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发展史故事【10】

同时的发明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肖克利发明的晶体管比起电子管来,确实是小得多,但是,随着电脑功能越来越强,“个头”也就越长越大。以一台中型电脑为例,几十万只晶体管加上电阻电容器,它的电子元件数已增长到数以百万计。过去人们针对电子管列举的种种弊端和责难,现在都统统加到晶体管的身上。历史戏剧般地重演,肖克利回到大学讲坛,晶体管走向了穷途末路。电脑的元件,又一次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历史性变革。
就在仙童公司诺依斯等人还在大胆设想的时候,晶体管的集成化试验却已在德克萨斯仪器公司悄悄地进行。德克萨斯仪器公司简称TI 公司,座落在美国南部德克萨斯州的达拉斯市。肖克利等人发明晶体管后,TI 公司曾率先开发出第一台全晶体管收音机。
1958 年7 月,达拉斯天气炎热,TI 公司宣布放一次长假,绝大多数员工兴高采烈离开岗位。不一会儿,宽大的厂房里,只剩下一位名叫基尔比(J.Kilby)的青年人。基尔比那年35 岁,到TI 公司任职不足两个月,无权享受休假的乐趣。人去楼空,反而给他提供了思考和试验的机会。
读中学时,基尔比的父亲期盼他能考上麻省理工学院,成为优秀的电子工程师。考试的结果,成绩一贯优秀的基尔比以3 分之差落第,不得已进入伊利诺伊大学就读。然而,好学者无论在哪里都能找到智慧的源泉,工程师也不一定非得在“摇篮”里造就。酷爱电子学的基尔比,从英国科学家达默的思想里发现了“新大陆”。早在1952 年,达默就曾指出,由半导体构成的晶体管,完全可以把它们组装在一块平板上而去掉之间的连线,半导体甚至也可以构成电阻器电容器等等。基尔比暗自思忖,别看晶体管很小,其中真正起作用的,只是很小的晶体,尺寸不到百分之一毫米,而无用的支架、管壳却占去多数体积。
基尔比曾在一家小型实验室干了10 年,搞过晶体管助听器和其他电子工艺,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TI 公司目前交给他的任务是把许多单独的晶体管挤进很小的空间,为军方制作一种“微模组件”。基尔比想,与其煞费苦心装配那些晶体管,何不动手直接在小平板上制作它们呢?现在,机会似乎来了。
基尔比原来设想用硅材料制作电路,但TI 公司没有这种合适的硅片,他只得改用锗材料进行实验。终于,他成功地在一块锗片上形成了若干个晶体管、电阻和电容,并用热焊的方法用极细的导线互连起来。世界上第一块“集成”的固体电路就诞生在这块微小的平板上,在不超过4 平方毫米的面积上,基尔比大约集成了20 余个元件。
1959 年2 月6 日, 基尔比向美国专利局申报专利, 这种由元件组合的微型固体被叫做“半导体集成电路”,是一种用于无线电设备的“振荡器”。巧合得很,当基尔比远在达拉斯孤军作战的时候,硅谷的“仙童”们也走到了研制集成电路的边缘。当基尔比发明集成电路的消息从达拉斯传到硅谷,诺依斯不禁惊讶万分,他当即召集众“仙童”商议对策。基尔比感到为难的问题,比如硅材料问题,在硅片上进行两次扩散和导线互相连接问题等等,正是仙童公司的拿手好戏。诺依斯提出可以用蒸发沉积金属的方法代替热焊接导线,这是解决元件相互连接的最佳途径。仙童公司开始奋起疾追。1959 年7 月30 日,他们也向美国专利局申请了发明专利,时间比基尔比晚了半年。于是,两家公司为争夺集成电路的发明权打起了官司。
其实,在集成电路的制造技术上,诺依斯与基尔比的方法并不相同。1966年,基尔比和诺依斯同时被富兰克林学会授予巴兰丁奖章,基尔比被誉为“第一块集成电路的发明家”而诺依斯被誉为“提出了适合于工业生产的集成电路理论”的人。1969 年,法院最后的判决下达,也从法律上实际承认了集成电路是一项同时的发明,基尔比和诺依斯的大名并列着写进了电子和电脑的发展史册。集成电路开始着手导演电脑的第三代历史。1961 年,德克萨斯仪器公司与美国空军合作,仅用了不到9 个月,研制成功第一台用集成电路组装的计算机。该机共有587 块集成电路,重不过300 克,体积不到100 立方厘米,功率只有16 瓦。
有趣的是,“八个天才叛逆”创建的仙童公司,在硅谷里演出了又一出“大叛逃”的喜剧。以赫尔尼为首的4 人首先出走,创办阿内尔科公司,据说,赫尔尼后来手创的新公司达12 家之多;其他人也先后出走,创办过多家半导体公司。仙童公司当之无愧是硅谷的“西点军校”,硅谷里的半导体公司,半数以上是仙童公司的直接或间接后裔。

五十亿“赌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995 年,美国奖金额最高的科学奖──鲍尔科学奖,首次授予一位计算机科学家,北卡罗莱纳大学的布鲁克斯教授,自60 年代起,他就被人们称为“IBM360之父”。然而,史书上记载“IBM360 之父”,还有另一位电脑专家阿姆达尔(J.Amdahl)。用集成电路制作的IBM360 大型电脑系统,在电脑发展史上的确有其特殊的地位。
本世纪60 年代初,IBM 公司总裁小沃森已接近“知天命”的年龄,驾驶IBM这艘巨大的航船,责任心和使命感沉重地压在心头。面对电脑业界激烈的竞争,一个新的设想在他脑海里酝酿成熟,他让秘书召来公司的副总裁利尔森。小沃森下达的指令是研制由集成电路组成的系列电脑,尽早淘汰过时的晶体管机器。利尔森马上组建了一个工程师委员会研究新机器方案。几经研讨,委员会无法取得共识,两个月过去后,方案还没有理出头绪。利尔森对委员们发火了:“你们统统给我搬进旅馆,搞不出方案谁也不许回家!”利尔森派车把工程师们送到康涅狄克州,“关进”一家汽车旅店里。1961年12 月28 日,一份长达8 页纸的报告完成,黑体标题醒目地写着“IBM360 系统电子计算机”。新电脑系统用360 为名,表示一圈360 度。既代表着360 电脑从工商业到科学界的全方位应用,也表示IBM 的宗旨:为用户全方位服务。利尔森粗略估算出需要的费用:研制经费5 亿,生产设备投资10 亿,推销和租赁垫支35 亿──360 计划总共需要投资50 个亿!要知道,美国研制第一颗原子弹的“曼哈顿工程”也才用了20 亿美元。
美国的新闻界惊呆了。《幸福》杂志的通栏标题是:“IBM 的50 亿元大赌博!”小沃森自己也承认,这是他一生中所做的“一项最大、最富冒险的决策”。
下一步是为360 物色技术设计的主帅。主管设计工程的总负责人正是布鲁克斯,他曾在超级计算机上开发出第一个交互式操作的系统,使用户在击键时就能同时看到屏幕显示,他还提出过许多现代电脑体系结构新概念。布鲁克斯负责协调4个小组的工作,其中3 个小组都由阿姆达尔博士领导。阿姆达尔博士当时年方40 岁,IBM 公司的最后一种电子管计算机IBM709 就出自他的手笔;其后,他又受命担任过第一台全晶体管电脑IBM7030 的设计师。
利尔森、布鲁克斯和阿姆达尔等人,多次就360 系统技术问题进行商讨。
最后,他们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思路──IBM360 必须是一种“兼容性”的产品。兼容性将意味着,尽管360 系统电脑在型号上有巨大区别,但它们都必须能够用相同的方式处理相同的指令,享用相同的软件,配置相同的磁盘机、磁带机和打印机,而且能够相互连接在一起工作。当时,仅IBM 公司的晶体管电脑就有7个种类20 多个型号,软件和外部设备都不能互换使用,给用户带来极大的不便。“兼容性”是一个伟大的观念变革,它给现代电脑发展带来的技术进步,至今还在发挥巨大作用。
研制360 电脑的第一个难题,是IBM 必须自己制造集成电路,因为他们买不到现成的芯片。以前建造一所新工厂,对IBM 来说根本不在话下。但是,新建一个集成电路制造厂,生产环境要求极为苛刻,车间里不能有一点灰尘,简直就像建造一间大型的外科手术室,成本超过普通厂房的四、五倍。研制360 电脑最大的障碍还是软件。为了让软件能适用于所有的电脑,必须编制几百万条电脑指令。投入编写程序的软件工程师越来越多,最后多达2000 人,使软件开发的费用超过了硬件即电脑机器本身。巨大的开支,连小沃森也感到震惊。他在一次晚间会议上开玩笑说道:“几个月前,IBM 在360 软件上的预算是4000 万。昨天我问利尔森,你究竟需要多少钱?他告诉我要花5000 万。今天下午,就在这个会议室里,我又问到软件开发负责人,他回答说至少要6000 万才够。看来,只要我不停地问下去,IBM 就太不可能为诸位发工资了。”
玩笑归玩笑,IBM 花在360 电脑软件上的巨额费用,总共超过了5 亿之巨!1964 年4 月7 日,历经4 个年头的风风雨雨,就在老沃森创建公司的50 周年之际,IBM 公司50 亿元的“大赌博”为它赢到了360 系统电脑。IBM360,共有6 个型号的大、中、小型电脑和44 种新式的配套设备,整整齐齐排放在宽大的厅堂里。从功能较弱的360/51 型小型机,到功能超过51 型500 倍的360/91型大型机,都是清一色的“兼容机”。
又是一个新时代的来临,IBM360 标志着第三代电脑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为了庆祝它的诞生,IBM 公司分别在美国63 个城市和14 个国家举行记者招待会,全世界有近万人莅临盛会。在纽约,小沃森亲自租用一辆专列火车,率领着200 多名记者,浩浩荡荡开往IBM 波基普西的实验室。他向全世界庄重宣布:“这是本公司自成立以来最重要的划时代产品。”5 年之内,IBM360 共售出32300 台,创造了电子计算机销售中的奇迹。不久后,与360 电脑兼容的IBM370 机接踵而至,其中最高档的370/168 机型,运算速度已达到每秒250 万次。

巨型克雷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IBM 的前任董事长小沃森生前曾经感慨道,在他掌管IBM 的那些年头,竞争者中有个像“咬不动的胡桃”似的电脑公司,始终让他耿耿于怀。就在巨型机的“战场”上,IBM 曾败给了这家销售总额仅有其1/15 的对手。
巨型机又叫超级电脑、超大型机,它在电脑的家族中,以运算速度最高、系统规模最大、具有最高一级的处理能力得名。巨型机主要用于国防科研、航空航天、气象预报等需要高速处理海量数据的领域,有人戏称它们是“数据吞噬机”。巨型机虽然功能强大,但结构复杂,耗资巨大,研制起来实属不易。
50 年代末,美国原子能委员会急需一种超级电脑,要求速度比当时最好的计算机高出两个数量级,洛斯阿拉莫斯核武器实验室自然而然直奔IBM 而来。IBM 为这台电脑取名Stretch,意为“扩展”新技术的机器。小沃森保证说:“扩展”电脑的速度一定会比IBM 现有的机器快100 倍。
然而,1961 年,当第一台Stretch 电脑运抵洛斯阿拉莫斯时,它没有能达到最初的设计要求,速度只有原设想的60%。IBM 只得把“扩展”机价格从1350万元降低到800 万,只能收回成本。“扩展”型机器共生产了5 台,又造成2000多万美元亏损。蓝色巨人初次涉足巨型机领域,就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困境,令其他电脑制造商心存余悸,踌躇不敢上前。
1960 年,一家刚成立三年的小小电脑公司,却打算从IBM 手中接过美国原子能委员会的委托书,涉身于万难之险的超级电脑领域。这家名曰“控制数据公司”的电脑新秀,英文缩写CDC,由威廉·诺瑞斯发起创建。诺瑞斯本人是位学者,1957 年他带着兰德公司的一拨电脑工程师出走自立门户,正是奥尔森挂出DEC 招牌准备涉足小型机的同一年度。
跟着诺瑞斯打天下的工程师之中,有一位名叫西蒙·克雷(S.Cray)的博士,毕业于明尼苏达大学,年仅31 岁,领衔担任了CDC 公司的总设计师。面对IBM咄咄逼人的360 计划,他为CDC 制定的创业韬略,是避实就虚,在蓝色巨人新近受挫的领域打开局面。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控制数据公司根据克雷的判断,专门建立了巨型机研究所。然而,势单力薄的CDC,能够集中的全部兵力仅有区区34 人,其中15 位工程师,4 位程序员。他们的资历浅薄,连克雷在内,亦只有2 位博士。
克雷抱定“背水一战”的决心,带着这30 余勇士“隐入”威斯康星州的密林深处。整整四载春来冬去,他们谢绝一切社交往来,夜以继日地埋头于绘制图纸,制作零件,组装机器。连著名的学术团体要为克雷颁发奖章,他也愿不抛头露面。为此,电脑界给克雷博士取了一个绰号──“密林隐士”。
1963 年8 月,控制数据公司抢在IBM360 之前,出人意料地宣布第一台超级电脑CDC6600 研制成功。这种电脑的研制费只用了700 万,功能却比IBM 的“扩展”电脑强大三倍,运算速度达每秒300 万次。克雷手中并没有掌握更先进的元件,他在这台机器里第一次对诺依曼机方案作出重大改进,巧妙地采用一台中央处理器和10 台外围处理器“并行”工作,就像一群蚂蚁围着大骨头啃,啃出了巨型机的速度。
IBM“朝野” 上下一片震惊。小沃森向公司高层领导发出备忘录, 他激动地写道:“我们是一个资金、人员十分雄厚的大企业,我实在难以理解,IBM 为什么不能在超级电脑中领先一步?要知道,控制数据公司的研制班子,总共才34 人,还包括一位看门人。”这份后来被人加上《看门人备忘录》标题的资料,一语道破了IBM 的沮丧心境。
1969 年,“密林隐士”又乘势推出改进的CDC7600 巨型机,欧美各国的订单纷至沓来。于是,在整个60 年代,控制数据公司独霸巨型机市场,从一无所有成长为年销售额6 千万的大企业。强大的IBM 很长时间都没能搞成超级电脑,最后连小沃森也不得不承认:“在这个领域里,IBM 无法与CDC 抗衡”,再一次“退避三舍”。
1972 年,“巨型机之父”克雷告别控制数据公司,独创一家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克雷研究公司”,专攻巨型电脑。1975 年,享誉全球的超级电脑“克雷1 号”(CRAY-1)在他手里完成。1985 年,他又推出功能更强的“克雷2 号”(CRAY-2),首次安装在美国国家航天局,模拟航天飞机的风洞实验。到了80年代,后来居上的克雷公司,售出的巨型机占到全世界巨型机总数的70%。克雷1 号实现了当时电脑绝无仅有的超高速──它可持续保持每秒1 亿次运算,相当于IBM370 电脑的40 倍。克雷2 号的速度更上一层,其最大能力可达每秒12 亿次。相对于它们的功能而言, 克雷机是出人意外的小巧玲珑。例如克雷1 号,它看上去就像一套开口的沙发圈椅,沙发靠背矗立着12 个一人高的“大衣橱”,占地不到7 平方米,重量不超过5 吨。在那些“大衣橱”里,克雷1号总共安装了大约35 万块集成电路。
超级电脑毕竟有它“超级”的一面──克雷1 号的耗电量高达115 千瓦,与埃历阿克相差无几。要不是足智多谋的克雷想出了用老式冰箱冷却管道的方法解决降温,克雷1 号散发的热量一准会把地板烧个大洞。克雷2 号对散热的要求更高,走了三次弯路后,克雷最后把它的外壳整个充满液体氟化碳,才取得理想的冷却效果。
1989 年,由于意见分歧,克雷退出了克雷研究公司,又成立了另一家“克雷计算机公司”,集中精力研制他的“克雷4 号”(Cray-4)。这型机器计划采用64 台处理器并行处理,速度将达到每秒1280 亿次。奇怪的是,没有克雷的克雷研究公司,反而继续保持着兴旺发达;而有克雷的克雷计算机公司,却因技术上的决策失误陷入了困境。克雷开始犯错误的年龄是60 岁,在计算机领域,不要说花甲之年的老人,就连“知天命”年龄的人也可能最不知道什么是“天命”。
1996 年10 月5 日,满怀着对“克雷4 号”机的期待和无奈,71 岁高龄的“巨型机之父”克雷博士,逝世于车祸造成的脑外伤。
没有克雷的克雷研究公司仍然继续着克雷博士未竟的事业,努力制造所谓“终极计算机”。1996 年12 月,就在“克雷1 号”来到洛斯阿拉莫斯20 周年之际,该公司选择了与图形电脑领域的巨头SGI 公司合并的发展战略,集两家公司的技术实力,研制出一台具有256 台处理器的超级电脑,并且再次安装在美国国家实验室,他们计划在1999 年把这个系统的处理器提高为4096 台,运算速度达到30000 亿次。而美国能源部则宣布,它在下一个10 年的目标,是研制出每秒钟进行1 000 000 亿次的巨型计算机系统,听来让人大有不可思议的感慨。

  • 26
    点赞
  • 8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