以驱动存储器,此时,FMC被视为是 “存储器驱动器”;
通过另一种配置的设置,则可以驱动 LCD显示,此时,FMC被视为是 LCD 显示驱动器”。

也许在未来,在 MCU领域,终将会发明出变形金刚外设吧?

MCU 的外设,未来将会是“变形金刚”的形态

外设可定制,采用不同的配置参数,就会成为不同功能的 MCU外设,这不是梦?

其实,类似的技术,早在 N多年前就有了,而且也早就已经成熟了,这就是:FPGA。

将 FPGA进行阉割、简化、定制,使之通过不同的配置参数,就可以实现出不同功能的 MCU外设,这是 MCU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吗?

“无线电通信”的种类

  • 调幅:载波频率不变;不同的信号,对应于(改变了)载波的幅度。
  • 调频:载波频率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变动;不同的信号,对应于(改变了)载波的频率。
  • 调相:数字通信属于调相通信中的一种类型,即:对波形有一定的要求。
    载波的最小频率 --> 取决于在一个数据帧中,最小信息量时的、最少相位变化的、数据帧的频率。
    载波的最大频率 --> 取决于在一个数据帧中,最大信息量时的、最多相位变化的、数据帧的频率。

模拟通信中的“解调”==(类同于)==数字通信中的“解码”。

数字通信的本质:只不过是一种“调相通信”而已

最大波特率,取决于在一个数据帧中,载波的最大频率(最大信息量时的、最多相位变化的、同向变化的次数)。

调相通信的本质,就是检测波形的相位变化,以及发生这些变化时,所保持的时间长度。也就是所谓的“上升沿”、“下降沿”、或者“电平”高低的变化,及其保持的时间长度。

数字通信的“载波信号”:就是在一个数据帧中,具有最高频率的方波流。

数字通信的“调制”:采用“用户信号”来改变“载波信号”的相位变化,以及在变化时所保持的时长。

数字通信的“解调”:读取出“载波信号”中的相位变化,以及在变化时所保持的时长;从而还原出二进制数据“0”或“1”的个数和排列顺序的数据流;与通信时钟密切相关。

“调制”与“解调”的参考依据

调幅的依据是:中间振幅;理想状态为 0V。
调频的依据是:中间中心频率;理想状态等于载波频率。
调相的依据是:通信时钟。因此,如何获得在“调制”过程中所使用的时钟信息,这是解调过程的关键步骤。

对于异步通信,时钟信息隐含在传输比特流中,需要将其提取出来(如单总线),或采用约定的时钟频率(如串口波特率的约定)。

对于同步通信,时钟信息被直接传输到了接收端。

调相通信,可以同时传输多个有密切关系的、被用户数据调制了的载波。

接口物理通信链路协议,用户实效数据人为协议

1. 如何重定义那些模糊不清的既有概念?

1.1 如何重定义?

接口物理通信链路协议:重定义为“通信链路协议”,实际上是对通讯链路数据的表示意义,所进行定义和解释。采用“链议”来定义,似乎会更好一些?

用户实效数据人为协议:重定义为“用户数据协议”,实际上是对用户数据的表示意义,所进行定义和解释。采用“数议”来定义,似乎会更好一些?

1.2 重定义后的概念比较

使用“通信链路协议”与“用户数据协议”,这样的定义,似乎还是不能清晰地表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

使用“链议”和“数议”来重定义,似乎可以更好地表示出它们之间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关系?

1.3 “链议”和“数议”,它们都是用来解释”数据帧“的,但是,此数据帧,不是彼数据帧,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链议”:

  • 是由通信接口决定的;对于已经形成标准的通信接口来说,其”链路数据帧“的构成格式和定义解释,一般不以用户的意志而改变。不同的通信接口,所采用的”数据帧“的构成和作用,是不同的。
  • “链议”只提供用来装载用户数据的“箩筐”。用户可以往“箩筐”放 “0”或 “1”这两种东西。在一个箩筐里,只能放入一个东西。

“数议”

  • 对“用户数据帧”的意义和用途进行定义和解释。
  • 已经形成标准的”用户数据帧“的解释,大家遵循它就是了。
  • 实际上,使用最广泛的是那些还没有形成标准,或者很难形成标准的“用户数据帧”的定义和解释。

“链议”与“数议”的区别

  • “链议”是对运输工具和方法、所进行的描述。比如:汽车,以及与之在一起的、用来装载东西的“箩筐”。
  • “数议”是对装载在“箩筐”里面的东西、所进行的描述。比如:数值“1”,它表示的是什么东西?

“链议”与“数议”,它们所关注的焦点,有着根本上的不同

  • “链议”关注的是:运输工具,和与之在一起的“箩筐”,以及如何才能可靠地将放在“箩筐”里面的东西,从一个地方搬运到另一个地方。至于在箩筐里面所放置的东西,并不关心。
  • “数议”,它主要关注的是:装在“箩筐”里面的东西,到底是“铁块”呢?还是“龙虾”呢?
  • “链议”与“数议”,是有关联的。采用马驮(“链议”)的方法来运输“龙虾”(“数议”),从广州运到上海,采用这种方法,在理论上,这是成立的;
    但是,还在运输的路上,要么“龙虾”可能早就臭气熏天了,要么运输的成本会很高。
  • 在不同的应用场景里,可能只有很少的“链议”和“数议”,才可以满足用户的要求。

思维的混淆

  • “RS-485协议”与 ”Modbus协议“,从字面上的理解,它们应该属于同一类别的、可以并列的东西。实际上,它们是不同的东西。“RS-485协议”属于“链议”, ”Modbus协议“属于“数议”。
  • “进程”、“线程”、“协程”,这种概念的表示方式,即表示出了这三种之间的联系,也表示出了它们三种之间,存在区别。
    上面“x程”这种概念表示方法,要比 “RS-485协议”和 ”Modbus协议“这种表示方法,更好。
    “RS-485协议”和 ”Modbus协议“:只表示出了两者之间的联系,但却没有表示出两者之间,在宏观上的本质区别。

模糊的概念表示方法,造成对通信接口理解的成本,增加了。

RS-485 与 Modbus 的本质问题

RS-485:传输如 8个比特位,这是由“接口物理通信协议”来规定的;使用标准默认的比特位协议。

Modbus 的本质:对 RS-485 所发送、或接收到实效数据的比特位所进行的人为定义。使用非标准人为的、或标准的、默认的比特位协议。

本质与意义:就协议本身而言,如果不考虑接口的形式,只是考虑实效数据的处理方式,那么,Modbus 同样也是可以运行在如 RS-232, USB等等的任何一种数字通信协议之上。

传输层与协议层的区别,理解:Modbus TCP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Ee411K7YH/

工控现场中为什么要将Modbus RTU转换成TCP?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5G41117iq/

MODBUS-TCP通信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Mq4y1y7uL/

信源、信道、信宿

信道:有线、无线、声波

TCP 232, 485 通信方式,

Modbus TCP:将 Modbus “实效数据人为协议”封装到 TCP协议(接口物理通信协议)中,通过网络来传输。

类比的,将信息(苹果),可以通过信道(飞机、轮船、汽车),来传递到其他的地方。

将 Modbus 实效数据人为协议,可以通过信道(TCP 232, 485),来传递到其他的设备。

为什么说 “RS-485 协议” 与 “Modbus 协议” 属于模糊的不良概念表示呢?

不良的概念表示,造成在理解上的困难

“RS-485 协议”:属于“链议” ,相当于是“快递公司”。快递公司关注的是将装载着“用户数据”的8个“箩筐”,如何、以及怎样可靠地从一个地方,搬运到另一个地方。
至于放在箩筐里面的具体物,只要不是受到管制的物品(指符合“箩筐”的使用规则),快递公司就不需要再去关心它们了。

通信数据链路的定义和解释,这是快递公司的问题。

“Modbus 协议”:属于“数议” ,相当于是需要快递的包裹里面的“东西”,具体如何定义和解释,这是用户(需要快递东西的人)需要关心的问题。

“用户数据”,也就是需要快递的、放在“箩筐”里面的东西,具体的定义和解释,是用户的问题。

小议:

1. 以上两种协议,属于两种不同的概念,需要分开来分别采用两个有明显区别的概念来表示它们,而不应该采用让人容易产生误会的两个概念来表示它们。

2. 快递公司的老板寄快递,虽然是一个人同时具有两种角色,但还是应该将这两种明显不同的角色,区分开来,分别进行描述。这样也许才不容易产生混淆吧?

3. 不良的概念表示,会造成对人们对“概念”学习和理解的成本,变高?很高?非常高?

“RS-485 协议” 与 “Modbus 协议” 的本质区别

往往会被初学者误会了它们之间的关系,以为它们是“顺丰“与“圆通”,是两个不同的快递公司。

实际上,“RS-485 协议” 与 “Modbus 协议”:

  • 一个属于“链议”,属于快递公司,如何定义和解释,这是快递公司的问题。
  • 另一个属于“数议”,是需要快递包裹里面的东西。至于到底是什么东西呢?如何定义与解释,这取决于用户,而不是快递公司。

   

2.

接口物理通信链路协议(在不同的设备之间,确保数据正确传输类协议;包含了各种的控制信息,以及实效数据。。在传输链路中的数据协议,“在传输链路中的数据帧格式”):传输的是比特流;使用接口规定的数据帧。

用户实效数据人为协议(在发送、获取数据之后,单纯的实效数据解释类协议;一般只对实效数据进行标准规定的、或者个性化的解释。。对发送、接收到的实效数据,所采用的“数据解释方法”):对实效数据的比特位进行的人为定义。

用户实效数据:在排除了确保数据正确传输类协议的辅助数据位之后,如校验位、其他控制位之后的比特流。只有“用户数据”信息的信息。

这两类协议:虽然都被称为“协议”,但它们之间,是有本质上区别的。

例子:MCU 通过 IIC与 24C02进行通信。

接口物理通信链路协议:包含地址信息,控制信息,其他信息,以及实效数据。

用户实效数据人为协议:相当于只是对“用户(实效)数据”所进行的人为定义和解释。这也就是 Modbus的本质。

用户实效数据的人为解释,比如:一个 8 bit的数据,可以被解释为是一个拉丁字符?也可以将每一个 bit,分别解释成为其他的意思。

逻辑关系

  • 在“传输链路数据帧”中,包含了用来装载“用户数据帧”的“用户数据帧箩筐”。
  • 而在通信工作的过程中,“用户数据帧”被装载在“传输链路数据帧”中“用户数据帧箩筐”里。
  • 虽然它们都叫做“xx协议”,但是,它们是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的“用户数据帧箩筐”相当于 RAM的存储单元,“用户数据帧”则相当于存储在 RAM“用户数据帧箩筐”中的用户数据。
  • 接口物理通信链路协议:解释的对象,是“传输链路数据帧”。对应于 232、485、TCP等接口协议。
  • 用户实效数据人为协议:解释的对象,是“用户数据帧”。对应于 Modbus等接口协议,以及用户自定义的数据解释。
  • 用户将“用户数据”被装载(调制)到“传输链路数据帧”中的“用户数据帧箩筐”里;“传输链路数据帧”通过具体的“接口物理通信链路协议”,经由接口的物理(无线、或有线)连接,将“用户数据”发送出去,或接收进来。
    此时的“用户数据”必须被用户进行解释之后,才能使用。否则,谁也不知道所接收到的“1”到底表示什么意思?这就是“
    用户实效数据人为协议”。

思维类比 1:两种有着本质区别的所谓“协议”

运输工具?传递方式?:载波的种类、通信方式(TCP 232, 485),需要一条、或多条引脚来产生不同的载波方式。------>通信链路传输协议

将已经形成标准的、或为形成标准的人为自定义的 “有用信号”(实效数据人为协议的)调制(加载)到载波中。------>用户数据构造协议

思维类比 2:调相通信思考

调相通信,相比于调幅、调频等通信,更不容易理解。

调相通信载波的最高频率,应该约等于在一个数据帧中,相位变化的次数 1/2。

对于数据帧之间的间隔,可能约等于调相通信载波的最高频率;也可能是“0”,即只输出一个数据帧,之后就进入了休眠状态。

思维类比 3:什么是“协议”

实际上,对于一种通信协议,它同时包含了两种类型的协议,而在许多的文章中,并没有严格将它们区分开来,这造成了在入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思维混乱。

在数字通信中的两种协议:物理连接与通信链路波形定义的接口协议,用户数据(实效数据)的人为解释协议。

物理连接与通信链路波形定义的接口协议:规定了“用户数据信号”,以及确保“用户数据”可靠传输的其他“通信辅助信号”。比如,CRC,时钟,片选等等的信号。

实际上,人们真正需要关心的,只是“用户数据信号”,就如将 8个箩筐的苹果,从 A地运往 B地,人们真正关心的是那 8框苹果,但是,如果没有辅助运输工具的话,那 8个箩筐的苹果,就无法运输过来。

用户数据(实效数据)的人为解释协议:即对“用户数据”的构成进行解释。

思维类比 4:在 RS-232 中,“协议”的理解 (**)

  1. 在理解“物理连接与通信链路波形定义的接口协议”的时候,在一个数据帧中,RS-232 可以传输 8个 bit位;这 8个 bit位,只能被理解为 8个空的箩筐,它们可以用来装载“用户数据”,并在实际使用时,会被初始化。比特位对应于在传输链路中的波形。
    在这里,这 8个 bit位,只能被理解为可以传输 8个比特位的“用户数据”,只是“箩筐”而已,而不应该直接理解为是 ASIIC编码的字符,虽然在串口助手上,显示的是ASIIC编码的字符实际上,它并不表示任何的其他意思;至于最后这 8个 bit位作何种解释,取决于用户(实效)数据人为协议的规定。
    在多数的文章中,直接将这 8个 bit位作为 ASIIC编码来理解,这将导致在数字通信学习中的思维混乱。

    举例:在讲述电报通信技术的场景里,接受到莫斯码报文”12“,我们不应该固执地说”12“就是指“小狗”。而应该根据正确的思维来理解它。比如,根据昨天的密码本,“12”翻译出来的是指“美食”,可是,根据今天的密码本翻译出来的却是指“狗屎”。

    当然,在非技术场景里,只要不影响到信息交互各方的理解,模糊的表述,也是允许的。

     
  2. 注意:在初学 RS-232时,通常会将 RS-232的 8个比特位,直接就理解为是在传输 ASSIC编码的字符,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它只是 8个可以用来装载“用户数据”的空箩筐而已。
  3. 在理解“用户数据”时,需要采用“用户(实效)数据的人为解释协议”的思维来理解。
    在这里,“用户数据”所代表的意义,将由用户自己来解释。流行的解释,将有可能会形成所谓的“通信标准”。
  4. 虽然显示的是“相同的字符”,但所表示的意义,却未必有任何的可比性。
    RS-232 的 8个 bit位,既可以按总体、将它们解释为 ASSIC编码的字符;
    也可以按照每一位、或每几位来分别作为不同的解释。
    这时,虽然在串口助手中,显示出来的字符是一样的,但实际上,它们所表示的却是不同的东西。

思维类比 5:数字通信的理解 (**)

将数字通信拆分为“载波数据(信号)”、“用户数据(信号)”两部分,这样才符合思维逻辑,容易理解?

在“载波数据”(通信链路波形定义)中的“用户数据”,只能被理解为是用来装载用户数据的“箩筐”,它用来装载可以作“任何解释”的用户数据,仅此而已。

思维类比 6:“可以”,并不代表“适合”

1. 虽然 RS-485协议与 Modbus协议,在概念表示形式上,都是“协议”;但实际上,它们是不同的东西。

** RS-485描述的是“通信通信数据链的传输方式”,在这个传输数据链中,包含了“用户数据信号”,以及“确保正确传输的各种辅助信号”。
比如:采用 8个箩筐来装载“用户数据”,可以采用 RS-485,IIC,TCP等等的物理接口来进行传输。在这里,所谓的 485“协议”,它描述的是传输的方式,是采用汽车,轮船,还是飞机来运输这 8个箩筐

** Modbus协议“描述的是“用户数据”的构成,以及对“用户数据”解释。
它描述的是在这 8个箩筐里,到底装载的是什么东西。

在许多的书籍和文章中,直接就将 RS-232所传输的“用户数据”,解释为是 ASIIC编码的字符,这是“不正确”的?容易造成初学者的思维混乱。
实际上, RS-232所传输的是 8个用来装载“用户数据”的“箩筐”,注意:是“箩筐”,而不是ASIIC编码的字符。在这 8个箩筐里,到底装载的是什么东西呢?这就要由“实效数据人为协议”来进行解释了,可能是ASIIC编码的字符,也可能是其他别的什么东西。

造成对“协议”这个概念的理解不清,以及混淆,这是“协议”这个概念本身就没有解释清楚,造成的不良后果。

在学习中,

人们应该学会对“概念”进行自我解释,而不是人云亦云。

应该学会掌握概念所对应的宇宙本质,而不是概念的字面解释。

“张三”爷爷和“张三”孙子,虽然都叫“张三”,但是,它们是同一个意思吗?显然不是的,一个行将就木,一个还在上幼儿园。

她们的老公都叫“张三”,此“张三”是彼“张三”吗?问题来了?

2.“可以”:理论上,任何的“用户数据”,都可以采用任何不同的“通信接口”来进行传输。而 Modbus属于对“用户数据”进行解释的协议,因此,Modbus协议可以通过任何不同的“通信接口”来进行传输。

3.“未必适合”:RS-485适合在几公里范围之内进行传输;如果需要控制全球范围内的 Modbus工控设备的话,那么,Modbus协议就不适合采用 RS-485这种传输方式了,而应该采用 Modbus TCP这种传输方式。

假如 控制端与 Modbus设备在同一块 PCB上,比如读取 温湿度值,那么,MCU直接读取 ADC转换寄存器的值,就可以了。没有必要采用 Modbus协议来构造ADC转换寄存器的值来进行传输,这就造成了传输的臃肿等等的问题;在此场景里,只是在放屁,没有必要脱裤子的。

4. 不同的“接口数据链通信方式”,有不同的传输距离,不同的特点,适合不同的应用场景。

同样地,不同的“用户数据”解释协议,可以实现不同的想法。

思维类比 7:正确理解通信协议的思维步骤 (**)

步骤1:理解通信的种类

通信的传输方式,有各种各样,它们都有一个、或多个最适合自己的应用场合。就像运输工具一样,要想将 8个箩筐的货物,从南方运到北方,可以采用多种的运输工具,牛拉马驮、汽车、轮船、飞机等等,各有优缺点。串口?IIC?TCP? 。。。。

步骤2:理解发送、或接收到的“用户数据”

在这里,接收到的数据,需要理解为单纯的“数值”。

“数值”就是“数值”,它只代表“数值”自己,既不代表其他的任何东西,又可以用来代表任何的东西。

步骤3:从通信链路种所获得的“用户数据”,它们到底表示的是什么呢?

在此步骤中,最关键的是用户自己对所获得的“用户数据”进行解释。

比如“1”,它可以表示字符符号“1”,也可以表示 1只手,1条腿,一坨狗屎;也可以表示 2个人。理论上,只要你想,那么,它就可以表示任何的东西。

“1”到底表示什么呢?这是程序员自己定义的结果;有可能依据某种标准(如 Modbus)的规定,也可能是程序员天马行空的想法。

深入理解:

在许多关于 “通信技术性”的书籍和文章里,直接将步骤 2和 3合并、混淆在一起,将接收到的“用户数据”,往往直接解释为是 ASIIC编码的字符,这是“以偏概全”

这造成初学者总是误以为: 串口就是用来传输 ASIIC编码字符的;从而使得对通信协议的理解曲线过于陡峭了。

对于非技术性的科普知识,将步骤 2和 3合并,也是可以的。

特别注意:

不同的场景,所关注的对象是不同的。在描述电饭锅的时候,从使用它的角度来描述,与从设计技术的角度来描述,是不一样的。

  

实效数据人为协议的本质:数据解释器

数据解释器:对发送、或接收到的比特流、或数据,进行人为的、个性化的解释。

在数字通信中,除了运行在具体物理接口之上的默认协议之外,还充斥着大量的、个性化的、非标准的数据解释。

流行的个性化数据解释,就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实效数据人为协议。

关键区别

物理接口与默认通信协议,息息相关;采用了默认的数据解释协议。

数据解释型协议:对所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各种各样的不同解释;采用了接口标准的数据解释协议;但更多的是个性化地对所接收到的数据,进行个性化的解释。

当某个/种个性化的解释,被流行之后,就有可能会成为一种标准协议,或协议标准。

数字通信数据的本质:本质上,就是对数据做出何种的解释。

数据解释协议 == 标准默认通信协议 + 个性化解释通信协议

 

采用标准的数据解释?

还是采用个性化的数据解释?

或者,在标准的数据解释中,掺杂入个性化的数据解释?

阅读本文时注意:

要想理顺、清晰化本文的表达逻辑,可能需要重新创造一些新概念。但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来创造新概念啊。再说了,除非是英语,可以创造出一个独一无二的新单词;否则,在别人创造的概念里进行再创造,可能意义并不大。

  • 9
    点赞
  • 8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