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概率统计,概率归纳逻辑

关于概率统计,概率归纳逻辑,意见收敛定理的证明的问

(2008-10-09 07:41:06)
标签:

校园

 

  如果太阳80%的时候从东方升起其余20%从北方升起,显然我们也能将这样的经验加以推广,我们可以将这样的经验用于赌博。那么我们将这样的经验推广至将来依据的是什么呢?无庸置疑我们依据的是太阳80%从东方升起其余20%从北方升起这一点从过去到将来是一贯的,由此可见我们之所以能将这样的经验推广还是借助于齐一,即借助于事件发生机会的始终一致。一般意义上的概率观念就是概率推理所依据的“理”。我们只有首先相信某件事的发生是有着一定概率的,我们才会运用统计去计算它的概率,并将之用于赌博。事件的发生有着一定的概率是概率推理的前提,这一前提是超验的,因为将来的事并未发生,以往怎样不证明将来如何,将来发生的事可以打破过去任何形式的齐一,包括事件发生机会的一致。那么在实际运用概率推理的过程中,人们为什么认为事件的发生是有着一定概率的?人们头脑中的概率观念是如何得来的?是因为人们对事件做过足够多的统计,还是另有原因呢?让我们首先来考察下面这个典型的例子。我们将一枚硬币重复掷向桌面若干次,考察硬币每面朝上的情况所占的比例。几乎每个人都会主张或者同意这样的观点,即将硬币掷一亿次每面各有约五千万次朝上,问题是几乎每个人都没有做过一次其结果足以支持将一枚硬币掷向桌面每面各有50%机会朝上的结论的实验--事实上我们都觉得花力气做这样的实验完全没必要,因为情理是那样明显。几乎每个人也都没有对相关事件(如:掷骰子)做过足够多的实验。显然我们不是通过大量统计获得这一概率观念的,那么我们的这一概率观念是如何得来的?事情是这样的,虽然我们很难准确判断硬币出手后的运动过程及结果(除非我们准确测量硬币出手时的状态及对硬币运动有影响的各种环境因素),但是由于硬币是双面均匀的造型,我们知道没有哪种决定因素会一贯有利于硬币某一面朝上,由此我们知道硬币每面各有50%的机会朝上。“各有50%的机会朝上”是“没有哪种影响硬币最终状态的原因一贯有利于硬币某一面朝上”,由此可见“各有50%的机会朝上”不是与因果必然性对立的东西(或然物),事实上它是因果必然性的一部分,正因如此凭借它我们能够作出超验的预期,这种超验的预期是一种不完整的判断。“各有50%的机会朝上”之所以不能象因果必然性那样决定一个完整的结果,是因为它是不完整的因果必然性,它仅仅是我们可以用统计工具挖掘出来的那部分因果必然性。

  当然人们也可以从经验中通过统计获得概率观念。事实上人们通过大量统计发现某件事的发生有着一定概率的情况是不常见的,人们往往是先认为某件事的发生有着一定的概率,再通过大量统计算出这一概率,即人们往往是通过衡量决定因素的有利或不利获得一定的概率观念,正如我们上面举的那个例子。由此可见衡量决定因素的有利或不利是人们获得概率观念即概率推理的理的主导。而当人们通过衡量决定因素的有利或不利估计事情发生的可能性的时候,人们的思想并没有脱离因果必然性范式。由此可见人们头脑中的概率观念来源于人们头脑中齐一的现象观(先验同一的天赋信念),事件有概率可以并入现象有本质,概率推理的理可以并入归纳推理的理。事实上无论我们通过何种方式获得一定的概率观念,那也只是方法上的不同,我们的思想始终没有脱离因果必然性范式。当我们通过统计得到一定的概率观念,我们并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只有当我们对现象的本质有所了解之后,我们才明白事件的发生为什么是有着一定概率的。我们估计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不意味着事情的发生是偶然的,我们非常清楚事情的发生是一个必然过程,由于我们很难掌握那些复杂与微妙的决定因素从而作出准确判断,我们只好满足于对可能性的估计。估计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只是退而求其次的选择,概率推理不是必需的。例如:一把锤子掉向地面,有人估计它有85%的可能砸坏地板,有人估计这种可能只有60%,但我们经过最精密的工程测算可以准确推测出地板将遭到什么样的破坏。我们以上谈到的概率统计是针对宏观现象的概率统计,我们将这样的概率统计称为经典概率统计。

  经典概率统计不是一种先验认识形式,否则就应该有概率形式的先验本体作为其对象,众所周知宏观世界没有偶然或者说或然形式的先验本体,如:45%是鹿55%是马这样的东西。宏观世界没有让我们不得不用概率统计求知的现象,宏观世界没有概率形式的先验本体即存在物。显然经典概率统计不是一种以偶然的东西为对象的认识。我们还可以从反面说明这一点。当量子理论为了适应微观现实,将概率统计改造为先验认识(“知”的认识)形式,用来认识微观现象的先验本体时,量子理论主张的概率形式的先验本体(概率波)对一般人来讲是难以理解的,甚至遭到了爱因斯坦的反对,爱因斯坦讲的“上帝(造物主)不掷骰子”指的就是这一点。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宏观世界没有这种形式的先验本体,爱因斯坦的观点是囿于宏观经验的。由此可见经典概率统计不是一种先验认识形式,否则人们就不会如此不习惯量子理论了。

  经典概率统计不是归纳。归纳是收集(我们经历过的)现象的共相,为认识现象的先验本体即存在物做好准备的过程。“知”的认识通过归纳可以发现将不规则的、杂乱的表象齐一规化的角度,从而可以消除不规则的、杂乱的表象中的矛盾,从而认识先验自身同一物即必然物即存在物即现象的本质。从总体上讲,“知”的认识过程是消除(我们经历过的)现象中的不齐一因素(先验差异因素)的过程--“知”的认识所认识的是齐一物(先验自身同一物),这种消除不是将现象中的不齐一因素(先验差异因素)剔除,而是找出现象可齐一规化的那一面,从这一角度去认识即“知”现象。“知”的认识本应消除的不齐一因素(先验差异因素)构成了“知”的认识上的矛盾。例如:爱因斯坦通过消除牛顿定律包含的矛盾(光速不变现象与普通运动现象之间的差异),取得了狭义相对论的结论,爱因斯坦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站在牛顿的肩上。如果不规则的、杂乱的表象中的“知”的认识上的矛盾不能被消除,我们认识只能停留于充满矛盾的表象,无法深入至本质。归纳的对象是(我们经历过的)现象的共相,归纳正是用来消除不规则的、杂乱的表象中的矛盾的工具。经典概率统计是面向事件发生的概率的,经典概率统计不排斥更不能消除矛盾,经典概率统计不能为从不规则的、杂乱的表象中认识本质提供丝毫帮助。只要我们大体了解归纳是什么,我们就不会将经典概率统计当作某种形式的归纳,经典概率统计丝毫不具有归纳功能。对我们来讲,归纳是必需的,经典概率统计不是。

  休谟说道:在我们的一切推断中,我们既然被习惯所决定把过去转移到将来,所以过去的事情如果是完全有规则的、一律的,那我们便极其安心的来期望那件事情,而没有余地来容纳任何相反的假设。但是我们如果常见有各种不同的结果由现象上似乎精确相似的一些原因产生出来,那我们在把过去转移到将来时,这些结果都会呈现在我们心里,而且在我们决定那件事情的可然性时,也总会思考到它们。我们虽然容易选取那种最常见的结果,而相信它会存在,但是我们并不应当忽略别的结果,我们必须按照它们出现次数的或多或少来给各个结果以或多或少的重量和力量。(休谟《人类理解研究》,关文运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54页)。显然休谟描述的这种认识方式只能停留于现象的表面,如果人类求知的过程象休谟描述的那样,那么人类只能认识表面不包含矛盾的现象的本质,对于其余现象,人类是无法认识它们的本质的,这显然是不对的。休谟的错误在于完全没有注意到归纳在求知过程中起到的关键作用。当我们追求知识,探索现象本质的时候,我们主动地通过归纳去寻找现象的共相,我们这一做法总是被成功不断激励着,即便是我们还未发现现象的共相,我们追求知识的脚步也不会停留在充满矛盾的表象上,我们总是没法通过归纳消除一切矛盾,并最终认识现象的本质。归纳是从充满矛盾的表象向必然性本质过渡的唯一桥梁,而经典概率统计在此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因为统计对于消除现象中的矛盾是无效的。通过经典概率统计我们只能得到概率,我们无法认识现象的本质。经典概率统计不具有归纳功能,经典概率统计不是归纳。

  揭示人类先验认识(“知”的认识)形式即是揭示“一”(先验自身同一物即必然物即存在物)是如何从不规则的、杂乱的表象中被认识的,而要揭示这一点,就要首先揭示人类先验认识(“知”的认识)处理现象的工具是什么,这是无法回避的。休谟对此虽然有所意识,不过休谟最终也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休谟的论述最终也没有说清人类的认识是通过什么有效方式消除不规则的、杂乱的表象中的不齐一因素(先验差异因素),从而认识“一”(先验自身同一物即必然物即存在物)的。休谟的观点甚至包含了一种错误的倾向,那就是认为经典概率统计在此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虽然经典概率统计与归纳都是处理(我们经历过的)现象的工具,但二者的功能是完全不同的,是互不相干的。经典概率统计不能帮助我们发现现象的本质,通过经典概率统计我们只能得到概率。

  那么经典概率统计到底是什么呢?经典概率统计是通过统计去挖掘自然的齐一进程(概率推理也是以齐一的现象观为根据的)。由于经典概率统计使用的工具是统计而非归纳,经典概率统计的视野是十分狭窄的,经典概率统计只能从事件发生频率的角度一观自然的齐一进程,经典概率统计对自然的齐一进程的认识仅限于事件发生频率的齐一即经典概率。经典概率统计挖掘出来的自然的齐一进程仅限于事件发生频率的齐一即经典概率,经典概率是用统计工具掘取的自然的齐一进程--齐一物(先验自身同一物)即必然物即存在物的一块残片。经典概率统计并不能完整认识自然的齐一进程--齐一物(先验自身同一物)即必然物即存在物,否则它就是一种先验认识(“知”的认识)形式了。经典概率统计是从事件发生频率的角度观齐一物(先验自身同一物)即必然物即存在物的方法,这种方法的意义在于它简便易行并具有一定的推理功能(推广经验的功能)。事情发生的过程往往是复杂而微妙的,经典概率统计抛开事情发生的过程,以一种简便、不完整的方式将经验加以推广。经典概率统计是一种不完整地推广经验的方法,我们只能将它用于赌博。之所以一些哲学家寄希望于用经典概率统计解决休谟问题,是因为经典概率统计明显具有某种先验的推理功能。不过由于经典概率统计使用的是统计工具,它的视野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它对自然的齐一进程的认识是残缺不全的,它并不能完整地认识现象的先验本体即存在物,确切地讲它什么也没有认识,它只是一种推广经验的方法。经典概率不是偶然或者说或然形式的先验本体,而是用统计工具掘取的存在物的一块残片。经典概率是一种残缺的知识,是一种不构成知识的知识。

  经典概率统计对必然物的认识是不完整的,因而带有或然性,这种残缺的必然性即带有或然性的必然性就是事件发生机会的齐一。任何形式的齐一都具有推理价值,事件发生机会的齐一也不例外。借助事件发生机会的齐一的概率推理是或然性推理,它只可用于赌博而不能用于判断,它对我们行为的指导意义是十分有限的。与概率推理不同,归纳推理(“知”的认识)是必然性推理,我们的行为主要靠归纳推理指导,人们所说的“总结经验”即主要指归纳推理。

  从宏观角度讲,概率统计是从事件发生频率的角度一观自然的齐一进程的方法,从微观角度讲,情况发生了变化。量子理论的缔造者为了适应微观现实,将概率统计改造成先验认识(“知”的认识)形式,用来认识微观现象的先验本体。量子理论的观点从哲学上讲是可取的,因为我们只能通过概率统计认识微观现象的先验本体。“上帝不掷骰子”的观点从宏观角度讲是正确的,因为宏观世界没有偶然或者说或然形式的先验本体。“上帝不掷骰子”的观点从微观角度讲是不正确的,微观现象的先验本体只能是概率形式的先验本体,上帝是掷骰子的。如果我们用“上帝不掷骰子”的观点驳斥量子理论就错了,因为量子理论是面向微观现实的。爱因斯坦是站在宏观的立场上讲“上帝不掷骰子”的,这种符合一般人常识的观点是囿于宏观经验的。

  我们上面关于先验认识(“知”的认识)的一般性论述对量子理论所主张的这种先验认识(“知”的认识)形式也是有效的。量子理论主张的这种与微观现象相契的先验认识(“知”的认识)形式,依然是凭借齐一的现象观(先验同一的天赋信念)从现象中认识齐一物(先验自身同一物)的形式,具体地讲就是凭借齐一的现象观(先验同一的天赋信念)从微观现象中认识概率波(一种特殊形式的“实体”)。现象变了,我们理智的思维方式没有变,这就是量子理论的合理之处。先验认识(“知”的认识)的唯一形式就是凭借齐一的现象观(先验同一的天赋信念)视现象的共相为自身同一物从而认识现象的先验本体即存在物,这是人类理智固有的思维方式。在微观世界能量依然是守恒的,微观世界的自然进程保持了这种普遍的绝对齐一。量子理论的缔造者在微观现象的基础上确立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知”的认识形式,它只对微观现象有效,对宏观现象是无效的。由休谟问题引发的关于人类“知”的认识形式的探讨应局限于宏观领域,因为休谟质疑的是针对人类对宏观现象本质的认识。

 

  概率归纳逻辑辩护的成立至少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人类在求知过程中使用统计作为归纳工具,人类通过统计发现并认识事物的本质(包括实体、质料、因果必然性和规律等等),否则我们就不是在揭示事实,而是伪造事实了。至于人类在求知过程中能否使用统计作为归纳工具,我们上面已给出了论述。概率统计的视野有着很大的局限性,通过概率统计我们只能得到概率,我们无法(完整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当然概率统计也许只一种判明工具,问题在于概率统计丝毫不能消除现象中的矛盾。休谟说道:......当我们把过去的经验转移到将来,以便决定一个原因将来所产生的结果时,我们总要比照各种结果在过去所出现的次数来进程转移......多数的观点既然在一件事情中相合,它们就使它在想像中加强了,坚定了,并且产生了所谓信念的那种感情,使它的对象胜过其相反的事情。因为那个相反的事情并不曾被相等的实验次数所支持,并且在我们把过去转移到将来时,它也比较不常出现在我们的思想中。(休谟《人类理解研究》,关文运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55页)。休谟似乎是说,虽然表象是包含“知”的认识的矛盾的,但我们的认识最终会倒向强势一方,只要哪种结果显示出强势,我们的认识就会围绕它形成明确的信念(在此归纳似乎可以被统计取代)。如果事实象休谟所说的那样,那我们的认识还谈得上是符合客观现实的吗?休谟的描绘是脱离实际的。事实上如果某种原因被两种以上结果所伴随,并且我们始终不变换观察现象的角度,现象中的“知”的认识的矛盾通常丝毫不会减少,更不会自行消除,以客观现实为目标的“知”的认识也不会不尊重这样的现实,用无视弱势一方的信念篡改现实。通常我们需要变换观察现象的角度,才能发现现象的必然性本质。任何现象都是从某个角度看是由一必然事件构成的,我们只有从这一角度观察现象才能发现本质。如果现象中的“知”的认识的矛盾可自行消除(某种结果最终压倒其他结果),那么我们只需等待,本质最终就会呈现出来,显然我们求知的过程没有这么简单。休谟的这一错误依然归因于休谟没有发现“知”的认识的归纳环节。

  如果不能消除现象中的“知”的认识的矛盾,我们对现象的认识只能停留于现象表面而无法深入至本质。我们是通过归纳消除现象中的“知”的认识的矛盾的,归纳的作用是找出现象的共相,“知”的认识从一这角度就可以消除现象中的“知”的认识的矛盾,“知”的认识是建立在归纳基础上的。而统计对于消除矛盾是不起任何作用的。试想A与B是两个不同的结果,通过统计我们只能得到A和B发生的概率,我们丝毫不能消除二者之间的对立,从而发现一般性的本质。概率统计根本不具有归纳功能。人类对事物本质的认识都是通过将一般模样的现象归总起来,由此发现一必然事件取得的,没有一次是借助概率统计取得的。由此可见,概率归纳逻辑并不能为人类从经验中获取知识的过程提供有效辩护,因为概率归纳逻辑歪曲了事实。在概率归纳逻辑中,休谟问题转化为:如何为确定基本概率的原则进行辩护?这种转化充分显示了概率归纳逻辑主义的立场,不过这种转化是有一个前提的,那就是“知”的认识是借助概率统计认识现象的本质的,笔者对此持否定态度。我们以上论述是从宏观角度讲的,这是探讨休谟问题的适宜角度。

 

  意见收敛定理的证明从一开始便假定某一独立重复试验的结果A在每次试验中出现的概率为P,没有这一假定,意见收敛定理证明的推导从第一式开始就不成立。意见收敛定理最终证明的是A发生的频率收敛于r/n,即A的概率为r/n,显然意见收敛定理证明的就是它的前提假设,意见收敛定理的证明明显是一个循环论证。通过假定A的概率为P,证明经过大量统计之后r/n趋向于P,这不过是一个逻辑上的循环。在A的概率为p的前提下,经过大量统计之后r/n的值对p自然是一个很好的衡量,r/n自然是A在下一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这样的结果完全依赖于A的概率为p的前提假设。事实也很明显,如果没有A的概率为P这一前提,仅仅A在n次试验中出现过r次,根本不足以证明A发生的频率收敛于r/n。例如:某一现象在10000次事件中发生了5000次,总的概率为0.5,之后的10000次发生的次数为0,总的概率为0.25,此后的20000次发生的次数为20000,总的概率为0.625,如此下去该现象发生的频率并不是收敛的。意见收敛定理的证明虽然对于A在n次试验中出现r次这一结果赋予怎样的验前概率没有要求,却离不开A在每次试验中出现的概率为P的前提。波普尔对意见收敛定理辩护方案提出的质疑,正是针对意见收敛定理证明的这一前提的--以往太阳100%出来,波普尔通过假设一次例外,从事实上对A在每次试验中出现的概率为P的前提造成破坏,从而使整个结论显得荒唐可笑。A在每次试验中出现的概率为P是一个超验的前提--它涉及尚未发生的事,意见收敛定理的证明从这一前提出发证明了一个超验的结论,意见收敛定理的证明不过是围绕一个超验的命题的循环论证。意见收敛定理的辩护方案不过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循环论证而已。A在每次试验中出现的概率为P的前提从一般意义上讲就是概率推理的理,概率推理的理是概率推理的前提。

  有时我们的确会用到概率统计,我们用概率统计从经验中算出某一事件发生的概率,用之于赌博未来。显然在我们进行这种推理之前,我们的头脑已预先有了一个超验的观念,那就是认为该事件发生的机会是齐一的。我们头脑中的概率观念就是概率推理的理,概率推理离不开概率推理的理,概率推理的理是概率推理的前提,正如齐一的现象观(先验同一的天赋信念)是归纳推理的前提一样。概率推理的理虽然源于经验,但它是超验的,是不能被经验证实的。经验不可能证实某件事发生的频率是收敛的齐一的,因为将来的事必竟还未发生,未发生的事可以被主观预料,但不可被主观预定。无论世界过去呈现什么样的定则(一律或者说齐一),将来都不受其约束,过去发生的事与将来发生的事原本是没有关联的。一面墙过去一直存在都不足以证实下一秒它依旧存在--没有什么能够保证(我们的信念也不能)它在下一秒不会突然变成一头大象,更不用说那些仅限于事件发生频率一致的经验了。概率推理都不足以为自己辩护,更不要说为先验认识(“知”的认识)辩护了。我们不能用过去发生的事证实将来发生的事,过去发生的事与将来发生的事原本是没有关联的。我们之所以能从过去的事推导将来的事,是因为我们理智主观地将将来的事和过去的事联系在一起,我们头脑中的理(包括概率推理的理和归纳推理的理)就是这种推导的主观依据。如果我们试图证明我们的推理,我们总是不可避免陷入到用理证明理的循环论证中。意见收敛定理的证明是典型的用概率统计的理证明概率统计的理的循环论证。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