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数据脱敏(Data Masking),屏蔽敏感数据,对某些敏感信息(比如patient_name、ip_no、ad、no、icd11、drug等等 )通过脱敏规则进行数据的变形,实现隐私数据的可靠保护。电子病历作为医疗领域至关重要的数据资源,承载着大量患者的个人隐私信息,涵盖等关键内容。这些信息一旦泄露,将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如个人生活受到骚扰、可能面临ZP风险等。
随着医疗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电子病历已成为医疗机构不可或缺的临床数据资源。它在提高医疗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医生可以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快速查阅患者的既往病史和治疗记录,从而更准确地制定诊疗方案;同时,电子病历也为医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支持,有助于推动医疗技术的进步;此外,电子病历还能保障患者权益,使患者的医疗信息得到更加规范的管理。
鉴于电子病历中包含的敏感信息,国内外相关法规和政策对医疗机构在电子病历管理和隐私保护方面提出了严格要求。医疗机构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患者隐私安全,这不仅是遵守法规政策的要求,更是尊重和保护人权的重要体现,对于维护患者尊严、促进医患信任具有重大意义。而电子病历数据脱敏正是保障患者隐私安全和促进医疗数据合理共享的关键举措。通过数据脱敏等技术手段,可以降低电子病历数据泄露的风险,避免医疗机构和患者遭受不必要的损失。同时,在确保隐私安全的前提下,促进电子病历数据的合理共享和有效利用,有助于推动医学研究和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本文将深入探讨电子病历数据脱敏路径,为医疗行业的数据安全提供参考。
二、电子病历隐私保护现状与挑战
(一)国内现状
我国在电子病历隐私保护方面,法规不断完善,为患者隐私提供了一定的法律保障。然而,实际执行中仍面临诸多问题。一方面,医疗机构信息安全管理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大型医院投入较多资源用于信息安全建设,具备较为先进的安全防护体系,但一些中小医疗机构可能由于资金、技术等方面的限制,信息安全管理相对薄弱。在网络安全防护、数据存储加密等方面可能存在漏洞,容易成为黑客攻击的目标。另一方面,患者隐私意识不强。很多患者在就诊过程中,对自己的电子病历隐私保护缺乏足够的重视,可能随意透露个人信息,或者对医疗机构的隐私保护措施不够了解,不知道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
(二)国外现状
欧美等发达国家在电子病历隐私保护方面起步较早,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法规体系和技术标准。他们在数据保护、隐私政策制定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电子病历的隐私保护做出了详细规定。不过患者电子病历在跨境数据传输、第三方应用接入等方面仍面临挑战。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医疗数据的跨境流动日益频繁,不同国家的法规和标准存在差异,如何确保在跨境传输过程中患者隐私得到有效保护成为一个难题。同时,第三方应用接入电子病历系统也带来了新的风险,如应用开发商的安全措施是否到位、数据使用是否合规等问题。
(三)社会挑战
公众对电子病历隐私保护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这是一个积极的趋势。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个人医疗信息的敏感性和重要性,对医疗机构的隐私保护措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普遍缺乏必要的隐私保护知识和技能。很多人不知道如何在使用电子病历系统时保护自己的隐私,如何设置安全密码、如何识别钓鱼网站等。因此,需要加强相关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隐私保护意识和能力。可以通过举办讲座、发放宣传资料、在媒体上进行科普等方式,向公众普及电子病历隐私保护的知识和方法。
(四)技术挑战
随着医疗信息化程度的提高&