恍如隔世的两个月

 生活在2022年11月到12月的广州,感受急剧变化的两个月。

01

阳过日记

我太太是在12月13日(周二)开始发病的。她早上还回公司上班了,中午感到不舒服就回家了。当时症状是发冷和有感冒的症状。

我们第一时间把小儿子送到外婆家逆隔离。

太太随后一直呆在一个房间。由于我们装修时把套房卫生间的门从房间改到了过道,这样任何时候都有两个卫生间供全家人使用。但也导致家里没有带独立卫生间的房间供严格的居家隔离使用。

那几天太太除了上卫生间,出来喝水,出来拿饭和洗澡,其它时间都躲在那个房间里。我和我妈进入那个房间和与她打照面时,都会戴上口罩。这是我们能做的居家防护了。

我和我妈作为同屋密接,一直期望自己是天选无症状,直到12月16日(周五)晚开始发病。

先是我妈在傍晚觉得冷,然后就去睡觉了。期间感觉想吐。持续了两天。后来睡觉时会鼻塞。

我在晚上睡觉前开始轻度发冷,当晚有低烧,失眠。接下来两天整个人都是蔫的。睡觉时会有发冷、低烧和失眠。

第三天周一,没有发烧和头晕了,但精神不好,还是坚持了在家上班。

第四天开始喉咙疼了两天多,最难受的时候连喝水都困难。

后来也出现过鼻塞、干咳、流鼻涕这些症状,但是快来快去。到12月21日,算是满血复活了。期间只吃了一颗布洛芬,其实不吃也可以。

到12月22日(周四),我岳母也发烧了,我赶紧把在那边逆向隔离的小儿子接回来,虽然那个时候我还是抗原阳性。隔了两天,岳父也发烧了。两老都是烧了两天就熬过去了。

小儿子除了一直咳嗽,没有其它症状。不过作为两个多星期的密接,不可能不阳的,希望他就这么阳康了。

一家人,除了不同住的老爸和大儿子外,算是就这样扛过了第一波冲击。整体上来说,症状都不算重。

02

极具戏剧性的两个月

11月30日,广州算是彻底放开。

戏剧的是,我所在的“幸存区”在11月28日晚封传也要被封控了,当晚政府安排了附近的院校学生离校。三年来没有被封控过的我们,当时也算是处变不惊。没有做任何额外的储备,等待靴子落地,结果等来的是放开。

从10月中开始,广州疫情在海珠区城中村开始爆发。核酸阳性数字迅速飙升到过万,是三年来最严峻、最复杂的形势。

我们也开始了每天核酸的日子。不过幸运的是,除了小孩不能回幼儿园和堂食最后也停了外,我们在生活上、工作上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城中村发生的冲突,即使是不在封控区的我,也时刻感受到局势的紧绷,那段时间,面对网上各种撕裂的情绪,真的很焦虑,因为这会毁掉近年来来之不易的团结氛围

被封控的区域,由于一直无法清零,封控期限不断被延长,人们失去了耐心,也看不到出路在哪里,人们的情绪也越来越绝望。

我始终认为动态清零是保护人们健康和生命的唯一手段,但随着感染的遍地开花和封控的范围的扩大,防控也确实走向了崩溃。

11月中“二十条”的公布,算是放开的信号,那个下午,算是给所有人打了一剂强心针。

然而兴奋不过半天,各地的层层加码却变本加厉,让人心陷入了更大的绝望。直到11月30日,广州宣布放开,彻底变天。现在回看这两个月,恍如隔世!

而在这波疫情以前,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在广州只需要每周做一次核酸,而且公交、公众场合、医院(除有创治疗外)也不需要查看核酸结果,超过一周不做核酸只会有短信提醒。除了居住地附近都有核酸点,每周核酸还进一次小区。疫情管控对生活没有什么影响,除了在2022年跨省出行的不确定性变高以外。

03

可以预见的代价

对于放开后的各种后果,我是能预见到的。

医院因为医护被感染而医疗挤兑加剧、公司此起彼伏地有人要请病假缺员、人们在一段时间内更不敢出门、市面上的餐厅、商铺都轮替着关门倒闭、路上的车和人都变少了、学校无法复课……

我在2022年9月写的文章《“后疫情时代”的家庭故事》,就预见了这一切。不是我料事如神,而是只要关注一下国外、港台的情况和数据,就可以了解。当然,放开后的感染速度比我想象的要惊人得多。

至于上海、广州发表的90%无症状(按照第9版的定义,无症状=阳性+无临床症状+CT无指标,也就是真的没有任何症状)、重症和死亡为0的数据,我从来不采信。因为在动态清零的环境下,样本太小,偏差太大,没有什么参考意义。国外、港台有的是现成数据做有效参考。

我一直认为,放开不是皆大欢喜,而是有非常大的代价的,阵痛期会有3-6个月,所以我对放开一直持谨慎的态度。

但是我也看到,原来的封控手段在奥密克戎如此高的传染率下,已经走向崩溃。一个策略是不是好策略,也要看能否执行得下去

同时也要看到,奥密克戎的最大危害就是超高传染性。一旦放开,几乎就是全民感染。在香港、新加坡,也是人去了必中招的。不管它的致死率多低,如此巨大的感染基数,医疗、物资、药物都必然跟不上,超额死亡也不可避免

如此高的传染性,也使中间路线没有可能,要么严格管控阻断感染,要么彻底不管,否则做俯卧撑,只会让所有人有被钝刀割颈般痛苦,遭两重罪。

通过放开后的亲身经历,我相信大家也能理解为什么放开前很多地方要层层加码、为什么抗原检测不能取代核酸检测、为什么居家隔离不可行……

随着病毒毒性的降低,我相信,绝大多数人是可以扛过去的,但也会有人扛不过去,这就是我们要面对的两个现实。未来必然会重复感染,病毒对每个人身体的长期影响也是未知数。

我家8口人,至少有3个属于高危,有扛不过去的风险。

既然放开了,个人防护在奥密克戎面前基本无用,这又是个无药可治的自限性疾病,我们只能往前看。我在阳之前,也只能违心地让自己相信它就是个重感冒,否则会睡不着觉。

以我身边统计学的观察,老人、小孩如果不转重症的话,症状其实会比中青年要轻。每个人的症状,基本就是开盲盒,看命。

我在放开前,会看大量国外、港台放开后的各种情况与数据的文章,对放开后的情况有充分的了解。

现在放开了,我不再看了。因为既然躲不过去,增加焦虑值也没有意义。虽然我知道,国外和港台疫情也在反弹。

香港在12月前,有很多个月每天死亡人数徘徊在3-10人,最近几周每天死亡人数飙升到50人左右。2022年,香港最惨烈的时期,每天死亡人数破百,殡葬服务跟不上。

从亲身经历也可以看到,除了坚持动态清零,没有其它任何办法能避免感染和死亡海啸,这也是为什么一直坚持到最后一刻。

三年来,虽然旅游业、服务业受到重创,但由于国内疫情控制得当,稳住了制造业,外贸的持续增长保住了国家经济的增长。

2022年四季度,由于全球经济衰退,外贸数据也变差,我们不得不立即拉动内需来保经济,相信这也是突然放开的其中一个原因。未来几年,全球经济都要继续承受疫情后遗症的影响。我们能否一枝独秀,就看内需了。

04

期望

三年来,我们全家其实都没有受疫情太大影响,除了2022年跨省旅行的不确定性比较高以外,但每年一次全家长途旅行的愿望还是实现了。

无论如何,我们对在国内这三年都要有公道的评价。2022年无疑是纠结的一年,但我们也亲历了放开后的阵痛,应该能明白这从来不是容易的选择。

期望2023年绝大多数国人都扛过去了,开启复苏之路。祖国的大好江山,等待我们自由地去游历。

觉得文章不错,顺手点个“点赞”、“在看”或转发给朋友们吧。

3a1366fbf5d8abbd052f88a7e4f70a42.png

相关阅读:

“后疫情时代”的家庭故事

我爱国,因为国家好才是我的最大利益

地缘剧本杀 (一):暴力升级,震惊全网(原创小说连载)

关注公众号看其他原创作品

觉得好看,点个“点赞”、“在看”或转发给朋友们,欢迎你留言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